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寶水 黃 淮 穆 斌 賀 婕 黃曉靜 肖麗萍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心醫(yī)院神經(jīng)內(nèi)科 廊坊 065000
本文就三叉神經(jīng)痛患者血清及腦脊液氧化應激指標及微量元素的變化情況進行觀察,現(xiàn)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3-01-2014-05我院收治的45例三叉神經(jīng)痛患者為觀察組,同期45例健康同齡人為對照組。對照組男20例,女25例;年齡32~72歲,平均(55.6±6.6)歲。觀察組男21例,女24例;年齡32~73歲,平均(55.8± 6.5)歲;病程0.5~10.9a,平均(2.6±0.4)a;其中原發(fā)性30例,繼發(fā)性15例;嚴重程度:中度15例,重度15例,極重度15例。2組年齡與性別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檢測并比較2組患者血清及腦脊液氧化應激指標及微量元素水平,并比較觀察組中不同分類及嚴重程度者的檢測水平。其中氧化應激檢測指標為SOD、NO及GSHPx,微量元素檢測指標為Ca、Mg、Fe及Zn,其中氧化應激指標采用酶聯(lián)免疫法進行檢測,而微量元素則采用SR-P-100微量元素檢測儀進行檢測。上述檢測指標均由經(jīng)驗豐富的檢驗人員進行檢測。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數(shù)據(jù)處理軟件包為SPSS 15.0統(tǒng)計軟件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取卡方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2組血清氧化應激指標比較 觀察組血清NO、GSHPx均低于對照組,而SOD均高于對照組,且不同嚴重程度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而不同分類者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見表1。
表1 2組血清氧化應激指標比較 (±s)
表1 2組血清氧化應激指標比較 (±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與中度及重度比較,#P<0.05;與中度比較,&P<0.05
組別 n NO(μoml/L)GSH-Px(U/L)SOD(nU/mL)觀察組 原發(fā)性45 69.79±6.25 84.76±8.38 82.89±7.35 30 50.57±5.08 74.30±6.88 70.05±6.04繼發(fā)性 15 50.70±5.21 74.20±6.96 70.26±6.15中度 15 64.24±6.11 82.12±8.04 80.04±6.97重度 15 52.78±5.33 &76.50±6.98 &73.65±6.35 &極重度 15 45.71±4.84#70.31±5.97#65.84±5.84??倲?shù) 45 50.65±5.17*74.24±6.92*70.15±6.10*對照組
2.2 2組腦脊液氧化應激指標比較 觀察組腦脊液NO、GSH-Px均低于對照組,SOD均高于對照組,且不同嚴重程度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而不同分類者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見表2。
2.3 2組血清微量元素指標比較 觀察組血清Ca及Mg均低于對照組,而Fe及Zn均高于對照組,且不同嚴重程度者存在顯著性差異(P均<0.05),而不同分類者則無明顯差異(P均>0.05)。見表3。
2.4 2組腦脊液微量元素指標比較 觀察組腦脊液Ca及Mg均低于對照組,而Fe及Zn均高于對照組,且不同嚴重程度者存在顯著性差異(P均<0.05),而不同分類者則無明顯差異(P均>0.05)。見表4。
表2 2組腦脊液氧化應激指標比較 (±s)
表2 2組腦脊液氧化應激指標比較 (±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與中度及重度比較,#P<0.05;與中度比較,&P<0.05
組別 n NO(μoml/L)GSH-Px(U/L)SOD(nU/mL)
表3 2組血清微量元素指標比較 (±s)
表3 2組血清微量元素指標比較 (±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與中度及重度比較,#P<0.05;與中度比較,&P<0.05
組別 n Ca(mmol/L) Mg(mmol/L) Fe(mmol/L) Zn(μmol/L)
表4 2組腦脊液微量元素指標比較 (±s)
表4 2組腦脊液微量元素指標比較 (±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與中度及重度患者比較,#P<0.05;與中度患者比較,&P<0.05
組別 n Ca(mmol/L) Mg(mmol/L) Fe(μmol/L) Zn(μmol/L)觀察組 原發(fā)性45 1.23±0.08 1.29±0.10 2.12±0.22 2.45±0.25 30 1.03±0.04 0.86±0.07 3.27±0.31 4.20±0.54繼發(fā)性15 1.00±0.05 0.88±0.05 3.23±0.33 4.15±0.60中度 15 1.20±0.07 1.25±0.09 2.27±0.25 2.76±0.34重度 15 1.04±0.05 & 1.03±0.07 & 3.10±0.30 & 3.89±0.52 &極重度15 0.81±0.03# 0.80±0.03# 3.59±0.39# 5.86±0.68??倲?shù) 45 1.01±0.05* 0.87±0.06* 3.25±0.32* 4.16±0.57*對照組
三叉神經(jīng)痛的發(fā)病率較高,疼痛較劇烈,對患者造成的不適感極為突出,因此對其的相關(guān)診治研究較多[1],關(guān)于疾病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機體相關(guān)檢測指標的研究尤其多,而血液及腦脊液指標作為在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檢查中較為常見的檢測項目[2],其在三叉神經(jīng)痛患者中的研究也并不少見,但對于血液及腦脊液氧化應激及微量元素的相關(guān)研究卻相對不足。氧化應激指標作為反映機體整體功能狀態(tài)及抗氧化能力的一類指標,其在多類患者中呈異常狀態(tài)[3-4],而微量元素則是與患者的組織代謝等密切相關(guān)的重要指標,其對于神經(jīng)細胞的損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5-6],因此對其在此類患者血液及腦脊液中的變化研究價值較高。
本文結(jié)果顯示,三叉神經(jīng)痛患者的血清及腦脊液Ca、Mg及NO、GSH-Px均明顯低于健康人,而Fe、Zn及SOD均高于健康人,說明三叉神經(jīng)痛患者存在上述兩大類指標異常的情況,且不同嚴重程度者存在顯著性差異,說明上述指標的檢測對于疾病嚴重程度的了解價值也較高,但研究同時顯示原發(fā)性及繼發(fā)性患者無明顯差異,對于三叉神經(jīng)痛的分類檢測價值較低。分析原因,我們認為氧化應激指標的改變與疾病發(fā)生過程中神經(jīng)處于應激狀態(tài),導致機體的神經(jīng)根部氧自由基增加[7-8],從而出現(xiàn)異常情況,而微量元素則在神經(jīng)受損的過程中參與神經(jīng)細胞代謝及其他相關(guān)方面的代謝,因此呈異常狀態(tài),而這也是其表達變化的重要原因。
[1] 雷潔,王元銀,劉安東,等.ATP對大鼠三叉神經(jīng)節(jié)小直徑神經(jīng)元胞內(nèi)鈣濃度的調(diào)制作用及其機制[J].中國藥理學通報,2010,26(11):1 450-1 454.
[2] 及捷,李衛(wèi)星,周振杰 .原發(fā)性三叉神經(jīng)痛患者血清和腦脊液中鈣磷的變化[J].山西職工醫(yī)學院學報,2008,18(3):11-12.
[3] 孟永鵬,張新定.原發(fā)性三叉神經(jīng)痛發(fā)病機制的研究現(xiàn)狀[J].立體定向和功能性神經(jīng)外科雜志,2013,26(5):317-320.
[4] Mano T,Matsuo K,Kobayashi Y,et al.Malignant lymphoma in aperineural spreading along trigeminal nerve,which developed as trigeminal neuralgia[J].Rinsho Shinkeigaku,2014,54(8):660-663.
[5] Urgosik D,Keller J,Svehlik V,et al.Trigeminal nerve asymmetry in classic trigeminal neuralgia-pretreatment volumetry and clinical evaluation in patients irradiated by Leksell Gamma Knife[J].Neuro Endocrinol Lett,2014,35(4):285-289.
[6] 張朋.功能性三叉神經(jīng)手術(shù)治療大鼠原發(fā)性三叉神經(jīng)痛的實驗研究[J].陜西醫(yī)學雜志,2013,42(9):1 121-1 122.
[7] 秦泗佳,王福.原發(fā)性三叉神經(jīng)痛發(fā)病機制的研究進展[J].中華神經(jīng)外科雜志,2012,28(12):1 293-1 295.
[8] 曾明慧,傅先明,姜曉峰 .原發(fā)性三叉神經(jīng)痛發(fā)病機制研究進展[J].臨床神經(jīng)外科雜志,2012,9(1):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