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樹波
甘薯地膜覆蓋可以提早栽秧時間,增溫保墑,確保了甘薯的增產(chǎn)增收,現(xiàn)已被廣泛推廣。
選用淀粉率高的盧選一號(騰飛)、脫毒一窩紅、北京553、三天倒等品種。育秧時間要比傳統(tǒng)的育秧時間早20天左右,在春分以前上坑,栽秧時間在4月中旬前后栽植,如果天氣太冷,可適當(dāng)延長3—4天,密度為6000株左右/畝為宜。
甘薯適宜生長在質(zhì)地疏松、排水良好、土層深厚的砂質(zhì)土壤或壤土中,所以整地時宜深耕20—25厘米,一般在秋后或年初土壤解凍后提早翻耕曬白,并結(jié)合深翻施用腐熟的農(nóng)家肥2000—4000公斤/畝。對于土壤比較粘的地塊,可適當(dāng)加入些細(xì)沙和草木灰。栽植前要求起高壟,以南北向為好。時間在3月份趁墑打壟,大壟雙行栽培,壟距90—100厘米,壟高25—30厘米。起壟時盡量做到壟型高胖、壟溝深、壟面平整,壟土踏實,壟內(nèi)無硬心。
打壟時一次性施用:氮15—20公斤、磷15—20公斤、鉀25—35公斤作為基肥。
對于黑斑病、線蟲病等發(fā)病較重的地塊,在栽秧前可采用沾秧和穴施農(nóng)藥的方法。即在栽前可用50%的辛硫磷乳劑100—150倍液浸秧基部6—10厘米處10—30分鐘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為提高秧苗的成活率,可用ABT生根粉0.025克兌水1公斤配成25毫克/千克的溶液,將薯秧基部浸入溶液30分鐘,取出在背陰處晾干待用。
采用大壟雙行栽培,水平插秧法,即先挖坑,后倒水的插秧方法。一般是在上午栽秧,下午覆膜,這樣秧苗在從膜內(nèi)摳出來時不易折斷,保證成活率和整齊度。
對于雜草比較嚴(yán)重的地塊,在栽秧后覆膜前用50—100克甲草胺兌水50公斤均勻噴于甘薯壟上。
栽后緩苗期管理,即從栽后長出新根到塊根開始形成的這段時間。甘薯栽后3—5天要及時查苗補苗,栽后澆透水,以促進(jìn)晚苗快發(fā),保證全苗。此期以促為主,對于弱苗,可在小苗側(cè)下方6—10厘米處開小穴施入少量化肥,隨后澆水覆土,如遇干旱,可追澆一次緩苗水,以利于扎根成活。
在7月中下旬秧苗有旺長趨勢時,每隔10天左右噴施300ppm15多效唑50-100克/畝或縮節(jié)胺7—10克/畝2—3次,做到促中有控,控中有促,為甘薯豐產(chǎn)豐收打下良好基礎(chǔ)。
甘薯主莖長至35—40厘米時,在晴好天氣的上午摘去頂芽;分蔓長至30—34厘米時繼續(xù)把分蔓頂芽摘去。這種方法可控制薯秧徒長,增加分蔓,莖葉茂盛,光合作用增強從而利于甘薯塊莖的膨大。切忌在土壤貧瘠的地塊摘心。
在甘薯生長期間注意防治空心蟲、卷葉蟲與斜紋夜蛾三種害蟲。
(1)空心蟲
成蟲咬食嫩莖和葉柄,幼蟲入蛀薯蔓,除5—6月危害幼苗外,8—10月是再次危害期。癥狀:甘薯的葉片已被咬成小洞,葉緣咬成缺刻,葉背的葉脈突起部也被蠶食,外露的薯塊也遭受危害。防治方法主要是在成蟲盛發(fā)期用90%晶體敵百蟲1000—2000倍液噴殺。苗期多在紅薯幼莖上捕殺。
(2)卷葉蟲
成蟲多隱藏在葉片的背面,幼蟲體長約15毫米,活潑愛動,若受觸動,很快落地潛伏。
癥狀:幼蟲主要危害甘薯葉片,常吐絲將薯葉的一角向葉片內(nèi)翻卷起來,然后蠶食葉肉,使薯葉成片被吃光,對甘薯的產(chǎn)量品質(zhì)危害很大。防治方法:當(dāng)幼蟲有危害苗頭時,用40%速效流磷乳油1500—2000倍液噴殺,可收到卵蟲兼治的功效;或用50%辛硫磷乳劑1000倍液,80—90%晶體敵百蟲700—1000倍液噴殺。在幼蟲發(fā)生較多時,也可用手捏死卷葉中的幼蟲,防止擴(kuò)散危害。
(3)斜紋夜蛾
成蟲將卵產(chǎn)于葉片背面,呈饅頭狀,卵塊表面由黃白轉(zhuǎn)為暗灰色,幼蟲有6齡,體長18—20毫米。幼蟲先吃葉片的下表皮,所剩上表皮和葉脈形成膜狀斑。幼蟲2齡后分散到各處危害。幼蟲為雜食性害蟲,蟲口密度增大時,不但將甘薯葉片吃光,嚴(yán)重時還吃嫩莖和葉柄,并且轉(zhuǎn)移到它處危害。防治方法:人工摘除葉背卵塊;幼蟲在3齡前,因地制宜選用不同農(nóng)藥噴殺,可用扶植(1.0%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乳油)10毫升兌水15公斤,或50%辛硫磷乳劑1000倍液,或90%晶體敵百蟲800—1000倍液,或50%殺螟松乳劑1000倍液,于下午4時后噴。
根據(jù)秧苗長勢情況,因地制宜,強化管理。對地上管理,以前農(nóng)民都是翻蔓,現(xiàn)在提倡手提蔓,不翻蔓,防止破壞葉片的光合作用造成減產(chǎn)。這樣既可以控制甘薯蔓的次生根進(jìn)而控制莖葉徒長,也可晾曬壟土改善土壤通透性。提蔓時間大約在8月初開始,半月一次,大約2次即可。
要噴施2—3次甘薯膨大素,同時加0.3%的磷酸二氫鉀,葉片發(fā)黃的還要添加2%的尿素以增強葉片的光合作用,促進(jìn)甘薯地下部分的增產(chǎn)。
在甘薯生長后期,降水過多時,要注意及時排水防澇,防止田間雨水淤積造成薯塊含水量過高,產(chǎn)生硬心和腐爛,影響甘薯的淀粉含量,造成經(jīng)濟(jì)損失。
甘薯生長后期塊根增重仍保持較快水平,一定要在下霜后塊根停止生長時收獲,以利于增加產(chǎn)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