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巖
何巖/長春教育學院副教授(吉林長春130061)。
塞尚,1859年1月19日出生于南法的埃克斯,10歲時進入??怂沟氖ァ眯蟮膶W校就讀,接受西班牙神父的指導。1874年,塞尚參加了由三十位畫家為反對沙龍的復古風而舉行的首次聯(lián)展,批評家因莫奈的一幅《日出—印象》油畫而稱他們?yōu)橛∠笈?。不過,塞尚的畫風強烈,不被其他印象派畫家所接受,在畢沙羅的游走勸說下,以《縊死者之家》和《新奧林匹亞》及一幅風景畫參展,卻遭人嘲笑。1877年4月,塞尚在第三屆印象派畫展上,展出三幅水彩畫及其他風景畫、靜物畫等共十六幅作品,此后再未參加印象派畫展。塞尚因肺充血死于1906年10月22日,享年67歲。1907年“秋季沙龍”展舉行“塞尚回顧展”,對立體派產(chǎn)生深遠影響。
保羅·高更(Paul Gauguin),1848年6月7日出生在法國巴黎的羅雷特圣母街56號。他有非同尋常的血統(tǒng)與高貴的家世,他的母親出身于西班牙東北部阿拉貢王國的波吉亞家族,歷史上秘魯?shù)膸讓每偠蕉际瞧浜蟠?。這個家族擁有好幾個爵位,是當時的名門望族。
高更因自己顯赫的家世而驕傲,深信身體里流淌的是印加人的血液,并且將祖先在印加土地上的輝煌業(yè)績神秘化,甚至將這種神秘的感覺帶上某種不可名狀的宗教色彩。他曾虔誠地寫道:“根據(jù)傳說,印加人是直接從太陽下來的,我終將回到那里去?!焙髞硭x無反顧地投身于充滿陽光的原始海島。高更繼承了這個榮耀家族的既堅定又游移的個性,其西班牙與秘魯血統(tǒng)的混合成為人們解釋高更不同尋常行為的根源。
高更出生時,法國彌漫著戰(zhàn)斗的硝煙,封建專制思想和資產(chǎn)階級民主共和思想新舊交替。1859年,11歲的高更進入神學院學習,23歲退役,成為巴黎拉菲爾特街布爾丹證券交易所的經(jīng)紀人。與艾彌爾結(jié)識,開始練習繪畫。1874年在克拉羅西學院畫室習畫,購藏印象派畫家的作品。1876年,其油畫作品《威洛里森林的風景》入選沙龍展。1879年,以一件小雕像參加印象派第四次畫展。1881年,參加印象派第六次展覽,其中《裸體習作》受到海斯曼的贊揚。經(jīng)畢沙羅介紹認識塞尚,三人一同去瓦茲山谷寫生,11月在巴黎舉行個展。
1895年7月,高更因厭惡巴黎生活再赴塔希提。1897年描繪《我們從哪里來?我們是誰?我們到哪里去?》。1898年2月14日,服食砒霜自殺未遂而住院治療。1899年1月,賣出部分作品。編輯諷刺性報紙《微笑》并畫插圖。1901年移居馬爾克斯群島。在希瓦瓦島的阿圖奧納建造“歡樂之家”小屋。1903年3月,與當?shù)貞棻l(fā)生沖突被判處3個月的監(jiān)禁和500法郎的罰金。1903年5月8日,心臟病猝發(fā)去世。
靜物是塞尚創(chuàng)作較多的題材,他的性格內(nèi)向,不善言談,追求完美,因而穩(wěn)定、沉默的靜物極大地滿足了他的繪畫要求。這些畫作乍看不過是日常所見物體,其實是19世紀末創(chuàng)作中最具豐富內(nèi)涵的藝術作品。畫家的視點經(jīng)過了精心選擇且有轉(zhuǎn)換,面對樸素的水果和托盤,他用畫風景時慣用的秩序分解法來描繪。往往畫作還沒有完成,水果就都爛在托盤里,只得使用人造水果。
塞尚長時間地研究這些沉默安靜的水果,體現(xiàn)了他對色彩、線條、構(gòu)圖等造型語言的理解,這種看似戲謔的繪畫手法,打破了自文藝復興時期已形成并世代相傳的種種規(guī)則。如在《水果與果盤》(1879~1882年)中,物體有著明確的輪廓線,描繪物體有平涂、長方形筆觸。桌巾、水果、果盤處顏料涂得很厚,而陰暗處顏料則涂得較薄,使色面與色面之間有了一道明顯的溝痕。對背景中壁紙的樹葉圖案加上一些線條來強調(diào)其存在,似乎樹葉都浮在墻壁上,但看起來卻是平衡和穩(wěn)定的,桌布的質(zhì)感和量感也都顯得十分完整。
畫家為了強調(diào)物體的立體感,有意扭曲了物體的外形,確鑿地向我們證明了,他的“變形”觀察比普通人對現(xiàn)實事物的知覺要更生動、更真實和更可信?!端{色花瓶》(1885~1887年)《一瓶郁金香》(1890~1894年)《一籃蘋果》(1890—1894年)《有丘比特石膏像的靜物》(1895年)《三個骷髏頭》(1990年)等,都完整地體現(xiàn)了塞尚的“變形”觀念。而創(chuàng)作于1895—1900年的《蘋果與桔子》,則是這種新觀念繪畫的集大成者。
塞尚曾說,我要以一個蘋果征服巴黎。著名藝術史學者貢布里希說,“塞尚在力求獲得深度感但不犧牲色彩的鮮艷,力求獲得有秩序的布局但不犧牲深度感……如果有必要的話,有一點他是準備犧牲的,亦即傳統(tǒng)輪廓的準確性”。
高更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1897年自殺前所做的大型油畫《我們從哪里來?我們是誰?我們到哪里去?》。這使他“念念不忘的大作品”是用一個月的時間完成的。經(jīng)濟上窘迫、病魔纏身、心愛女兒的死訊等一連串的打擊,使他萌發(fā)輕生的念頭。直面死亡,高更不禁對生命的意義和存在產(chǎn)生懷疑:我們從哪里來?我們是誰?我們到哪里去?這是他對人生最后的疑問,也是他一生的藝術追求。
1899年3月在致蒙佛烈的信中,高更曾詳盡地剖析了這幅作品:“希望能在臨死之前完成一幅巨作,所以幾乎整整一個月時間,不分晝夜地以我前所未有的熱情投入工作……完全不用模特兒,在粗糙的麻布上快速畫成,加上筆觸相當草率,恐怕會被誤認為是未完成的作品。事實上,對自己的舉止我也無法明確地斷言?!?/p>
畫面上沉睡的幼兒旁蹲著三個女人,兩個穿紫紅色長袍的人,在熱帶神秘奇幻風情的感染下,在土著女人健壯裸體的啟示下,他用繪畫提出了著名的哲學命題:我們從哪里來?我們是誰?我們到哪里去?作品從左至右表現(xiàn)了人的誕生、生存和死亡。這里有高更的一切記憶形式,其中的樹木、花草、果實,都象征著時間的飛逝和人生的進程。土地是賦予生命的母親,她也讓生命終結(jié)。他在闡述此畫時說,這遠遠超過我以前的所有作品。
高更不尋常的生活經(jīng)歷和藝術追求使他的藝術極具特色。他擺脫了明暗對比法、立體法的約束:用平涂的畫面、強烈的輪廓線以及主觀化的色彩,勾勒概括和簡化了圖形;圖形或色彩都服從于一定的秩序、某種幾何形的圖案;繪畫帶有極強的音樂性、節(jié)奏性和裝飾性。概括客觀、色彩夸張、強調(diào)主觀、視覺變調(diào)等,構(gòu)成了高更綜合主義的特征,給現(xiàn)代美術,尤其是野獸派的產(chǎn)生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塞尚生活在19世紀,一生落魄潦倒,不被人理解,卻在20世紀獲得了巨大的聲譽,如畢加索所說,塞尚無時無刻不庇護著我們這些后起之秀。立體主義畫家格萊茲梅景琪在《立體主義》中說,塞尚是左右歷史的偉大人物之一。萊熱也承認,是塞尚教會他熱愛形和體,使他懂得繪畫中冷靜和嚴格的意義。一度曾與塞尚在普羅旺斯作畫的雷諾阿說:“塞尚是令人欽佩的,如果兩塊顏色不十全十美,他是不會涂上去的?!?/p>
塞尚對自然物體觀察方法的重新界定是,用球體、圓錐、圓柱、方體等基本幾何形體對自然物體進行歸納概括,強調(diào)藝術家主觀感受后的藝術真實性以及自然與藝術的和諧。今天,塞尚已被舉世公認為西方藝術的大師。他留下的近千幅油畫和五百幅素描及水彩畫,開啟了表現(xiàn)主義、野獸主義、抽象主義、象征主義、后期印象主義、立體主義的先河,為西方現(xiàn)代藝術發(fā)展提供了可借鑒的理論基礎和方向引導,幾乎每一個和現(xiàn)代藝術誕生有關的畫家都受到了塞尚作品的影響和啟發(fā)。美術史上甚至有“塞尚以前”“塞尚以后”的說法,以他為現(xiàn)代藝術的分水嶺。
高更自稱是一個“幼稚而粗魯?shù)囊靶U人”,但歐洲文明世界的一切注定要影響他感情認知和觀察問題世界觀的形成,他不可能有足夠的天真、單純和無知來感受原始人的生活,這必然導致他的人生充滿焦慮不安和疑惑不解。對于這種矛盾的痛苦,高更是在那些超凡脫俗的作品中進行調(diào)和或解脫的。
高更作為后印象派的代表人物,在異域的原始美中獲得了靈感,創(chuàng)立了“綜合主義”畫法。他的畫具有色彩艷麗、對比強烈、平面化的裝飾性效果,充溢著濃厚的象征意味和神秘的異國情調(diào)。
高更對現(xiàn)代藝術的貢獻體現(xiàn)在理論和形式上、對繪畫本質(zhì)的信念上,他認為繪畫的本質(zhì)是某種獨立于自然之外的東西,而藝術就是他所向往的某種生活方式。他的繪畫風格、繪畫形式,都擺脫了精神上的束縛,貫穿著神秘、原始、象征、主觀的繪畫理念。他從原始藝術和傳統(tǒng)藝術中獲取靈感,無論是構(gòu)圖還是色彩,都具有很強的裝飾性效果和神秘感。他那粗獷、有力的繪畫風格,以構(gòu)思的大膽、線條的單純、純真凈美而又鮮明的色彩、具有很強裝飾性的構(gòu)圖而觸動人們的心靈,追求對形態(tài)和色彩的極富主觀性的夸張,對后世藝術家產(chǎn)生了一定的影響,為各種原始藝術和象征藝術開拓了道路,指引了方向。
[1]張薇.寓言人生——淺析《我們從哪里來?我們是誰?我們往哪里去?》[J].當代藝術,2012(9).
[2]楊剛被遺忘的高更[J].美與時代,2013(7).
[3]康志蕓高更繪畫藝術研究[N].河北大學碩士論文,2009-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