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文玉
管文玉/廣東醫(yī)學院外國語學院助教(廣東東莞523808)。
英語euphemism一詞源于希臘語euphemisos,意為“用吉言來表達”。古漢語中的“曲語”就是委婉語,是指說話時含蓄隱晦,但卻仍能達到較好的語言交際效果。本文從“生理現(xiàn)象”之死亡、疾病、生理行為、生理缺陷、懷孕或流產(chǎn)、年老等方面的委婉語進行比較分析,以加深對英漢語言差異的了解。
不管在哪種文化中,人們普遍視“死亡”為最忌諱的字眼。而語言作為文化的載體,也深深地反映了等級觀念。據(jù)《禮記 曲禮》記載:天子死曰崩;諸侯或后妃死曰薨;庶人之死才稱死。此外不同年齡的人“死”的委婉語也會不同,如未成年人死曰“夭折、棄養(yǎng)、夙殞”。不同民族也有不同,如中國穆斯林稱“死”為“歸真”。再者,死亡原因不同也有差異,如“自殺”稱為“厭世、觸槐、自裁等”?!胺钦K劳觥睘椤邦倦y、驟亡、非命”。但是英語卻沒這么細化。西方國家主要信奉基督教,委婉語表達大多來源于《圣經(jīng)》,如be safe in the arms of Jesus;to be taken to paradise;to be called to God;With their Father;to be asleep in the Arms of God等。其他的說法,如to cross the bar;shut one’s light off;to kick the bucket等。
“疾病”也是人們忌諱之說。英美人士的意識形態(tài)、心理、文化等因素,使得他們特別尊重患者。如,Jane was in a bad way and asked for two days’ leave。其中in a bad way替代ill。此外,人們還把leprosy(麻風病)稱為 Hansen’s disease,把 constipation(便秘)稱為irregularity。人們還用縮略語來避免直接談?wù)撃骋患膊?,?“梅毒”稱為 STD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漢語中,其生病的委婉語也因階層、身份地位等不同而說法不一。如天子生病曰“不豫”,諸侯曰“負茲”。還有用“身體不好、抱恙在身”來代替“生病”;說“肥胖”為“富態(tài)”等。
人們在日常交往中,當涉及性器官、性行為、排泄、月經(jīng)、懷孕等令人尷尬的話題時,為使交際雙方不感到窘迫而衍生出大量委婉語。
1.人體器官。在人體的各個器官中,西方人最忌諱直呼其名的包括屁股、乳房和生殖器。西方女士一般不用arse一詞,用hips代之,從而避免了直接稱呼屁股的尷尬。再如用apples;dugs;milk bottles;lungs;bubs;pellets等婉言“乳房”。由于生殖器與性行為直接相關(guān),容易讓人想入非非,所以人們不稱生殖器為penis,替之為 peter;Thomas;Jonson;phallus;Manhood;trouble snake;ding-a-ling。形容女性生殖器為fig;crack等。此外,年齡不同委婉稱謂也不同,如中文兒語叫 “小雞雞、小弟弟”。英文有叫pee-pee;wiener;dingy等。
2.兩性行為?!靶浴被蚝汀靶浴庇嘘P(guān)的事情,在東西方文化中也是被視為粗俗,談及時常以其他間接方式婉稱。如英語中“性交”(screw)說成“Jazz;copulate”等。漢語中也有委婉的說法,如“同床、咻咻、房事”等。性交的姿勢有所謂的“騎馬姿勢”,英語里也常常將ride(騎馬)意為這層意思。當談及性行為不檢點時,英語用free love;漢語則用“小三、色鬼”等。
3.排泄分泌。從語義學角度分類,委婉語可分為正、負委婉語。負委婉語是指語義上的減弱,即把原來可怕或過分的事物說得溫和一點,少些刺激,如“大小便、月經(jīng)、汗、腋下分泌物、精液等。
一般認為,除眼淚外,所有身體排泄的詞都是禁忌語。英漢“上廁所”的委婉語有很多差異。英語“上廁所”的委婉語,形式非常豐富,如pass water;do one’s business.get some fresh air等;且性別、年齡不同說法也不同,power room是女士用語,public convenience是男士用語,caca則是兒童用語。漢語中也有類似的委婉表達,如“洗手間、方便、解手”等。漢語中雖然也有“拉便便”之類的兒語,但男女上廁所的委婉語不及英語豐富,差別明顯。英語中把女性的“月經(jīng)”稱為Aunt Flo is in town;Mother Nature is visiting;that time of the month;girl thing;on the rag;riding the cotton pony等,漢語則稱為“例假、大姨媽來了”等。再如,男性的精液(ejaculate)稱為 semen;scumbag;射精稱為come;狐臭稱為BO(body odor)等;汗臭稱為fetid sweat等,這樣很好地詮釋了意思且不令人心生尷尬。
英語中生病和生理缺陷是兩碼事,即使生理缺陷,也分為先天缺陷和后天缺陷。漢語中則未做過多的細化。但是對生理缺陷及某些行為的掩飾,英漢都會用委婉語以示禮貌。如漢語用“鐵拐李”指代“跛子”;用“說話慢”指代“口吃”。英語中用 imperfect hearing代替 the deaf(聾子);用 visually retarded指 the blind(瞎子);用 queer表示 homosexual(同性戀);用 slow of hearing(聽覺遲鈍的)來代替 deaf(耳聾的);用 color deficient(色覺有缺陷的)來代替 color blind(色盲)等。
委婉語的使用把嚴肅正經(jīng)的事實寓于幽默中,使語言妙趣橫生、詼諧幽默。談及懷孕時,英語很少直接用pregnant,而是說knocked up;God and I are creating a life;I am with child;a motherly way;I am expecting;preggo;I am incubating等。漢語則沒這么繁多,與之對應(yīng)的有“有了、有喜了、害喜”等。2014年《中國不孕不育現(xiàn)狀調(diào)研報告》稱,目前,我國每八對夫妻中就有一對不能生育,其中有九成有流產(chǎn)史,不孕不育率攀升到12.5%-15%,接近發(fā)達國家15%-20%的比率,且一直保持逐年上升趨勢。漢語中通常會用“沒孩子的福分”來代替“不育不孕”,用“小鬼在人家了”等來替代“人流或流產(chǎn)”。英語中miscarriage(滑胎)婉言為lost the child;the pregnancy didn’t take;wasn’t meant to be。abortion(人流)美稱為 terminated the pregnancy,ended the pregnancy,make a choice not to go through with it。
由于東西方文化、思維方式的不同,人們對年齡概念及表達方式有很大的差異。在中國,老者被看作是智慧的化身,給人一種““德高望重”之感。如老師傅、老師、老板、老總等,甚至連外國人也被稱為“老外”。而在西方“老”意味著“衰朽殘年”,是弱者,需要人幫助,西方人士強調(diào)獨立,不愿意別人幫助自己。因此用senior citizen;elderly people;past one’s prime;advanced in age等取而代之。
英漢委婉語的目的有異曲同工之妙,用含蓄溢美之詞取代粗俗、令人生厭尷尬的言語,讓人在情感和心理上更容易接受。英漢中委婉語所蘊含的深層文化內(nèi)涵的差異源于各民族不同的歷史、宗教、文化、生活方式、社會習俗、思維方式等的驅(qū)動。了解和掌握這些異同,能讓跨語言交際順利進行。
[1]戴聰騰.英漢委婉語的對比研究[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2)
[2]王伯浩.英語口語中的“粗話”別用[J].外國語,2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