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需要持證上崗
每天,中國都有成千上萬的年輕人成為家長,步入漫長的教子之路。然而,這個最重要的崗位,目前卻沒有任何崗前培訓。上崗的家長們都是“三無”狀態(tài)上路,沒有知識準備,沒有科學方法,因而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經(jīng)常很無奈。從無知、無法到無奈,形成惡性循環(huán)。
戰(zhàn)場上講究不打無準備之仗,而今天幾乎所有的公民在家教問題上都在打無準備之仗,說明我們在家長教育方面還沒有跟上,所以伴隨而來的家庭內(nèi)耗很大。天天早上起來,全國有孩子的家長都在叫孩子起床,從幼兒園到高中,有多少孩子是自己起床的?接著是穿衣、吃飯,遲到不遲到,等等,家家有“戰(zhàn)爭”。
在很多人看來,家長教育是家庭教育的一部分,但我的理解恰恰相反,我認為,家長教育包含著家庭教育,家長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基礎(chǔ),是根基,是支撐。在這里我們所說的家長,既包括孩子的父母,也包括孩子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和其他的監(jiān)護人,還包括一些準父母。
什么是家長教育?人生成長有五個臺階:如何做男孩女孩、如何做男人女人、如何做丈夫妻子、如何做爸爸媽媽、如何做爺爺奶奶。這五個臺階都是人生第一次。針對這些階段的教育是家長教育,從自然型家長到教練型家長過渡的教育是家長教育。
沒有準備好的家長大部分都是自然型家長,家長教育要對家長做科普,讓大家明確家教任務(wù),掌握一些家教原理、方法,如果家長教育正確,這些家長就可以成為教練型家長,可以有的放矢地帶好自己的孩子。
美國開展家長教育比較早,但專業(yè)化的家長教育也是后來才興起的。1976年,美國通過了《終身學習法》,家長教育作為其中的重要部分,開始被廣泛推廣。各州都開始以不同的方式大力推行家長教育。比如,美國明尼蘇達州在其全州范圍內(nèi)以立法的形式為有小孩的父母提供家長教育計劃,這個計劃通過學生所分布的社區(qū)來實施,參與這項工作的人要取得“父母教育工作者”許可證。此外,該州的大學在推廣家長教育中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學校將培養(yǎng)家長教育工作者列入家學計劃,同時還在一些相關(guān)的碩士、博士課程列入了家長教育的內(nèi)容。實際上,在美國的不少大學里都設(shè)立了家長教育研究機構(gòu)或研發(fā)項目。
生活中,一談起教育,人們往往只盯著學校教育,殊不知,正是家庭教育決定了學校教育的生源質(zhì)量,家庭教育是素質(zhì)教育接力賽的第一棒。因而,要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先需要從家長教育入手,只有搞好家長教育,才能保證學校教育有高素質(zhì)的生源,從而推動素質(zhì)教育取得實質(zhì)性進展。美國前總統(tǒng)克林頓在他的《振興美國的10點計劃》中,將對兒童的早期教育列為第四點,他說,早期教育及影響其質(zhì)量的家長教育將事關(guān)美國的國運。
培根早就說過,國家的命運與其說操在掌權(quán)者手里,不如說操在父母手里。今天家長給孩子什么樣的教育,明天我們的民族將收獲什么樣的未來。因此,自然型家長通過有效的專業(yè)化培訓逐步成為教練型家長是當務(wù)之急。
(齊大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