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元珍 戴從容
(合肥職業(yè)技術學院 思政教研室,安徽 巢湖 238000)
實現“中國夢”需要大學生堅定理想信念,而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又需要社會正能量的引領,“中國夢”則是這個時代的最強音?!爸袊鴫簟币I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就是用中國道路、中國精神、中國力量引領大學生的理想信念,用中國夢堅定大學生的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定信仰。
2012年11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帶領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參觀中國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展覽現場,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p>
習總書記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最偉大的夢想,我們稱之為‘中國夢’,基本內涵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保?]“國家富強”——是從國家角度看中國夢,它體現的是中國夢的強國特質,是強國夢;“民族振興”——是從民族角度看中國夢,它體現的是中國夢的文明特質,是民族復興夢;“人民幸?!薄菑膫€體角度看中國夢,它體現的是中國夢的和諧特質,是富民夢。中國夢的這三個基本方面緊密相連,又各有側重,強國夢是關鍵,復興夢是目標,富民夢是中華兒女的富民夢,是基石。中國夢就是要將這三個夢全都實現,突出了中國夢具有國家、民族和人民的特性。
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每一個中國人的共同理想,也是中華民族堅持不懈追求進步的優(yōu)良傳統。當前,社會潮流和社會形勢瞬息萬變,廣大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是殷切期待,對此,我們不能固守現狀,必須再接再厲,面對當前的社會形勢,勇往直前,在新形勢下繼續(xù)將我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推向新的高潮,努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積極奮斗。這既是對新時代大學生提出的嚴峻挑戰(zhàn),又是當前大學生義不容辭的職責和義務。
中國夢的豐富內涵內在地與當代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中的崇高理想和科學信念具有高度的契合性。
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是國家和民族的希望。大學生這一群體在社會群體中所占的比重較大,他們具有較強的學習能力和較高的個人素質,對國家和民族未來的建設和發(fā)展有著義不容辭的義務和責任,承載著祖國未來建設和發(fā)展的使命,是祖國未來發(fā)展的基石和最堅定的實踐者。正因為如此,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顯得至關重要,要實現“中國夢”,就必須對大學生的理想信念進行積極的引導和培養(yǎng),進一步豐富當代大學生的理想信念,這直接關系到黨的建設事業(yè)的興衰成敗。“中國夢”蘊含了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想,它并不排斥個人理想,相反,它積極肯定個人理想的合理性和應有的地位,主張將個人理想和社會理想有機結合起來,它激勵每一個人都應當追求自己的夢想,每個人都有機會給自己的人生增添色彩,每個人都有實現夢想的可能。這些都能讓大學生切實感受到理想的現實可能性,不再覺得理想只是一種好高騖遠的空泛概念,讓每個大學生都切實明白并堅信,只要通過個人的積極努力,每個人都有機會實現自己的夢想,都能積極地改變自身的命運。同時,它的提出也讓當代大學生切實明白了自身所承擔的使命和責任,使得大學生更自覺地承擔起中華民族復興的光榮任務,更堅定了馬克思主義的理想信念。
“中國夢”同時也是民族夢,它代表了最廣泛的人民利益,這其中包括大學生自身的利益?!爸袊鴫簟睘槊總€大學生實現自身的理想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平臺,為大學生理想的實現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中國夢”的實現,直接關系到大學生未來的前途、命運及其自身的利益。當前,擺在我們面前最迫切的目標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距離這個目標的實現還有5年的時間,廣大大學生可以在這5年時間里,在“中國夢”的指引下,努力奮斗,抓住時代發(fā)展賦予的機會,積極提升自身的素質,努力實現自身的價值。到新中國成立100周年時,我們要實現國家的繁榮富強,要把我國建設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距離這個目標的實現還有30多年的時間,這30多年的歷程,包含了大學生未來的發(fā)展歷程。大學生應積極明確并確立自己的理想信念和思想導向,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貢獻自己的力量,為實現自身的價值做最大的努力。正如習總書記指出:“……歷史告訴我們,每個人的前途命運都與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國家好,民族好,大家才會好?!保?]只有祖國足夠強大、經濟足夠繁榮、社會切實安定,才能為大學生的學習、成長和發(fā)展提供優(yōu)越的環(huán)境和良好的契機,才能使大學生的個人理想最終得以有效的實現。
“中國夢”無論從宏觀層面講,還是從微觀層面講,都可以認為是一種理想信念,是中國人對美好前途和命運堅信不疑的一種向往。它是中華民族的理想,同時也是中國人民的奮斗目標,是一種崇高的理想信念。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離不開崇高的理想信念作為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目標的實現離不開“中國夢”作為理想信念的指引作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客觀上也要求踐行“中國夢”這一崇高的理想信念?!爸袊鴫簟钡睦硐胄拍钍邱R克思主義發(fā)展的產物,它具有強烈的時代性、科學性和民族性,因此,大學生在實現個人理想的過程中,應當自覺地將個人理想與“中國夢”有機結合起來,積極主動地推動“中國夢”的實現,這就要求大學生堅定馬克思主義理想信念,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理,堅持改革開放的基本國策,做到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唯如此,才能最終實現“中國夢”。
通過大量的有針對性的問卷調查和深度訪談,大學生理想信念的現狀可以概括為:宏觀方面大學生所展現出來的社會理想總體上是積極、健康、向上的;微觀方面大學生顯得更務實和理性,注重個人理想實現途徑的多樣化。但大學生中仍有部分同學理想信念缺失,尤其是政治信仰迷茫?;诖?,為與時俱進地加強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我們應積極地探尋“中國夢”引領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路徑。
“中國夢”引領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首先是個理論問題,當然首先就要從理論的高度加強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從思想上引領,加強大學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教育,讓大學生了解“中國夢”,認同“中國夢”,提升大學生的政治認同感,強化政治信仰,從而引領大學生樹立堅定的政治信仰。
(1)充分有效地發(fā)揮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主陣地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更是進行理想信念教育的主渠道,因此要充分有效地發(fā)揮這一主渠道、主陣地作用,夯實理想信念教育的理論基礎,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人生觀和崇高的理想,在學習中堅定信仰。
首先,在教學內容上,將“中國夢”的思想有機地融入相應的教學內容。比如在《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程中,全教材21次提到“中國夢”,尤其在第一章第三節(jié)第三目“在實現中國夢的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更是第一次相對集中地從內涵上涉及。因此,在教學內容設計上,就可以將“中國夢”與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有機地融為一體,通過詳細講解“中國夢”的歷史底蘊和時代內涵,積極地向學生灌輸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及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將更多的時代內容更好地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尤其重點加強大學生的社會理想和政治信仰教育,使“中國夢”教育在入課堂的同時,能夠入腦、入心。
其次,在教學方法上,不應單純地向學生單方面灌輸知識,而應當注重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有效性的提升。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采用問題式、啟發(fā)式、互動式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增強教學的感染力和有效性。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充分利用當前的多媒體教學所帶來的便捷,進一步優(yōu)化教學方法,豐富教學手段。比如可以利用視頻教學法,通過《復興之路》等勵志影片向學生傳遞積極的思想理念,也可以就圍繞“我的中國夢”這個主題,以各種學生所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充分的討論,進一步加深學生對“中國夢”歷史底蘊和豐富內涵的理解。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要充分關注大學生個人的發(fā)展,密切關注大學生心路歷程的變化和發(fā)展,關注大學生的個人成長和發(fā)展,確保理想信念教育的實效性。
(2)充分發(fā)揮黨課在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中的引導作用。
為了切實提升黨員及入黨積極分子的政治理論水平,更深入地向學生闡述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進一步健全自我約束、自我監(jiān)督機制,在日常黨課教學中,要在傳統黨課教學形式的基礎上,組織實施教學創(chuàng)新活動,如可通過創(chuàng)辦微型課堂,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展開深入的探討,緊緊圍繞時代和社會發(fā)展的脈搏,利用各種形式,舉辦形式多樣的“中國夢”主題講座,增強黨課的課堂教學趣味性,從而激發(fā)大學生的學習熱情,更深入地推動黨員教育。
環(huán)境是人存在和發(fā)展的基礎,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也需要良好環(huán)境的輔助和支持,優(yōu)化環(huán)境是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關鍵所在。
(1)優(yōu)化社會環(huán)境。
馬克思曾說:“人創(chuàng)造環(huán)境,同樣環(huán)境也創(chuàng)造人?!保?]社會環(huán)境的優(yōu)劣對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效果有最直接的影響,為此,要切實提升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積極效果,就必須切實優(yōu)化社會環(huán)境。然而,就社會環(huán)境現狀看,一些錯誤的思想和價值觀念正在逐漸侵蝕著某些學生的思想。針對這樣的現狀和問題,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法在于社會、高校和家庭三者積極的聯合起來,政府與相關媒體要積極營造良好的環(huán)境氛圍,為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創(chuàng)造積極向上、健康和諧的社會環(huán)境,在全社會范圍內進一步加大“中國夢”相關知識內涵的宣傳和普及,唱響“中國夢”的主旋律,積極弘揚社會正氣、切實加強當前的反腐倡廉力度、從而更好地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法治社會的建設。
(2)優(yōu)化校園環(huán)境。
校園是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主陣地,為此,要切實優(yōu)化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就要積極優(yōu)化校園環(huán)境,充分利用好校園環(huán)境來普及和宣傳“中國夢”主題觀念,推進“中國夢”主題校園文化建設,讓學生在校園內時刻接受理想信念教育。首先,要創(chuàng)造優(yōu)美的校園環(huán)境,賦予校園環(huán)境及其建筑物以生命,從而活化校園環(huán)境,有效地陶冶學生的情操。其次,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校園群體活動,將其作為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載體,這些校園群體活動要緊密圍繞“中國夢”主題進行開展,符合當前時代發(fā)展的潮流和特征,最大限度地聯系學生的思想實際,選擇有效的途徑和方式,比如演講比賽、攝影大賽、征文比賽、主題班會、主題社團活動等,從而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達到優(yōu)化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作用。最后,要狠抓校園制度建設,積極強化優(yōu)良的校園風氣,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風、學態(tài),規(guī)范學生的日常行為,形成有效的校園制度,用制度約束和規(guī)范大學生的行為,從而培養(yǎng)大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行為。
“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4],以“中國夢”引領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不僅僅是一個理論問題,歸根到底更是一個實踐問題。
(1)構建“四位一體,多元驅動”的實踐教學體系。
在建立科學的保障機制的基礎上,采取項目化運作,構建包含課內實踐、校內實踐、社會實踐、專業(yè)實踐在內的實踐教學體系。通過不斷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教學,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優(yōu)化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幫助大學生清晰地認識當前的社會形勢,幫助大學生把對“中國夢”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在實踐中堅定自己的理想信念,進而把對“中國夢”的認識落到具體行動上。
(2)搭建社會實踐活動的平臺,在感悟中凝聚夢想。
采取多種途徑,扎實開展以“中國夢”為主題的社會實踐活動。其一,深入群眾,宣講“中國夢”。大學生深入群眾宣講“中國夢”,既能讓群眾學習、理解“中國夢”,又能加強自我教育。其二,服務群眾,踐行“中國夢”,如開展學雷鋒社會實踐活動、大學生志愿者行動計劃、暑期大學生“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活動等,將中國夢最大限度地融入大學生的日常實踐中。其三,開展革命傳統教育,如組織學生參觀紅色基地、革命烈士紀念館等,撫今追昔,從而明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是面向未來的事業(yè),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續(xù)奮斗”。其四,開展各種形式的社會調查,更深入地了解社會,了解國情,從而有針對性地弄清楚大學生為什么要樹立理想信念、樹立什么樣的理想信念、怎樣樹立理想信念,并自覺地將個人理想融入“中國夢”的共同理想中。通過這一系列的社會實踐活動,達到理想的外化,從而真正做到內化于心,外化于形,做到知行統一。
綜上所述,以中國夢引領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并非一句空泛的話語,也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和復雜的習題,需要不斷地向大學生傳輸并將中國夢的豐富內涵融入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中,更需要社會、學校、家庭和大學生自身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得以實現。
[1]習近平.順應世界潮流促進世界和平發(fā)展[N].人民日報,2013-03-24(1).
[2]習近平.繼往開來繼續(xù)朝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奮勇前進[N].人民日報,2012-11-29(1).
[3]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選讀[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2.
[4]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0.
[5]杜德省.以中國夢引領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J].青少年研究-山東省團校學報,2013(5):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