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吉 翁立立 沈燕萍 趙珊珊 封超群 陸萍(上海市嘉定區(qū)馬陸鎮(zhèn)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 上?!?01801)
腦卒中后長期臥床患者照料者壓瘡預防認知程度調(diào)查分析*
顧吉翁立立沈燕萍趙珊珊封超群陸萍**
(上海市嘉定區(qū)馬陸鎮(zhèn)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上海201801)
摘要目的:了解馬陸地區(qū)居家腦卒中后長期臥床患者照料者壓瘡預防知識的認知狀況,為社區(qū)壓瘡護理提供參考和依據(jù)。方法:采用自行設計的調(diào)查問卷,于2014年1-2月對馬陸地區(qū)102名居家腦卒中后長期臥床患者照料者進行壓瘡預防知識認知情況的問卷調(diào)查。結(jié)果:居家腦卒中后長期臥床患者照料者壓瘡預防的基本知識認知參差不齊,整體比較低下,102名照料者中認知高的僅有3名,占2.94%,認知低的有84名,占82.35%。結(jié)論:居家腦卒中后長期臥床患者照料者需加強壓瘡預防知識和技能的學習,以預防患者壓瘡的發(fā)生。
關鍵詞居家腦卒中臥床患者照料者壓瘡預防認知程度
**通訊作者:陸萍。E-mail:lucymaluyz@126.com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awareness level of the prevention of the pressure sores of the bedridden patients after stroke in the caregivers*
GU Ji, WENG Lili, SHEN Yanping, ZHAO Shanshan, FENG Chaoqun, LU Ping**
(Malu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Jiading District, Shanghai 201081,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cognitive status of the preventive knowledge of the pressure sores in the caregivers who took care of the bedridden patients after stroke in Malu area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and basis for the community care of the pressure sores. Methods: With the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 102 persons who took care of the bedridden patients after stroke were surveyed about the awareness of the prevention of the pressure sores in Malu area from Jan. to Feb. 2014. Results: The awareness of the basic knowledge of the prevention of the pressure sores in the caregivers who took care of the bedridden patients after stroke was various and relatively low overall. Among 102 caregivers, there were 3 caregivers with the high level of the awareness, accounting for 2.94%, and 84 ones with the low level of the awareness, accounting for 82.35%. Conclusion: The caregivers who take care of the bedridden patients after stroke should be strengthened to study the knowledge and skills to prevent the patients from the occurrence of the pressure sores.
KEY WORDSbedridden patient with stroke at home; caregiver; prevention of the pressure sores; awareness level
腦卒中是神經(jīng)系統(tǒng)常見病和多發(fā)病,致殘率和病死率非常高,存活者中50%~70%遺留癱瘓、失語等嚴重殘疾,給社會和家庭帶來沉重負擔[1]。由于腦卒中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底下,特別是長期臥床的患者,完全或基本依賴照料者生活。目前,腦卒中患者在住院期間由于護理措施到位,壓瘡發(fā)生率幾乎為零,而居家腦卒中患者則因護理不規(guī)范,加之患者及家屬對預防壓瘡的知識缺乏,壓瘡發(fā)生率較高[2]。有報道顯示,國內(nèi)長期臥床患者壓瘡發(fā)生率為20%~50%[3],且有逐漸增加趨勢[4]。而發(fā)生壓瘡后的危害較大,照料者對壓瘡的預防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則變得至關重要。本研究旨在通過調(diào)查,了解馬陸地區(qū)居家腦卒中后長期臥床患者照料者對壓瘡預防知識的認知狀況,為社區(qū)壓瘡護理提供參考和依據(jù)。
1.1對象
2014年1-2月,對嘉定馬陸地區(qū)102名居家腦卒中后長期臥床患者照料者進行問卷調(diào)查。納入標準:①轄區(qū)常住居民;②長期與患者一起生活的家屬或主要照顧者;③知情同意,愿意參加者;④溝通無障礙者。調(diào)查對象中男性61名(59.8%),女性41名(40.2%);年齡46~90周歲,其中50~59周歲37名(36.27%),60~69周歲32名(31.37%),70~79周歲37名(18.63%);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45名(44.12%),初中52名(50.98%),中專或高中4名(3.92%),大專及以上1名(0.98%)。
1.2方法
自行設計調(diào)查問卷。調(diào)查問卷參考韓斌如、王欣然主編的《壓瘡護理》[5]以及《社區(qū)家庭病床臥床患者照護者壓瘡認知調(diào)查問卷》,經(jīng)過3位專家的測評及認可,效度系為0.9,問卷的重測信度為0.925。問卷內(nèi)容包括3部分:①居家臥床患者照料者一般資料情況:年齡、性別、文化程度、與患者的關系等;②照料者對壓瘡知識的認知程度,包括壓瘡定義、壓瘡分期、發(fā)生原因、好發(fā)部位、危險因素、預防方法、有效護理、翻身方法、營養(yǎng)支持、預防意義等13題內(nèi)容。每項內(nèi)容分為:完全知曉、部分知曉、完全不知曉;③健康需求:了解照料者希望對壓瘡預防知識和技能獲取的意愿、途徑、服務方式、頻率等6項內(nèi)容。調(diào)查者是經(jīng)過培訓的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的病房護士,調(diào)查者入戶向照料者講明調(diào)查的目的,并逐條講解調(diào)查問卷內(nèi)容,使照料者理解后再做問卷。本次共調(diào)查102名,當場完成問卷并回收,共發(fā)出調(diào)查問卷102份,收回有效問卷102份,有效回收率100%。
1.3評分方法
參考《社區(qū)家庭病床臥床患者照護者壓瘡認知調(diào)查問卷》[6]的評分標準:完全知曉=1分,部分知曉=2分,完全不知曉=3分。將其分為3等級即認知高(≤13分)、認知一般(14~26分)、認知低(>26分),即得分越高、認知越差;反之,即得分越低、認知越高。
2.1壓瘡預防知識的認知情況
調(diào)查顯示,照料者壓瘡預防知識的認知得分結(jié)果為:認知高3名(2.94%)、認知一般15名(14.71%)、認知低84名(82.35%),見表1。
表1 照料者壓瘡預防知識的認知情況[n(%)]
2.2學習壓瘡預防知識和技能的積極性
照料者中8名(7.84%)曾參加過壓瘡知識的學習,94名(92.16%)未參加過此類學習;其中有92名(90.2%)有意愿了解更多的壓瘡預防知識,9名(8.82%)表示無所謂,1名(0.98%)表示無此意愿。
2.3獲取壓瘡預防知識和技能的途徑與方式
對照料者獲取壓瘡知識和技能的途徑最多的是電視(91名,89.22%)、報紙(73名,71.57%)、廣播(70名,68.63%)和專題講座(13名,12.75%)。服務方式有電話咨詢(83名,81.37%)、上門服務(98名,96.08%)、壓瘡知識講座(73名,71.57)和壓瘡知識競賽(1名,0.98%)。對于提供壓瘡預防知識和技能服務的頻率,有67名(65.69%)選擇每3個月1次,27名(26.47%)表示無所謂,6名(5.88%)是每6個月1次,2名(1.96%)是每月1次。
3.1迫切需要壓瘡預防知識與技能的培訓和指導
調(diào)查顯示大部分照料者壓瘡預防知識認知度低下,只有極少數(shù)(2.94%)人≤13分,82.35%的照料者評分≥27分,對壓瘡分期的知識缺乏尤其明顯,只在壓瘡的定義和預防目的、意義兩題上認知略高,其余各方面的知識都為一知半解。腦卒中患者不可能長期在醫(yī)院接受治療和護理,這些照料者必須承擔起照料的責任,他們的認知程度決定了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呈正比關系。而照料者的年齡偏大,文化程度偏低,缺少學習的渠道,又因照料的需要較難脫身來學習,壓瘡的預防工作令人堪憂,迫切需要社區(qū)護士為他們提供這方面的幫助,提高他們預防壓瘡的護理能力。
3.2積極學習壓瘡預防知識和技能
調(diào)查顯示,只有極少數(shù)照料者曾經(jīng)接受過壓瘡相關知識的學習,但是絕大部分的照料者表示愿意接受壓瘡預防知識和技能的培訓,主觀上積極的,卻因為一些客觀原因(例如農(nóng)村路遠交通不便、年齡偏大、信息閉塞等)而無法實現(xiàn)。
3.3獲取壓瘡相關知識途徑及方式
調(diào)查表明,照料者選擇最多的是通過電視、報紙、廣播、講座等簡單、直觀、易懂的途徑來學習壓瘡相關知識,而因照料者自身因素(名如年齡偏大、文化程度偏低等)的關系,對于知識量更大的網(wǎng)絡及專業(yè)書籍的選擇人數(shù)極少。因患者長期臥床基本無自理能力,照料者很少能脫身出來做自己想做的事,即使外出也只能選擇短時間內(nèi)能快速完成的事情,這就決定了他們不可能參加較遠地點或較長時間的壓瘡知識培訓課,所以他們更希望得到的是最方便的、不出門的服務方式,最多選擇的是上門服務和指導,電話咨詢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居家腦卒中后長期臥床患者照料者缺乏專業(yè)的壓瘡預防護理知識和技能,他們急需得到幫助,主觀想學習,但因多種因素影響,無法得到學習壓瘡相關知識的機會。以往社區(qū)護士因人員配備不足,無法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兼顧居家患者的護理工作,即使出診指導,頻率、人數(shù)有限,無法提供長效指導服務,收效甚微。隨著鎮(zhèn)村一體化政策,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下派有經(jīng)驗的醫(yī)護人員坐診各村衛(wèi)生服務站點(由原來的村衛(wèi)生室改建而成),現(xiàn)有10個站點,各種治療和護理延伸進社區(qū);而新一輪的醫(yī)改重點放在了社區(qū)中心,將全面推進由醫(yī)生、護士、公衛(wèi)人員共同組成的家庭醫(yī)生制服務,現(xiàn)已開展并將逐步建立起共20支家庭醫(yī)生團隊,覆蓋全鎮(zhèn),深入社區(qū),服務到每家每戶。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站和家庭醫(yī)生團隊中的社區(qū)護士,可兼顧自身服務條件與照料者的需求(例如至少3個月上門服務1次),長期、規(guī)律的提供壓瘡預防知識和技能指導,可形成長效服務機制。
隨著社會人口老齡化,腦卒中的老年患者,特別是留有后遺癥、無生活自理能力的長期臥床患者,由于我國衛(wèi)生資源短缺[6],他們的就醫(yī)難問題越發(fā)明顯,病情穩(wěn)定后只能選擇居家養(yǎng)老,家庭成員負擔起了主要照料的責任,占主導地位[7]。老年腦卒中患者最易并發(fā)壓瘡[8],壓瘡發(fā)生率明顯高于住院患者,通過改變照料者的護理行為,可有效預防壓瘡發(fā)生[9]。但照料者普遍年齡偏大、文化程度低,對壓瘡預防知識認知程度總體低下,壓瘡預防工作令人堪憂,迫切需要社區(qū)護士為他們提供壓瘡預防知識培訓與指導,提升他們預防壓瘡的護理能力,降低壓瘡發(fā)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賈金蘭. 腦卒中患者照顧者壓力影響因素與護理干預[J]. 咸寧學院學報(醫(yī)學版), 2011, 25(6): 536-537.
[2]朱春梅, 廖雪梅. 循證護理對居家腦卒中患者壓瘡預防的探討[J]. 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 2013, 17(22): 38-40.
[3]陸愛平, 羅晨玲. 《褥瘡》專題學習網(wǎng)站的設計與開發(fā)[J]. 護士進修雜志, 2006, 21(5): 417-419.
[4]周冬梅, 錢曉璐, 陸敏敏, 等. 壓瘡患者居家主要照顧者照顧行為及影響因素調(diào)查[J]. 中華護理雜志, 2011, 46(4): 378-381.
[5]韓斌如, 王欣然. 壓瘡護理[M]. 北京: 科學技術(shù)文獻出版社, 2013: 36-37, 157-168.
[6]周玉蘭, 劉雪梅. 壓瘡的護理進展[J]. 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 2013, 10(11): 149-151.
[7]劉敏. 腦卒中家庭康復[J]. 按摩與康復醫(yī)學, 2012, 3(7): 17-18.
[8]倫久芹, 竇延麗. 延伸護理預防老年腦卒中臥床患者并發(fā)壓瘡的效果觀察[J]. 中國民康醫(yī)學, 2012, 24(18)下半月: 2244-2251.
[9] 黃會. 以家庭為中心的健康教育在壓瘡預防中的作用[J].中國基層醫(yī)藥, 2012, 19(21): 3336-3337.
收稿日期:(2015-07-03)
*基金項目:上海市嘉定區(qū)衛(wèi)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科研項目資助(2013-KY-21)
中圖分類號:R632.1/R74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533(2015)24-005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