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鋒
(山西汾西礦業(yè)集團南關煤業(yè),山西 晉中 031300)
以某礦2302工作面沿空留巷為原型,建立如圖1所示的數(shù)值計算模型。模型兩側(cè)為滑動支承,底部為固定支承。
圖1 綜放沿空留巷數(shù)值計算模型
數(shù)值模擬相關參數(shù)主要有模型尺寸、巖體力學參數(shù)、回采參數(shù)及沿空掘巷尺寸等。根據(jù)關鍵層理論,將關鍵層以上巖層簡化為均布載荷施加在數(shù)值計算模型上邊界,主關鍵層以下巖層全部構(gòu)建。根據(jù)厚表土層的特點,工作面寬度(220m)不需要完全模擬??紤]到邊界影響及上述要求,本模型范圍取300m×84m。工作面埋深800m,傾斜長度130m,割煤高度3.5m,放煤高度5.5m;沿空留巷尺寸寬×高=4.5m×3.5m,沿底板掘進。巖層的物理力學參數(shù)(見表1)來自巖石力學實驗。
表1 巖層的物理力學參數(shù)
綜放沿空留巷圍巖穩(wěn)定性受多個因素影響,如充填體強度、充填體寬度、端頭不放頂煤距離等。這些因素的作用使綜放沿空留巷圍巖產(chǎn)生具有不同特征的變形。
1)充填體強度對沿空留巷圍巖變形的影響。充填體強度是影響沿空留巷充填體穩(wěn)定性的關鍵參數(shù)。確定合理的充填體材料配比,是保證充填體初期強度和后期強度的關鍵,模擬過程選擇充填體強度為6MPa與8MPa兩種情況。
2)充填體寬度對沿空巷道圍巖變形的影響。合理的充填體寬度既能保證巷旁充填體的穩(wěn)定性,又能取得巷旁支護較好的經(jīng)濟效果。國外巷旁充填體寬度通常為采高的0.6~1.0倍,我國學者分析大量工程實踐發(fā)現(xiàn),當充填體寬高比為4∶5時,有利于充填體本身的穩(wěn)定。因此,數(shù)值模擬煤柱寬度:2、2.5、3、4m。
3)工作面端頭不放頂煤寬度對沿空巷道圍巖變形的影響。模擬不放頂煤寬度對沿空巷道圍巖變形的影響,為護巷煤柱合理寬度的確定提供基礎。模擬不放頂煤寬度:15、12、9、6、3、0m。
4)基本頂特征對沿空留巷圍巖變形的影響。基本頂特征包括基本頂厚度、位置、斷裂步距等,這些參數(shù)決定著基本頂?shù)幕剞D(zhuǎn)角?;卷敾剞D(zhuǎn)角越大,沿空巷道圍巖變形越大。模擬基本頂距離煤層10m、15m、20m;模擬基本頂斷裂步距:15m、20m、25m。
圖2所示為不同充填體強度對應的圍巖變形效果圖。從圖中可以看出,關鍵塊回轉(zhuǎn)下沉,當充填體強度6MPa時,關鍵塊回轉(zhuǎn)角大,巷道實體煤幫發(fā)生坍塌,充填體變形嚴重從而失去承載能力;充填體強度8MPa時,關鍵塊回轉(zhuǎn)角相對較小,巷道圍巖變形較小,穩(wěn)定性較好。
圖2 不同充填體強度對應的圍巖變形效果圖
基于上述模擬結(jié)果可以看出,充填體強度對沿空留巷巷道圍巖變形具有關鍵性的影響。充填體達到一定的強度后能夠有效地控制關鍵塊的回轉(zhuǎn)下沉,保持頂板的完整性,保證巷道圍巖的穩(wěn)定性[1]。
圖3所示為工作面回采階段不同充填體寬度對應的圍巖變形效果圖。從圖中可以看出,當關鍵塊回轉(zhuǎn)下沉,充填體寬度2m時,關鍵塊回轉(zhuǎn)角大,巷道實體煤幫發(fā)生坍塌,充填體變形嚴重從而失去承載能力;當充填體寬度2.5m、3m時,關鍵塊回轉(zhuǎn)角相對較小,穩(wěn)定性較好,雖然沿空巷道實體煤幫變形較大,但沒有發(fā)生坍塌,充填體變形較小,仍具有承載能力;當充填體寬度4m時,巷道圍巖變形小,巷道穩(wěn)定性好,但是充填體寬度越大,充填費用越高。
圖3 不同充填體寬度對應的圍巖變形效果圖
基于上述模擬結(jié)果可以看出,在工作面回采階段,充填體寬度對沿空留巷巷道圍巖變形具有重要影響。隨工作面推進關鍵塊回轉(zhuǎn)下沉,充填體寬度與巷道圍巖變形量成反比關系,充填體寬度越小,巷道圍巖變形量越大,巷道充填體寬度越大,巷道圍巖變形量越小。
下頁圖4所示為不放煤距離不同時的圍巖變形效果圖。從圖中可以看出,當不放煤距離為12m時,沿空巷道兩幫變形明顯,但巷道整體穩(wěn)定;當不放煤距離為8m時,巷道兩幫變形嚴重,底鼓明顯,發(fā)生失穩(wěn);當不放煤距離為4m時,巷道發(fā)生炸幫;當不放煤距離為0時,巷道發(fā)生失穩(wěn)。因此,從沿空巷道圍巖控制的角度考慮,上區(qū)段工作面端頭不放煤距離應不小于12m。
基于以上模擬結(jié)果分析,不放頂煤寬度對綜采放頂煤沿空留巷圍巖的穩(wěn)定性具有重要的影響。端頭支架頂煤不放,間接起到煤層直接頂作用,頂煤垮落,充實沿空留巷附近采空區(qū),有利于減小關鍵塊回轉(zhuǎn)下沉量,減小附加在充填體上的載荷,與充填體一起共同作用,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充填體——圍巖共同承載體系。
圖4 不放頂煤距離對應的沿空巷道圍巖變形效果圖
圖5所示為基本頂位置不同時沿空巷道圍巖變形效果圖。從圖中可以看出,當基本頂距煤層6m時,沿空巷道實體鼓幫嚴重,沿空幫鼓幫量較??;當基本頂距煤層15m時,沿空巷道兩幫都有鼓幫現(xiàn)象,但鼓幫量較小。圖6所示為基本頂斷裂步距不同時沿空巷道圍巖變形效果圖。從圖6中可以看出,基本頂斷裂步距為15m時沿空巷道兩幫變形明顯,而基本頂斷裂步距為25m時沿空巷道兩幫變現(xiàn)不明顯。另外,從圖5、圖6中還可以看出,基本頂?shù)矫簩拥木嚯x越小,基本頂回轉(zhuǎn)角度越大;基本頂斷裂步距越小,回轉(zhuǎn)角度越大。
因此,基本頂對沿空巷道圍巖變形的影響與回轉(zhuǎn)角有關,基本頂回轉(zhuǎn)角越大,沿空巷道兩幫鼓幫量及頂板下沉量越大。而基本頂?shù)臄嗔巡骄嗍峭ㄟ^綜放采場基本頂在周期來壓時的斷裂模式和周期來壓步距確定的。因此,基本頂?shù)臄嗔巡骄嗯c采高、直接頂厚度、周期來壓步距、放出率、直接頂碎脹系數(shù)有關,間接指導不放頂煤距離。
圖5 基本頂位置不同時沿空巷道圍巖變形效果圖
圖6 基本頂斷裂步距不同時沿空巷道圍巖變形效果圖
通過分別模擬不同因素對沿空留巷圍巖變形特征的影響,得出2302工作面沿空留巷各技術(shù)參數(shù):充填體強度8MPa,充填體寬度2.5~3m,不放頂煤距離12m以上。同時,分析了基本頂特征對沿空圍巖變形特征的影響,基本頂距煤層15m時,沿空巷道兩幫都有鼓幫現(xiàn)象,但鼓幫量較小,基本頂斷裂步距為25m時沿空巷道兩幫變現(xiàn)不明顯。
[1] 錢鳴高,李鴻昌.采場上覆巖層活動規(guī)律及其對礦山壓力的影響[J].煤炭學報,1982(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