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蝶,熊一清,饒君美
(1.浙江中醫(yī)藥大學第三臨床醫(yī)學院,浙江 杭州 310053;2.寧波市江東區(qū)福明街道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浙江 寧波 315000;3.余姚市陸埠中心衛(wèi)生院,浙江 余姚 315400)
指導 許 麗
許麗副主任醫(yī)師以推拿結合針刺治療小兒抽動經(jīng)驗
張蝶1,2,熊一清1,饒君美3
(1.浙江中醫(yī)藥大學第三臨床醫(yī)學院,浙江 杭州310053;2.寧波市江東區(qū)福明街道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浙江 寧波315000;3.余姚市陸埠中心衛(wèi)生院,浙江 余姚315400)
指導許麗
小兒推拿;針刺;小兒抽動;經(jīng)驗總結
許麗,副教授,副主任中醫(yī)師,從事針灸推拿的臨床、教學、科研工作近20年,近8年來專門致力于小兒推拿,在運用小兒推拿及針刺治療小兒疾病方面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jīng)驗。
小兒抽動又稱抽動綜合征,也稱抽動障礙,是一種復雜的慢性神經(jīng)精神障礙。本病常見于2~15歲兒童,其臨床特征為一組或多組肌肉無意識地反復抽動以及各種發(fā)聲障礙,可同時伴見情緒障礙、強迫癥狀、注意力不集中、多動等問題,常表現(xiàn)為眨眼、皺眉、抽鼻、咧嘴、扭頸、聳肩、搖頭、四肢抽動及發(fā)聲穢語等行為。本病病程長,易反復,嚴重影響兒童心理健康。本病屬于一種慢性神經(jīng)精神障礙,大部分抽動綜合征患兒有情緒、行為方面的問題。許麗教授在小兒推拿結合針刺治療的基礎上結合心理輔導治療抽動綜合征取得了較好的成效?,F(xiàn)將許麗教授的經(jīng)驗介紹如下。
中醫(yī)認為小兒抽動綜合征可歸屬于“抽搐”“慢驚風”等范疇。許麗教授認為本病的病因病機是多方面的,與先天稟賦不足、產(chǎn)傷、窒息、感受外邪、情志失調等因素有關,多由五志過極、風痰內蘊而引發(fā),病位主要在肝,與心、脾、腎密切相關。小兒“稚陰稚陽”之體,臟腑功能脆弱,小兒“脾常不足”“肝常有余”,運動功能尚未健全,故易生痰濕,加之肝風易動,風痰相引,肝風心火相煽生變而發(fā)為抽動[1]。中醫(yī)臨床證型當先分實證和虛證兩大類,肝風內動為這一疾病的基本病機[2]。
根據(jù)本病的病因病機,治療當以平肝息風為基本法則。氣郁化火者,宜清肝瀉火、息風鎮(zhèn)驚;脾虛痰聚者,宜健脾化痰、平肝息風;陰虛風動者宜平肝潛陽、柔肝息風。許麗教授以小兒推拿治療本病重在于調理體質。應用小兒推拿結合針刺的方法,既發(fā)揮了小兒推拿調理體質培本的優(yōu)勢,又發(fā)揮了針刺強刺激的長處,能更快更好地治療此病。許麗教授結合自己的臨床經(jīng)驗,將本病分為氣郁化火、脾虛痰聚及陰虛風動型。2.1氣郁化火型許麗教授認為此型為臨床的急性發(fā)作期,多屬新病,臨床若能及時診療,能取得較好的療效。小兒肝常有余,肝性調達,情志受到壓郁,小兒肝氣不暢,不暢之氣便呈現(xiàn)有余之狀,氣有余便是火,加之小兒為純陽之體,氣郁化火之象明顯。臨床表現(xiàn):面紅耳赤,煩躁易怒,發(fā)作頻繁,抽動有力,大便結,小便赤,舌苔黃,脈弦數(shù)。
治法:清肝瀉火,息風鎮(zhèn)驚。小兒推拿處方:清肝經(jīng)300次,補脾經(jīng)300次,按揉雙側足三里300次,揉二人上馬50次,摩囟門200次,揉印堂100次,分手陰陽100次,退六腑200次,點揉氣海200次,捏脊7次。針灸處方:雙側三陰交、足三里、曲池、太沖、合谷、風池,氣海、印堂、百會、四神聰?shù)?。用清肝?jīng)清瀉肝火,二人上馬滋腎水起到以水涵木的作用,補脾經(jīng)和按揉足三里以補脾,脾強可以克制過旺之肝火,以上各穴共起降肝火作用。退六腑清涼瀉熱,摩囟門、揉印堂與針刺百會、四神聰起到醒腦安神鎮(zhèn)驚的作用。針刺曲池、太沖、合谷、風池有瀉肝火祛風鎮(zhèn)驚的作用。針刺三陰交、分手陰陽以和氣血,以安妄動之氣血。小兒推拿法以清法為主,手上穴位只推一手即可,針刺法平補平瀉。留針20 min。隔日治療1次。(以下證型的推拿針刺手法及治療時間、頻率與此同)
2.2脾虛痰聚型許麗教授認為此型多屬肝旺乘脾,為上一證型發(fā)展而來,或為先天脾虛的體質患兒。小兒肝常有余,脾常不足,肝旺乘脾,脾主靜,脾虛不能主靜,易于慢風抽動。脾主運化,脾失健運不能運化水濕,容易聚集生痰。臨床表現(xiàn):小兒形體偏瘦,面色萎黃,納食不香,夜睡不安,大便溏,胸悶作咳,喉中聲響,嘴角抽動,皺眉眨眼,舌淡苔白或膩,脈沉滑。
治法:健脾化痰,平肝息風。小兒推拿處方:補脾經(jīng)300次,按揉雙側足三里300次,揉板門100次,運內八卦100次,清肝經(jīng)300次,揉膻中300次,按揉印堂300次,開天門、推坎宮各300次,摩囟門300次,捏脊7次。針灸處方:雙側太沖、豐隆、足三里、風池,百會、四神聰?shù)?。補脾經(jīng)、按揉足三里、揉板門、運內八卦、揉膻中、針刺豐隆共奏健脾祛痰的功效。清肝經(jīng)、按揉印堂、開天門、推坎宮、摩囟門,針刺太沖、風池共同取到平肝息風、醒腦開神的作用。
2.3陰虛風動型許麗教授認為素體真陰不足,或熱病傷津液,或肝風久動內耗腎陰,使水不涵木皆可發(fā)展到此型。臨床表現(xiàn):患兒性急,擠眉眨眼,聳肩搖頭,肢體多發(fā)轉移性抽動,患兒形體偏瘦,肌膚不潤澤,臉色偏沉滯之色,夜間常有盜汗,睡眠不穩(wěn),五心煩熱,小便量少色黃,大便正?;蚱?,舌質紅絳苔光剝,脈細數(shù)。
治法:滋陰潛陽,柔肝息風。小兒推拿處方:補腎經(jīng)300次,補脾經(jīng)300次,按揉二馬穴200次,揉涌泉100次,按揉三陰交200次,清肝經(jīng)300次,摩囟門200次,揉印堂100次,開天門、分推坎宮各200次,捏脊7次。針刺穴位:雙側三陰交、太溪、陰陵泉、足三里、風池穴,百會、四神聰?shù)?。補腎經(jīng)、按揉二馬穴、揉涌泉,針刺三陰交、太溪、陰陵泉共奏滋陰潛陽的作用。
3.1對家長的心理輔導內容包括以下幾點:①抽動綜合征病情性質的簡單介紹;②讓家長認識到親子關系的重要性;③提高父母關注孩子的技能,如對孩子良好行為予以關注,給予鼓勵。采取消退法減少不良行為的放大,逐漸的讓其消失等。其具體操作方法為:在小兒推拿治療過程中,與家長交談,了解患兒家庭情況,向家長講解抽動綜合征性質、特點。讓家長了解小兒推拿及針刺治療與心理治療、行為訓練的重要性,家庭成員的態(tài)度、家庭氛圍對患兒病情反復性發(fā)作的重要影響,消除家長對患兒病情的過分焦慮、擔心、緊張的心態(tài)。注意對患兒的教育方式方法,并要求家長與幼兒園或學校老師進行溝通,爭取老師的理解幫助,對患兒的病情反復要有耐心,并有長久治療的心理準備。
3.2對患兒的心理輔導可采用行為治療與認知行為療法。行為認知法適用于較大兒童。與患兒談話以漫談為主,隨著患兒的注意力及興趣變化變更談話的內容。通過對患兒進行心理輔導,患兒對臨床治療有較好的依從性。
患兒,男,5歲,2014年10月16日初診。主訴:小兒肢體無意識抽動2年。因長期治療不愈,經(jīng)人介紹前來就診?;純撼跻姇r形體消瘦,面色萎黃。夜睡不安,納食不香,便溏,胸悶作咳,喉中聲響,嘴角抽動,皺眉眨眼,并伴有外感之癥狀。其母代述并伴有身體多處的轉移性抽動。診斷:小兒抽動綜合征,證屬脾虛痰聚型。治療先應用小兒推拿之法祛除外感之邪,此不詳述;后按健脾化痰,平肝息風法治療。小兒推拿處方:補脾經(jīng)500次,補大腸經(jīng)300次,按揉雙側足三里300次,揉板門100次,運內八卦100次,清肝經(jīng)300次,揉膻中300次,按揉印堂300次,開天門、推坎宮各300次,黃蜂入洞50次,摩囟門300次,捏脊7次。針灸處方:雙側太沖、豐隆、足三里、風池,百會、四神聰?shù)?。因小兒久有中焦不運之象,胃納不香情況嚴重,加揉中脘300次,補脾經(jīng)亦加量。針刺法平補平瀉,留針20 min,隔日治療1次。治療兩月余方見成效。后每周1次,調理3月余方痊愈,至發(fā)稿時未復發(fā)。
按:許師言:治病求本,追溯其疾病之始,當因患兒脾不足(其母述其自從出生起就不思飲食,從不主動索食)。許麗教授認為此病為脾土過虛,導致肝木乘脾。加之小兒生理特點為脾常不足、肝常有余,所以罹患此病。此病機雖易,但治療須有耐心。
[1]劉智勝.小兒多發(fā)性抽動癥[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176.
[2]汪受傳.中醫(yī)兒科學[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12: 139.
(編輯湯敏華)
R729;R272.6
B
2095-4441(2015)04-0056-02
2015-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