鵲橋仙·夜聞杜鵑
陸 ?游
茅檐人靜,蓬窗燈暗,春晚連江風雨。林鶯巢燕總無聲,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淚,驚殘孤夢,又揀深枝飛去。故山猶自不堪聽,況半世、飄然羈旅!
【作者簡介】
陸游,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xiāng)。創(chuàng)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nèi)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賞析】
公元1172年冬,陸游離開南鄭,第二年春天在成都任職,之后又在四川滯留了六年。據(jù)夏承燾《放翁詞編年箋注》,此詞就寫于這段時間。
杜鵑,在蜀也是常見的暮春而鳴。它又名杜宇、子規(guī),古人曾賦予它很多意義,蜀人更把它編成了一個哀凄動人的故事。因此,這種鳥的啼鳴常引起人們的許多聯(lián)想,住在蜀地的文士關于杜鵑的吟詠當然就更多,杜甫入蜀就有不少這樣的作品。陸游在成都時的心情本來就不大好,再加上他“夜聞杜鵑”,自然會驚動敏感的心弦而思緒萬千了。
?上片描述杜鵑夜啼的情景。詞人從景物寫起:“茅檐人靜,蓬窗燈暗,春晚連江風雨?!薄懊╅堋薄芭畲啊敝钙浜喡脑⑺.斎?,陸游住所未必如此,這樣寫無非是形容客居的蕭條。在這樣的寓所里,坐在昏黃的燈下,他該是多么寂寥!同時又“連江風雨”,其愁緒便躍然紙上?!傲助L巢燕總無聲,但月夜、常啼杜宇。”這時他聽到了杜鵑的啼叫,但又不直接寫,而是先反襯一筆:鶯燕無聲使得鵑啼顯得分外清晰、刺耳;鶯燕在早春顯得特別活躍,一到晚春便悄然無聲了,對這“無聲”的怨悱,就是對“有聲”的厭煩?!翱偂弊謧鬟_出了那種怨責、無奈的情味。接著再泛寫一筆:“但月夜、常啼杜宇?!痹乱沟涅N啼是很凄楚的,何況是此時此境!“常啼”顯出這刺激不是一天兩天,這樣寫是為了加強此夜聞鵑啼的感受。
?下片是寫夜聞鵑啼的環(huán)境,著重于氣氛的渲染?!按叱汕鍦I,驚殘孤夢,又揀深枝飛去。”這杜鵑竟然可以在發(fā)出鳴叫,催成詞人幾行清淚,驚殘他一枕孤夢之后,又揀深枝飛去?!肮聣簟秉c明:客中無聊,寄之于夢,偏又被“驚殘”?!按叱汕鍦I”,因啼聲一聲緊似一聲,故曰“催”。就這樣還不停息,“又揀深枝飛去”,繼續(xù)它的哀鳴?!坝帧?,表明作者對杜鵑夜啼的無可奈何??椭谐類灂r哪能聽這啼聲,可是那杜鵑卻似故意追著人飛!這里寫的也是這種情況。鵑啼除了在總體上給人一種悲凄之感、一種心理重負之外,還由于它的象征意義引起人們的種種聯(lián)想。比如它在暮春啼鳴,使人覺得春天似乎是被它送走的,它的啼鳴常引起人們時序倏忽之感。同時,這種鳥的鳴聲好似在說“不如歸去”,因此又常常引起人們的羈愁。所以作者在下面寫道:“故山猶自不堪聽,況半世、飄然羈旅!”“故山”,故鄉(xiāng)?!鞍胧馈?,陸游至成都時已四十九歲,故說半世。這結(jié)尾的兩句進一步表明作者的處境,生發(fā)感慨,把他此時聞鵑啼內(nèi)心深層的感觸揭示出來了。在故鄉(xiāng)聽到鵑啼尚且“不堪聽”,而何況此時作者作客他鄉(xiāng),因此更增加了一重羈旅之愁。
?縱觀全詞,作者先繪景,渲染氣氛,再用對比托出杜鵑夜啼,接著寫啼聲引發(fā)的感受,最后通過聯(lián)想,表達人生的感慨??芍^結(jié)構(gòu)細密,層次分明。作品深沉凝重的情味,凄切悲涼的格調(diào),令人品賞難盡,感慨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