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靜脈留置針中止原因及護理對策
萬愛英, 李莉, 何方
(武漢大學人民醫(yī)院 兒科, 湖北 武漢, 430060)
關鍵詞:靜脈留置針; 中止留置; 護理對策
靜脈留置針是目前臨床輸液的主要工具,與頭皮針等輸液方式相比,具有以下優(yōu)勢: ① 操作簡便,適用于任何部位的穿刺; ② 可隨時用藥、快速補液; ③ 能夠減輕反復穿刺造成的疼痛和恐懼,更易被患兒和家長接受; ④ 減小了對血管的刺激; ⑤ 便于活動,不易脫出; ⑥ 提高了醫(yī)護人員的工作效率和質量[1-3]。但由于小兒好動、自制力差等原因,臨床上常發(fā)生留置針堵管、針體滑出、意外拔管、靜脈炎等非正常拔管現(xiàn)象,影響輸液效果[4]。為延長留置時間,減少并發(fā)癥,本研究分析了靜脈留置針中止留置的原因,并總結相應的護理對策,現(xiàn)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3月—2015年3月在武漢大學人民醫(yī)院采用淺靜脈留置針輸液的患兒148例。其中男83例,女65例;年齡59 d~9歲,中位年齡3歲;穿刺部位:頭皮靜脈65例,手背靜脈34例,足背靜脈30例,大隱靜脈19例。
1.2方法
采用24 G靜脈留置針及肝素帽(美國BD公司),穿刺前確認包裝無破損。以穿刺點為中心、直徑>8 cm區(qū)域以絡合碘皮膚消毒2次。從血管上方以15°~30°角直刺血管,回血后降低角度再進針0.1~0.2 cm, 固定針芯,沿穿刺血管方向將外套管推進,至完全進入靜脈,拔出針芯,證實回血暢通后固定留置針。每次輸液完畢后,采用肝素鹽水62.5 U/mL封管。記錄穿刺部位情況、留置失敗率、留置時間、中止留置原因及時間。
1.3評價標準
根據美國靜脈輸液護理學會(INS)制定的靜脈炎分級標準[5]:無臨床癥狀為0級;有或無疼痛,皮膚蒼白,皮溫降低,輸液部位發(fā)紅,為1級;皮膚蒼白,皮溫降低,輸液部位疼痛、發(fā)紅和(或)水腫,為2級;皮膚蒼白,皮溫降低,輸液部位疼痛和(或)有麻木感、發(fā)紅和(或)水腫,有條索狀物形成,可觸摸到條索狀靜脈,為3級;皮膚蒼白,皮溫降低,輸液部位疼痛、發(fā)紅和(或)水腫,可觸及的靜脈條索狀物>2.54 cm,有膿液流出,為4級。
1.4統(tǒng)計學處理
2結果
2.1不同穿刺部位留置時間比較
不同穿刺部位留置時間不同,由長到短依次為:頭皮靜脈、手背靜脈、足背靜脈、大隱靜脈。與足背靜脈和大隱靜脈比較,頭皮靜脈留置時間顯著增加(P<0.01), 但與手背靜脈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手背靜脈、足背靜脈、大隱靜脈留置時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不同穿刺部位留置時間±s) d
與頭皮靜脈相比,**P<0.01。
2.2影響留置效果原因分析
共57例因非正常原因中止留置,留置失敗率為38.51%。中止留置原因依次為:靜脈炎、堵管、針體滑出、患兒因素。靜脈炎導致中止留置占49.12%(28/57), 在手背靜脈留針中發(fā)生率最高,但與頭皮靜脈、足背靜脈及大隱靜脈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堵管及針體滑出導致中止留置分別占21.05%(12/57)、15.79%(9/57),在大隱靜脈留針中發(fā)生率最高,但與頭皮靜脈、手背靜脈、足背靜脈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患兒因素導致中止留置占14.04%(8/57),在頭皮靜脈留針中發(fā)生率最高,但與手背、足背及大隱靜脈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中止留置原因分析[n(%)]
3討論
靜脈留置針是主要的臨床輸液工具之一,留置時間與穿刺部位有關。由于關節(jié)活動會使套管針對血管內膜產生反復摩擦,導致穿刺部位紅腫,加之遠端血液回流緩慢,患兒劇烈哭鬧或者豎抱患兒時,易導致穿刺部位血液壓力增加,造成堵管[6]。因此,合理選擇穿刺血管是提高留置效果的關鍵。
研究[7]表明,導致中止留置的主要因素為靜脈炎。這是由于頭皮與足背的皮下脂肪相對較薄,有摩擦時易受刺激而導致靜脈炎。加之,穿刺時可能造成血管內膜損傷,以及因套管進入血管內長度不夠導致液體外滲而引起水腫或紅腫。因此,提高護理人員技術水平尤為重要,穿刺時應特別注意進針角度及速度,在血管上方進行穿刺時,應以15°~30°角緩慢進針[8-9]。其次,應掌握正確的封管方法,避免靜脈炎的發(fā)生及堵管[10]。本研究采用62.5 U/mL肝素鹽水封管,操作時將針頭完全刺入肝素帽,注射1 mL肝素鹽水后,緩慢退針同時推注剩余肝素鹽水并拔出輸液針。操作過程中保持正壓,避免血液反流,封管后,無菌紗布包扎防止細菌污染[11]。再次,應防止貼膜脫落,避免針體滑出。貼膜開膠,導管移位時,應立即重新調整導管位置,更換敷料,局部消毒。汗多或哭鬧不止的患兒,可在貼膜上使用醫(yī)用膠布纏繞2周,但纏繞時應避開穿刺點,以防造成誤拔管。頭皮靜脈留置時,應注意剃除頭發(fā)及消毒面積,并盡量剃除干凈,以免影響粘貼效果;手背、足背留置時,應固定貼膜,并使局部皮膚適當繃緊,以免患兒活動時貼膜脫落[12]。此外,患兒因素也是造成中止留置的原因之一?;純阂蛩匕ㄗ孕邪喂芤约百N膜過敏反應[13]。貼膜過敏主要表現(xiàn)為局部皮膚產生紅色皮疹,有癢感,患兒搔抓。因此,操作時應選用防過敏膠帶,并注意觀察患兒反應及局部皮膚狀況,避免患兒因過敏而抓撓。
本研究結果顯示,不同穿刺部位留置時間依次為:頭皮靜脈、手背靜脈、足背靜脈、大隱靜脈;中止留置原因依次為:靜脈炎、堵管、針體滑出、患兒因素,其中靜脈炎占49.12%(28/57)。提示小兒靜脈留置針以頭皮靜脈為首選,合理選擇血管、提高護理人員技術水平是降低留置失敗率的關鍵。
參考文獻
[1]余湘, 夏芳. 小兒靜脈留置針固定方法的改進[J]. 護理學雜志, 2013, 28(15): 76.
[2]舒湘蘭, 海新霞. 小兒靜脈留置針中止留置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J].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06, 22(5): 39.
[3]李霞, 黃永梅. 靜脈留置針在兒科的應用與護理[J]. 中國煤炭工業(yè)醫(yī)學雜志, 2013, 16(5): 820.
[4]付靈芝. 小兒靜脈留置針輸液常見問題原因分析及對策[J]. 臨床急診雜志, 2013, 14(6): 285.
[5]美國靜脈輸液護理學會. 輸液治療護理實踐標準[S], 2011.
[6]劉迎春, 周麗華. 兒科淺靜脈留置針非正常拔管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J]. 河南中醫(yī), 2014, (11): 2282.
[7]章潔, 皮紅英. 靜脈留置針患者發(fā)生靜脈炎的危險因素薈萃分析[J]. 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 2013, 23(3): 517.
[8]郭麗萍. 提高嬰幼兒靜脈留置針穿刺成功的護理體會[J]. 護理研究, 2013, 27(18): 1882.
[9]潘金霞. 探討提高小兒靜脈留置針穿刺的成功率[J]. 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學報, 2013, (4): 215.
[10]張麗紅, 王會敏, 周園, 等. 不同封管液對靜脈留置針相關靜脈炎和堵管發(fā)生率的影響[J]. 護理學雜志, 2013, 28(5): 47.
[11]朱婧. 靜脈留置針的護理[J]. 中國煤炭工業(yè)醫(yī)學雜志, 2013, 16(3): 473.
[12]王小華, 李蓮華. 淺靜脈留置針透明貼膜固定方法的改進[J]. 護理學雜志, 2009, 24(7): 9.
[13]陳荷娣. 靜脈留置針透明敷貼引起新生兒皮膚問題的探討[J].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04, 20(9): 38.
基金項目:中國高校醫(yī)學期刊臨床專項資金(11523312)
收稿日期:2015-04-25
中圖分類號:R 47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2-2353(2015)20-180-02
DOI:10.7619/jcmp.2015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