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雨
美國電影《我是山姆》(I am Sam)由杰茜·尼爾森編劇并導演,西恩·潘與達科塔·范寧主演,講述了一個智力只有7歲的爸爸為了爭取女兒的撫養(yǎng)權(quán)所進行的種種努力,在這個過程中,在法庭上圍繞“智力只有7歲是否有權(quán)撫養(yǎng)自己的女兒”所進行的爭論深深的觸動了每一名觀影者的內(nèi)心深處。已過而立之年的山姆只有7歲的智力,他每天無憂無慮地生活著,咖啡館的工作讓他能夠養(yǎng)活自己。山姆曾收養(yǎng)過一名流浪女,女子給他生下一個女孩后便消失了。山姆當上了爸爸,他根據(jù)自己喜歡的甲殼蟲樂隊的歌“Lucy in the Sky with Diamonds”(天空中擁有鉆石的露西)給女兒起名露西。而隨著露西的成長,她逐漸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爸爸與別人不同,露西開始拒絕長大,不想比爸爸知道得更多。當?shù)氐膬和U现行恼J為山姆已經(jīng)不具備撫養(yǎng)露西的能力,當?shù)胤ㄍプ龀隽寺段鲬善渌彝ヮI(lǐng)養(yǎng)的決定。為了重新拿回女兒的撫養(yǎng)權(quán),山姆踏上了他無法承擔卻不得不面對的道路。影片中露西與山姆的親情因山姆的先天缺陷被放大,智力障礙是否有權(quán)撫養(yǎng)女兒,換言之,人的個體價值究竟體現(xiàn)在智力中,還是在個人生活與情感表達里?《我是山姆》帶領(lǐng)觀眾走向深思。
電影《我是山姆》劇照
蘇格拉底把“認識你自己”作為個體人生的根本問題,其意在通過對自己的理性認知,引導個體把握人生,實現(xiàn)人生價值。而對于山姆,“理性”似乎不可強求,已過而立之年的山姆只有7歲的智力,“自我”在他的精神世界中是一個混沌的概念,而露西的出生以及被取消撫養(yǎng)權(quán)這一系列在山姆的人生中的重大事件都在引導他認識自己。從露西出生開始,山姆逐漸意識到自己已經(jīng)成為了父親,撫養(yǎng)女兒長大成為他的責任,而隨著女兒不斷長大,知道的單詞比自己還要多,山姆開始正視自己的智力已經(jīng)逐漸被女兒超越,自己也許不能很好的照顧女兒這一事實,所以在影片的后部,山姆主動將露西抱回撫養(yǎng)人家,希望露西能夠在更好的環(huán)境中成長。經(jīng)歷過激烈的抗爭階段,山姆對自我的認識逐漸清晰,這是山姆在故事中的人格完善,也在一定程度上表達了認識自我的一種方式。而不論智力是否完善,自我人格都是不可蔑視與踐踏的?!笆聦嵣?,現(xiàn)代社會中個體危機的產(chǎn)生就在于理性本身的局限性,個體完全可以超越于理性而存在?!盵1]由此可以解釋,對于“理性”先天化缺失的山姆,個體價值、個人尊嚴、個體追求的肯定性。
山姆是否具有撫養(yǎng)露西的能力?法庭中的兩場戲是影片的重點?!澳芰Α睉撊绾卫斫??其一,山姆能否照顧露西的日常生活?手足無措的山姆不會給露西喂奶,不得不求助鄰居安妮幫助;湊不夠給露西買鞋的錢,山姆的好朋友紛紛幫忙,大家一起牽著氣球過馬路……露西在一天天健康的長大,法庭對于這一點的質(zhì)疑可以輕易推翻;而其二,山姆是否能夠教育露西,幫助只有7歲的她形成健全人格?顯然,法庭認為山姆不具備“教育人”的能力,也是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最大職責。山姆的律師麗塔在法庭上詢問證人安妮:“你擔心露西的將來嗎?”“我不擔心。我真正擔心的是,如果他們將露西從山姆身邊帶走,就相當于從她身上帶走了一個巨大的部分,而露西將用一生的時間來填補這個精神上的洞。”安妮的比喻為我們說明了露西在成長過程中所需要的愛只能由父母來提供,而愛的能力與智商無關(guān),并且影片用大量的情節(jié)向我們表明,智商7歲的山姆所擁有的愛的能力要遠超過那些高智商的“正常人”。山姆所能教會露西的不是英文字母,而是愛與向善的能力?!敖逃从?,培育個體人生,啟導個體對美善人生的追求。真正的教育正是在引導個體自我認識不斷拓展的過程中,敞開人的理性,甄定個體人生目標,把個體引向?qū)γ郎粕畹淖非?,把各種知識技能的學習都整合在個體對美善生活的追求之中。”[2]山姆的善良樂觀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露西,7歲的露西善解人意、堅強樂觀,是對山姆的“教育能力”的肯定,也是對其個體價值的承認與肯定。
麗塔與安妮是影片中的兩個重要人物。麗塔是當?shù)刈詈玫穆蓭煟兄叱膶I(yè)技能,在法庭上無往不勝,然而她糟糕的人際關(guān)系與火爆的脾氣暗示著生活的不順。麗塔不那么幸福的婚姻讓她焦慮的同時,如何與孩子相處成為了一個難題。每日忙于工作的麗塔沒有時間陪伴孩子,孩子多半的時間中都在空蕩的豪宅中獨自度過。山姆找到麗塔尋求幫助,感到不耐煩的麗塔在同事的激將下答應免費做山姆的律師,而在與山姆相處的過程中,麗塔被漸漸感化。她感動于山姆與露西之間名為親情的互動,感動與愛的偉大,從被動地接受一個案子,到主動地積極幫助山姆,從表面上看是智商卓越的麗塔幫助山姆,其實是山姆極大地影響并改變了麗塔的觀念。在協(xié)商為山姆解決探視權(quán)的過程中,善良的山姆察覺到了麗塔的生活問題,并單純的向她提出建議:吃飯要細嚼慢咽、和人相處交談時要輕聲細語、對孩子要耐心陪伴……這是山姆平日里單調(diào)卻又溫暖的生活方式與生活態(tài)度,一個溫暖的擁抱給予了麗塔暗淡生活中的暖色,也讓她的生活重新找到信念而走入正軌。物質(zhì)并不是生活的全部,自由的情感表達更是一筆難得的財富。在麗塔這一人物的改變中,導演突出了山姆對周圍人的影響,他像一個小太陽,不斷照耀、溫暖、感化著忙碌的人們。麗塔幫助山姆找回了愛的權(quán)利,而山姆幫助麗塔找回了愛的能力——不同的個體價值同時得到了肯定與完善。
安妮是山姆的鄰居,她溫柔和善、輕聲細語,當山姆對照顧露西感到手足無措時,安妮熱情的幫助他。然而當需要安妮出庭作證時,她猶豫了。原來安妮患有空曠恐懼癥,在法庭內(nèi)涉及到親子關(guān)系的討論時,安妮幾度失控。安妮的父親曾對她很刻薄,直接導致了安妮現(xiàn)在所患有的缺陷人格。從安妮的眼淚中可以得知,她對親情的渴望和對一段正常的親子關(guān)系的祈求。而與之相對比,法庭上的一個女醫(yī)生的母親便是患有智力障礙的人士,女醫(yī)生溫柔且堅定的表示母親在成長過程中給予她的愛是無可代替且美好的。影片通過這些配角人物的設(shè)置,增強了其情感表達,突出了親情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正如露西所說,別人的爸爸從不陪他們逛公園。影片預留了充足的空間給每位人物進行情感表達,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愛的偉大力量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所蘊藏的能量,足以影響一個人的性格養(yǎng)成、行為方式、生活追求等各個方面。正如電影的臺詞中說道,“Why are we so different,but feel so much alike?”(為什么我們?nèi)绱说牟煌?,感受卻如此的一樣?)山姆回答說:“All we need is love.”(我們都需要愛)愛是人類永恒的情感慰藉。
人的一生大致分為三個階段:懵懂無知的幼年、不斷成熟的青年和穩(wěn)健平和的老年。愛的能力作為人格的基本能力理應伴隨著人的成長而不斷加強,然而事實卻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面對幼年曾遭受的傷害(安妮)或青年生活中的壓力與坎坷(麗塔),人們在青年階段不斷呈現(xiàn)出一種愛的能力的缺失,并且人們對此的認識有限。即使知道孩子的孤單與缺少陪伴,麗塔依然沒有放下繁忙的工作給予孩子愛的陪伴,并且沒有意識到這種愛的缺失即將對孩子的人格養(yǎng)成所造成的影響。而同樣在愛情中,麗塔的愛沒有得到相同的回報,她的愛的能力也在不斷的缺失,由此陷入一種精神困境。導演杰茜·尼爾森曾說《我是山姆》首先是一部關(guān)于家庭的影片,大部分父母都曾面臨來自親子關(guān)系的挑戰(zhàn),而殘疾人山姆的做法為人們提供了一個獨特的角度,其中體現(xiàn)出的7歲的幼兒階段的愛的能力與他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山姆每天都很快樂,臉上始終帶著孩童特有的純真微笑,對每個人都表現(xiàn)出友善。他認真對待自己的工作,并且從中獲得樂趣,而非像麗塔只為高薪而勞碌工作。山姆始終重復著“That's a wonderful choice!”(這是一個很棒的選擇),在日常生活中為他人帶去溫暖。山姆的朋友們和他一樣大多有智力上的障礙,他們會一起拿出僅有的積蓄為露西買鞋,會一起牽著暖色調(diào)的氣球過馬路,會為朋友感到自豪,而非像麗塔在工作中與同事劍拔弩張的關(guān)系。山姆告訴露西“不能說謊”,用最簡單原始的方法“教導”她要做一個善良的人。山姆會認真地為孩子準備生日宴會,會花一個下午帶她去公園感受大自然,除了單詞算數(shù)這些學校能教會的知識外,山姆教會了露西太多珍貴的東西。山姆的智力永遠停留在7歲,從某種意義上說,他像每一個孩童時期的我們,天真、善良、相信愛,而當他的個體價值僅僅因為智商而受到否定,是在否定一種透明化的精神世界。親情應該充滿了啟迪和創(chuàng)造,可以沒有錢,甚至可以不聰明,但不能缺少愛。當在法庭上,律師問山姆:“誰是你的典范?作為露西的父親,你希望像誰?”時,山姆自信的回答:“我自己,我以我自己作為父親的典范。”這是導演對山姆的愛的能力的肯定,也是對其個體價值的肯定。
電影《我是山姆》海報
山姆很愛露西,他曾盡最大的努力想要將她留在自己身邊,而當他遭遇一次又一次的失敗與質(zhì)疑,他開始懷疑自己是否可以給露西最好的——7歲智商的山姆開始學著放棄。但扯不斷的愛連著這對相愛的父女,在愛的感召下山姆與露西迎來了美好的大結(jié)局。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而作為個體存在的價值是什么?也許沒有標準的答案,但《我是山姆》通過山姆的故事告訴了我們,至少,個體價值的存在不以聰明與否作為標準,而大概與愛有關(guān)。
[1]肖紹明,扈中平.教育人性化的個體價值取向[J].教育研究,2010(9):36.
[2]劉鐵芳.自我認識的提升與個體價值精神的超越——論當代教育中的價值引導[J].高等教育研究,2006(1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