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斌
(河南工業(yè)大學 黨委,河南 鄭州 450001)
?
適應新常態(tài),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思考
王玉斌
(河南工業(yè)大學 黨委,河南 鄭州 450001)
摘要:新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呈現新常態(tài),高等教育尤其是高校面臨著適應新常態(tài)的機遇與挑戰(zhàn)。高校宣傳思想工作肩負著堅持正確的辦學方向、引領推動學校發(fā)展的重任,也必須適應新常態(tài),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宣傳思想工作。為此,高校應從加強領導、完善機制、拓寬領域、改進方法、強化宣傳思想工作隊伍和教師隊伍建設等方面進行努力。
關鍵詞:新常態(tài);加強和改進;高校;宣傳思想工作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呈現新常態(tài),作為社會有機組成部分的高等教育和高校如何適應這一新常態(tài),如何在新常態(tài)下創(chuàng)新發(fā)展,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新課題。宣傳思想工作是高校的政治優(yōu)勢,是培養(yǎ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保障。2014年1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意見》(【2014】59號)(以下簡稱59號文件),對高校宣傳思想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指明了努力方向。適應新常態(tài),貫徹59號文件精神,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校宣傳思想工作是我們面臨的重大而緊迫的政治課題。
1正確認識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的“新常態(tài)”
2014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河南時首次提出經濟發(fā)展面臨“新常態(tài)”的概念,隨后又在2014年11月APEC(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會議和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系統(tǒng)闡述了“新常態(tài)”的特征和應對之策。目前,“新常態(tài)論”已經遠超出經濟范疇,具有了更廣泛、更深刻的內涵。
第一,轉型升級成為經濟領域新常態(tài)??偨Y以往經驗教訓,我國告別了更多依靠固定資產投資、出口拉動的規(guī)模擴張和高速增長型發(fā)展模式,轉入了更加注重經濟結構優(yōu)化升級,更加注重經濟發(fā)展質量和效益的中高速增長型發(fā)展模式。經濟發(fā)展更加依賴科技創(chuàng)新、高素質人才培養(yǎng)和管理創(chuàng)新,這將對我國政治、文化、社會領域產生重要影響。
第二,“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成為政治領域新常態(tài)?!八膫€全面”戰(zhàn)略布局是黨中央面向未來提出的政治任務,它是指通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引領,通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八膫€全面”將為未來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提供政治保障。
第三,價值追求更趨多元化成為思想文化領域新常態(tài)。當前,世界范圍內各種思想文化交流更加頻繁,國際思想文化領域斗爭深刻復雜,抵御和防范敵對勢力滲透的任務更加繁重。國內各種社會矛盾和問題相互疊加、集中呈現,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明顯增強,尤其是互聯(lián)網等新興媒體的興起帶來了傳播方式的深刻變革,使得各種非馬克思主義思想觀念的傳播更加便利,因而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人們思想的任務更加艱巨。
第四,更加關注民生成為社會領域新常態(tài)。轉型經濟下的中國,正經歷著一場全面而深刻的變革。在這一過程中,社會結構將日益復雜,利益格局也將深刻調整,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方向,確保社會公平正義,必然要求更加關注就業(yè)、教育、社會保障、公共安全、生態(tài)等社會建設,以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zhàn)略目標。
2正確把握新常態(tài)對高校發(fā)展提出的新要求
高校是科技第一生產力和人力第一資源的重要結合點,也是經濟社會發(fā)展的智力基礎平臺。認識新常態(tài)、適應新常態(tài)、引領新常態(tài),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經濟發(fā)展的主旋律,也是教育工作的大邏輯。我們要正確認識并把握新常態(tài)對高校發(fā)展提出的新要求,確保學校健康快速發(fā)展。
第一,更加重視服務社會,推進開放辦學。人才培養(yǎng)、科技創(chuàng)新與社會服務是高校的主要職能,培養(yǎng)人才和科技創(chuàng)新歸根到底是為了服務社會。適應新常態(tài)就要更新辦學理念,堅持社會需求導向,面向社會需求辦學。要加大開放辦學力度,更加重視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人才培養(yǎng),探索構建更加多樣化、科學化的人才培養(yǎng)、科技創(chuàng)新與社會服務模式,切實提高辦學效益。只有堅持與國家戰(zhàn)略和區(qū)域發(fā)展需要同向同行,才能得到政府和社會更多的支持,促進高??沙掷m(xù)發(fā)展。
第二,更加重視內涵發(fā)展,提升教育質量。在走過近20年規(guī)模擴張發(fā)展道路后,我國高等教育已全面進入大眾化階段,快速擴張帶來的教育質量下降等弊端,只能通過內涵發(fā)展進行改善。要進一步強化質量意識,突出辦學特色,妥善處理好規(guī)模與結構、質量、效益的關系,不斷提升教育質量。只有把質量提升作為核心任務和生命線,以質量求生存、以貢獻求支持,才能進入自主發(fā)展、內涵發(fā)展的良性循環(huán)。
第三,更加重視改革驅動,增強辦學活力。改革創(chuàng)新是提高辦學質量的根本出路,也是推動大學發(fā)展的動力之源。應積極推動學校綜合改革,破除體制機制弊端,建立富有活力、權責分明、質量導向、發(fā)展共享的現代大學制度,全面激發(fā)高校內生動力和辦學活力。只有敢于和善于推動體制機制的創(chuàng)新,才能從根本上打破束縛、釋放活力,充分發(fā)揮各類辦學要素的最大效能。
第四,更加重視思想文化建設,發(fā)揮宣傳思想文化的引領作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重視思想文化的建設和引領。高校是思想文化創(chuàng)新與傳承的重要基地,應切實加強思想文化建設與引領工作,尤其是加強和改進宣傳思想工作,充分發(fā)揮宣傳思想工作的政治優(yōu)勢,推進高校各項事業(yè)科學發(fā)展。只有牢牢把握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主導權,才能為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的大局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證和輿論支持,推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勝利前進。
3適應新常態(tài),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校宣傳思想工作
高校擔負著培養(yǎ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任務。面對新形勢、新常態(tài),我們必須進一步更新觀念,理清思路,深化改革,積極探索加強和改進宣傳思想工作的新途徑、新方法、新措施,從體制機制、方式方法、隊伍建設等方面進行再創(chuàng)新,努力為高等教育事業(yè)的科學發(fā)展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
3.1進一步加強領導,完善宣傳思想工作機制
第一,落實兩個責任。做好宣傳思想工作,關鍵在于強化和落實校院兩級黨委的政治責任和領導責任。校院兩級黨委要明確和落實黨政主要領導同志親自抓宣傳思想工作的責任,進一步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堅決克服對宣傳思想工作不想抓、不會抓、不敢抓的問題;認真解決這樣那樣的“本領恐慌”問題,切實把宣傳思想工作、意識形態(tài)工作緊緊抓在手上;提高駕馭能力、增強工作主動性,牢牢掌握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凝聚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磅礴力量。
第二,匯聚工作合力。高校宣傳思想工作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必須牢固樹立宣傳意識,構建宣傳思想工作大格局,不斷提高協(xié)同合作能力。進一步健全黨委統(tǒng)一領導、黨政工團齊抓共管、宣傳部門牽頭協(xié)調、有關部門和學院共同參與的工作機制。推動構建校內外協(xié)同配合、全社會支持參與的宣傳思想工作新格局。進一步完善宣傳思想工作聯(lián)席會議制度,及時掌握校內外思想動態(tài),及時研判形勢,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把宣傳思想工作納入處級單位目標管理考核的重要內容,完善領導班子激勵機制,形成廣泛參與的工作合力。
第三,完善保障體系?,F代高校宣傳思想工作不僅是一個政治性、思想性很強的工作,它也是一個專業(yè)性、技術性很強的領域,需要有能力的高素質人才和必要的條件保障。要改變宣傳思想工作是軟任務,不需要花太多錢也能做的錯誤觀念,切實改變宣傳思想工作投入不足、工作條件相對滯后的狀況。尤其是要保障宣傳思想工作隊伍培訓經費的支出,加快提高宣傳思想工作隊伍的政治業(yè)務素質。堅持和完善宣傳思想工作的政策制度體系,進一步健全校內規(guī)章制度,為宣傳思想工作提供全面、可靠的制度保障。
3.2進一步突出重點,深化宣傳思想工作內涵
第一,切實加強馬克思主義教育。馬克思主義是人類解放和發(fā)展的科學,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及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理論基礎,是我們必須堅持的意識形態(tài)。高校必須把認真學習、研究宣傳馬克思主義,作為宣傳思想工作的主要任務,旗幟鮮明地強化和弘揚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必須把學習宣傳馬克思主義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內容,鞏固共同的思想基礎。必須積極有效地開展與各種錯誤思潮的斗爭,讓馬克思主義占領意識形態(tài)的主陣地。
第二,切實加強倫理道德教育。社會主義道德是繼承和發(fā)展了中國傳統(tǒng)倫理的、更高層次的道德。我們要把弘揚仁義、孝親、誠信等中華傳統(tǒng)倫理美德同倡導社會主義道德結合起來,進一步豐富社會公德、職業(yè)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的教育形式和實踐內涵,不斷提升師生思想道德素質,使社會主義倫理道德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成為全體師生的價值追求和自覺行動。
第三,切實加強黨史國情教育。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黨史國情是最好的社會主義教材。高校要深入開展中國近現代史教育、黨史教育、國情教育和形勢政策教育,進一步增強廣大師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認同、政治認同、情感認同,堅定三個自信,不斷激發(fā)廣大師生投身改革開放事業(yè)的巨大熱情,凝心聚力共筑中國夢。
第四,切實加強改革創(chuàng)新精神教育。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體現了中國人民自強不息、奮發(fā)有為的創(chuàng)造精神和優(yōu)秀品質,是當代中國人民精神風貌的集中寫照,是激發(fā)社會創(chuàng)造活力的強大力量。進一步加強廣大師生改革創(chuàng)新精神教育,加強全面深化改革宣傳引導,有利于在高校進一步形成支持并參與改革創(chuàng)新的濃厚氛圍,匯聚起推動高??茖W發(fā)展的強大合力。
第五,切實加強科學精神培育??茖W精神永遠是高校的可貴品質。當前學術失范現象不僅影響了高校的學術風氣,還危害著社會效率、社會公平和社會道德。因此,要高度重視并切實加強師生的科學精神教育,大力培養(yǎng)求真務實、追求卓越、探索真知、捍衛(wèi)真理的科學精神,在教學科研工作中加強學術規(guī)范、學術誠信建設,旗幟鮮明地反對學術不端行為。
3.3進一步改進方法,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實效
第一,改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結合學校實際,啟動并實施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質量提升工程。堅持思政理論課教學與大學生成長緊密結合的改革方向,實現“以教為主”向“以學為主”的轉型,在提高吸引力、感染力、影響力上下功夫。積極推進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創(chuàng)新,實行互動式、啟發(fā)式、研究式教學,充分調動師生兩方面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積極探索推進網絡化教學,豐富教學形式,提升教學效率。切實加強實踐教學,讓實踐成為課程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大學生思想成長的大舞臺。積極推進滲透式教學,使思想政治教育與學校其他教育有機結合、相互滲透。完善以教學效果為核心、以社會評價為重要載體的質量評價體系,推動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升。[1]
第二,改進哲學社會科學育人。哲學社會科學具有較強的育人功能,并且對學校思想文化建設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積極推進哲學社會科學教育教學改革,充分發(fā)揮哲學社會科學課程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和在學校思想文化建設中的基礎作用。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領航計劃,重點加強馬克思主義學科建設,改革創(chuàng)新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評價方式,充分發(fā)揮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理論引領、思想引領、政治引領作用。
第三,改進思想輿論引導。進一步改進新聞宣傳的文風作風,充分運用新媒體、新技術,創(chuàng)新宣傳教育、輿論引導方式,推動學校信息公開,提升思想輿論引導能力。健全高校與社會主流媒體聯(lián)動宣傳機制,提升外宣能力。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在校園中營造積極向上的輿論氛圍。在鞏固宣傳思想工作主陣地的基礎上,打造一系列新的宣傳思想工作品牌。
第四,改進網絡教育管理。網絡教育管理已經成為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主戰(zhàn)場,網絡文明已經成為學校文明的重要標志。積極探索線上線下一體化工作機制,發(fā)揮好兩種模式的優(yōu)勢特點,形成網上網下工作合力。切實加強并改進網絡教育管理,努力營造網絡晴朗空間。切實貫徹群眾路線,推動廣大師生成為促進網絡文明的主要力量,建設一支由黨員師生骨干組成的網絡宣傳員隊伍。著力培育校園網絡名師,開辦網絡名站名欄,建好主題教育網站和網上互動社區(qū)。推進黨員領導干部、輔導員、理論課教師廣開博客、微博、微信,積極發(fā)聲,讓正能量成為網絡主旋律。
第五,改進校園文化建設。深入開展文明學校創(chuàng)建工作,將文明學校創(chuàng)建任務細分到二級單位,納入目標管理,形成共同創(chuàng)建的濃厚氛圍。深入推動校訓、教風、學風建設,加強校歌、?;?、校標宣傳,進一步堅定廣大師生的價值認同和精神追求。重視樹立典型,堅持并創(chuàng)新學生年度人物的評選表彰活動,充分發(fā)揮先進典型的引領帶動作用。持續(xù)推進開展學雷鋒、講奉獻等志愿服務活動,推進師生道德實踐。精心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形成具有高校特色的迎新和畢業(yè)晚會等文化藝術展示平臺,利用高校講壇、大學生論壇等學術交流平臺以及挑戰(zhàn)杯競賽等科技創(chuàng)新平臺,豐富第二課堂,提升大學生文化素質。進一步加強校史館、博物館、檔案館和校園人文景觀、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提升校園文化品位,增強師生對學校的歸屬感,提高廣大師生愛校榮校、服務社會的精神追求。
3.4進一步加強師德建設,提高教師隊伍思想政治素質
第一,加強教師職業(yè)管理。進一步完善教師選聘制度,把政治標準、道德表現作為教師聘用的基本標準,健全校院兩級選聘程序,嚴把入口關。進一步完善教師職務晉升制度,把為人師表、教書育人作為教師職務晉升的首要條件,落實“師德一票否決機制”和“教師退出機制”。健全教師年度考核和定期注冊制度,充分發(fā)揮考核和注冊的導向篩選作用。深入推進教師研修和培訓工作,建立中青年教師社會實踐和校外掛職制度,促進教學與實踐相結合[2]。
第二,加大師德建設教育。認真貫徹落實教育部《關于建立健全高校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的意見》,制定高校師德建設中長期規(guī)劃,明確師德建設目標和任務。認真落實教師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切實提升廣大教師的職業(yè)理想和職業(yè)道德水平。進一步健全教師政治理論學習制度,堅持不懈地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教師頭腦,不斷提升教師的政治理論素養(yǎng)。持續(xù)開展“講師德,鑄師魂”師德建設年活動、“學三平精神,做三平教師”等師德主題教育活動,開展“十佳師德標兵”“我最喜愛的老師”等先進典型評選表彰活動,抓好有效載體,形成人人學先進、趕先進、當先進的良好局面。
第三,充分發(fā)揮專業(yè)教師的教書育人作用。教書育人是每位教師應盡的職責,是光榮而神圣的使命。著力加強教師思想政治工作,完善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機制,充分發(fā)揮專業(yè)教師的教書育人作用。引導廣大教師為人師表,嚴于律己,用高尚品德和優(yōu)良作風影響學生,育人于無聲。幫助教師練好教書育人基本功,不斷提升育人效果。強化教師教學行為管理,堅決禁止在課堂教學中傳播有害觀點和不良信息。
3.5進一步加強隊伍建設,切實提高工作水平
第一,加強學生工作的干部隊伍建設。學生工作的干部隊伍是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組織者和指導者,是培育社會主義事業(yè)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一支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要堅持“好干部”和“三嚴三實”標準,將素質高、群眾認可、愿意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優(yōu)秀人才選拔到黨團組織的重要崗位上工作,始終把學校宣傳思想工作的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掌握在馬克思主義者手中。要著力提高輔導員的職業(yè)能力和政治業(yè)務素養(yǎng),進一步完善輔導員進修晉級、工作生活條件保障等機制,使輔導員隊伍工作有舞臺、晉升有空間、生活有保障。
第二,加強思政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思政理論課教師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首席”講師,是詮釋傳播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專家,是引導學生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的精神導師。因此,思政理論課教師必須首先真學、真信、真懂、真用馬克思主義,真正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強化育人的使命感、責任感。用更高、更嚴的標準選拔、培養(yǎng)、管理思政理論課教師,切實保證思政理論課教師隊伍的質量。健全思政理論課教師考核評價制度,對教學效果不佳的教師進行培訓,達不到要求的不得上崗工作。[3]
第三,加強心理健康工作隊伍建設。隨著社會轉型的深化和社會價值觀的多元化,由心理問題帶來的社會問題越來越多,這種現象在高校尤其明顯,越來越顯出心理健康工作隊伍的重要性。因此,要高度重視并切實加強心理健康隊伍建設,要按照專兼職結合的原則,配足配強專職心理健康人員,積極吸納黨團干部、理論課教師、輔導員和學生骨干加入心理健康工作隊伍。要加強心理健康技能培訓,切實提高心理健康工作隊伍的業(yè)務素質和能力。進一步完善校、院、班、宿舍四級心理健康網絡,擴大心理健康工作的覆蓋面。進一步建立學校、家庭、社會聯(lián)動機制,形成共建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合力。
第四,加強學生骨干隊伍建設。以學生黨員和各類學生干部為主體的學生骨干隊伍,是高校宣傳思想工作可以依靠和必須依靠的學生群體。充分發(fā)揮學生骨干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可引導學生加強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管理。工作重點是加強學生組織建設,規(guī)范學生組織換屆,規(guī)范有序地產生學生骨干隊伍;加強培養(yǎng)、充分信任、嚴格要求,科學管理,使學生骨干隊伍盡心工作、發(fā)揮作用、健康成長。
總之,在高校教育事業(yè)轉型發(fā)展的關鍵時期,我們必須態(tài)度鮮明、行動堅決地認識新常態(tài)、適應新常態(tài),切實加強和改進宣傳思想工作,充分發(fā)揮宣傳思想工作堅持正確方向、改造思想觀念、營造和諧氛圍、凝聚發(fā)展合力的政治優(yōu)勢,積極服務于高校創(chuàng)建高水平大學、辦人民滿意高等教育的奮斗目標。
參考文獻:
[1]王玉斌.專題化: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轉化的路徑[J].河南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2):143-146.
[2]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意見[EB/OL].新華網,(2015-01-19)[2015-08-20].http://education.news.(n/2015-01-19/c-1114051345.htm.
[3]王玉斌.改革開放30年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回顧與思考[J].河南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6):1-6.
THOUGHTS ON FURTHER STRENGTHENING AND IMPROVING
THE WORK OF PROPAGANDA IN COLLEGES & UNIVERSITIES
SO AS TO ADAPT TO THE NEW NORMAL
WANG Yu-bin
(HenanUniversityofTechnology,Zhengzhou450001,China)
Abstract:In the new period,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presents a new normal and higher education,especially colleges & universities are faced with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o adapt to the new normal.The work of propaganda in colleges & universities shoulders the important task of adhering to the correct direction of school-running and leading and push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chool,and the ideological work must be further strengthened and improved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new normal.Therefore,the university should make great efforts to strengthen the leadership,improve the mechanism,broaden the field,improve the method,strengthen the work team of propaganda and ideology and teachers′ team construction and so on.
Key Words:new normal;strengthen and improve;colleges & universities;ideological propaganda work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1751(2015)04-0117-05
作者簡介:王玉斌( 1959-),男,河南鄭州人,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收稿日期:2015-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