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淑慧
淺析教師期望對小學生英語課堂教學的影響
譚淑慧
譚淑慧/寧夏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在讀碩士(寧夏固原756000)。
教師期望是一種情感效應,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總是不自覺地經(jīng)常存在。它通過教師的言行影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自覺性和堅決性,進而影響著小學生的成長。由于小學生在智力、性格、性別等方面存在著很大的個體差異,每個小學生的基礎和所期望的目標有所不同,要想使他們共同達到某種特定的目標是不可能的。因此教師要針對小學生的差異性,給予適當?shù)钠谕鸵?,使教師期望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幫助學生實現(xiàn)自己所能達到的目標,促進學生健康學習和成長。
教師期望;小學生;英語教學
小學階段是學生正式在學校里接受系統(tǒng)的科學文化知識教育的階段,他們的心理等各方面的發(fā)展是非常迅速的。在這一時期,教師對學生的成長與發(fā)展發(fā)揮著重大而持續(xù)的影響,教師期望是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影響的一個重要因素。而當前素質教育改革中情感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因此教師期望對小學生的影響的研究就顯得十分重要。
在《英語課程標準(2011)》中,明確規(guī)定情感態(tài)度是需要培養(yǎng)的五大目標之一,在教學中占有較多的比重。教師期望也屬于情感態(tài)度培養(yǎng)的一個方面,需要我們的重視。小學階段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時期,如果這時期因為教師的一些言行給學生帶來心理上的傷害,這會對日后學生的學習、成長、性格等方面造成很嚴重的影響。
教師期望是根據(jù)每個學生的不同身心特點對學生抱有不同的期望,能夠給學生們帶來鼓勵、幫助和關愛,向學生傳達一種積極向上的態(tài)度,發(fā)現(xiàn)每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相信每個學生都能學得很好,都能很健康的成長,避免個別歧視。如果教師期望不能很好地實行,則會造成以下不好的現(xiàn)象:學生心理自卑,對上課產(chǎn)生恐懼心理;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做小動作,調皮搗亂。
小學教育是整個教育過程中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教育階段,對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英語的學習對大多數(shù)小學生來說是陌生和新奇的,他們想學好又羞于表達,此時教師正確的鼓勵和期望會對學生英語的學習有較大的幫助。然而目前現(xiàn)實教學中,很多教師都忽略了情感教育,不能很好地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期望也不能順利地在小學英語課堂中實行。因此加大教師期望在小學教育中的實施,正確發(fā)揮教師期望所帶來的積極作用,認真公平對待每個學生,避免因為教師的一些行為對學生身心健康成長造成傷害,是如今教學中亟須重視的一點。
期望效應又叫“皮格馬利翁效應”。期望(Expectancy)亦稱期待、預期和希望,是人們在對外界信息不斷反映的經(jīng)驗基礎上,或者是在推動人們行為的內在力量需求基礎上所產(chǎn)生的對自己或者對他人行為結果的某種預測性的認知,因此它既是一種認知變量,又是一種信念價值的動機、動力。教師期望(teachers’expectation)是指教師在對學生認識的基礎上產(chǎn)生的行為結果的某種預測性認知。由教師對其期望采取的相應行動發(fā)生在學生身上的結果就是教師期望效應。當教師將某種教育期望以言語或非言語的方式傳遞給學生后,學生感受到教師的期望,并結合對自己的信念,以及與教師的關系來解釋教師的行為,從而對自己形成一種期望。
1.教師期望影響小學生英語課堂的參與度。在多次的小學英語課堂觀察中發(fā)現(xiàn),教師對其持高期望的學生給了他們更多地參與課堂學習的機會,與這些學生的互動、情感交流更多。而往往會忽視一些性格內向,學習中等偏下的學生,也很少給予他們期望和機會,從而使這些學生更加自卑,更加膽小,在課堂上不敢主動回答老師的問題,甚至會造成不聽課或走神。因此教師應該把目光面向所有學生,對一些程度不好的學生要多鼓勵,并幫他們建立自信心,讓他們感知到教師的期望,加強他們學習的主動性,提高他們課堂上的參與度。
2.教師期望影響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提高教學效果和促進學生健康發(fā)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教師期望在師生關系的建立上也發(fā)揮著較大的作用。教師能夠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和性格特征,對學生做出合理的期望,則會使學生能從老師這里獲得信心,增加對老師的喜愛程度,樂于與老師交流,建立友好的師生關系。如果教師期望不均衡,有區(qū)別地去對待學生,則會造成某些學生自暴自棄,或認為老師“偏心”,甚至對老師產(chǎn)生抵觸心理。因此教師應該了解關注每位同學的不同性格特征,給予相應的期望和鼓勵,不僅利于學生的學習,而且也會利于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
3.教師期望影響小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小學階段英語的學習主要是基本知識的學習,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而英語興趣的提高很大部分在于老師的教學表現(xiàn)。因此教師期望要很好地根據(jù)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對不同學生設定相應的目標,再加以適當?shù)毓膭詈椭笇?,從而激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積極性,也能更好地指導英語教學。
教師應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和人才觀。作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組織者和促進者,這就要求教師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和人才觀,給予孩子合理的期望,并相信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長處和閃光點,都有潛在發(fā)展的可能,即使是“最差”的學生,其底蘊也不是零,不能單憑學生的學習成績和表現(xiàn)來做出能否成才或是否有出息的預言。首先,對學生采取尊重、信任、愛護的態(tài)度,提高其學習能力。其次,創(chuàng)造條件,盡可能多為學生提供獲得成功的機會。第三,指導學生學會正確的歸因,以正確對待學業(yè)的成敗。教師應指導學生將成功歸于自己的能力,將失敗歸于努力程度不夠,這樣才能從成功中體驗到自己的能力和價值,同時變失敗為動力,取得成功。第四,運用恰當?shù)脑u價和獎勵方式,尤其是對學生的評價標準應是與其過去相比,這樣,會使每個學生都有更多的機會獲得教師和同伴的積極評價,排除競爭性、防御性的心理氣氛對學生自信心的消極影響。
加強教師的包容度,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位學生。教師要克服自己對學生的主觀印象的干擾,做到不因學生的性別、身體面貌特征、家庭經(jīng)濟情況及學習成績等的差異而產(chǎn)生偏見和歧視,公平公正地去對待每位學生。加強對學生的包容度,發(fā)掘學生身上的優(yōu)點,對學生一些缺點要及時指正并耐心勸導。教師應該明確地了解哪些行為與高期望相聯(lián)系,哪些行為與低期望相聯(lián)系,時刻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在教育過程中,教師應以親切、和藹的態(tài)度、言語和行為為學生創(chuàng)造溫暖的心理氣氛,而不應以冷漠、粗暴的態(tài)度對待學生;教師應該對學生正確、合理的意見及良好的行為及時予以表揚,對不良行為予以批評,但批評不可過度,如學生在錯誤回答問題后,更多的應是鼓勵而非批評;教師應經(jīng)常承認、修改、應用、比較或概括學生的意見,采納學生的意見,不應忽視學生合理的意見;教師應經(jīng)常向學生提供較多、較難的教材,以提高學生的期望值;教師應經(jīng)常向學生提出問題,并耐心地等待他回答問題,以增進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提高學習能力感水平;教師應與學生密切交往,促進期望效應的實現(xiàn)。
總之,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期望起著重要作用,對教學效果的好壞和學生的成長有著重要的影響,尤其是教學對象為小學生這個特殊的群體,他們在知識基礎、性格、能力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異,加之剛接觸英語內心會充滿陌生和新奇,這就對教師提出了巨大的挑戰(zhàn),如果脫離了具體的教學活動,不但會喪失對英語學習的興趣,而且最美好的教師期望也將會變得抽象和空洞。所以教師期望應以信息反饋作為調整的杠桿,具有動態(tài)發(fā)展性。即經(jīng)過一段時間,教師要對學生是否達到預期目標進行總結,對達到目標者再提出新期望,對未達標者進行分析,幫助找出失敗的原因,確定努力的方向,同時,對其獲得的成功給予及時的鼓勵。其次教師應該對所有學生持積極期望,已有研究證明了教師對學生持有的積極期望會促進學生的發(fā)展,而教師對學生的消極期望則會阻礙學生的健康發(fā)展,這提示教師應該盡量避免對學生進行優(yōu)差分類。教師還應避免與減少區(qū)別對待行為,創(chuàng)設公平合理的班級內在環(huán)境,若想使學生的學業(yè)成績等的發(fā)展有所改善與提高,就需要首先了解和尊重學生的想法與看法,從學生的角度來衡量和改變教學中不利于學生發(fā)展的因素,這樣才能達到最優(yōu)化的促進學生發(fā)展的基本目標。因此教育教學工作者應充分發(fā)揮教師期望效應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的作用,從而科學地教書育人。
[1]范麗恒.國外教師差別行為的研究現(xiàn)狀與展望[M].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學報(社科版),2006.
[2]劉麗紅,姚清如.教師期望對學生學業(yè)成就的影響[J].心理科學.1996(4).
[3]石磊,朱慶偉,劉蓉潔.皮格馬利翁效應與學生積極心理的培養(yǎng)[M].西安科技大學.2007:9.
[4]王青.教師期望與教育公平[J].教育探索.2005(7):25-27.
責任編輯:何巖
G62
A
1671-6531(2015)17-01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