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雪姣
翟雪姣/閩南師范大學文學院在讀碩士(福建漳州363000)。
莫言,是新時期的文壇新秀,更是首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籍作家[1]。他以鄉(xiāng)土小說家著稱,由《紅高粱》《高粱酒》《狗道》《高粱殯》《奇死》五部相對獨立的中篇小說構成的《紅高粱家族》是其長篇小說的代表作。而《紅高粱》又是他“紅高粱”系列小說的壓卷之作。
莫言讓我們相信,人是環(huán)境的產(chǎn)物,有什么樣的環(huán)境就會有什么樣的人。作者筆下生活在紅高粱地里的人物多數(shù)是像紅高粱一樣的農(nóng)民,有著紅高粱般的精神。那么,究竟何為“紅高粱”精神呢?筆者就結合作品,從“我奶奶”“我爺爺”這兩個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性格特征及“紅高粱”意象的營造方面來進行探討。
“我奶奶”戴鳳蓮是《紅高粱》中最主要的女性形象,她同時也是一個有著傳奇色彩的人物。作者在文中曾這樣肯定她:“她老人家不僅僅是抗日的英雄,也是個性解放的先驅,婦女自立的典范。”顯然,戴鳳蓮是那個時期農(nóng)村婦女的代表,但她卻敢于沖破封建傳統(tǒng)思想以及倫理道德的束縛,追求自由平等。
“我奶奶”剛滿十六時,由她的父親做主,嫁給了高密東北鄉(xiāng)有名的財主單廷秀的獨生子單扁郎。奶奶曾盼著嫁給一個識文解字、眉清目秀、知冷知熱的好丈夫,在閨中刺繡嫁衣時,就想象出了她未來夫婿的一幅幅精美的圖畫……當峨冠博帶儒雅風流的丈夫形象在眼淚里先模糊后漶滅,奶奶恐怖地看到單家扁郎那張開花綻彩的麻風病人臉,她感到透心的冰冷,生不如死。她在出嫁前就準備了一把鋒利的剪刀,無論是為單扁郎準備的,還是為她自己準備的,都充分表現(xiàn)了奶奶捍衛(wèi)自己的婚姻、追求愛情自由的精神。
奶奶是一個向往自由,追求女性解放的代表,在她看來,男女是平等的。作者以兒童的視角,大膽地描繪了奶奶在回門的路上與爺爺在高粱地里野合[2]。那時“兩顆蔑視人間法則的不羈心靈,比他們彼此愉悅的肉體貼得還要緊?!边@不僅是人的欲望的燃燒,更是兩顆敢于沖破封建禮教的自由心靈的碰撞?!坝腥嗽谝环昼妰?nèi)成了偉大領袖,奶奶在三天中參透了人生禪機”,現(xiàn)實粉碎了她的夢幻,把她置于丑陋污穢之中。但陷入絕境而不甘毀滅的英雄氣質(zhì)在她的身上覺醒了,反抗不幸的婚姻、主宰自己的命運、追求自由幸福的精神在她的內(nèi)心成長起來了。
“我奶奶”是抗日英雄,她不僅要自己的丈夫和兒子奔赴抗戰(zhàn)前線,而且最終獻身于抗日戰(zhàn)爭中。當奶奶為潛伏在河堤壩的游擊隊員們送大餅時,不幸遭遇敵人的襲擊,中彈身亡,完成了人格的升華。
《紅高粱》中“我奶奶”戴鳳蓮這一人物形象既是封建婚姻的受害者,又是《紅樓夢》中王熙鳳式的女強人的形象。她一生都渴望自由平等并努力追求,臨終前的真誠“天問”也是對自由精神的體現(xiàn)。她發(fā)自肺腑的呼喚,是任情任性,在肉體飽受痛苦的垂死之際,她的靈魂依然如一棵瘋長的紅高粱,自由自在,無所拘囿,直至生命的終結[3]。
品讀莫言的《紅高粱》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小說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摒棄了以往作品的既定模式,也除去了傳統(tǒng)意識形態(tài)中二元對立式的正反人物概念[4]。比如“我爺爺”余占鰲在開篇一出場就表現(xiàn)出了土匪頭子兼抗日英雄的雙重身份。殺人越貨又精忠報國,在他的性格中極力渲染了一種粗野、狂暴、叛逆而又富有原始正義感和生命激情的民間色彩。在《紅高粱》中,余占鰲是唯一被突出的主要英雄人物,他的魯莽粗野的缺點和剛直正義的英雄氣概都未經(jīng)過任何政治標準的評判和校正,而是以其性格的真實還原出了民間的本色。
余占鰲出身貧寒,父親早喪,他與母親相依為命。他因對自己的母親與和尚的茍且行為強烈不滿,刺死了與母親通奸的和尚,爾后逃離村莊。他叛逆性格的形成是有一定的歷史背景的,從小生活的那個社會環(huán)境使他無法自在舒適地生存下來。面對丑陋,面對輿論,他不得不奮起反抗,發(fā)泄內(nèi)心的不滿。也許從殺人那一刻起,叛逆的性格便在他身上滋長起來。
作為抗日英雄,他不愿受制于任何一方勢力,對于各種政治勢力及地方勢力的拉攏,他一概拒絕[5]。余占鰲不受制于國民黨,也不受制于共產(chǎn)黨。當卑鄙狡猾的國民黨冷隊長來收攏他時,他斷然拒絕;打過伏擊戰(zhàn)后,共產(chǎn)黨膠高大隊的隊長想要與之聯(lián)合,他亦堅決地拒絕了。他不愿受制于任何人,這不是敵對,而是他獨立人格的體現(xiàn),也是他對當時各種勢力叛逆的一種體現(xiàn)。
在迎親的路上,面對突然跳出的“吃拤餅”的劫匪,同行的轎夫們停住了,呆呆地看著劈腿橫在路當中的劫路人,都把身上的銅錢掏出來扔到劫匪腳邊。當劫匪催逼戴鳳蓮向高粱深處走時,余占鰲被“我奶奶”盯著自己的亢奮的眼神所觸動。他冒著生命危險與劫匪展開了搏斗,最終打死了劫匪,保障了戴鳳蓮的人身安全。保護弱小,伸張正義,是余占鰲的性格特點,也是其追求真善美的一面。
余占鰲的親叔余大牙,當時任軍需股長,他嗜酒如命,貪財好色。一日醉酒后糟蹋了村里的第一號美女——玲子。余占鰲沒有念及余大牙是其親叔,依軍紀處決了他。在大義滅親后,余占鰲為叔叔披麻戴孝,逢年過節(jié)祭掃墳墓,以報答他的養(yǎng)育之恩。為還一個姑娘的清白,他不惜槍斃了自己的親叔,這是其識大體、明大義的具體表現(xiàn)。
在國共紛爭的大背景下,看到日寇瘋狂屠殺百姓,余占鰲奮起反抗。他自發(fā)地組織了一支抗日隊伍,并帶領他們?nèi)ツz平公路伏擊敵人的汽車隊。他帶領著這樣一支七零八落、缺衣少槍的小小隊伍,卻實實在在地伏擊了敵人的汽車隊,并且殺死了日軍的中崗尼高少將。余占鰲從一個地道的土匪成為一名抗日英雄,這期間的轉變過程是艱辛的,代價是慘痛的。余占鰲領導的農(nóng)民隊伍,沒有經(jīng)過先進革命思想的洗禮,也沒有明確的奮斗目標。他們抗日,是因為看到了日軍對中國人民的瘋狂屠殺,看到了羅漢大爺?shù)膽K死等生發(fā)出的一種報復心理,也是為了生存自由的一種強烈的生命意識。為生存而戰(zhàn)的行為,展示他們了為追求自由正義而不屈的品格和強大的求生意志,展示了中華民族不可摧毀的戰(zhàn)斗力量。
“我爺爺”余占鰲是一個土匪,也是一名抗日英雄,但又非傳統(tǒng)觀念上的民族英雄。他英武剽悍,也胡作非為,他殺人越貨,也精忠報國,他大義滅親,也不忘孝悌……總的來說,他就是一個充滿正義而又帶有叛逆的人物形象;既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也有應當批判的一面,是一個集真善美與假惡丑于一身的人物形象。他是追求個性解放、獨立自由的代表,是敢于反抗封建世俗禮法的典范,也是正義的化身。
“紅高粱”這個意象貫穿了整部小說,整個高密東北鄉(xiāng)都籠罩在這種這種溫熱潮濕的高粱氣息中,就像《紅高粱》開場影影綽綽的大霧一樣。莫言就這一鮮明的意象里傾注了濃烈的感情,他對自由的熱愛和追求,對祖輩英魂的追思和對現(xiàn)代人“種的退化”的感嘆,都是以紅高粱為載體的。
在這部小說里,一方面,無邊無際的紅高粱是作為凸顯人物性格的特殊氛圍,另一方面又是意象象征。作為紅色意象,“紅高粱”是生命之火生命之欲的象征,是生命強力的象征,是詩一般沉醉、升騰、勃發(fā)的生命意志的象征,是先輩們雄強生命的象征?!斑@種不可遏止的生命欲望就是狄俄尼索斯精神”,也是我們在一望無際的高粱地里所發(fā)現(xiàn)的生命本體[6]。
雖然莫言的《紅高粱》是站在民間立場上講述的一個抗日故事,但旨在表現(xiàn)生活在抗戰(zhàn)時期高密東北鄉(xiāng)人民的一種紅高粱般的精神[7]。他們具有淳樸善良、追求自由、剛直正義、頑強不屈而又帶有叛逆的性格特征,他們身上蘊藏著像紅高粱一樣的精神,充滿生命活力,經(jīng)久不衰。
[1] 楊楊.莫言研究資料[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
[2] 高芳芳.自由茁壯的紅高粱精神—試評莫言的《紅高粱》[J].學術周刊,2012(10).
[3] 孫曼歆.論莫言《紅高粱》的死亡之敘述[J].社會科學報,2008(2).
[4] 龐麗娟.語文學刊(外語教育學)[J].2009(4).
[5] 陸蕙蓮.紅高粱地理的生命贊歌—談莫言的《紅高粱》[J].語言文學,2008(4).
[6] 高君.論莫言小說中的色彩意象[D].西南大學,2010.
[7] 陳思和.中國當代文學史教程[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