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倩玥,何云峰,王秀麗
(山西農(nóng)業(yè)大學 公共管理學院,山西 太谷 030801)
基于MOOCs資源優(yōu)勢的文科研究生學術素養(yǎng)培養(yǎng)
陳倩玥,何云峰,王秀麗
(山西農(nóng)業(yè)大學 公共管理學院,山西 太谷 030801)
MOOCs作為新興的革命性學習模式,對文科研究生學術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具有開放性、互動性、靈活性、娛樂性等獨特的資源優(yōu)勢。將MOOCs引入文科研究生的培養(yǎng)是一個值得在實踐中研究探索的領域。要想充分發(fā)揮MOOCs的資源優(yōu)勢,需要文科研究生在學習理念、主觀能動性和綜合素質方面提升自身的的學術能力,同時也需要學校在辦學理念、公共服務平臺、導師定位和管理機制等學術素養(yǎng)養(yǎng)成的保障機制上作出有針對性的改進。
MOOCs;文科研究生;學術素養(yǎng);保障機制
MOOCs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即大規(guī)模開放式在線課程,中文音譯“慕課”。隨著2012年Coursera、Udacity、edX三大慕課運行平臺的興起,這種新興的在線教育模式因其受眾面廣、參與自由度高、使用方式便利、資源優(yōu)質多樣化等特點而吸引了教育界、媒體及企業(yè)的廣泛關注。高校方面,繼常春藤盟校紛紛加入MOOCs之后,2013年,數(shù)所中國知名大學也相繼簽約MOOCs平臺。而由12所985工程院校于同年7月“共同宣布攜手打造‘在線開放課程’共享平臺,以期推進大規(guī)模在線教育”[1]。MOOCs用強勁的勢頭將我們帶進了高等教育革新的浪潮之中,然而現(xiàn)階段,MOOCs所開放共享的基本都是針對高等教育本科生階段的課程,鮮少涉及研究生階段。事實上,相較于本科生而言,研究生在培養(yǎng)模式、課程設置、實踐鍛煉等方面都具有更高的靈活性和自主性。尤其是在對文科研究生的知識、能力等學術素養(yǎng)方面的培養(yǎng)具有更廣更博的要求,這與MOOCs自身的特點有很大的相似之處。因此,在MOOCs不斷滲透入高等教育的今天,如何巧妙利用這個新興平臺來助益文科研究生學術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也應成為教育工作者關注的焦點之一。
學術素養(yǎng)是指一個人在進行系統(tǒng)的專門的學問研究時,所應具備的技巧或能力,是個人良好綜合素質的體現(xiàn),對學術研究的質量和成果有重要的影響。文科研究生的主要陣地是人文社會科學領域,關乎社會上層建筑和國家精神文明的發(fā)展方向。要想做好人文社科領域的研究,應從學術意識、學術知識、學術能力等方面培養(yǎng)良好的學術素養(yǎng)。文科研究生的學術意識主要是指問題意識,也就是要對學術問題敏銳度高,敢于以質疑索解的態(tài)度審視主客觀世界,敢于提出問題并以嚴謹務實的態(tài)度和科學的方法去認真求證。在學術知識方面,除了對本專業(yè)知識要有扎實深入的認識研究,還要廣泛涉獵哲學、社會學、政治學、心理學等方面的知識,作為人文社科研究的知識基礎。在學術能力方面,文科研究生的學術能力重點在于科研能力。有調(diào)查顯示“文科研究生基本科研能力結構要素按重要程度由大到小排列前5項依次為:創(chuàng)新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言語理解能力、邏輯推理能力、感悟力?!盵2]MOOCs作為新興的革命性學習模式在促進這些素養(yǎng)的提高上具備傳統(tǒng)教學所不具有的資源優(yōu)勢。
(一)海量信息,構建開放知識平臺
MOOCs在數(shù)字化、信息化技術的基礎上搭建了一個開放的文化知識交流、博弈的平臺。全球各高校都可以將自己的課程上傳分享,在無束縛的外部條件下建立了豐富的資源庫。任何人不分國籍、年齡、語言、知識層次都可以免費獲取自己感興趣的課程。如清華大學在edX上開設了《中國古代建筑史》課程,配以全英文字幕和講義。假如你對獨具特色的東方古國建筑感興趣,只要注冊選課,并具備一定的英語水平,你就可以在名校教師專業(yè)講解的輔助引導下進行自主學習。
MOOCs上免費優(yōu)質的課程資源可以讓學習者了解到某一門學科最前沿尖端的研究方向,了解到同一門學科、課程在不同學校、不同教師的講解下如何呈現(xiàn)。有了對比分析、博采眾長的空間,文科研究生的學術意識可以得到最大范圍的刺激,有利于在廣博的空間里尋找到自己的問題敏感點而不再局限于有限的實體課堂和導師觀點。
文科研究生是一個需要既專又博的群體。在自己的研究領域進行專項的深入探索,同時又要對整個社會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脈絡和方向有所把握和感知。MOOCs為學術知識的積累提供了一個傳統(tǒng)媒介無法企及的便利的途徑,其不設壁壘的開放知識平臺可以為文科研究生提供學術創(chuàng)新的土壤,讓學習者在自由的氛圍中放開眼光看世界、積累豐厚的知識,在和而不同的文化氛圍中尋找靈感。
(二)即時互動,形成無界限學習共同體
“在當下大學‘巨型課堂’條件下,師生的互動僅限于課堂講授時單向灌輸性交往,教師角色就是傳授知識,學生任務就是接收灌輸。這一切都固化為一種可怕的慣性。”[3]相較于傳統(tǒng)課堂和單線程式遠程教育,MOOCs顯著的特點就是它的交互性。在觀看課程視頻、完成小測驗及課后作業(yè)的過程中,學習者與授課教師、助教或是學習者彼此之間都可以就課程內(nèi)容進行討論交流,潛移默化中形成師生、生生共同成長的教育氛圍。Twitter、Facebook、Tumblr等社交網(wǎng)站也為MOOCs的學習者提供了更為廣闊的互動平臺,形成了更大的學習共同體。
不再局限于與導師、同學的交流,MOOCs的應用可以擴展文科研究生獲取新知識、解決問題的新視野和新途徑。年齡、國界、文化的打破形成了新的融合性學習形態(tài),各種觀點的碰撞能激發(fā)創(chuàng)新的靈感和批判的積極度,文科研究生的學習、鑒別、批判能力都可以得到提升。而在頻繁的即時互動中,文科研究生的言語表達及理解能力、邏輯推理能力都會得到潛移默化的提升,這是傳統(tǒng)的單向課堂所無法達到的效果。
(三)靈活自主,促進學習模式個性化
MOOCs對學習的時間、地點、使用的教材給予了最大限度的自由。按知識點制作的4~20分鐘的課程視頻使學習時間碎片化。零散的時間得以充分利用,學習時的注意力得到最大限度的保證。其學習地點不固定,任何可以連接網(wǎng)絡的終端設備都可以提供便利的學習條件。MOOCs大多課程只有建議參考書目,并無指定教材。學習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時間、計劃、已有知識儲備來決定學習的方式和進度,這讓學習變成一個各取所需的過程,也讓個性化學習和因材施教的主動權掌握在學習者手中。
研究生進行人文社科方面的研究時,由于關注點的原因而更加感性,更渴望自主自由的研究環(huán)境。文科研究生的問題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來源往往需要打破束縛。用充分的時間去關注社會、關注生活,親自調(diào)查取證才能獲得問題的源頭和提示。傳統(tǒng)課堂固定的時間地點和教材讓人文社科研究的根基過于界限,而MOOCs則可以在時間空間和知識的來源上賦予學習者充分的主動權,同時也使習得的內(nèi)化和反思的過程有了充分的時間得以進行。
(四)寓教于樂,科學激發(fā)學習興趣
MOOCs的教學從內(nèi)容到授課形式都進行了精細科學的設計。課程微視頻時長從學習者的注意力角度考慮,設為4~20分鐘不等,還不僅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學生的學習效率,而且可以恰到好處地分割各知識點。使知識點既有獨立性又不突兀,保持知識體系的連貫性。在授課形式方面,MOOCs并非簡單地將知識灌輸?shù)膯我唤虒W方式搬到了網(wǎng)絡上。單一的視頻講解容易讓學習者感覺枯燥,專注力和學習熱情減退。MOOCs除了最大限度地發(fā)揮了其交互性的優(yōu)勢,更將課程賦予了游戲性。將示例以Flash動畫的形式講解,新穎可愛;類似于關卡的小測試能激發(fā)學習者“闖關”的熱情和好奇心;課程中語言的運用也更富有時代氣息,拉近了與青年學習者的距離。作為課后交流探討的網(wǎng)絡社交載體也因新穎時尚從側面激發(fā)了學習者的研究熱情和興趣。
MOOCs讓課程和學習更具有時代氣息,適應了網(wǎng)絡時代和信息科技的發(fā)展。對于文科研究生來說,這樣寓教于樂的學習方式更有利于研究感悟力的提升。沒有類似理工科學生的實驗的幫助,文科研究生更需要的是研究中的悟性。而這種悟性并不是一味精尖的鉆研就會自然而然獲得的,它往往存在于一閃而過的領會,存在于對生活的熱愛和關心。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真正的以學習研究為樂趣的人才能更多地捕捉到問題和研究的切入點。
提升研究生學術素養(yǎng)是研究生培養(yǎng)的根本目標。MOOCs的出現(xiàn)為研究生培養(yǎng)打開了新思路。目前,將MOOCs,引入全日制碩士研究生的教學尚在少數(shù)。要想充分而恰當?shù)乩肕OOCs,則首先需要從研究生自身開始做出改變。
(一)樹立新興學習理念,轉變學習方式
教育始于人的生命之初,是維持和改善個人社會生活質量最重要的途徑。從嬰兒到老年期,各個不同發(fā)展階段都會接受到來自家庭、學校、社會各個不同領域的教育。由終身教育理念可知教育具有終身性、廣泛性、靈活性、實用性等特質。在傳統(tǒng)學習方式下,盡管知道研究生是為了進一步培養(yǎng)從事科學技術研究能力而繼續(xù)接受教育的群體,但仍然不可避免地將研究生的學習形式本科化。尤其是文科研究生,課堂知識的傳授仍是教學和研究的主要形式,盡管加入了不同程度的探討互動,但仍然局限于班級和導師這樣的小部分群體,不夠靈活廣泛,課后的延續(xù)性也打折扣。而MOOCs的即時互動、個性化學習模式等獨特優(yōu)勢恰恰很好地將終身教育的理念貫徹其中。研究生教育不局限于某一階段知識技能的習得,更注重研究的方法、思考的角度、學習方式的培養(yǎng),MOOCs將學習時間、地點、內(nèi)容、方式以及學習成效考查方式均個性化、靈活化,也更具有因材施教的意味。
“科學總是處于不斷革命的狀態(tài), 科學史是不斷猜想和反駁的歷史?!盵4]相較于傳統(tǒng)學習形式,應時而生的MOOCs更能滿足時代發(fā)展的需求。然而要想將MOOCs真正融入文科研究生的學習和研究中,則需要學習者不但要理解認同教育存在于生活的各時各處,還需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教育。對于要做大量定性研究的文科研究生來說,學術研究的奠基來源于足夠的閱讀量和對社會現(xiàn)象敏銳的感知、細膩的觀察。研究對象的廣泛、靈活和日新月異的發(fā)展更要求文科研究生在思想觀念上要勇于接受新生事物,跟隨時代腳步,在實踐行為上學無止境,自律自覺。
(二)增強主觀能動性,充分發(fā)揮慕課優(yōu)越性
“主觀能動性亦稱‘自覺能動性’。指人的主觀意識和實踐活動對于客觀世界的反作用或能動作用。主觀能動性有兩方面的含義: 一是人們能動地認識客觀世界;二是在認識的指導下能動地改造客觀世界?!盵5]研究生是高等教育培養(yǎng)的高素質人才,對新時期社會發(fā)展的需求要有更加廣闊的主觀意識和付諸實踐的行動能力。
在傳統(tǒng)學習方式下,文科研究生的學習研究更注重依附于導師的傳授和指導,對問題的敏感度被不同程度的削弱;研究的熱情也因學習形式單一、學習內(nèi)容理論性重而被消磨;部分研究生因本身基礎薄弱、學習目標功利性強等原因致使學習研究變得被動和怠惰。如思想政治教育專業(yè)的研究生將課堂理論學習作為重要的基礎,但課程內(nèi)容前沿性不足,教學方式偏向灌輸型,必要的閱讀量和寫作功底的鍛煉也只集中于主干學科的研究致使視野較為局限。
相比之下,MOOCs可以將文科研究生的教育導入網(wǎng)絡化、信息化、全球化的方向,而學習者面對MOOCs的倒逼,除了迫于形勢作出改觀,更應對內(nèi)外部的影響和刺激作出積極地、有選擇的反應和改變。MOOCs給予了學習者最大限度的自由,但是它的高退出率和低完成率也一直為人詬病。在沒有傳統(tǒng)課堂的強制約束下,學習氛圍和規(guī)范都有所弱化,學習者的自律和主觀上的學習熱情成為完成課程最根本的保障。這種源自個人思想品質上的因素督促學習者認真制定周密的學習計劃、保持學習進度、努力參與討論互動、誠信完成作業(yè)及測試。MOOCs賦予了學習者自由的同時也對其自身的品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遏制本科化傾向,全面拓展綜合素養(yǎng)
MOOCs作為一種新興的革命性學習方式,雖然對學習者不設門檻限制,卻也有一定綜合素養(yǎng)的要求。
Viswanathan在研究MOOCs教學的文章中提出了數(shù)字公民的概念,并提出學習者在進行MOOCs學習時,其數(shù)字素質是學習者需要具備的一項很重要的素質[6]。良好的數(shù)字素質(信息素質)是有效開展網(wǎng)絡學習、獲取線上資源、進行答疑討論、參與課程測試等教學活動的重要基礎。文科研究生的學習研究需要博采眾長,資源的獲取是一種必然的途徑。在數(shù)字時代,信息更新的速度和效率讓傳統(tǒng)媒介顯現(xiàn)出了一些劣勢,良好的數(shù)字素質能更好地彌補這一方面。
文字信息駕馭能力也是文科研究生在進行MOOCs學習時要特別注意培養(yǎng)的。無論課程學習前所做的知識儲備,還是課程中收集整理篩選信息“輸入”過程,以及后期的整理分析表述“輸出”過程,都要求有扎實的言語表達及理解能力。尤其是當MOOCs的論壇、及外部相關社交網(wǎng)站成為學習者交流的主戰(zhàn)場時,提升文字信息駕馭能力才能將MOOCs的即時互動優(yōu)勢發(fā)揮出來。
MOOCs的海量資源和新穎的課程形式讓人文社科領域以更廣泛的樣貌呈現(xiàn)給學習者。文科研究生是一個需要既博又專的群體,要對整個社會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脈絡和方向有所把握和感知。MOOCs很好地滿足了文科研究生對于“博”的需求,而要想在“博”的基礎上進入“?!钡臓顟B(tài),則需要學習者有對問題的敏銳度,保持辯證的思維和批判的精神。課程所闡述的觀點本身已經(jīng)是百花齊放,學習者要放開眼光看世界,更要在和而不同的文化氛圍中尋找靈感、發(fā)現(xiàn)問題,繼而進行專項的深入探索。獨立思考判斷,勇于質疑,避免人云亦云;與其他學習者開展協(xié)作學習,熱愛交流互動,在互評互測中客觀冷靜并且博采眾長。只有如此,才能彰顯研究生之所以為“研究”生的本質,才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研究生學習本科化的走向。
MOOCs的引入并不僅僅是學習者自身的事情,一種新興的學習方式的引入和深入滲透還需要各個層面的良好保障。從辦學理念、外部設施到導師定位,再到整體的培養(yǎng)管理,都需要進行詳盡的考量和探索。
(一)轉變辦學理念,營造自由教育氛圍
MOOCs是一種學習模式,但說到底還是一種教育理念的呈現(xiàn),它主張自由、靈活、自主,把學習的權利和責任回歸給學習者自己,讓學習變成一種隨時隨地的樂趣。MOOCs的引入和應用雖然能帶給文科研究生學習模式上的突破和轉變,但我們的研究生教育長期恪守于傳統(tǒng)形式,改變起來最大的難度來自于意識,來自于整體的辦學理念和氛圍。一種新興事物除了本身的優(yōu)點也往往伴隨著未經(jīng)磨合調(diào)整的缺點,MOOCs同樣也伴隨著不同角度的質疑。因此,需要辦學者具有清醒的頭腦和認知,對MOOCs進行有選擇性地應用,讓學習者、教育者、管理者認可接納新型學習模式,并從自身做起,樂意將學習置于自由的環(huán)境中。
(二)提升公共服務平臺水準,建設優(yōu)質虛擬校園
MOOCs的引入和應用對校園基礎設施建設也提出了相應的要求。借助網(wǎng)絡、計算機和移動終端設施,MOOCs的教育教學可以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地點和時間的實體限制被打破。信息時代虛擬校園的覆蓋面從學生的娛樂生活延伸到了課程教學中,這要求學校的公共基礎設施作出相應的改進和變化。硬件設施方面,計算機和移動終端的普及、校園無線網(wǎng)絡的覆蓋、網(wǎng)絡的穩(wěn)定和速度是構建優(yōu)質虛擬校園的基礎條件;而相應的運營團隊對網(wǎng)絡的技術支持、對教學者和學習者的相關培訓也是必不可少的軟性條件。
當前校園網(wǎng)絡建設雖迫于時代需要正在飛速發(fā)展,但在教育教學方面仍然僅限于課堂多媒體教學的應用。要想發(fā)揮MOOCs的真正優(yōu)勢,必須在校園的公共服務水平建設方面下足功夫,否則MOOCs則會變成單純的網(wǎng)絡遠程教育。
(三)明確導師定位,創(chuàng)建師生共同成長體系
MOOCs確立了學習者的中心地位,導師職能由主導向引導轉換則更利于創(chuàng)建師生共同成長體系。首先導師應在教育理念上求“新”求“低”,接納并融入MOOCs時代的浪潮,重視多媒體在教學中的應用優(yōu)勢;摒棄高高在上的授業(yè)者心理,放低姿態(tài)潛心鉆研,與學生一同探索MOOCs高效合理的使用方式。
其次,在行動上,導師應充分利用MOOCs所提供的無邊界無限制的海量信息,緊跟時代和本學科前沿的步伐,同時適應學科發(fā)展綜合化的趨勢,涉獵跨學科知識,在教學與科研上提升自身素質;積極參與MOOCs的互動交流,把握學生的共性思路并及時獲取反饋信息,改進教學中相關內(nèi)容;同時導師也可在與學生多對多的交流中啟發(fā)自身思維,捕捉反思的節(jié)點,獲得教學與科研的靈感。只有如此,才能領會師生共同互動成長的真諦,避免用網(wǎng)絡的“新瓶”裝“舊酒”。
(四)改革管理機制,提供切實有效的學習支持和保障
鑒于現(xiàn)實條件與作為新事物不可避免存在的缺陷,將MOOCs引入文科研究生的培養(yǎng)需要管理層在不同方面提供有針對性的支持和保障。
學習效果的評估成為MOOCs真正實施應用時需要解決的問題。文科研究生學習效果的傳統(tǒng)評價方式仍將考試作為主要方式,與本科生不同的是研究生階段的考查方式更為靈活,大部分課程采取撰寫課程論文的方式進行考查,而評閱人則由任課教師或導師擔任。文科研究生本身的學習研究就帶有較大的主觀性,評閱人的個人觀點往往會造成評價結果的偏頗。
MOOCs對學習效果的評估除了任課教師的意見之外,因學習者的規(guī)模較大而采取了成績互評的評價方式。這種方式不但提高了成績評估的效率,還成為提升學習者反思能力的獨特途徑。然而人文社科課程主觀題占有相當大的比例,如何保證成績的真實性和公平性則需要教務管理部門制定嚴謹細致的成績評定制度?!癈oursera開發(fā)了一套生生互評系統(tǒng)(perassessments),教師根據(jù)課程特點制定評價指標,分為寫作規(guī)范、切題、說服力等幾方面?!盵7]學習者將作業(yè)由網(wǎng)絡方式提交,系統(tǒng)隨機將作業(yè)匿名發(fā)給3~5個同學分別進行評閱之后進行綜合評分得出該作業(yè)的最終成績?;ピu制度既提高了評閱效率,也確保了評閱的公平性,同時也讓學習者在評分過程中鞏固知識并在他人的作業(yè)中尋找優(yōu)劣差距,開拓思路。
另外,學分認定和學位授予是MOOCs實現(xiàn)真正教育開放的前提,但就目前的情況而言,這并不是一個短時間內(nèi)能解決的問題。“2013年2月美國教育委員會(ACE)批準了5門MOOCs課程(分別來自杜克大學、加州大學歐文分校和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學分認定申請,并呼吁美國各高校接收MOOCs項目課程的學分。”[8]盡管如此,絕大多數(shù)的MOOCs只頒給學習者結業(yè)證書而無法真正地予以獲得學位委員會認可的學分和學位。事實上,MOOCs課程無法大面積獲得此類認證,一方面因為課程質量無法保證,另一方面學習者自身一些虛假學習行為,如作業(yè)抄襲、考試作弊、代替學習或考試等該如何避免也成為一大難題。校方管理部門應與MOOCs運營平臺合作,加強學習者的身份認證,在開放性的學習環(huán)境下對學習和考試進行有力的監(jiān)督。
MOOCs從出現(xiàn)至今一直熱議不斷,期間受到了追捧也遭到過批判,但毋庸置疑的是它獨特的優(yōu)勢打開了有關教育技術和教育模式的新思路。將MOOCs引入文科研究生的教育培養(yǎng)是一個值得在實踐中研究探索的領域,需要各方在此過程中反復的摸索、認真地反思。我們希望MOOCs能夠在數(shù)字化、信息化的時代得其所用。這個尚在發(fā)展階段的新生事物與文科研究生培養(yǎng)教育的結合還會有更寬廣的路走下去。
[ 1 ] 李曼麗.MOOCs的特征及其教學設計原理探析[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3 (4):13-21.
[ 2 ] 孟萬金.研究生科研能力結構要素的調(diào)查研究及啟示[J].高等教育研究,2001 (11):58-62.
[ 3 ] 何云峰,丁三青.大學教學的品性、發(fā)展困惑及改革路徑選擇[J].中國高教研究,2012(4):104-107.
[ 4 ] 馬克.布勞格. 經(jīng)濟學方法[M].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0.33.
[ 5 ] 曾正春,熊宗哲.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M]. 武漢:華中工學院出版社,2000.64.
[ 6 ] 姜藺,韓錫斌,程建鋼. MOOCs學習者特征及學習效果分析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3 (11):54-59.
[ 7 ] 馬若龍,袁松鶴. MOOCs:教育開放的模式創(chuàng)新與本土啟示[J].中國高教研究,2013 (12):20-26.
[ 8 ] 張振虹,劉文,韓智.從 OCW 課堂到 MOOC 學堂:學習本源的回歸[J].現(xiàn)代遠程教育研究,2013(3):20-26.
(編輯:劉偉霄)
2015-01-19
2013年山西省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課題:“行業(yè)院校文科研究生‘學術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機制研究”(編號:2013021)。
陳倩玥(1985 -),女,助教,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管理。
何云峰(1973-),男,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學。
G643
A
1008-6927(2015)01-0021-05
DOI號:10.13320/j.cnki.jauhe.2015.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