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脂、無糖到底是什么意思?
“低脂”、“無脂”和“低糖”、“無糖”是互不相干的兩種類型。這四個概念在國家標準中都有明確的規(guī)定:無脂是指100克固體或者100毫升液體食物中所含的脂肪不超過0.5克,低脂是指100克固體食物中脂肪不超過3克,或者100毫升液體食物中不超過1.5克;無糖是指100克固體或者100毫升液體中所含的糖不超過0.5克,而低糖則是不超過5克。需要說明的是,“糖”并不僅是蔗糖,而是指所有單糖和雙糖,如果糖、葡萄糖、乳糖、麥芽糖。而且,低糖或無糖并不只是針對添加糖,食物中天然存在的糖,也需要計算在內(nèi)。比如說,橘子汁或者蘋果汁中,天然的糖含量就可達10%左右,即便是100%無添加,糖含量也大大超過低糖或無糖的規(guī)定。
低脂、無糖就不長胖嗎?
許多人選擇“低脂”、“無糖”的食品,是為了避免長胖。但是,長胖并不是因為吃了高糖或者高脂的食品,而是因為攝入的熱量過多。無脂、無糖也并不一定保證熱量就低,關鍵是無脂、無糖之后,食物里面代替糖和脂肪的是什么成分。糖在食物中主要是產(chǎn)生甜味,如果使用甜味劑,的確可以避免糖的使用,也能相應減少糖對健康的不利影響。比如,糖對牙齒的腐蝕,果糖帶來的代謝問題等。不過,這并不意味著這樣的食品就有多健康。甜味對人的影響遠不是長胖那么簡單。甜味食品吃的越多,他們就越不喜歡那些不甜的食物,從而影響了對“健康食物”的接受程度,促使挑食、偏食等不良習慣的形成。此外,用甜味劑代替糖對于飲料來說容易操作,但對固體食物,還需要考慮不用糖之后,固體用什么來填充。食物成分中,除了碳水化合物,還有蛋白質(zhì)和脂肪。如果是用脂肪來代替,那么不就是“才出虎口,又入狼窩”么?而脂肪則主要存在于固體或者半固體食物中,比如蛋糕、甜點等。低脂或無脂是否更健康,取決于替代品是什么。目前市場上的產(chǎn)品中,一類是用淀粉糊精等碳水化合物來代替,這跟脂肪相比,對健康的影響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還有一類是用食品膠來代替,多數(shù)食品膠是膳食纖維,有一些是蛋白質(zhì)。這樣的替代對口感會有一定影響,但對于健康的影響還是比較正面的。
“有什么”才是關鍵?
“健康”食品成分越來越成為賣點,普通消費者不妨仔細看看營養(yǎng)標簽,除了“無什么”之外,搞清楚“有什么”才是關鍵。目前,我國的營養(yǎng)標簽強制標注總熱量、蛋白質(zhì)、脂肪、碳水化合物和鈉,此外還要求按含量多少列出成分。這個營養(yǎng)素成分標注比較簡單,但也可以提供相當多的信息。擔心長胖的消費者,首要關心的應該是熱量。等量的食物,熱量低的就會更好一些。對于健康的影響,脂肪越低、鈉含量越低的就更好。糖、淀粉跟膳食纖維對健康的影響完全不同,但在營養(yǎng)素標注中都歸為碳水化合物。有的產(chǎn)品還有更詳細的列表,會把糖和膳食纖維的含量分列出來。膳食纖維越多,糖含量越低的,就越值得推薦。如果沒有這樣詳細的列表,那么看成分列表也可以猜測一下,越排在前面的,含量就越高。比如,一種食品的成分列表中糖先于淀粉(或者面粉)出現(xiàn),那么碳水化合物中糖的比例就會比較高了。
文/云無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