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漢銘
(浙江中醫(yī)藥大學 浙江 杭州 310053)
指導 趙宏利
趙宏利運用經方治療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性腹痛的經驗
楊漢銘
(浙江中醫(yī)藥大學 浙江 杭州310053)
指導趙宏利
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腹痛;經方;趙宏利;經驗總結
吾師趙宏利主任醫(yī)生曾師從多位國家名老中醫(yī),是全國第三、四批名老中醫(yī)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何嘉琳的學術經驗繼承人,擅長治療不孕不育、月經失調、反復流產、盆腔炎性疾病等婦科疾病。在臨床診治過程中,趙師承仲景之學,重視六經辨證,擅長使用經方。
盆腔炎性疾病(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PID)是指女性上生殖道及其周圍組織的一組感染性疾病,主要包括子宮內膜炎、輸卵管炎、輸卵管卵巢膿腫、盆腔腹膜炎。PID病情較頑固,若未得到正確有效的治療,反復遷延日久,可導致輸卵管阻塞、積水,盆腔粘連,月經紊亂,帶下量多及不孕等一系列PID后遺癥。下腹墜脹疼痛是其中比較明顯,也是患者求診時最感痛苦、迫切希望解決的癥狀。PID后遺癥性腹痛的主要病機為正氣未復,余邪未盡,風寒濕熱之邪乘虛內侵,導致氣機不暢,瘀血阻滯,蘊結胞宮胞脈,耗傷氣血,纏綿難愈。趙師將其常見證型分為三類:血水不利,濕瘀互結;虛勞里急,氣虛挾瘀;寒濕瘀滯,寒熱錯雜。
“血不利則為水,名曰血分”載于《金匱要略·水氣病脈證并治第十四》。趙師在臨證中也強調水血不利、相互搏結是PID后遺癥性腹痛的重要病機。婦人以血為本,以血為用,血不利則水濕停滯,水不利則血瘀不行,水血相互搏結于胞宮胞脈,導致氣機不暢,經脈阻滯,腹中疼痛。唐容川在《血證論·胎氣》中寫道:“水血調和,則胎孕無病。所以有病者,皆水與血不和之故?!辈芊f甫在《金匱發(fā)微》亦提出:“婦人腹中疾痛,大要由于水濕太甚,血菀不通?!惫时拘椭委煯斠援敋w芍藥散泄?jié)裥醒?/p>
當歸芍藥散出自《金匱要略》?!督饏T要略·婦人妊娠病脈證并治第二十》曰:“婦女懷妊,腹中療痛,當歸芍藥散主之?!薄督饏T要略·婦人雜病脈證并治第二十二》曰:“婦人腹中諸疾痛,當歸芍藥散主之。”前者為婦人妊娠腹痛,后者為婦人腹中諸痛,皆可用當歸芍藥散治療。此方由當歸、芍藥、川芎、茯苓、澤瀉、白術六味藥組成,可分為兩組。前三味當歸、芍藥、川芎為血分藥,有疏肝和血養(yǎng)血之功用;后三味茯苓、白術、澤瀉為氣分藥,有健脾化濕利水之功。藥雖六味,然兼顧四物湯、五苓散之大部,既能養(yǎng)血活血,亦可健脾行水,雙管齊下,堪稱血水同治之良劑。水濕得散,血郁得舒,氣血既已和暢,經脈暢行無阻,則腹中諸痛自已。
病案:患者,女,60歲,已婚,退休。初診時間2007年5月21日。主訴:小腹不適10年余,加重3天?;颊?1歲停經,之前月經期、量、色、質尚正常。既往難免流產1次,有PID病史?;颊咦酝=浺詠?,偶自覺肛門墜脹,小腹隱隱不適。患者平素畏寒肢冷,胃口不佳,大便易爛,生氣發(fā)火后尤甚,近日來小腹隱痛不適伴下墜感,按之不舒,胃納欠佳,口干不苦,夜寐尚可,小便正常,大便偏爛,每日約三次,面色偏黃少華,舌淡苔厚膩,脈緩滑略沉。四診合參,證屬血水不利,濕瘀互結,治當疏肝健脾,養(yǎng)血利水。方擬當歸芍藥散合痛瀉要方加減,當歸15 g,炒白芍40 g,川芎20g,澤瀉20 g,炒白術20 g,茯苓10 g,陳皮15 g,防風15 g。7劑,每日1劑,水煎服。二診(2007年5月28日)患者訴肛墜同前,小腹略舒,大便與前相似,口干已止,雙足跟畏寒甚,如置冰窖,左側冷到足踝。舌苔薄白膩,舌中部苔少,脈弦滑略沉緊。擬前方去白術、防風,加制附子30 g(先煎)、炙甘草15 g,續(xù)服7劑。三診(2007年6 月4日)患者訴足跟痛冷均減,下腹不適及下墜感減,雙腿發(fā)木乏力減,便爛。婦檢:左側附件區(qū)壓痛,余無殊。B超示:盆腔慢性炎性改變。前方去陳皮,制附子加量至40 g(先煎),加炒白術30 g、川牛膝10 g,再服7劑。此后患者繼續(xù)調理近十診,下腹不適未再發(fā)。
此型患者多有久病失治誤治病史,本已正氣虧虛,加之發(fā)作時常常使用抗生素緩解急癥,中藥也常服大劑量清熱解毒之藥,導致正氣耗傷,無力鼓邪外出,正虛邪戀,纏綿難愈。每于發(fā)作之時反復續(xù)用上述治法,則療效日漸下降,腹痛難除。對于此類患者,趙師常以黃芪建中湯溫中補虛、和里緩急治療?!督饏T要略·血痹虛勞病脈證并治第六》言:“虛勞里急,諸不足,黃芪建中湯主之?!痹僮粢孕┝壳鍩崂麧瘛㈧铕龌瘽嶂?,使得正氣得補,濕熱得清,瘀滯得行,宿疾得除。
病案:患者,女,25歲,已婚,漢族,職員。初診時間:2014 年8月27日。因“反復下腹痛4年,加重半年”前來就診,前醫(yī)用藥不外乎抗生素口服靜滴,同時應用清熱解毒、理氣活血、破血消積之中藥口服加灌腸治療,常用藥物有紅藤、蒲公英、白花蛇舌草、皂角刺、敗醬草、丹參、赤芍、乳香、沒藥、三棱、莪術、桃仁、紅花等,病情一直未見明顯好轉?;颊咴陆浿芷?0~37天,行經7天,量中,中度痛經,末次月經2014年7 月29日。人乳頭瘤病毒檢查顯示黏膜高危型HPV-39(+),解脲支原體感染史(現(xiàn)已轉陰)。患者之前長期反復口服抗生素、經期靜脈滴注抗生素,腹痛每于上呼吸道感染后加重,2013 年11月起上感后腹痛加重,以兩側少腹為著?,F(xiàn)服拜復樂5天,除腹痛外,另有腰酸不適、乏力懶言、較為畏寒、皮膚熱辣等不適,面淡少澤,舌淡紅苔白略膩,脈滑略弦淺,寸脈尤顯。四診合參,證屬虛勞里急,氣虛挾瘀,治當溫中補虛、利濕化濁,方擬黃芪建中湯合四妙散加減:黃芪20 g,當歸10 g,桂枝10 g,生白芍20 g,炙甘草10 g,紅棗30 g,生姜15 g,蒼術15 g,黃柏6 g,川牛膝15 g,薏苡仁30 g。因飴糖在藥房及市面上不常有,故趙師常用麥芽糖代替。上藥水煎,藥汁烊化麥芽糖20~30g(可根據自身口味調節(jié)),連服7劑。二診(2014年9月3日)患者訴腹痛漸止,諸癥皆安,末次月經2014年8月30日,舌淡紅苔白膩,脈較前已不弦。中藥方以上方加紅藤、敗醬草各30 g、附子6 g,續(xù)服14劑。后隨訪半年腹痛未復發(fā)。
濕熱壅滯是PID急性發(fā)作最常見的證型,但因抗生素的廣泛應用,該型患者到中醫(yī)門診就診已經很少。而寒濕凝滯、瘀久化熱型患者則較為多見,此型雖也有帶下量多偏黃、口干欲飲、苔黃膩等熱象,然亦同時表現(xiàn)為畏寒肢冷,腰骶冷痛,腹痛隱隱墜脹、得溫則舒,經少色黯等虛寒證。究其本質,乃素體陽虛,或過用抗生素及寒涼中藥,傷及陽氣,導致下焦失卻溫煦,水濕不化,寒凝濕滯;濕郁日久,亦可化熱,從而表現(xiàn)為一派寒熱錯雜之象,趙師常以薏苡附子敗醬散加味治療。薏苡附子敗醬散是治療腸癰的名方,方中重用薏苡仁利濕排膿,輕用附子扶助陽氣,以散寒濕,佐以敗醬草破瘀排膿,《本草正義》言敗醬草能“清熱泄結,利水消腫,破瘀排膿”。配合成方,共奏利濕排膿,破血消腫之功。趙師則著眼于其應用于素體陽虛,寒濕瘀血互結的本質,配合四妙散清下焦?jié)駸?,用來治療PID后遺癥性腹痛屬寒濕瘀滯,寒熱錯雜者,在臨床上取得了較好的療效。
病案:患者,女,28歲,職員。初診時間:2013年9月17日。主訴:清宮術后下腹痛3月余?;颊呒韧陆浐笃冢浧?~8天,周期30~40天,量可,月經第一天量少。末次月經2013年8月30日。2013年6月難免流產清宮1次?;颊咂剿匚泛?,足部尤甚,性急易怒。自難免流產后小腹墜脹酸痛,腰酸,受涼、勞累及生氣時加重,得溫則減??滔?下午3時起腹痛至入睡,口干、納少易痞,多夢,眼干澀,尿意頻,大便粘而不爽略溏,面部皮脂腺分泌旺盛,痤瘡及疤痕充血甚顯,下頦顯著,舌淡紅苔膩,脈左弦細滑少力,右滑略弦少力。證屬寒濕瘀滯,寒熱錯雜,治當清上溫下、利濕解毒,方擬薏苡附子敗醬散、瀉心湯合四妙散加減:制附子6 g,薏苡仁30 g,敗醬草30 g,紅藤30 g,制大黃3 g,黃連3 g,黃芩5 g,蒼術15 g,黃柏5 g,川牛膝15 g。首診后諸證減輕,守方加減續(xù)進,調理3個月后腰酸、腹痛、痤瘡均愈。
“不通則痛”的說法早在《黃帝內經》就已被提出?!端貑枴づe痛論》曰:“經絡流行不止,環(huán)周不休,寒氣入經則稽遲,泣而不行,客于脈外則血少,客于脈中則氣不通,故卒然而痛?!壁w師認為,PID后遺癥性腹痛的發(fā)生與發(fā)展都離不開瘀血。瘀血既是病理產物,又是致病因素。PID后遺癥性腹痛的上述常見證型,無論是血水不利、濕瘀互結還是虛勞里急、氣虛挾瘀亦或是寒濕瘀滯、寒熱錯雜,都始終貫穿了“瘀”這一點。因此,臨證治療中,我們也應該圍繞“瘀”這一根本展開,或逐瘀利水,或補氣化瘀,或溫陽祛瘀等。瘀血得去,氣虛得補,寒濕得化,通則不痛,則病自去。同時,趙師亦告誡我輩臨證治療應師古而不泥古,經方是值得我們深入學習并辨證應用的,但是針對實際病情加減變化亦是必不可少的。上述分型固然在臨床中十分適用,但生搬硬套,不懂變通是行不通的。只有通過對PID患者四診合參,辨證分析,才能找出最佳治法,造福廣大患者。
(編輯劉強)
R711.33
B
文章編號:2095-4441(2015)04-0060-02
2015-11-01
楊漢銘(1990-),男,浙江中醫(yī)藥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不孕不育的中醫(yī)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