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古典詩詞流派眾多,名家名作也不可勝數(shù)。如何以課堂為主課外為輔,來培養(yǎng)提高初中學生的古典詩詞鑒賞能力呢?筆者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摸索、反思,總結(jié)出了以下策略和方法,愿與大家商討。
一、課前預習,初步背誦
與學習其他文章一樣,學習古典詩詞也要強調(diào)預習,要把預習工作落到實處。預習時,一般采取個人獨立預習與小組預習相結(jié)合的形式。個人預習要解決的是生字、生詞的讀音問題,要求學生人人行動起來,翻閱字典,讀準字音,為誦讀和理解掃清攔路虎;在此基礎(chǔ)上,還要熟讀成誦。小組預習的常規(guī)做法是,要求組員合作,查閱資料,初步了解作品的寫作背景、作者簡況等問題,做到組內(nèi)資源共享,這樣做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初步學會運用知人論世的鑒賞策略。
以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為例,學習小組對劉禹錫的簡況做了較為深入地了解,尤其是對貶謫詩人的情感有了較深的體會,令筆者十分欣慰。如果教師在課堂上大講特講作者的身世,學生只能是聽眾,學習積極性不高。讓學生參與初步解讀,帶著問題閱讀,預習工作就會扎實有效。
二、檢查默寫,展示個性鑒賞成果
識記、理解、默寫是鑒賞古典詩詞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實踐證明,許多學生盡管能背誦下去,但往往默寫不正確。究其原因,是沒有真正理解詩歌的語言。詩歌當中的一字一句是不能隨便改動的,錯別字的出現(xiàn),明顯歪曲了詩歌的原意。檢測默寫,應該成為課堂教學的常態(tài)。
提倡個性鑒賞,是培養(yǎng)學生主動進入詩詞意境氛圍的關(guān)鍵環(huán)節(jié)。這里所說的個性鑒賞,是倡導學生把初步理解詩歌形象語言,大致把握詩歌情感等方面的感悟理解用口頭表達出來,與大家一起分享、交流、提高。教師在這個階段的作用是點撥指導,為學生之間的交流創(chuàng)造環(huán)境,引導學生全面準確地把握詩歌豐富的內(nèi)涵。關(guān)于這首詩的情感,許多學生認為是“感傷悲慨”,依據(jù)是“巴山楚水凄涼地”,“懷舊空吟聞笛賦”。
針對學生理解的片面性,教師要做的工作是適時講解如何從整體出發(fā),在全面把握詩歌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準確概括作品的情感。一首詩歌中既有直抒胸臆的句子,又有間接抒情的句子。要全面概括詩歌情感,就要同時兼顧這兩方面的因素。這首詩的前兩聯(lián),敘述作者遭遇貶謫時間之久,傷感之情溢于言表;但后兩聯(lián)情感卻出現(xiàn)了變化。聽了朋友的勸慰,作者巧妙設(shè)喻,以“沉舟”、“病樹”自況,傳達出積極、達觀、向上的心態(tài),感情豪放?;诖?,可以把這首詩歌的情感概括為傷感、豪放。
這一事例說明,引導學生進入自由的個性鑒賞氛圍,一方面有利于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另一方面有助于教師發(fā)現(xiàn)問題,開展師生互動交流,從而增強課堂教學的針對性,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質(zhì)疑問難,突破難點
詩詞教學中,難點是一種客觀存在,教者不可回避難點?!冻陿诽鞊P州初逢席上見贈》一詩中的兩個典故就是教學的難點所在。教材中有注解,但學生不一定能理解作者運用典故的目的、作用,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如何突破這兩個難點呢?筆者的一個做法是溫故而知新。引導學生回憶賀知章《回鄉(xiāng)偶書》:“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未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痹娙司镁铀l(xiāng),世事滄桑,年老回鄉(xiāng),反主為客,感慨萬端。這兩首詩在抒寫世事變遷,詩人悲慨萬端方面有類似之處。復習它,有助于化解難點。再聯(lián)系劉禹錫詩中的典故,可以化難為易。“聞笛賦”指的就是晉人向秀的《思舊賦》,表達了對亡友嵇康的悲嘆、悼念之情。劉禹錫借此典故抒寫自己貶謫期間,一些友人離去而無限傷感之情?!盃€柯人”典故則用王質(zhì)的故事表達自己遭遇坎坷,惆悵失意的復雜情懷。理解詩中典故的作用意義,一方面要了解典故的本意,另一方面要把作者的境遇、情懷與典故密切聯(lián)系起來,這樣才能深刻領(lǐng)悟作者的良苦用心。
另一個做法是投石問路。學生沒有發(fā)現(xiàn)或意識到的難點問題,教師要主動出擊,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比如學習張養(yǎng)浩《山坡羊·潼關(guān)懷古》時,對“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的后半句,很多人都能理解,但對“興,百姓苦”不一定準確理解??紤]到理解可能不到位的問題,筆者讓學生結(jié)合歷史知識,舉例說明秦漢王朝興盛期間,天下勞苦大眾的疾苦,學生列舉了很多例子,筆者再引導學生體會這句話的份量,學生終于體會到了詩歌語言的精妙所在。
四、積累方法,遷移默化
對于初中學生而言,不僅要熟讀大量的古典詩詞,還要積累初步鑒賞詩歌的基本方法、要領(lǐng),這樣才能談到提高。針對每一單元的詩歌特點,要著眼培養(yǎng)鑒賞能力,及時總結(jié)鑒賞方法,觸類旁通,舉一反三。比如針對寫景抒情類的詩歌,要求學生概括詩中的意象,分析意象特點,進而把握作品情感,一言以蔽之,“寫的什么景抒的什么情”;針對詠史懷古類的作品,了解前后兩個朝代的大致特點,知人論世,對比感悟作者撫今追昔、昔盛今衰、世事滄桑的深沉感慨等。
教材所選詩歌例子畢竟有限,解讀好范例,讓學生得法于課堂,受益于課外,由點到面,應該貫穿于古典詩詞教學的整個過程。
五、開展比賽活動,營造學習氛圍
開展詩詞朗誦比賽,傳唱詩詞,在活動中學習詩詞,有利于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顒拥慕M織形式可靈活多樣,比如小組比賽,兄弟班級邀請賽等。
(代均平 甘肅省正寧縣第三中學 745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