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曉娟,張少山
(西華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四川南充637009)
試論用鄧小平理想信念觀教育當代大學生
——紀念鄧小平誕辰110周年
鄭曉娟,張少山
(西華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四川南充637009)
鄧小平的理想信念觀是凝聚黨心和民心的強大思想武器,是社會主義建設和發(fā)展的精神支柱,是科學性與實踐性的統(tǒng)一。當代大學生受國際國內(nèi)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思想意識多元多樣多變的影響,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理想信念模糊化、邊緣化的問題。在紀念鄧小平誕辰110周年之際,重溫鄧小平的理想信念觀,并將其融入到日常的學習、生活實踐中,一方面有助于促進大學生的成長成才;另一方面,有助于引領社會全面進步,為實現(xiàn)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凝聚力量。
鄧小平;理想信念觀;大學生
作為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思想家和政治家,鄧小平的一生給后人留下了豐厚的精神財富,理想信念觀是其思想寶庫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在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實踐中,鄧小平繼承和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理想信念觀,把它提升到一個新的更高境界,具有更加豐富的內(nèi)涵,經(jīng)過歷史的沉淀和實踐的檢驗,更加熠熠生輝,對大學生教育凸顯出重要的當代價值。
1.鄧小平理想信念觀的豐富內(nèi)涵。
鄧小平所講的理想信念,是要樹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共同理想,堅定對共產(chǎn)主義的信念和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
(1)實現(xiàn)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是現(xiàn)階段的共同理想和奮斗目標。
鄧小平明確指出,我們的理想就是實現(xiàn)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是我國各族人民現(xiàn)階段的共同理想。這個共同理想,立足于我國的現(xiàn)實,符合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順應了我國現(xiàn)代化建設和社會主義發(fā)展的規(guī)律,是科學的社會理想。鄧小平認為,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重要的是人的團結,要團結就要有共同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沒有這樣的信念就沒有一切?!保?]有了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才能激發(fā)最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使全體社會成員心往一處想、力往一處使,形成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的強大合力。
(2)共產(chǎn)主義是遠大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
鄧小平一直將共產(chǎn)主義作為我們遠大的理想和奮斗目標,他說:“我們多年奮斗就是為了共產(chǎn)主義,我們的信念理想就是要搞共產(chǎn)主義?!保?]由此可見,共產(chǎn)主義的信念是支撐中國革命和建設走向勝利的重要力量。我們的黨和人民之所以能積極投身于社會主義建設,齊心協(xié)力度過歷史上的困難時期,就是因為大家心存共產(chǎn)主義的理想信念,對未來充滿希望,心里有盼頭,行動有力量。正如鄧小平指出:“馬克思主義,另一個詞叫共產(chǎn)主義。我們過去干革命,打天下,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就因為有這個信念,有這個理想。”[1]雖然我們暫時不能立即實現(xiàn)這個目標,但是,只要有這樣遠大理想的指引和堅定信念的支撐,就一定能激勵著我們?nèi)w中華兒女自強不息,艱苦奮斗,勇往直前,最終實現(xiàn)共產(chǎn)主義。
(3)馬克思主義是精神支柱和行動指南。
鄧小平對馬克思主義的根本要求是“學馬列要精,要管用”。這就要求我們不僅要學習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更要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來指導實踐。鄧小平是一位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在中國革命和建設時期,無論遇到多么大的曲折和坎坷,從不動搖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即使是在20世紀90年代,世界社會主義運動處于低潮,社會主義陣營發(fā)展遭遇挫折,共產(chǎn)主義信念在很大程度上遭到質疑,他依然是一個馬克思主義者,依然遵循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則,科學地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等一系列問題。他堅信:“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是中國革命勝利的一種精神力量?!保?]
2.鄧小平理想信念觀的基本特點。
鄧小平的理想信念觀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踐相結合的產(chǎn)物,是科學性與實踐性的統(tǒng)一。
(1)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是鄧小平理想信念觀形成的理論基礎。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揭示了人類社會的發(fā)展規(guī)律,生產(chǎn)力與生產(chǎn)關系的社會基本矛盾運動決定了社會主義必然代替資本主義,人類社會最終必將走向共產(chǎn)主義”,[2]這是鄧小平樹立共產(chǎn)主義遠大理想的科學理論依據(jù)。鄧小平青年時期在法國和蘇聯(lián)的兩段學習經(jīng)歷,使鄧小平對馬克思主義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成為一個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為他以后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則同中國實踐相結合奠定了理論基礎。他對美國記者華萊士說道:“我是個馬克思主義者,我一直遵循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則”。[1]
(2)中國的革命和建設實踐是鄧小平理想信念觀形成的肥沃土壤。在中國革命和建設的長期實踐中,鄧小平深切感受到了理想信念的重要性,將馬克思主義信仰和共產(chǎn)主義信念作為黨的精神支柱。他說:“過去我們黨無論怎樣弱小,無論遇到什么困難,一直有強大的戰(zhàn)斗力,因為我們有馬克思主義和共產(chǎn)主義的信念。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有了鐵的紀律”。[1]并且,鄧小平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則運用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具體實踐活動,用于解決實踐中遇到的現(xiàn)實問題和挫折:展開了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堅持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提出了計劃和市場都是經(jīng)濟的手段的重要論斷。他說:“我們有理想,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則同中國實踐相結合,所以我們才能取得勝利”。[1]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指出:一些大學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價值取向扭曲、誠信意識淡薄、社會責任感缺乏等問題。
首先,由于生理和心理發(fā)展特點,當代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尚未完全成熟,理想信念的形成容易受周圍人和事的影響。再加上他們社會實踐經(jīng)驗不足,辨別是非能力不強,對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知之較少,容易受到各種錯誤思潮和價值觀的影響,政治上比較幼稚。
其次,從現(xiàn)實生活來看,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大學生的學業(yè)壓力和就業(yè)壓力加大,存在著“基本生存型迷惘與困惑、歸屬型迷惘與困惑和發(fā)展型迷惘與困惑”。[3]生存型迷惘與困惑,主要是由于經(jīng)濟困難或者身體素質欠缺導致的生存壓力;歸屬型迷惘與困惑,主要是由多變的周圍環(huán)境給大學生帶來諸多不安全因素導致的;發(fā)展型迷惘和困惑,主要是由于大學生的才華和能力難以發(fā)揮,個人價值難以實現(xiàn)而產(chǎn)生的。為了緩解現(xiàn)實生活中的迷惘與困惑,大學生不得不把主要時間和精力放在解決暫時的生活、戀愛、學業(yè)、就業(yè)等問題上,因此,很難形成遠大的理想信念。
再次,我國社會發(fā)展正處于轉型時期,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發(fā)展還不成熟,住房困難、貧富差距大、通貨膨脹嚴重等社會問題引起人們的不滿情緒和懷疑心理。再加上市場經(jīng)濟自身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特點,一定程度上導致大學生群體中產(chǎn)生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利己主義。在大學生中甚至流行“金錢至上”“今宵有酒今宵醉”“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等錯誤言論,并且正在逐步磨滅大學生的遠大理想和堅定信念。
最后,西方國家妄想對我們進行“西化”和“分化”的圖謀一刻也沒有放松,資本主義社會思潮、價值觀念的擴張和滲透對堅持馬克思主義信仰和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形成巨大的沖擊和挑戰(zhàn)。資本主義國家一方面極力宣揚否認中國人民的革命歷史和建設歷史、詆毀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歷史虛無主義;另一方面又竭力鼓吹西方所謂的“普世價值觀”,并企圖以空洞、虛偽的自由、平等、民主、博愛等思想顛倒是非、混淆視聽,毒害我們的青年學生。在這些錯誤的社會思潮和價值觀面前,當代大學生更加難以選擇科學合理的理想信念。
由于上述一系列主客觀原因,當代大學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社會主義的理想淡化、共產(chǎn)主義的信念動搖和馬克思主義的信仰缺失等問題,當代大學生迫切需要一個科學的理想信念觀作為人生的向導,鄧小平的理想信念觀是大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和堅定信念的理論基礎。
1.要用中國的歷史教育當代大學生。
1986年,在資產(chǎn)階級自由化思潮一度猖獗的背景下,在中國大陸發(fā)生了“學潮”事件,這一事件警醒鄧小平一方面要防止資產(chǎn)階級自由化,另一方面強調要用我們自己的歷史來教育青年。他說:“了解自己的歷史很重要。青年人不了解這些歷史,我們要用歷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1]鄧小平把歷史教育看作大學生認識中國國情,激發(fā)愛國主義,認清自己責任和使命,堅定理想信念的重要途徑之一。中國近現(xiàn)代歷史是一部苦難與輝煌并存的歷史,是中華兒女艱難探索和不懈奮斗的歷史,是幫助大學生樹立科學理想信念觀的生動教材。
2.要把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
馬克思說:“‘思想’一旦離開‘利益’,就一定會使自己出丑”。[4]因此,在對大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的實踐中,必須摒棄只講遠大理想、不講物質利益的錯誤做法,轉向將理想信念教育融入關注大學生自我發(fā)展和解決實際問題之中。這些實際問題包括在日常生活、學習、戀愛、心理、就業(yè)、發(fā)展等方面遇到的困難。比如:針對現(xiàn)在的大學生就業(yè)形勢不容樂觀,大學生就業(yè)壓力大的問題,我們可以一方面對大學生進行專業(yè)的就業(yè)指導,幫助大學生樹立科學合理的就業(yè)觀;另一方面,增加大學生專業(yè)實習的機會,提高專業(yè)實習的有效性,提高大學生就業(yè)的競爭力。我們只有解決了關乎大學生切身利益的實實在在的困難,大學生才能將目光看得長遠,才能將更加光明、美好的共產(chǎn)主義社會作為自己的遠大理想追求。正如馬克思說“人們?yōu)榱四軌?/p>
‘創(chuàng)造歷史’,必須能夠生活。但是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切東西?!保?]因此,對大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必須首先解決他們?nèi)粘I顔栴},關心和保證他們基本的生活質量,不能脫離大學生生活實際泛泛而談理想信念。
3.積極引導社會思潮,堅決抵制西方腐朽思想。
鄧小平特別重視對社會思潮的引導以及對西方腐朽思想的抵制。他強調:“一定不能讓我們的青少年作為資本主義腐朽思想的俘虜,那絕對不行?!保?]當代大學生生活在一個社會思潮和價值觀多元化的時代,西方國家各種形形色色的社會思潮和價值觀念的滋生和蔓延,沖擊著我們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和生活方式。尤其是近些年比較盛行的新自由主義、歷史虛無主義和普世價值觀,對當代大學生產(chǎn)生了較大的消極影響。大學生受自身所學知識的局限,對這些錯誤思潮和價值觀并沒有一個科學全面的認識,他們更多的是被這些思潮和價值觀的虛偽外表所欺騙。因此,大學教師要對大學生講清楚這些西方錯誤思潮和價值觀的本質,幫助大學生形成辨別是非、善惡、美丑的標準,增強對錯誤思潮和價值觀的抵抗力,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同時,在社會中必須營造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社會思潮、凝聚社會共識的良好環(huán)境。
4.注重實踐養(yǎng)成教育。
鄧小平的理想信念觀是在中國革命建設的實踐中形成和發(fā)展起來的。在中國革命建設的實踐中,鄧小平堅持以馬克思主義作為行動指南,以共產(chǎn)主義作為奮斗目標,深刻領會和運用馬克思主義實事求是的思想精髓,結合中國具體的國情,作出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帶領中國人民走上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1987年,鄧小平針對學潮事件提出了用實踐教育我們的大學生的要求。他認為學潮事件是因為沒有社會實踐經(jīng)驗,對家鄉(xiāng)的發(fā)展變化還不了解。因此,要求大學生多跑些地方,多看看左鄰右舍生活的變化,增加對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信心。這些年,各大高校響應黨和政府的號召,也特別注重對大學生的實踐養(yǎng)成教育。例如,高等院校每年組織的暑期“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活動;將每年3月份作為學雷鋒月;還有一些志愿服務活動等等,都是對大學生進行的實踐養(yǎng)成教育。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積累社會實踐經(jīng)驗,有助于在實踐中認識社會,了解國情,鍛煉毅力,培養(yǎng)品格,增強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樹立科學的理想信念觀。
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決定事業(yè)成敗。理想信念是大學生精神上的“鈣”,是社會主義建設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鄧小平理想信念觀具有豐富的內(nèi)涵,是科學性和實踐性的統(tǒng)一。當代大學生受國際、國內(nèi)環(huán)境的影響,不同程度的存在理想信念淡化,價值觀念扭曲等問題。用鄧小平的理想信念教育當代大學生,對于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引領社會全面進步,對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強大正能量,都具有重要現(xiàn)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1]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63-206.
[2]楊文圣,李振云.理想信念教育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的本質要求[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6(3):125-128.
[3]王仕民,鄭永廷.當代大學生理想信念形成特點及原因分析[J].教學與研究,2008(5):76-81.
[4]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103.
[5]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9.
Application of Deng Xiaoping's Concept of Ideal Faith to the Education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Zheng Xiaojuan,Zhang Shaoshan
(School of Marxism,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Nanchong,Sichuan 637009,China)
Deng Xiaoping's concept of ideal and faith is a powerful ideological weapon to condensed the affections of the party members and the people,the spiritual pillar of the socialist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The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are facing the thought of the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cultural clash blending,the influence of the ideology of multiple variety diverse,there are different degree of blur ideal and faith.Deng Xiaoping's concept of ideal and faith should be introduced into the daily study and practice;On the other hand,it will help to lead the social comprehensive progress in order to realize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cohesive forces.
DengXiaoping;ideal faith;college students
G641
A
1672-6758(2015)04-0004-3
(責任編輯:蔡雪嵐)
鄭曉娟,在讀碩士,西華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專業(yè)2013級。
張少山,在讀碩士,西華師范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政治學(科社)專業(yè)2012級。
Class No.:G641 Document Mar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