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國濤,楊文華
(燕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河北秦皇島066004)
西方網(wǎng)絡民主輸出情勢下大學生制度自信的重建
高國濤,楊文華
(燕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河北秦皇島066004)
網(wǎng)絡時代,信息的高速傳播極大地縮短了時空距離。但同時網(wǎng)絡空間隱蔽、虛擬、開放、自由的特點也對大學生的制度自信形成沖擊,使得大學生在制度認知、制度評價、制度認同等方面出現(xiàn)偏差。為此,應以共產主義信仰引領大學生的制度自信,以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確立大學生的制度自信,以規(guī)范的網(wǎng)絡政治言行、有序的參政實踐強化大學生的制度自信,重建大學生對社會主義制度的自信。
大學生;制度自信;制度認知;制度評價;制度認同;網(wǎng)絡時代;網(wǎng)絡民主輸出;意識形態(tài)
制度自信是指人們對國家政治、法律框架和體系的設計、實施持有的堅定信念。當今世界,東西方冷戰(zhàn)的局面已經結束,全球網(wǎng)絡化時代已經來臨,但這不意味著國際格局中的矛盾與沖突可能走向緩解,直至消失。事實上,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發(fā)達國家從未停止過其民主輸出的圖謀,只不過在新的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這種圖謀變得更為隱蔽和復雜。當下,他們以青年群體為主要目標,利用Twitter網(wǎng)絡、Youtube網(wǎng)站、Facebook網(wǎng)站、黑莓手機等新興網(wǎng)絡媒介全面改進了民主輸出的手段及形式,對大學生的制度自信產生強勁的沖擊。
網(wǎng)絡時代,西方民主輸出呈現(xiàn)出與傳統(tǒng)時期截然不同的特征。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西方國家將民主輸出與商品輸出和文化輸出裹挾在一起,使得其進行制度輸出的政治色彩大大減弱,而商業(yè)性、文化性則大大增強,對青年大學生極具迷惑性。對青年大學生而言,他們正處于從學校步入社會的過渡期,政治心理表現(xiàn)出極大的不穩(wěn)定性,一旦有外界環(huán)境的刺激,他們對社會主義制度的認知、判斷、情感很容易發(fā)生變化。因而,在自由、人權等的政治符號的粉飾之下,西方民主極易成為大學生逃避政治現(xiàn)實的烏托邦想象。可見,西方民主輸出正日益深刻地改變著大學生的政治心理,影響著大學生制度自信的構建。
(一)西方市場經濟模式的推銷對大學生制度認知的沖擊
1.網(wǎng)絡民主輸出與商品輸出裹挾在一起,對西方市場經濟模式進行傾力推銷。市場經濟本身并不帶有社會制度屬性,也不受意識形態(tài)的束縛,但它總是和一定的社會基本制度結合在一起,具體化為一定的市場經濟體制,表現(xiàn)出其獨有的政治色彩。西方市場經濟是伴隨著資本原始積累、殖民擴張成長起來的,是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力高度發(fā)展的產物,西方市場經濟從產生至今都以傾銷商品、占領國外市場的模式維持著自身的生存和發(fā)展。人文主義和新教倫理長期貫穿于西方市場經濟發(fā)展中,充斥著個人本位意識和功利主義思想,導致絕對的自由放任和利己主義泛濫。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經濟上的自由、功利反映在政治上就是民主霸權。網(wǎng)絡時代,社會分工越來越細,世界各國聯(lián)系越來越緊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利用全球化的開放性和寬域性等特點,以平等互惠的名義將網(wǎng)絡民主輸出與商品輸出同步進行,通過謀求市場霸主地位、網(wǎng)絡廣告推銷等手段推銷帶有資本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西方市場經濟模式,壓制不同意識形態(tài)的發(fā)展。西方市場經濟宣揚徹底的私有化,主張完全的市場化,鼓吹“市場萬能論”,附著于此的意識形態(tài)也趁機向我國滲透,企圖削弱黨和國家的領導權,和平演變成西方發(fā)達國家的附庸。
2.網(wǎng)絡民主輸出對市場經濟的過度渲染消解著大學生的制度認知。制度認知是指社會群體對由一系列正式或非正式的規(guī)則構成的交往秩序的認識活動過程。人們往往把經濟看成是中立的,忽略經濟模式中隱含的意識形態(tài),“政治是經濟的最集中的表現(xiàn)”,在日益復雜的國際社會環(huán)境中,經濟政治化的趨向愈發(fā)明顯。西方市場經濟理論的核心是要論證以資本主義私有制為基礎的市場經濟的高效率,私有制下的高效率把個人的利益和欲望看作是至高無上的,理性是滿足個人欲望的工具,這種個人主義的極端發(fā)展造成了深刻的政治經濟危機,正如托克維爾說的那樣,“個人主義是一種只顧自己而又心安理得的情感,它使每個公民同其同胞大眾隔離,同親屬和朋友疏遠。因此,當每個公民各自建立了自己的小社會后,他們就不管大社會而任其自行發(fā)展了”[1]。受這種市場經濟模式的影響極易使大學生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范圍,脫離集體。時下盛行的新自由主義、公共選擇理論表面上是在減弱市場的放任性,增強政府的干預,揭露西方資本主義社會的矛盾和困難,但實質上“是要發(fā)明一種新的政治技術和表現(xiàn)民主的新的方式,從而完善資本主義政治制度”[2]。這使得網(wǎng)絡民主輸出的經濟形式更加具有迷惑性,吸引大學生的注意力,消解大學生的制度認知。作為大學生要明確西方國家市場經濟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本質區(qū)別,清醒地認識到以私有制為基礎的經濟體制下的每一次經濟危機都是自由放任市場經濟運行的一次退變。
(二)西方民主憲政模式的推銷對大學生制度評價的沖擊
1.網(wǎng)絡民主輸出以制度輸出為核心,對西方民主憲政模式進行傾力推銷。民主憲政是一個國家各種文化和社會現(xiàn)象中的制度。每一種民主憲政模式都有其本土文化的特殊表征,任何國家和社會民主憲政體制的形成與發(fā)展,都有著自己獨特的歷史底蘊和文化理念,在自己最適宜的土壤中生成和培育起來。所以必須承認各國民主憲政發(fā)展的不平衡性,并不存在一種普世的民主憲政模式適用于所有國家。民主憲政是人類進入工業(yè)文明時代孜孜不倦追求的政治夙愿,是平等與自由的政治法律保障。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固然在民主憲政方面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其中雖然包含著普世的因子,卻不是普世的標準。然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把自己的民主政治制度奉為瑰寶,向外大肆輸出,對于意識形態(tài)不同的社會主義國家更是無孔不入。網(wǎng)絡的廣泛應用使得民主輸出找到了新的媒介,民主制度的網(wǎng)絡包裝形形色色讓人難辨真?zhèn)?。近幾年民主憲政的浪潮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從西方向我國襲來,以民主憲政為核心的網(wǎng)絡化制度輸出成為了攻擊我國民主道路的說辭,企圖消解馬克思主義的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地位。西方民主憲政的理論邏輯是“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和“權力分立”,建立在經濟權利不平等基礎上的自由、民主、平等、人權彌漫在虛擬的網(wǎng)絡空間里。目前,網(wǎng)絡已經成為了當代大學生接受新事物的主陣地,西方國家利用大學生的心理可塑性借機麻痹大學生的思想意識,扭曲其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憲政的理性認識,奪取網(wǎng)絡空間的意識形態(tài)領導權。這些現(xiàn)象應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2.網(wǎng)絡民主輸出對民主憲政模式的過度渲染影響大學生的制度評價。制度評價是人們根據(jù)一套他們認為是正確和合理的準則、信仰,或明確、或含蓄地對制度體系進行的價值判斷。占有網(wǎng)絡優(yōu)勢的西方發(fā)達國家利用網(wǎng)絡的公共虛擬空間過度渲染分權基礎上建立起的民主憲政模式的制度優(yōu)越性,這種公共虛擬性正迎合了思想開放的大學生崇尚民主的價值觀,同時也把大學生的制度評價引入歧途。使處于東方文明下的部分大學生無意識地認同和接受西方的政治價值觀,滿足部分大學生崇洋媚外的心理需求,讓西方的民主憲政成為當代大學生理想的政治目標,為大學生的制度評價制造重重障礙,進而懷疑和否定自己的民主政治。網(wǎng)絡時代西方國家民主輸出的動因在很大程度上是為了達到“和平演變”的目的,富布萊特(William Fulbright)也坦承地說道:“歷史已經充分證明,我們既無能力,也無意于扶植最優(yōu)秀的人才上臺,并不想在我們進行干涉的國家創(chuàng)立誠實、穩(wěn)定和民主的政府?!盵3]這種超隱性的意識形態(tài)滲透,正在改變著大學生的理性價值判斷。
(三)西方自由民主價值的推銷對大學生制度認同的沖擊
1.網(wǎng)絡民主輸出與文化輸出裹挾在一起,對西方自由民主價值進行傾力推銷。西方國家把網(wǎng)絡與文化輸出相結合,利用新時代的歌星、影星、電影、報刊雜志、學術交流、BBS論壇等媒介竭力以文化包裝進行民主輸出,實現(xiàn)政治目的和國家利益。“價值、文化和體制深刻地影響國家如何界定它們的利益。國家的利益不僅受其內部價值和體制的影響,也受國際規(guī)范和國際體制的影響。在主要的安全關注之上和之外,不同類型的國家用不同的方式來界定自己的利益。具有類似文化和體制的國家會看到他們之間的共同利益。民主國家和其他民主國家有共同性,因此不會彼此發(fā)動戰(zhàn)爭?!诶鋺?zhàn)后的世界中,國家日益根據(jù)文明來確定自己的利益。它們常常同具有與自己相似或共同文化的國家合作或結盟,并常常同具有不同文化的國家發(fā)生沖突。國家根據(jù)其他國家的意圖來確定威脅,而這些意圖以及看待它們的方式受到文化考慮的強大影響?!盵4]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攻擊社會主義國家和第三世界的采取新政策武器已經轉到網(wǎng)絡文化領域,其核心是傾銷自由民主價值觀,以文化粉飾的政治符號麻痹大學生的思想,實現(xiàn)其全球戰(zhàn)略的目標。
2.網(wǎng)絡民主輸出對自由民主價值的過度渲染影響大學生的制度認同。制度認同是指人們出于對特定的政治、經濟和社會制度給予肯定,從而由內心自發(fā)產生的一種政治情感上的歸屬感,體現(xiàn)出社會民眾對社會制度的一種高度肯定和信任。在后冷戰(zhàn)時代,西方國家依然延續(xù)著冷戰(zhàn)思維,加緊對我國的殖民文化入侵,鼓吹西方的自由民主價值觀,尤其是利用高速化網(wǎng)絡的開放性和跨時空性惡意攻擊社會主義制度,導致大量非馬克思主義和反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價值取向不斷涌入,在某種程度上改變了人們的思考方式和行為模式,沖淡了國民的政治心理歸屬感。大學生是網(wǎng)絡的重要參與群體,由于其所處的特殊心理階段,制度認同還未完全穩(wěn)定,對多元化的政治思潮有較強的接受能力,可能會對西方的自由民主價值觀產生一定的親和力,在一定程度上動搖了大學生的制度認同思想,甚至釀成制度認同危機?!霸谌后w中,任何一種感情和行動——主要這種感情與行動不合常理——都會很容易地傳染開來,其程度之強,足以讓一個人隨時準備為另一個與他毫無關系的人作出犧牲。”[5]面對裹著糖衣炮彈的自由民主的過度渲染,致使部分大學生在相互的“傳染”中對自己的民族文化和社會主義制度產生相對排斥心理,表現(xiàn)出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反叛,用在網(wǎng)絡中接受的價值觀念否定現(xiàn)實的制度,并要求現(xiàn)實發(fā)展符合自己利益和意志的變化,形成一種網(wǎng)絡社會中的抗拒性制度認同。
1.加強大學生的信仰教育,以共產主義信仰引領其制度自信。信仰是人類特有的心理現(xiàn)象,是人對自身之外的物質或者精神的信任和依賴。在信仰中,人能夠擺脫實在的困惑,獲得心靈的超脫。毛澤東同志也曾說過,人總要有一點兒信仰嘛!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國家就得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思想,用共產主義信仰武裝大學生,引領他們建立對社會主義制度的自信心。然而,每一個社會都不可能是單一意識形態(tài)的社會,多元的社會結構必然形成多元的思想意識,在主流意識形態(tài)之外存在著多種社會思潮。新保守主義、新自由主義、保守自由主義等思潮在新時期新階段顯現(xiàn)得尤為活躍,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大學生制度自信的建立??茖W地對待非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思潮,用馬克思主義引領時代潮流,是大學生樹立共產主義信仰的關鍵。“一個社會要是沒有共同的信仰,就不會欣欣向榮;甚至可以說,一個沒有共同信仰的社會,就根本無法存在,因為沒有共同的思想,就不會有共同的行動。”[6]因此,要加強大學生的共產主義信仰教育,培養(yǎng)對社會主義制度的親和力,引領其制度自信。
2.加強東西方的比較教育,以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確立大學生的制度自信。比較是人類認識未知事物的主要方法之一。“無論是在個人意識和思維發(fā)生的初級階段,還是在人類科學知識發(fā)展的高級階段,或是在構建整個人類知識門類或單一知識科目中有關研究對象分類的‘知識樹’的過程中”[7],人們往往將比較看做是認識事物的最古老、最簡明、最優(yōu)越的方法,馬克思將其稱為是“理性方法的主要條件”[8]。從歷史唯物主義角度來看,社會主義制度具有無可比擬的優(yōu)越性,如果只局限于自己的視野范圍內,很難識得“廬山真面目”,只有比較才能鑒別,只有鑒別才能認識。比較社會制度的優(yōu)劣就要看最本質的東西,“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fā)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盵9],社會主義制度的邏輯起點是集體主義,是人民當家做主,人民享有真實而廣泛的民主權利。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仍然處于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二元對抗中,籠罩在資產階級的政治統(tǒng)治下,行政集權的民主制實現(xiàn)了民主制內部權力的再分配,權力重心的轉移,一旦越出資產階級的軌道,必然受到“民主”制度的制裁,這使其倡導的民主更加虛偽,民眾日益變得政治冷漠。加強大學生東西方國家社會制度的比較教育,認清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社會制度的本質,不再做基馬爾主義的迷戀者。以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吸引大學生,讓大學生從心理上認同社會主義制度,自愿做社會主義制度的追隨者,確立其制度自信,對我國的制度建設充滿信心。
3.規(guī)范大學生網(wǎng)絡政治言行,以有序的參政實踐強化其制度自信。網(wǎng)絡空間虛擬、自由、多元文化并存,西方國家民主輸出由此加劇,引發(fā)部分大學生造謠生事、發(fā)布虛假信息,甚至惡意攻擊合法網(wǎng)站等網(wǎng)絡失范行為的發(fā)生。在這種形勢下,重建大學生的制度自信,應加強大學生的自律意識,規(guī)范大學生的網(wǎng)絡政治言行,以實際的政治參與強化其制度自信?!袄硇匀恕闭軐W假設基礎上的權威與服從的剛性管理已經難以滿足大學生心理上的需求,為彌補剛性管理的缺陷,在高校管理中植入了柔性管理的理念,重視大學生情感的溝通協(xié)調和交流互動,挖掘大學生在網(wǎng)絡世界里的潛能,引導其自覺培養(yǎng)自律品質,加強網(wǎng)絡道德的修養(yǎng),自覺遵守網(wǎng)絡社會的秩序,以規(guī)范的網(wǎng)絡政治言行傳遞社會主義社會正能量。網(wǎng)絡政治參與成為大學生參政的新范式,其參與方式的多樣性、參與過程的互動性、參與內容的廣泛化、參與空間的虛擬性更加符合大學生的政治心理,以有序化的網(wǎng)絡政治參與提高大學生的政治參與熱情,鍛煉大學生的政治參與能力。但是,網(wǎng)絡時空的環(huán)境與現(xiàn)實的政治環(huán)境大大不同,網(wǎng)絡政治參與是無法取代現(xiàn)實社會政治實踐的,“因為現(xiàn)實生活的政治實踐擺脫了網(wǎng)絡空間政治認知過程的虛擬化和模本化傾向,現(xiàn)實政治實踐程度更深,更能提高大學生的政治參與水平”[10],因此,引導大學生積極而有序的參與政治實踐,既能把掌握的政治理論知識轉化為參與實踐的能力,又能增強對自身尊嚴和價值的認識,提高社會主體地位。使大學生在網(wǎng)絡和實踐中強化對社會主義制度的自信。
[1]托克維爾.論美國的民主[M].董果良,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625.
[2]楊光斌.政治學導論(第三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33.
[3]威廉·富布萊特.帝國的代價[M].吳永和,袁明華,譯.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1:124.
[4]塞繆爾·亨廷頓.文明的沖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M].周琪,等譯.北京:新華出版社,2010:12-13.
[5]古斯塔夫·勒龐.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M].戴光年,譯.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0:10.
[6]托克維爾.論美國的民主[M].董果良,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524.
[7]張小勁,景躍進.比較政治學導論(第二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1-2.
[8]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163.
[9]鄧小平文選(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3.
[10]郝廷娜.高校大學生網(wǎng)絡政治參與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12:53.
責任編輯、校對:張增強
On the Reconstruction of College Students'System Confidence under the Circumstances of Western Network Democracy Output
Gao Guotao,Yang Wenhua
(College of Marxism,Yanshan University,Qinhuangdao 066004,China)
In the Internet age,the high-speed transmission of the information greatly shortened the distance of time and space.But at the same time,the hidden,virtual space,open and free characteristics of network impacted the formation of system confidence of college students,and resulted in deviation in aspects of the system cognition,system evaluation and system identification,etc.Therefore,we should lead to the system confidence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with communism beliefs, establish the system confidence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with the superiority of the socialist system,to regulate the network political behavior,orderly participation practice and improve the system confidence of the college students,reconstruct college students'self-confidence on the socialist system.
college students,system self-confidence,system cognition,system evaluation,system identification,network times, network democracy export,ideology
D643
A
1673-1573(2015)03-0036-03
2014-12-16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堅持馬克思主義在網(wǎng)絡意識形態(tài)領域指導地位研究”(11BKS056)
高國濤(1988-)男,河北黃驊人,燕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楊文華(1970-),女,河北秦皇島人,燕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網(wǎng)絡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