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琳琳
【摘 要】《稅法》課是一門專業(yè)性和實踐性較強的課程。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能夠了解各稅種的征收、計算、繳納等情況。但就目前《稅法》教學來說,還存在著諸多問題亟待解決。本文從《稅法》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入手,分析了教學過程中存在的難點,并提出解決對策,以期對提高《稅法》課程教學質量做出貢獻。
【關鍵詞】《稅法》;教學;問題;對策
《稅法》是國家制定的用以調整國家與納稅人之間在征納稅方面的權利與義務關系的法律規(guī)范的總稱。《稅法》在企業(yè)生產(chǎn)經(jīng)營過程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是財務人員應具備的法律知識。因此,許多學校在教學中比較重視這門課程。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的弊端日益顯現(xiàn),如何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來實現(xiàn)培養(yǎng)目標,為社會輸送合格的人才,已成為《稅法》課程教學中所要解決的重要課題。
一、《稅法》課程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教學內容枯燥,實踐性不強
《稅法》課程理論教學內容較多,而且其中法律基礎知識所占比重較大,使初學者感到所學習的內容枯燥乏味。很多時候,學生會認為法律基礎知識部分理論性太強,比較抽象,不太好理解,還有的學生覺得沒有必要學習。另外,由于稅收法規(guī)的時效性強,政策更新速度快,導致稅收教材極易過時,教學內容總是滯后于現(xiàn)行法規(guī),也造成學生學習興趣不濃。在實際教學中,絕大多數(shù)老師重理論,輕實踐,使實踐環(huán)節(jié)在整個《稅法》課程教學中流于形式?!抖惙ā肥菍嵺`性較強的一門課程,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如果得到實踐機會,則有助于加強理論知識的掌握。而實際情況是,《稅法》課程一般不安排納稅實務環(huán)節(jié),學生無法實際操作納稅實務,《稅法》演變成應納稅額的計算過程。
(二)教學方法落后,缺乏靈活性
現(xiàn)在的《稅法》教師絕大多數(shù)都是從學校到學校,他們有著非常扎實的理論功底,但由于教學任務繁重,難以抽出時間參加社會實踐,因此,在整個教師隊伍中,既懂理論,又會實際操作《稅法》業(yè)務的教師寥寥無幾,缺乏“雙師型”教師的現(xiàn)象普遍存在。在教學活動進行過程中,教師以法律規(guī)定的講解為主,然后結合所講內容做適當?shù)木毩曨},至于如何填制納稅申報表、稅款如何入賬等問題就很少涉及到。教師還是以滿堂灌、填鴨式教學為主,一本教材,從頭講到尾,教師占絕對的主導地位。
(三)教學手段單一,影響教學效果
從教學手段來看,目前許多教師還是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一本教材,一支粉筆,一塊黑板。教師在課堂上以講授為主,而學生則是以記課堂筆記的方法學習新知識,課后也是以復習筆記上的內容為主。學生長期處于一種盲目跟從狀態(tài),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教學手段的滯后,使得《稅法》課程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
二、改進《稅法》課程教學現(xiàn)狀的途徑
(一)充實教學內容,加強實踐性教學
《稅法》的立法層次高,同時每年都在不斷地修訂、完善某方面的內容。作為教師,不但要考慮教學大綱規(guī)定的教學內容,更要在統(tǒng)一教材的基礎上,查閱相關的輔導書及案例,對新增稅收原理、內容進行補充,同時查閱最新修訂的《稅法》條款,對教材補充。如果條件充許,最好能進行校本教材的編寫。
為實現(xiàn)人才培養(yǎng)目標,在《稅法》課程建設方面必須強化實踐教學,提升學生的崗位適應能力。學校應該增加實踐性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置,使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得到實踐鍛煉。有條件的學校應建立模擬納稅申報實驗室,采用納稅申報軟件和手工填制等方法完成一般納稅申報、稅收優(yōu)惠申報實驗。以提高實踐動手能力。
(二)改進教學方法,豐富課堂教學
教師在教學活動進行中,要把以“教師為中心”轉變?yōu)橐浴皩W生參與”為主的教學形式。盡可能多地采用討論式的教學方法。教師在課堂提出學生關注的“熱點”問題,然后分組進行互動討論,以引導學生充分感知教材,啟發(fā)學生對直觀材料進行比較、分析、綜合和概括。
同時,可以將案例教學法引入課堂教學中,通過剖析典型案例,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稅法》知識更加具體化,形象化。另外,還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法,在實踐課堂中讓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或稅務大廳的工作人員,或納稅企業(yè)的會計等等,通過角色互換,體驗工作在不同的場景有不同的要求,進而學會與人合作與相處。
(三)利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提高教學質量。
在教學手段上,應采取不拘一格的形式,既要運用傳統(tǒng)的講授方法,也要采用現(xiàn)代化教授手段。將多媒體課件引入《稅法》課堂教學中,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F(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可以使課堂教學變得生動有趣,幫助學生全面理解所學內容。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能夠在課件中引用大量的最新法律法規(guī),增加課堂上的信息量,增長學生見識,保證《稅法》課的教學質量,使學生真正學有所獲、學有所得。
教學改革,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工作,教師要高質量的完成教學任務,就要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不斷改革教學方法,調整教學內容,做到在教學中與時俱進,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畢業(yè)后能更好地適應社會需要,開創(chuàng)《稅法》教學改革的新局面。
【參考文獻】
[1]張冬云.《稅法》[M].沈陽:東北財經(jīng)大學出版社,2008
[2]吳莉萍.高校法學《稅法》教學改革路徑思考[J].經(jīng)濟研究導刊,2010(25).
[3]吉文麗.《稅法》課程教學實習模式的創(chuàng)新[J].職業(yè)技術教育,2010(23)
(作者單位:吉林省敦化市農(nóng)業(yè)廣播電視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