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陽
旅游者道德行為失范成因探析——以游客攀爬紅軍雕像為例
李陽
李陽/牡丹江師范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在讀碩士(黑龍江牡丹江157011)。
目前我國旅游文化已經逐漸步入到大眾化和產業(yè)化發(fā)展時期。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和游客數量的急劇增多,游客在旅游過程中產生的道德失范問題也隨之增多,已經成為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的焦點問題。本文從當前我國旅游者道德失范行為的表現和影響入手,針對這一問題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希望能夠借此提升旅游者的道德水平,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發(fā)展。
旅游者;不文明;道德失范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迅速發(fā)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升,我國旅游業(yè)迅速興起,在發(fā)展過程中展現出蓬勃的生機,逐漸在國民經濟中占據了重要的地位。然而伴隨著旅游業(yè)迅速發(fā)展而來的卻是我國旅游者道德素養(yǎng)的普遍缺失,對我國國內文明社會的建設以及國際社會的整體形象產生了嚴重的負面影響,因此,我國政府和社會必須采取一定的措施,加強旅游地管理,提升旅游者的思想道德素質,逐步改善我國旅游者道德失范現狀。
(一)旅游者道德失范行為的具體表現
旅游者的道德失范是旅游活動外部表現的負面影響之一,受到地區(qū)經濟和文化差異的影響,我國旅游者道德失范問題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旅游者作為一種暫時性的社會角色與自身生活環(huán)境相分離,這就導致其原有生存環(huán)境對其喪失約束力,從而在旅游活動中表現出了一定的道德失范現象。
2015年,為了改善當前我國旅游現狀,在國內建立起文明旅游發(fā)展建設長效工作機制,國家旅游局正式制定和推行了《游客不文明行為記錄管理暫行辦法》,對全國游客在旅游活動中表現出的不文明行為進行記錄和管理[1]。2015年5月7日,在該《辦法》施行后,全國首批游客不文明記錄正式公布出來,主要包括大鬧航班的張艷、王聲;強行開應急艙門的周躍;攀爬紅軍雕塑的李文春四人。其中張艷和王聲兩人在2014年12月12日乘坐亞航航班時,與空姐發(fā)生沖突,在爭執(zhí)中將泡好的方便面潑向空姐,并對空乘人員威脅、恐嚇,危及航班安全,迫使航班中途返航,造成嚴重不良影響;周躍于2015年1月10日,在MU2036航班上強行打開飛機兩側應急艙門,嚴重威脅航班安全;而李文春在2015年五一假期前夕,在延安吳起勝利山景區(qū)中攀爬紅軍雕塑照相留念,引起社會大眾強烈的譴責,對社會和諧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
依據《辦法》而建設的全國游客不文明行為記錄,是對當前我國旅游者道德失范行為的集中反映,是旅游者道德失范的具體表現,對我國旅游行業(yè)的發(fā)展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產生了嚴重的不良影響[2]。尤其是李文春攀爬紅軍雕塑一事,對我國民族精神的弘揚、精神文明的建設甚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提升都產生了一定的制約,因此必須采取一定的措施對這種行為進行嚴懲,通過個體的道德警戒作用,提升旅游者的社會道德水平。
(二)以游客攀爬紅軍雕像為例分析旅游者道德失范行為的影響
一個沒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然而對于有英雄卻不知愛惜的民族來說更是不可救藥的。金一南教授就曾經在論述中指出,在幸福生活中的人們往往回避自身曾經是奴隸的事實,進而也不屑于對民族革命斗爭中出現過的英雄產生認同。在此心境下,本民族曾經熱血奔涌的歷史和英雄逐漸被荒棄,失去了原有的精神教育價值。我國當前社會對民族英雄問題的思想認知就源于此,游客攀爬紅軍雕塑事件中的游客在相對幸福生活的影響下,忘記了歷史,甚至對歷史中的英雄產生了一種潛在的回避心理,導致其在旅游過程中沒有真正將紅軍雕像看作一種精神象征,在攀爬照相中產生了嚴重的社會不良影響[3]。一方面,在物質層面,攀爬紅軍雕像本身是一種對公共旅游設施的破壞,對旅游景區(qū)的整體景觀和安全運行造成危害,同時,該旅游景區(qū)被限定兩年內不得參評A級景區(qū),嚴重影響景區(qū)客源。另一方面,在精神層面,首先,旅游者的不文明行為必然會對其他游客的視覺和聽覺造成污染,影響其他旅游者的精神構建和旅游活動質量,甚至產生對其他旅游者的人身攻擊,不利于和諧社會的構建;其次,旅游者對旅活動中我國精神文明載體紅軍雕像的褻瀆,在一定程度上對我國民族精神和社會核心價值體系產生了沖擊,不利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和發(fā)展;再次,受我國旅游者道德失范現象的影響,國際上一些國家的旅游景區(qū)設置了“請勿隨地吐痰”“請隨手沖水”“請勿喧嘩”等專門針對中國游客的警示牌,甚至一些國家明確指出不接待華人游客或者對華人游客進行隔離接待等,對我國人民的民族自尊心造成了嚴重的傷害[4]。
(一)強化旅游宣傳教育,幫助旅游者樹立正確的旅游意識
針對當前我國旅游者道德失范現狀,社會有關部門應該加強旅游宣傳教育,引導旅游者樹立科學正確的旅游價值觀念,真正做一個有社會責任意識的旅游者,提倡游客進行學習性旅游活動。無論是國內還是境外游,相關旅行社在組織正式出游之前都應該對旅游者進行簡單的地區(qū)性旅游教育,教育內容應該包括旅游目的地的相關地方性法律法規(guī)、主要風俗習慣、民族禁忌或禮儀規(guī)范等[5]。針對不同類型的景區(qū),根據景區(qū)的實際發(fā)展需要,可以適當向旅游者提供相應的行為規(guī)范,并根據規(guī)范內容制定科學合理的獎懲措施,維護旅游地的社會公共秩序以及景區(qū)的整體文化。同時,注意思想道德教育應該從孩子抓起,景區(qū)的相關兒童設施或景點建設,可以通過適當的鼓勵機制調動兒童游客的環(huán)保熱情,從兒童階段提升環(huán)保素養(yǎng)。也可以在當前中小學教育中滲透旅游道德教育,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貢獻相應的力量。
(二)培養(yǎng)旅游從業(yè)人員的職業(yè)道德素質
從相關調查研究中可以看出,旅游者在旅游活動過程中所表現出的任性、傲慢、自私以及自我約束能力差等問題以及這些問題引起的道德失范現象,關鍵在于旅游者在旅游實踐活動中自身個性擴大化所導致的,或者是在接受不同文化時產生的自身極端感受所產生的,一般不是旅游者本質上的道德敗壞。因此可以通過對其行為進行適當的引導和幫助,來導正旅游者的思維意識,控制道德失范現象的發(fā)生。這就要求旅游從業(yè)人員具備較高的職業(yè)道德素質,以榜樣作用帶動旅游者的思想和行為,避免道德失范現象的發(fā)生[6]。旅游從業(yè)人員應該自工作中深刻認識到,其與旅游者之間存在著一定的服務供給者和索取者之間的關系,在利益關系的基礎上還包含著一種人際關系,所以其應該保持與旅游者相互尊重、誠信、愛崗敬業(yè),真正將旅游作為其自身建設事業(yè)來進行,為游客提供高質量的服務,對旅游者的行為產生積極正面的導向。所以,在旅游從業(yè)人員的培養(yǎng)與訓練中,應該對從業(yè)人員的職業(yè)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保持高度的重視、遵紀守法、盡職盡責的完成旅游服務工作,全心全意為游客服務。
(三)政府部門應該提供強有力的制度政策支持
針對我國旅游者在旅游活動中表現出的道德失范問題,中央文明辦聯合國家旅游局從2006年起先后制定了針對我國公民國內旅游和出境旅游的文明行為指南、《旅游法》以及新出臺的《游客不文明行為記錄管理暫行辦法》等,都對游客的旅游行為進行了指導和規(guī)范,但是在具體操作指導方面仍然不夠細致具體。因此,我國政府有關部門和各級地區(qū)的旅游主管部門應該針對我國游客的道德失范具體表現制定科學合理的管理制度,從大方向著眼,從小處入手,切實保證制度的全面性和具體性[7]。同時,應該意識到這些管理制度的貫徹執(zhí)行同樣需要強有力的保障,所以政府有關部門應該根據實際情況適當設定一些旅游道德行為專項管理部門,通過管理改善旅游者的道德失范現狀。
綜上所述,旅游者在進行外出旅游活動時,受到的個體思維意識以及社會文化轉換的影響,道德失范問題的產生對社會旅游事業(yè)的發(fā)展、精神文明的構建甚至本民族的國際形象產生了嚴重的影響,不利于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和發(fā)展。所以國家相關部門必須根據實際情況采取一定的措施改善當前我國旅游者道德失范現狀,逐步提升社會大眾的整體素質,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和發(fā)展貢獻相應的力量。
[1]王壽鵬,劉澤純.旅游者道德行為研究的相關概念界定[J].東方文化周刊,2014(15):214-215.
[2]雷巧莉.旅游者道德弱化行為的思考和對策[J].科學時代,2013(23).
[3]王壽鵬,曠婷玥.從旅游者不文明行為到旅游者道德行為失范——旅游者道德行為連續(xù)體模型的構建[J].旅游研究,2011,03(2):56-61.
[4]王壽鵬,高天好.旅游者道德行為塑造機制的構建與運行[J].東方文化周刊,2014(16):113-114.
[5]張倩.關于旅游者道德缺失的分析[J].魅力中國,2013(32):394-394.
[6]龐佳.旅游者不道德行為心理現象及對策研究[J].科學咨詢,2014(18):133-134.
[7]龐佳.旅游者不道德行為現象淺析[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4(8):210-210.
責任編輯:郭一鶴
B82
A
1671-6531(2015)17-002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