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春華
(河池學院繼續(xù)教育學院,廣西 宜州 546300)
莎士比亞是歐洲最著名的戲劇家、作家和詩人,在世界文學史上占據(jù)著極其重要的地位,被譽為人類文學奧林匹克山的宙斯。他為世人留下經(jīng)典戲劇37 部,十四行詩154首。這些作品具有廣泛的社會題材,并展現(xiàn)出作者天才式的語言駕馭能力、無以倫比的戲劇構思和眾多杰出的藝術形象,也由此創(chuàng)造出全新的莎士比亞文學研究領域。從莎士比亞生活時代至今,學者對莎士比亞文學領域的研究熱情始終如初,研究的內容涵蓋從莎士比亞生平到作品的各個層面,其中最根源的研究內容是莎士比亞作品中的語言特點以及語言創(chuàng)作中展現(xiàn)出的時代特征。
首先,雖然莎士比亞本人只接受過短暫的正規(guī)教育,但其作品中的詞匯量令人吃驚,總共超過16000 個。值得稱道的是,莎士比亞對詞匯的駕馭也顯現(xiàn)出卓越的天賦。最引人矚目的是莎士比亞文學創(chuàng)作中轉換詞性的創(chuàng)作技法,他采用不同形式的詞匯用法,讓作品中的語言更加鮮明生動,譬如在“which the fales man does easy”中的“does”用“easy”修飾,體現(xiàn)出其副詞的修飾效果。他常常用人稱代詞“it”替換形容詞性物主代詞“its”,譬如“It hath it original from much grief.”他在“grace me no grace,nor uncle me no uncle”將“grace”和“uncle”用作于句子的動詞和動詞的賓語,其體現(xiàn)出“榮耀”與“帶來榮耀”以及“叔叔”和“被叫做叔叔”等意思。此種創(chuàng)作理念言簡意賅,顯著增加臺詞的朗讀效果。
其次,莎士比亞在創(chuàng)作中賦予很多詞匯全新的意思,譬如“For Brutus,as you know,was Caesar's angel.”的詞匯“angel”不僅具有“天使”的原因,同時也涵蓋著“a bosom friend”和“a decent person”的含義[1]。
莎士比亞獨具匠心的詞匯創(chuàng)造展現(xiàn)出最生動形象的語言特色,他常常根據(jù)創(chuàng)作的需要創(chuàng)造出既符合人物個性又符合上下文語境的詞匯。在豐富英語詞匯用法的過程中,體現(xiàn)出無可替代的語言創(chuàng)造力。莎士比亞創(chuàng)作詞匯的靈感來自于拉丁語,譬如在“These things,indeed,you have articulated,proclaim'd at market-crosses,read in churches.”創(chuàng)造的“articulate”就是根據(jù)拉丁詞匯“articulus”衍生出來。莎士比亞不僅精通拉丁語,還能夠從其他語言中廣泛尋找創(chuàng)作靈感,在作品中引入更加豐富的英語詞匯。譬如,丹麥語中“krant”表示著花環(huán)的意思,莎士比亞在“Yet here she is allow 'd her virgin crants ,her maiden strewments,and the bringing home of bell and burial”中使用的“crant”,表達“帶著花環(huán)的美少女”以及“美少女的純正可愛”的兩重內涵。
首先,莎士比亞喜歡在作品中使用雙重結構,其作品中常見雙重結構的創(chuàng)作模式,譬如雙重修飾詞、雙重否定句、雙重前置詞等。莎士比亞不僅愿意使用雙重結構,而且能夠獨具匠心地使用雙重結構,譬如用雙重否定句式表現(xiàn)絕對否定,這與現(xiàn)代英語表示絕對肯定的用法截然相反。譬如,在“Nor do not saw the air too much with your hand”所使用的雙重否定,卻表示否定的意思,在“The scene wherein we play in”中使用了雙重前置詞[2]。莎士比亞會用形容詞的比較級和最高級形式構設出雙重修飾的效果,以表現(xiàn)出強烈的情感,譬如“with the most boldest and best hearts of Rome”和“How much more elder art thou than thy looks!”等句子。
其次,莎士比亞諸多作品中出現(xiàn)多種不規(guī)則句子。譬如,在“With a bare bodkin?Who would these fardels bear,to grunt and sweat under a weary life,but that the read of something after death…”表現(xiàn)出的“Who would do…if not for”的句子用法。莎士比亞使用“Neither…nor…”表達出“both…and…”的意思,譬如在“He waived indifferently 'twist doing them neither good nor harm.”中選擇“…no…nor…but”表達“neither…nor…”的意思,如“Smells wooingly here:no jutty,frieze,buttress,nor coign of vantage,but this bird…”此句所示。
作家創(chuàng)作想象力和個性化風格的衡量標準之一,就是作者對語言修飾能力的掌握和控制。莎士比亞所展現(xiàn)出高超的修辭駕馭能力讓人嘆為觀止,這既體現(xiàn)在莎士比亞作品中的大量修辭方法,又表現(xiàn)在修辭手法運用的多元化和精巧性。莎士比亞在修辭手法創(chuàng)作中有著句式上的呼應,譬如名句“Not that I lived Caesar less,but that I loved Rome more?!保?]同時,他還大量使用連珠法、并列法、倒裝句、反復法和交錯法等,其中反復手法中涵蓋著結句反復和間隔反復,在押韻手法中存在著押元音韻,押輔音韻、押頭韻,還運用明喻、雙關、暗喻、擬人、轉喻等手法。
莎士比亞的作品深刻反映出其生活時代的背景,即英國著名的伊麗莎白女王時代。歷史的發(fā)展和文學的發(fā)展程度并不吻合,這也是英國文學史的革命時期,同時也是英國社會的大變革時代。歐洲文藝復興運動的興起,對當時歐洲的文化、思想、藝術等諸多領域影響深遠,當時提倡的以人為本和復雜情節(jié)的探索成為莎士比亞戲劇創(chuàng)作的靈魂。英國社會風靡戲劇表演,客觀上推動著西方戲劇藝術的蓬勃發(fā)展。這讓莎士比亞的作品具備多元化題材,更加貼近社會生活,莎士比亞戲劇作品中對人性的分析達到新的歷史高峰,語言特色呈現(xiàn)出大量口語化特征。打破傳統(tǒng)英國文學語言格式化的規(guī)范,激發(fā)出語言自身所含具的生命力,使莎士比亞創(chuàng)作的語言具備顯著的時代特點。
英國伊麗莎白女王時代正由中古英語向現(xiàn)代英語華麗轉變,是英語發(fā)展的重要時期,[4]。在莎士比亞作品中顯現(xiàn)出伊麗莎白女王時代的英語特點,兩種不同體系的英語發(fā)音也是莎士比亞作品的特色,這是現(xiàn)代英語掌握者需要了解的內容。此時期英語元音的發(fā)展出現(xiàn)多處重大轉變,產(chǎn)生現(xiàn)代英語各式的發(fā)音規(guī)則。莎士比亞押韻技法的運用更多的是半元音押韻,譬如“prove”和“l(fā)ove”等,客觀上影響著莎士比亞修辭技法的運用,在“If reasons were as plentifulas blackberries,I would give no man a reason upon compulsion.”選用“blackberries”構造出“reason”的語義雙關。這是需要了解當時英語發(fā)展的時代背景,才能發(fā)掘出讀音中的雙關含義。當時“reason”的發(fā)音和“raisin”相類似,在表示“原因”含義時又體現(xiàn)出“理智”的藝術。在莎士比亞作品中,主動態(tài)和被動態(tài)、人稱代詞中的主賓格等劃分不明顯,出現(xiàn)句法和詞法的寬松規(guī)范,在“That is deceivable”的表語闡述的意思是“deceptive”。動詞和賓語無需遵守一致性原則,不定代詞沒有單復數(shù)的要求,出現(xiàn)一詞多義的效果,譬如“that”,在莎士比亞作品中此詞既是指示代詞,也是引導從句的連接詞,可以替換“in that”“so that”“when”“why”等。
四、莎士比亞作品中的語言特色對英語語言及文學發(fā)展的影響
在英國文學史上,常用“莎士比亞時代”替換“伊麗莎白時代”,這是對莎士比亞文學成就的高度認可。莎士比亞的作品大力推動英語語言學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出大量英語詞匯?,F(xiàn)在英語中有很多莎士比亞自創(chuàng)的詞匯,譬如“mimic”“cold-blooded”“accused”“fashionable”等。還有來自于莎士比亞創(chuàng)造的警句和諺語,譬如“All that glitters is not gold.”,“The survival or death,this is a question”等。伴隨著英語在世界上的普及,莎士比亞作品的影響力持續(xù)拓展,這也就意味著莎士比亞文學的影響力仍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對莎士比亞文學的研究也可以看作是對英國文學乃至世界文學的研究,現(xiàn)在世界文學研究領域中已經(jīng)出現(xiàn)莎士比亞文學研究的獨特領域。作為眾多文學創(chuàng)作者共同的偶像,莎士比亞深深地影響著后世作家的文學創(chuàng)作,為世界文學的發(fā)展做出不可磨滅的巨大貢獻。
[1]肖學農.淺析莎士比亞喜劇的語言特色[J]. 長城,2010,(12) :36.
[2]郝家榮. 以莎士比亞作品為例分析戲劇的語言特點[J].時代文學( 下半月) ,2009,(11) :19.
[3]楊勇.莎士比亞戲劇語言的特點[J]. 阜陽師范學院學報( 社會科學版) ,2006,(05) :89.
[4]王麗莉.格林布拉特新歷史主義的莎學研究實踐[J].國外理論動態(tài),2007,(04) :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