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光平 四川省萬源市畜牧食品局636350
雞球蟲病的發(fā)病原因及防控措施
張光平 四川省萬源市畜牧食品局636350
雞球蟲病是雞常見且危害十分嚴重的寄生蟲病,是由一種或多種球蟲引起的急性流行性寄生蟲病。如果飼養(yǎng)管理不善,10~30日齡雛雞或35~60日齡青年雞的發(fā)病率和致死率高達80%。病愈的雛雞生長受阻,增重緩慢,成年雞一般不發(fā)病,但多為帶蟲者,是傳播該病的重要傳染源。
雞球蟲病;發(fā)病原因;防控措施
目前引發(fā)雞球蟲病的主要原發(fā)病因包括原蟲中的艾美耳科艾美耳屬球蟲。不同種的球蟲在雞腸道內寄生部位不一樣,其致病力也不相同。柔嫩艾美耳球蟲寄生于盲腸,致病力最強;毒害艾美耳球蟲寄生于小腸中2/3段,致病力較強;巨型艾美耳球蟲寄生于小腸中段,有一定的致病作用;堆型艾美耳球蟲寄生于十二指腸及小腸前段,有一定的致病作用,嚴重感染時引起腸壁增厚和腸道出血等病變;和緩艾美耳球蟲、哈氏艾美耳球蟲寄生在小腸前段,致病力較低,可能引起腸黏膜的卡他性炎癥;早熟艾美耳球蟲寄生在小腸前1/3段,致病力較低,一般無肉眼可見的病變。布氏艾美耳球蟲寄生于小腸后段盲腸根部,有一定的致病力,能引起腸道點狀出血和卡他性炎癥;變位艾美耳球蟲寄生于小腸、直腸和盲腸,有一定的致病力,輕度感染時腸道的漿膜和黏膜上出現(xiàn)單個、包含卵囊的斑塊,嚴重感染時出現(xiàn)散在的或集中的斑點。
各個品種的雞均有易感性,15~50日齡的雞發(fā)病率和致死率都較高,成年雞對球蟲有一定的抵抗力。雞感染球蟲的途徑主要是吃了感染性卵囊,飼養(yǎng)用具及某些昆蟲都可成為機械傳播者。飼養(yǎng)管理條件不良,雞舍潮濕、擁擠,衛(wèi)生條件惡劣時最易發(fā)病,潮濕多雨、氣溫較高的梅雨季節(jié)更易爆發(fā)球蟲病。
病雞精神沉郁,羽毛蓬松,頭卷縮,食欲減退,嗉囊內充滿液體,雞冠和可視黏膜貧血、蒼白,逐漸消瘦,病雞常排紅色葫蘿卜樣糞便。感染柔嫩艾美耳球蟲開始時糞便為咖啡色,以后變?yōu)橥耆难S,如不及時采取措施,致死率可達50%以上。若多種球蟲混合感染,糞便中常帶有血液,并含有大量脫落的腸黏膜。
該病的發(fā)生與空氣濕度有很大關系,特別是雨水大、空氣濕度相對增加,導致球蟲病發(fā)病率高。二是與管理有關,對于架養(yǎng)雞場有些養(yǎng)殖戶本身有主觀上的錯誤,以為自己的雞身體不接觸糞便,對球蟲病疏于防范,導致慢性球蟲病發(fā)生。地面平養(yǎng)雞場的肉雞處于污染環(huán)境中,極易感染球蟲病。三是機體本身免疫力弱導致發(fā)病。
(1)免疫預防。據(jù)報道,應用雞胚傳代致弱的蟲株或早熟選育的致弱蟲株給雞免疫接種,可使雞對球蟲病產(chǎn)生良好的預防效果。也有人利用強毒株球蟲采用少量多次感染的涓滴免疫法給雞接種,可使雞獲得堅強的免疫力,但此法使用的是強毒球蟲,容易造成病原散播,生產(chǎn)中應慎用。此外有關球蟲疫苗的保存、運輸、免疫時機、免疫劑量及免疫保護性和疫苗安全性等諸多問題,均有待于進一步研究。
(2)藥物防制。迄今為止,國內外對雞球蟲病的防制主要是依靠藥物。使用的藥物有化學合成和抗生素兩大類,從1936年首次出現(xiàn)專用抗球蟲藥以來,已報道的抗球蟲藥達40余種,現(xiàn)今廣泛使用的有20種。中國養(yǎng)雞生產(chǎn)上使用的抗球蟲藥品種,包括進口的和國產(chǎn)的,共有10余種。
氯苯胍。預防按30~33mg/kg濃度混飼,連用1~2個月,治療按60~66mg/kg混飼3~7天,后改為預防量予以控制。氯羥吡啶(可球粉,可愛丹)混飼預防濃度為125~150mg/kg,治療量加倍。育雛期連續(xù)給藥。
氨丙啉??苫祜暬蝻嬎o藥,混飼預防濃度為100~125mg/kg,連用2~4周;治療濃度為250mg/kg,連用1~2周,然后減半,連用2~4周。應用該藥期間應控制飼料中維生素B1的含量以不超過10mg/kg為宜,以免降低藥效。
硝苯酰胺(球痢靈)?;祜曨A防濃度為125mg/kg,治療濃度為250~300mg/kg,連用3~5天。
呋喃唑酮(痢特靈)。可混飼或飲水給藥,預防濃度為100~200mg/kg,連用1周,停藥2~3天,如此重復使用。治療濃度為300~400mg/kg,連用1周,再改用預防量。使用該藥必需注意與飼料或飲水混合均勻。
百球清。治療按25~30mg/kg濃度飲水,連用2天。
[1]于利民,關德福,姜明達,葉文華.淺析雞發(fā)生球蟲病的因素和防控措施[J].中國畜禽種業(yè),2011,10:146-147.
[2]張松,薜進.雞球蟲病的診斷及防控措施[J].養(yǎng)殖技術顧問,2011,10:129.
[3]于天琴.雞球蟲病發(fā)病原因及防治對策[J].內蒙古農(nóng)業(yè)科技,2013,02:11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