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徐州市中國礦業(yè)大學附屬小學 朱 婧
根據(jù)1999年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的全國一項調(diào)查“喜歡學習”的學生,小學只占8.4%。學生最喜歡的課堂教學方式,86.7%的學生表示喜歡有較多的動手操作或親身實踐、討論交流或自學等課堂教學方式;12%的學生喜歡以老師講授為主的方式。低年級的孩子對于以上的調(diào)查結(jié)果表現(xiàn)更為突出。
我班有的學生不習慣教師教、學生聽的課堂模式,總是與課堂格格不入,有的上課走神,以致沒有回答出問題或沒有完成作業(yè);有的上課小動作特別多,一會兒玩鉛筆,一會兒玩橡皮,實在沒有東西玩就玩手指頭;有的孩子好像很膽小,上課不敢舉手發(fā)言,即使是站起來說話的聲音也很小,而下課的時候,他們卻能和小朋友談笑風生,一點兒都不拘謹。上課坐不住,小動作不停,上課走神不能集中注意力,已經(jīng)成為我班部分孩子的一些通病。究其原因有很多,比如,缺乏自信、做事沒目的、做事缺少興趣等。注意力集中與否,成為學生成長過程中值得關注的一大問題。我想有什么方式的課堂能讓這樣的孩子也能積極參與到課堂中來呢?偶然一節(jié)課點醒了我。在一年級的口語交際課中,有一節(jié)課是《自我介紹》,當我讓孩子們小組交流討論時,全班的孩子都積極熱烈,那些平時注意力不集中的,看似拘謹?shù)暮⒆釉谛〗M里自然放開,落落大方,我頓時突發(fā)奇想,何不給他們制造一個這樣的學習氛圍,讓他們輕松自如學習呢?從當天開始,我轉(zhuǎn)變了我的教學方法。
首先,我把第一課時的教學過程設計成自學流程式,每課都按照這個流程學習,并把這個流程制作成表,稱作流程表。
接著,我根據(jù)專家的調(diào)查研究結(jié)果和我班的實際情況,把全班的學生分成十個小組,每組安排一個學習好、組織能力強的學生當組長,并且著手培養(yǎng)了這十個小組長當“小老師”。 我還把流程表發(fā)給每位“小老師”,以方便“小老師”的教學指導。學生肩負著“教師”的角色,上課的態(tài)度明顯端正了,有了主動思考和學習的積極性。教師以參與者的身份引導課程,讓其他學生融入自己設計的課堂流程,配合“小老師”完成課堂教學。師生配合,讓每個學生都能很好地找到自己的角色,圓滿地完成了課程教學內(nèi)容,實現(xiàn)了教學目標。
為了使小組活動能有實效,我有意識地將學習水平、性格、學習能力、學習態(tài)度等處于不同狀態(tài)的四名學生座位編排在一起,成為一個學習小組,并給所有學習小組編上號,還給每小組的每位學生都編好號,目的是為了使小組活動不流于形式,達到開發(fā)學生潛能,發(fā)揮學生主動性促進個層次學生提高,使小組話動確有實效的目的。不論說、讀都按順序,有條理,不會你爭我搶,也不會你推我讓。
為了讓學生能自學,我上第一課時的流程幾乎都一樣。例如,教學《云房子》。
第一個環(huán)節(jié),設置懸念,導入新課:我在黑板上先畫了一個房子,問:“這是什么?”學生說完,我在畫的下面寫上了“房子”兩個字,接著問:“你見過什么材料做成的房子?”然后,我在房子前面又畫了一朵云,學生說是“云”,我在畫的下面寫上了“云”這個字,讓他們連起來讀,“云房子”。我問“看到這個奇怪的題目,你有什么問題?”
第二個環(huán)節(jié),初讀課文。讓學生帶著問題自讀課文,要求:標出自然段序號和每段有幾句話。學生讀完后,老師指導核對。然后,組長帶著本小組的同學按照流程自學課文及其生字。
大約十多分鐘,等每小組都自學完,進入第三個環(huán)節(jié),檢查自學效果。一是讀生字卡,抽每組的一位潛能生,其他學生及時評價。二是逐段讀課文,每組抽另一位潛能生,其他同學及時正音。三是齊讀課文,做到正確、流利。四是簡單說說課文寫了什么。
第四個環(huán)節(jié)是識字教學,每個字都從造字起源說起(同學們,來和老師一起變魔術),如耍:上面的 “而”是胡須,表示男人,下面是女,字義是女扮男裝做戲、玩耍。古代封建,重男輕女,不許女子隨便出門,如果女子要出門,必須穿上男人的衣服。
對漢字的結(jié)構(gòu)和早期的形式講授的越多,學生越容易理解和記住這些漢字。一旦逐個地認識了漢字,漢字不僅會成為理解書面文字的鑰匙,而且也有助于了解這些文字被創(chuàng)造時的實際和今天中國的生活。
最后一環(huán)節(jié)是寫字指導。學生說,老師寫,師生配合,老師點撥書寫重點。要求書寫做到有輕有重,有頓筆有回峰。范寫完后問學生,你覺得還有哪個字沒有把握寫好,老師再寫給你看。 學生在田字格本上每個字書寫兩遍。
為了給課堂帶來輕松愉快的氣氛,我設計了小組教學模式,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每個小組提供一個討論的主題。我以參與者的身份,在每個小組里面引發(fā)情景,提出討論主題,帶領學生思考,想象情景,展開討論。對于有較好表達和交流的小組進行表揚,對于存在問題的小組進一步進行引導,激發(fā)學生討論的熱情。在小組學習結(jié)束后,我對每組的討論情況進行總結(jié),并對善于表達和交流的學生進行表揚,對交流中容易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綜合解答,并提供一系列處理辦法。通過活動,有效促進了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創(chuàng)新性地完成了課堂教學內(nèi)容。
這種新課堂模式試行三個學期了,每節(jié)課我都感到輕松愉快,駕輕就熟;學生也津津樂道,學得自由自在,無拘無束。
附:第一課時組長指導自學的流程表。
第一,組長指導讀生字,(每人把所有的生字都讀一遍)先讀綠線內(nèi)的,再讀田字格里的生字,輪流讀。(要求:一位學生讀,其他3位學生仔細聽,隨時準備正音。)
第二,本小組的同學自由讀兩遍課文。
第三,組長指導:按號逐段讀課文,一位學生讀,其他3位學生仔細聽,及時糾正錯誤,要求:正確,流利地讀課文。
第四,交流識字方法:你自己覺得這個字怎樣容易記住就怎樣說。能說出形旁、聲旁更好。
第五,簡單說說課文寫了什么。(或你讀懂了什么,或你知道了什么,明白了什么,能說一兩句就可以)自學完了的小組,回到自己的座位上默讀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