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勇,方 莉
(黃山學院,安徽 黃山 245000)
生態(tài)語言學視角下高校英美文學教育研究
黃 勇,方 莉
(黃山學院,安徽 黃山 245000)
將生態(tài)學和語言學相結合,就成為了生態(tài)語言學這樣一門新學科,雖然興起時間不長,但已經在多個領域有所涉獵。英美文學教育作為高校相關專業(yè)的重要課程,是英美國家文學史和文化史的重要體現(xiàn)。將生態(tài)語言學與高校英美文學教育相聯(lián)系,對于這門課程的教學有著促進作用。本文將對這一研究應用進行簡要分析。
生態(tài)語言學;高校教育;英美文學
英美文學是英美國家文學史和文化史的重要體現(xiàn),也是整個歐美發(fā)展史的濃縮表現(xiàn),其所蘊含的文字語言方面的內容是研究英美國家和文學本身的重要載體。高校英美文學教育是在高等教育中對于英美文學的促進與深化,需要采取多視角多維度進行綜合研究。這其中,生態(tài)語言學視角是其中的一個重要方面,并且發(fā)揮著越來越突出的作用。
生態(tài)語言學(Ecological linguistics),也稱為語言生態(tài)學(Ecology of Language),《語言與邏輯辭典》將其定義為“在人種語言學、人類語言學和社會語言學這些領域中對語言和環(huán)境之間相互作用的研究”,《英漢語言學詞典》的定義增加了“對使用組織之間相互作用的研究”。[1]可見,生態(tài)語言學重點在于在語言的基礎上對其進行人與社會的互動性研究。
這也就引出了生態(tài)語言學的兩大內容,一是語言的多樣性表現(xiàn),二是語言的互動性表現(xiàn)。語言是交流的工具,人類通過交流相互融合,每一種語言都處于全球的語言系統(tǒng)之中,也處于人類的整體活動系統(tǒng)之中。而這一系統(tǒng)的形成與發(fā)展,離不開互動性。這種互動性不僅體現(xiàn)在語言內部的排列組合上,也體現(xiàn)在人與社會的交際互動上。
文學是語言的重要表現(xiàn)形式。對于英美文學的學習,是對于英美語言的深入學習。因此,在高等教育的相關語言學習中列出英美文學內容是非常有必要的。從英美文學的教學過程中不難發(fā)現(xiàn),英美文學既體現(xiàn)了英美文化的多樣性,也體現(xiàn)了英美國家人與社會的互動性,還體現(xiàn)了英美文化對于全球文化與文明發(fā)展的促進作用。這與生態(tài)語言學的內容是有重要聯(lián)系的。一方面,從生態(tài)語言學的視角看英美文學學習,更有助于讓學生從整體上宏觀上把握英美近千年的文明歷程,從而對加深對于課程內容的掌握;另一方面,從生態(tài)語言學的視角看英美文學教學,也有助于教師營造宏觀性教學環(huán)境,采取多樣化教學方式和互動性的教學策略,提升教學效果。
當前在高校英美文學教學中,普遍存在重知識傳輸輕人文研究和重篇章本身輕宏觀聯(lián)系的情況。教師在教學中更多采用傳統(tǒng)教育的方式,對篇章段節(jié)進行語法點的教學和對篇章內容進行單獨性的教學,而對于這些文學篇章的整體宏觀聯(lián)系以及其背后所反映的文化內涵講授較少。
2.1 英美文學教育的宏觀教學環(huán)境塑造
在生態(tài)語言學視角下對英美文學教育進行宏觀教學環(huán)境塑造,需要教師在教學環(huán)境中,將教師、學生、教學三大生態(tài)因素納入宏觀整體的教學生態(tài)體系中,三大因素之間相互聯(lián)系、相互作用。由此還能衍生出這一教學生態(tài)體系中的其他生態(tài)因素,如教學方式、教學評價、教學效果、教學反饋等也需要進行有機結合。教師根據(jù)具體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方式和教學策略,根據(jù)教學效果、反饋和評價進行改進,以備對下一次教學活動的促進。另外,在英美文化教育中,不僅要將課本中的重點難點知識點進行詳細講解,更要將其蘊含的人文精神和主題思想進行客觀闡述。如在《湯姆叔叔的小屋》的教學中,除了基本知識點之外,更要讓學生明白,這樣的一部作品誕生于美國的什么年代,這部作品的誕生對美國歷史產生什么樣的影響,將作品放入美國波瀾壯闊的南北戰(zhàn)爭中發(fā)掘其更為深刻的意義。同樣還有喬治奧威爾的《1984》,對課文中揭示的極權主義,要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進行深入分析。再如在海明威的《老人與海》中,不僅要引導學生從作品中讀出海明威的“硬漢精神”,更要將其放入美國的發(fā)展環(huán)境中,對當時的“美國精神”的深入解讀[2]。這樣引導學生將單獨的文學篇章放入國家的發(fā)展和文化進程中理解,會收到好的教學效果。
2.2 英美文學教育的多樣化教學方式
這里的多樣化教學方式主要體現(xiàn)在多元化教學觀念和多樣化教學手段上。多元化教學觀念,指在教學中要形成從英美語言到英美文學再到英美文化的路徑映射。語言是文學的載體,文學是文化的載體,從英美語言中看到文學的魅力,從英美文學中看到文化的內涵。教師要從語言入手,探討語言如何落筆成文字,繼而組成文學,并深層次反映文化。多樣化教學手段,指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局限于就課本內容進行常規(guī)授課,應該積極運用多媒體等教學方式進行授課。
2.3 英美文學教育的互動性教學策略
生態(tài)語言學視角下,英美文學課堂上的所有元素都具有較強的互動性,教師需要和學生互動,學生也需要和學生互動,學生還要和語言文字互動?;有越虒W策略,重點在于教師要將學生作為教學主體,圍繞學生的理解力和興趣愛好來完成教學過程。教師要對課堂教學進行重點設計,讓學生充分交流、溝通,繼而在自行查找資料和教師啟發(fā)引申的基礎上自由深入探討,完成對于英美文學的聽說讀寫過程?;有越虒W策略包含兩方面內容,一是教師引導性,二是學生互動性。雖然高校學生對于教學內容的理解已經有了較強的基礎,但仍需要教師進行深入引導。如在《湯姆叔叔的小屋》中,教師可以先從背景資料入手。1862年林肯總統(tǒng)要在白宮接見一部文學巨著的作者斯托夫人時,說出了“寫了一部導致一場偉大戰(zhàn)爭的書”,這是哪本書?為什么這本書能夠導致一場偉大戰(zhàn)爭?這樣的教師設問,就將這篇課文深入到了美國歷史的背景中去,引導學生從南北戰(zhàn)爭這一重要歷史事件來看問題。在學生互動性方面,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如讓學生自行尋找其他描寫美國南北戰(zhàn)爭的課文或者文學作品如《飄》等相比較,采取分組討論的方式找出二者的異同,也是增強學生理解能力的策略。
將生態(tài)語言學引入高校英美文學教育研究,這是當前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對這門課程教學效果的有效促進。[3]這需要教師在課堂外部環(huán)境和課堂內部教學上雙管齊下,延伸教學外延,挖掘教學內涵,引發(fā)學生思考,營造課堂氣氛,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1]胡愛華,朱振英.生態(tài)語言學對教育的啟示[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J],2013(3):62-64.
[2]馬燕.英美文學教育中的自主學習模式構建[J].科技信息,2012(33):478-484.
[3]李倫.高校英美文學教學中素質教育的滲透[J].文學教育(中),2013(12):133-134.
Th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Engl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Education in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ical Linguistics
HUANG Yong,F(xiàn)ANG Li
(Huangshan University,Mount Huangshan Anhui 245000)
By combining ecology with linguistics,a new discipline named ecological linguistics was emerged with short rising time,which has dabbled in various fields.Acting as vital relevant professional courses of college,Brit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education is a momentous manifestation of Anglo-American literary and cultural history.The linkage between Ecological linguistics and College Brit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Education has a facilitating role in the teaching courses.This paper will briefly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research.
Ecological linguistics;college education;Brit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I046
A
10.3969/j.issn.1672-7304.2015.04.076
1672-7304(2015)04-0158-02
(責任編輯:吳 芳)
黃勇(1975-),男,安徽黃山人,講師,研究方向:英美文學和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