鄒斯彧 楊艷君(南昌工程學院 外國語學院,江西 南昌 330099)
PBL下的交互式科技翻譯教學模式的構建
鄒斯彧楊艷君
(南昌工程學院外國語學院,江西 南昌330099)
摘要:Project-based Learning(PBL)即“依托項目的學習”強調將社會化了的項目運作或管理應用于科技翻譯的教學過程,通過將完整的翻譯項目拆分成各個獨立的子項目,在教師與學生譯者的交互式努力下順利實現(xiàn)翻譯項目。這一模式要求項目的合理拆分,師生無障礙交互式交流與操作,最終實現(xiàn)譯者能力的提高。
關鍵詞:PBL交互式科技翻譯教學模式
Project-based Learning(PBL)即“依托項目的學習”或“項目學習”因其實用性極高而越來越受到應用類課程的青睞??萍挤g課程側重于科技類文獻的教學,非常關注應用類題材的翻譯工作,因此,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老師傾向于將項目翻譯引入現(xiàn)在的科技翻譯課程中,通過師生間立體式、交互式的相互作用共同實現(xiàn)科技翻譯課程教學的提高,也希望實現(xiàn)學生翻譯水平的提高。
Project-based Learning(PBL)即“依托項目的學習”或“項目學習”,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產生,它起源于西方國家,在美國進步教育運動的推動下,PBL現(xiàn)在慢慢演變成為一種重要的教學手段或學習方式。
越來越多的學者將教學過程切分成各獨立的項目,將原來教學中的各模塊知識構思融合成單個項目,并將這些項目有意識地與社會知識聯(lián)系起來,讓受教育者認知、經歷、體驗,通過這種創(chuàng)造真實語境的方式,激發(fā)受教育者的語言感官點,誘發(fā)他們的語言真實應用,從而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也有學者將項目應用于其他技能的教學,將項目中的內容轉化為現(xiàn)實世界中的各種聯(lián)系,從而使學習者更真切地貼近社會,了解社會,順利實現(xiàn)技能學習者的社會化,達到服務社會等多重目的。
近年來,我們國家的外語學界開始意識到PBL在外語教學中的重要性,并積極探索項目教學在各類課程,尤其是翻譯類課程中的應用。
交互式教學模式是在建構主義理論基礎上建立起來的,該模式主要側重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關注學生學習過程的完整性。特別是在現(xiàn)代多媒體網絡發(fā)達的社會下,越來越現(xiàn)代化的社會推動了交互式教學模式的運用。
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處于主體地位,教師作為一個旁觀者的身份出現(xiàn),并以旁觀者身份引導學生學習,通過組織學生獨立或分組討論、合作或研究的方式激發(fā)學生學習動力、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尊重學生的創(chuàng)新等全面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使學生從語言到翻譯技能的運用等方面得到全方位訓練。在翻譯課程,特別是科技翻譯的課程教學中更是如此。
近年來,我國英語專業(yè)本科翻譯與翻譯專業(yè)相關翻譯課程教學越來越受到重視,開設的翻譯課程越來越多。但是至今,雖然翻譯教學效果得到一定改善,但是應用性翻譯教學效果依舊不太理想。
在現(xiàn)有的翻譯課程教學過程中,很多老師在翻譯教學中囿于教材或語言現(xiàn)象,忽視學生主體作用,忽視學生的團隊合作,不注重發(fā)揮老師的啟發(fā)作用,這些都給科技翻譯教學帶來巨大困難。因此,交互式翻譯教學模式被越來越多的老師重視或采用,他們力圖通過交互式翻譯教學模式彌補傳統(tǒng)翻譯教學的不足,創(chuàng)造師生、學生互動的教學環(huán)境,調動學生的學習能動性,以期獲得最佳教學效果。
科技翻譯是眾多應用文文體翻譯的一種,也是題材翻譯中比較特殊的一種。因為科技翻譯的行業(yè)性更顯,用語更特殊,因此,該種類型的文體翻譯更需要老師的指導,需要全方位立體式的交互。
這種交互不是人與人之間簡單的交互,不是師生之間的普通交流,它需要師生之間全面細致的交流溝通與指導。老師在科技文獻翻譯的過程中,提供的不僅僅是常見的翻譯策略與技巧,更多地指導學生在科技類文獻的處理過程中采用一些特殊方法或處理手段。學生缺乏相應的科技類知識,因此老師要更多地給學生引導或灌輸一些相關行業(yè)或領域的特殊知識。
然而,科技翻譯畢竟是專業(yè)知識極強的翻譯,不同于普通的文學類或新聞類翻譯。因此,在現(xiàn)代化社會高度發(fā)到的今天,這種交互更多地借助人機交互合作的平臺?,F(xiàn)在的翻譯,尤其是科技翻譯都需要借助大量現(xiàn)代化手段,例如大規(guī)模語料庫、電子詞典、QQ、微信、博客等,這些現(xiàn)代化手段擴大了學生查詢了解相關信息的渠道,擴大了學生與外界或其他行業(yè)的交際面,也間接促進了學生翻譯水平的提升。
交互式教學模式是以現(xiàn)代教學理論為指導,綜合運用各種教學資源和手段,通過教學主體與教學條件、課程理論與實際應用、學習與創(chuàng)新、個體發(fā)展與社會環(huán)境等交互途徑,挖掘教學潛力,深化教學理論,發(fā)展教學能力,實現(xiàn)教學價值的教學模式。它是由教學主體、教學環(huán)境和交互關系構成的互相影響和互相促進的有機整體,是一種順應激烈市場競爭環(huán)境的新型教學模式。
1.PBL在翻譯教學中的重要地位,可以為科技翻譯教學提供重要的參考指標。翻譯教學方法應該體現(xiàn)交互式語言教學法的特點,這不僅是因為翻譯教學活動是語言教學活動的一部分,而且取決于翻譯活動本身的復雜性。大規(guī)模的翻譯活動本身就是一個大項目,完全可以按照項目運作方式操作。一個翻譯項目通常包括一個或若干獨立的翻譯任務。具體到翻譯公司的翻譯項目,項目管理中最重要的三大要素分別是質量管理、進度管理和成本管理。項目管理是否成功歸根結底取決于翻譯產品的質量、交付及時性、預算合理性、顧客的滿意度等因素。
2.交互式教學在翻譯教學中的具體實施辦法可以為科技翻譯教學提供明確的執(zhí)行方案。交互式教學既有師生間的交互,又有學生與學生及學生與現(xiàn)代化媒介之間的交互,通過這些交互方式與手段可以多方面地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習效率。在翻譯教學中,在翻譯項目的操作層面,由一個小組團隊合作完成。團隊中包括教師與學生,但他們不再是單純的師生關系,更是一種平等的協(xié)作關系。這一模式要求將翻譯項目的完成和翻譯教學有條不紊地契合在一起。一言以蔽之,PBL下的交互式科技翻譯教學模式可以為廣大師生,特別是廣大學生提供從現(xiàn)實世界中全面地認知和學習翻譯,尤其是科技翻譯的良好平臺。
3.傳統(tǒng)翻譯教學模式相比,基于PBL的科技翻譯教學模式,教學對象更有針對性,更了解科技翻譯的特殊性及其教學策略與手段的特殊性,因此有利于在科技翻譯教學中有的放矢,也更有利于學生科技翻譯水平的提升。因此,在PBL的基礎上,探討交互式科技翻譯教學的實施辦法與基本策略,這為傳統(tǒng)翻譯教學提供了新的輔助途徑。根據(jù)基于PBL構思的科技翻譯教學方法與策略,全面提高學生的科技英語翻譯能力,促進科技英語翻譯人才的培養(yǎng)。
總之,依托項目的學習是在項目的基礎之上而發(fā)生的師生之間的交互。這種交互不僅是單純的師生間言語的交流,而且包括師生間通過現(xiàn)代化媒介的交互,當然也包括學生與學生及學生與媒介之間的多維度交互式交流。這些方式都可以檢驗學習者的語言社會化,也可以服務學生學習之外的其他目的。特別是在科技翻譯的教學過程中,依托項目的交互式學習與教學優(yōu)勢明顯,更方便學生對翻譯項目的理解與處理,以及后期的校稿等項目運作。當然,我們仍要清醒地看到PBL下的交互式科技翻譯教學模式仍有許多要探討的地方值得繼續(xù)研究,以期更好地為教學服務,為學生翻譯水平的提高而服務。
參考文獻:
[1]胡慶芳,程可拉.美國項目研究模式的學習概論[J].外國教育研究,2003(8):28-30.
[2]許晶晶,錢美華,王立娜.多元智能與問題式學習[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5.
[3]劉桂蘭.面向水利行業(yè)的工程翻譯人才培養(yǎng)途徑——以南昌工程學院為例[J].南昌工程學院學報,2011(2).
[4]劉景福,鐘志賢.項目學習法模式研究[J].外國教育研究,2002(11):31-34.
[5]嚴寒冰.信息化教學評價—量規(guī)實用工具[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
[6]祝智庭,黎加厚.走向中國教育改革實踐的英特爾未來教育[J].電化教育研究,2003(4):8-11.
[7]鄒斯彧,宋平鋒.翻譯環(huán)境與翻譯能力的培養(yǎng)[J].江西教育學院學報,2012(6):158-160.
[8]鄭曉麗.網絡環(huán)境下PBL教學系統(tǒng)設計[J].中國大學教學,2005(9):25-28.
本文系南昌工程學院校級教改課題(2014JG 015),(2015JG018)和2013年度江西省社會科學研究"十二五"規(guī)劃項目課題(13YY22)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