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軍
連枷胸采用可吸收肋骨釘內固定臨床體會
王軍
目的對連枷胸采用可吸收肋骨釘內固定臨床治療效果進行研究分析。方法62例連枷胸患者,按照治療方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1例。觀察組采用可吸收肋骨釘內固定,對照組采用鋼板內固定,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結果觀察組患者術后住院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且觀察組患者骨折愈合優(yōu)良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可吸收肋骨釘內固定措施可顯著改善連枷胸患者臨床癥狀,提高其生活質量。
連枷胸;可吸收肋骨釘內固定;治療效果
臨床上,連枷胸為一種由多發(fā)性肋骨骨折導致胸壁失去肋骨支持而出現(xiàn)軟化的疾病,其給患者呼吸和循環(huán)功能帶來一定影響,一般通過手術方法進行治療,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提高其生活質量?,F(xiàn)對可吸收肋骨釘內固定治療連枷胸效果展開研究分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3年5月~2014年6月收治的62例連枷胸患者,按照治療方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1例。觀察組男20例,女11例;年齡23~48歲,平均年齡(35.8±5.1)歲;疾病誘因:11例高處墜落傷,18例交通事故,2例擠壓傷。對照組男21例,女10例;年齡24~49歲,平均年齡(36.2±5.7)歲;疾病誘因:12例高處墜落傷,16例交通事故,3例擠壓傷。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疾病誘因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采用鋼板內固定治療,氣管插管麻醉,選取臥位或平臥位,根據(jù)患者具體臨床癥狀實施相應的手術方法進行治療,術后放置胸腔引流管,逐層縫合,關閉切口。
1.2.2 觀察組 采用可吸收肋骨釘內固定治療,單腔或雙腔氣管插管全身麻醉,根據(jù)患者骨折部位選取相應的手術切口。常規(guī)選取胸部后外側或前外側切口經(jīng)第5或第6肋間切口,若患者骨折部位主要為背側,選取后外側切口,若患者骨折部位主要為外側,選取腋下縱行切口。術中,對患者胸腔進行探查,發(fā)現(xiàn)患者胸腔有臟器損傷的,應先處理,之后再實施肋骨骨折復位術。連枷胸患者肋骨骨折根數(shù)較多,應選取重點固定主要支撐肋骨,保留1~2根肋骨不進行處理。使得肋骨斷端充分暴露,并將肋骨骨膜切開,顯露和游離骨折斷端,將嵌頓在骨折端處的軟組織和血凝塊徹底清理,根據(jù)患者肋骨橫徑選取相應型號的可吸收肋骨釘,用骨孔尺在肋骨骨折兩斷端髓腔擴髓,通過釘鉗夾住大小合適可吸收肋骨釘中間部位放置在髓腔中,解剖復位兩端斷肋,并固定。若患者伴有骨折疏松或是骨折斜面較大,可在骨折端上加用2-0可吸收線或10-0絲線實施8字縫合固定。若患者為粉碎性骨折時,盡可能不要固定粉碎性肋骨,避免骨斷端滑動。必要的在骨折端前后2 cm處各鉆一孔,通過2-0可吸收線實施貫穿縱橫捆扎,手術完成后放置胸腔閉式引流管,并關閉胸腔,縫合切口。通過抗生素實施預防感染治療,通過祛痰藥物減少呼吸道分泌物,對于危重患者,可實施機械通氣治療。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治療后住院時間和骨折愈合優(yōu)良率進行密切觀察。
1.4 療效判定標準[1]優(yōu):患者治療后,胸痹疼痛消失,呼吸頻率和節(jié)律均恢復正常,通過CT檢查顯示骨折對位良好,且患者胸廓沒有畸形;良:患者治療后,胸痹疼痛消失,呼吸頻率和節(jié)律均恢復正常,通過CT檢查顯示骨折對位良好,且患者雙側輪廓基本對稱;可:患者治療后,胸壁出現(xiàn)輕微的疼痛,通過CT檢查顯示骨折對位尚可,部分出現(xiàn)移位現(xiàn)象,但移位<3 mm,且患者胸廓不對稱或是稍微出現(xiàn)塌陷現(xiàn)象;差:患者治療后,胸壁出現(xiàn)嚴重疼痛現(xiàn)象,通過CT檢查顯示骨折對位較差,移位>3 mm,胸廓顯著不對稱,且患者出現(xiàn)顯著的畸形。優(yōu)良率=(優(yōu)+良)/總例數(shù)×100%。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對研究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術后住院時間比較 觀察組患者術后住院時間為(9.2±3.2)d,對照組患者術后住院時間為(11.5±2.1)d。觀察組患者術后住院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骨折愈合優(yōu)良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骨折愈合優(yōu)良率為93.5%,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的71.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骨折愈合優(yōu)良率比較[n,n(%)]
連枷胸導致反常呼吸運動,使得患者雙側胸腔壓力不平衡,進而縱隔隨呼吸擺動,其均會給患者呼吸循環(huán)帶來一定影響,影響患者正常生活。一般主要通過手術進行治療,改善患者臨床癥狀。如不能給予患者及時有效的處理,會導致其出現(xiàn)呼吸窘迫綜合征,增加病死率。鋼板內固定措施對患者臨床癥狀具有一定改善作用,其能良好的對合骨折斷端,緩解患者胸痛癥狀,恢復其胸廓形態(tài),改善通氣功能。該種手術方法能促使患者早日下床運動,降低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同時,其對患者肋間血管和神經(jīng)帶來的損傷較小,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但同時,該種手術方法需二次手術,將鋼板取出,其給患者帶來二次創(chuàng)傷,并且鋼板對術后影像學檢查具有一定干擾,影響對骨折愈合的判斷。隨著醫(yī)學技術的發(fā)展,可吸收骨釘內固定方法逐漸應用到治療連枷胸臨床上,顯著改善患者臨床癥狀,并且不需二次手術,減少給患者帶來的創(chuàng)傷。左旋聚乳酸為可吸收骨釘?shù)闹饕瘜W成分,其可以被人體分解吸收,剛開始的強度高于人體皮質骨,經(jīng)過水解后,其強度逐漸減弱,最后水解為水和二氧化碳,被患者機體吸收。操作者通過該種手術方法對患者進行治療,具有以下優(yōu)點,其可自行降解,不需二期手術取出,對患者機體沒有顯著毒副作用;術中不需對全部骨折肋骨固定,并且手術時間較短、創(chuàng)傷小、住院時間較短、術后恢復快;可吸收骨釘為高分子材料,沒有金屬腐蝕作用,不會給術后影像學檢查帶來影響,并且同鋼板內固定措施相比具有良好治療效果,促使患者早日康復[2]。本次研究中,通過可吸收肋骨釘內固定措施治療患者術后住院時間和骨折愈合優(yōu)良率分別為(9.2±3.2)d、93.5%,通過鋼板內固定措施治療患者分別為(11.5±2.1)d、71.0%,兩組患者術后住院時間和骨折愈合優(yōu)良率相比,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臨床醫(yī)師在對連枷胸患者治療時采用可吸收肋骨釘內固定措施可獲得良好效果,縮短患者住院時間。
[1]陳瑜,趙青,石云,等.手術與非手術治療創(chuàng)傷性連枷胸合并胸骨骨折的療效比較.中華創(chuàng)傷雜志,2015,31(3):224-227.
[2]詹惟,李建波,夏強,等.中老年多發(fā)傷并連枷胸患者治療中微創(chuàng)外科手術技術的應用.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22): 5589-5590.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4.029
2015-08-03]
455000 河南省安陽市第三人民醫(yī)院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