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芹,司宏明,楊玉紅,汪強高
(江蘇方強農(nóng)場集團有限公司,江蘇大豐224165)
小麥新品種中研麥1號特征特性及超高產(chǎn)栽培技術
李忠芹,司宏明,楊玉紅,汪強高
(江蘇方強農(nóng)場集團有限公司,江蘇大豐224165)
中研麥1號是江蘇蘇樂種業(yè)科技有限公司選育出的半冬性多穗型小麥品種。2014年種植小麥中研麥1號150hm2,實收單產(chǎn)達7785kg/hm2。本文介紹了中研麥1號特征特性及超高產(chǎn)栽培技術。
稻茬麥;中研麥1號;特征特性;超高產(chǎn);栽培技術
中研麥1號是由江蘇蘇樂種業(yè)科技有限公司用“豫麥54/周麥9號”雜交選育而成的半冬性多穗型小麥品種(審定編號:蘇審麥201104),熟期比當?shù)刂魍破贩N淮麥20早1d,幼苗半匍匐,葉色淡綠色,春季返青起身早,長勢旺盛。分蘗力較強,最高莖分蘗1200萬/hm2。植株抗逆性強,莖稈彈性較好,抗倒、耐寒性好,2015年4月8—9日受強冷空氣影響后,4月20日調查時發(fā)現(xiàn),凍穗率僅3.25%,明顯低于本農(nóng)場種植的其它品種,表明其抗倒春寒能力較好;田間表現(xiàn)紋枯病、白粉病、葉枯病輕,赤霉病較重。株高80cm左右,株型緊湊,旗葉直立,光合效率高,成穗率高,成穗600萬~630萬/hm2,穗層較整齊,穗紡錘型,平均穗粒數(shù)35~37粒,長芒、白殼、白粒,籽粒半硬質,灌漿快,籽粒飽滿均勻,千粒重42~43g,黑胚率低,外觀商品性好,容重816g/L,后期熟相佳。
2013—2014年參加本地小麥新品種比較試驗,平均產(chǎn)量7815kg/hm2,較淮麥22增產(chǎn)2.4%,列18個品種第2位。2014年于五分場二區(qū)的稻茬種植中研麥1號150hm2超高產(chǎn)攻關田,折實產(chǎn)7785kg/hm2,較鄭麥9023增產(chǎn)25.7%,列五分場7個種植品種第1位,較五分場小麥平均產(chǎn)量6604.5kg/hm2增17.9%;其有效穗6627萬/hm2,每穗36.2粒,千粒重42.3g。
3.1適期播種
江蘇沿海墾區(qū)10月20日—11月5日,最佳播期為10月23—25日。
3.2合理密植
適宜播期內(nèi)基本苗180萬~210萬/hm2。
3.3肥水管理
一般純氮275~300kg/hm2,其中60%作基蘗肥,40%作拔節(jié)孕穗肥,配合施好磷、鉀肥。結合“一噴三防”,于小麥灌漿期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延長小麥葉片功能期,提高小麥抗干熱風的能力。
3.4配套溝系
機械開好田間一套溝,做到墑溝、腰溝、圍溝三溝內(nèi)外溝系配套,溝溝相通,其中墑溝深20~25cm、腰溝深30~35cm、圍溝深130cm,防明澇暗漬。
3.5科學防治病蟲草害
抓好麥田播后封閉及冬前春后掃殘,在返青期前后及時預防紋枯病,拔節(jié)孕穗期重點預防白粉病,揚花期前后預防赤霉病和黏蟲、蚜蟲等病蟲害。
2015-07-14
李忠芹(1969—),男,高級農(nóng)藝師,主要從事農(nóng)業(yè)技術推廣與研究;E-mail:zhqli5910@13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