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俊峰
[摘 要]
以微粒觀的建構為例,針對不同課型與內(nèi)容,充分挖掘教材內(nèi)容,注重三維目標的整合,從觀念整合的視角探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初中化學課程的相關教學策略。
[關鍵詞]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化學觀念;微粒觀;教學策略
閱讀是閱讀主體對讀物的認識、理解、吸收和應用的復雜的心智過程,是現(xiàn)代文明社會人們所不可或缺的智能活動,是人們從事學習的最重要途徑和手段之一。初中學生預習、課后復習及學習化學課外書籍都離不開閱讀,指導學生學會閱讀,掌握閱讀方法和技巧,是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瘜W的閱讀方法多種多樣,作為教師應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有意識、有計劃地滲透和訓練學生各種不同的閱讀方法,以期達到增強學生自學化學的能力。筆者在總結前人的實踐經(jīng)驗的基礎,思考出幾種較好的化學閱讀方法,可以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要領提煉式閱讀
要領提煉式閱讀就是閱讀內(nèi)容的關鍵之處。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的過程中,要善于引導他們分析學習材料的要點,并能以精練的語言做提要。例如,指導學生閱讀催化劑的概念時,要啟發(fā)學生分析出該概念的要點,引導他們提出關鍵內(nèi)容,找出催化劑概念中的“一變二不變”,即催化劑在化學反應中能改變化學反應速率;其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在化學反應前后不變,使學生通過閱讀真正理解催化劑的概念。
二、連線脈絡式閱讀
閱讀時,指導學生抓住學習材料前后環(huán)節(jié)的聯(lián)系,把每一環(huán)節(jié)或層次的要點有機地連接成知識鏈,整理出所要學習的內(nèi)容梗概。例如在學習元素化合物知識的內(nèi)容,大都可按結構(或存在)——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制法——用途的基本線索去閱讀,這樣,就能夠將每一物質的所有要點學習清楚。
初中化學第一次接觸到的純凈物就是氧氣,學習時,就可以根據(jù)這樣的脈絡指導學生閱讀:(存在)氧氣是空氣中一種重要的氣體,體積分數(shù)約占空氣體積的21%——(物理性質)在標準狀況下,氧氣的密度是1.429g/l,比空氣的密度略小;氧氣不易溶于水;氧氣在-183℃時變?yōu)榈{色液體,在-218℃時變成淡藍色雪花狀的固體。(化學性質)——支持燃燒性質即可燃性和氧化性——(制法)實驗室通常有三種制法:分解過氧化氫溶液;加熱高錳酸鉀;加熱氯酸鉀。工業(yè)采用分離液態(tài)空氣制氧氣?!ㄓ猛荆┭鯕鈨纱笥猛竟┙o呼吸和支持燃燒。
三、問題提綱式閱讀
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分清閱讀材料的主次、重點和難點,指導學生閱讀時可以根據(jù)閱讀材料內(nèi)容的系統(tǒng)性,列出問題綱要,讓學生依綱閱讀。例如,學習“原子”內(nèi)容時,老師可列出以下閱讀提綱:
(1)原子有哪些性質?原子能否再分?舉例說明。
(2)什么是原子?舉例說出哪些物質是由原子直接構成?
(3)物質都是由分子構成的,這句話是否正確?若不正確,舉例說明。
(4)氫氣在氯氣中燃燒生成氯化氫的反應中,發(fā)生變化的是分子還是原子?
(5)分子、原子有何區(qū)別嗎?它們之間的聯(lián)系是什么?
四、分析比較式閱讀
通過比較更容易區(qū)別和把握閱讀材料的本質特征,使容易混淆的概念、術語明晰化,有利于理解、記憶和把握。比如,閱讀“原子”時,可與“分子”進行比較:
[\&分子\&原子\&概念\&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構成\&由原子構成,有的分子由同種原子構成,有的分子由不同種原子構成\&原子是構成分子的粒子,原子也是直接構成物質的一種粒子\&根本
區(qū)別\&分子在化學變化中可分為原子\&原子在化學變化中不可分\&相同點\&①體積小、質量小 ②不斷運動 ③粒子間有間隔④同種粒子性質相同 ⑤可直接構成物質\&聯(lián)系\&分子可拆成原子,原子可組合成分子;分子、原子均可構成物質。\&]
五、結合式閱讀
當閱讀材料圖文并茂時,指導閱讀務必強調與插圖、表格結合起來,做到有圖必用。例如,有關氯化鈉形成過程的分析,比較抽象,不易理解,閱讀時結合氯化鈉的形成的圖示,就感覺容易理解。
<F:\TM\中小學\2015\2期\t2q-10.tif>
鈉與氯氣反應 ? ? ? 氯化鈉
六、問題實驗式閱讀
指導學生閱讀實驗材料,可以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實驗內(nèi)容,再觀察或做實驗,這樣,既可改變學生不注意觀察實驗現(xiàn)象的不良習慣,又便于理解反應或操作原理。例如,在做“氫氣還原氧化銅”演示實驗時,可讓學生帶著下列問題閱讀:
(1)管口為什么稍向下傾斜?
(2)為什么先通入氫氣后加熱?
(3)黑色的氧化銅有什么變化?管口有什么生成?
(4)反應完成后為什么繼續(xù)通氫氣至試管冷卻?
通過指導學生針對這些實驗中的問題進行閱讀,可以讓學生體會到氫氣還原氧化銅中每一個實驗步驟的注意要點,幫助學生真正理解該實驗的原理,實驗的注意事項。
七、嘗試解題式閱讀
把閱讀材料中的知識以習題的形式轉化為嘗試性解題,指導學生帶著試題去閱讀。閱讀后,嘗試獨立去完成習題。例如在指導學生閱讀一些微量元素對人體的作用及適宜攝入量和幾種元素的食物來源等知識時(下圖為截取人教版義務教育化學99頁教材內(nèi)容),可出一下題目讓學生嘗試帶著試題去閱讀。
<F:\TM\中小學\2015\2期\t2q-11.tif>
<F:\TM\中小學\2015\2期\t2q-12.tif>
根據(jù)知識連線:
[人體必需的元素 缺乏后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 食物來源
鐵 ? ? ? 佝僂病,骨質疏松 ? ? ? 加碘鹽
鈣 ? ? ? 食欲不振,生長遲緩,發(fā)育不良 ?海產(chǎn)品、瘦肉
碘 ? ? ? 貧血 ? ? ? ? ? ? 牛奶、蝦皮
鋅 ? ? ? 甲狀腺腫大 ? ? ? ? ?肝臟、蛋]
嘗試解題式閱讀與問題提綱式閱讀有相同之處,但也有明顯不同之處:嘗試解題式閱讀中的嘗試題要有合理的梯度,有啟發(fā)性,甚至帶有綜合性和難度,更適合于閱讀復習材料;而問題提綱式閱讀中的問題,一般都很簡單,更適合于預習時的閱讀。
八、重點標注式閱讀
標注式閱讀指導學生在閱讀材料上做好標記和注解。標記可用不同的符號表示出對應內(nèi)容所要掌握的重要程度。如重要內(nèi)容用“∽”標出,關鍵字詞的下面用“.”標出,要注意的地方用“△”標出,必須記憶或背誦的地方用“☆”標出等。注意是對閱讀材料中難以理解的內(nèi)容加以注釋,如原子團的概念,聽完老師的講解后,進行復習閱讀時,可在該概念的旁邊加上三點注解:(1)不能單獨存在;(2)至少存在于含有三種元素的化合物中;(3)并非在一切反應中都不發(fā)生變化。
[參 考 文 獻]
[1]王繼坤等.現(xiàn)代閱讀教程[M].青島:青島海洋大學出版社,1996.
(責任編輯:張華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