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小凈(四川文化藝術學院 四川 綿陽 621000)
高校小提琴教學現(xiàn)狀與改革策略芻議
龔小凈
(四川文化藝術學院四川 綿陽 621000)
小提琴是頗受國人喜愛的西洋演奏樂器之一,自解放后小提琴專業(yè)教育的興起至今,小提琴教學工作雖然日趨完善,但是也存在明顯的不足,本文分析了當前我國高校小提琴教學的現(xiàn)狀,并針對此現(xiàn)狀提出了解決的建議,以期為我國高校小提琴教學工作提供有益的理論參考。
高校小提琴;教學;現(xiàn)狀;策略
作為最受中國人歡迎的西洋樂器,小提琴是在清朝末年傳入我國的。民國初年,國人對西洋音樂產生興趣,在上世紀二十年代起,世界上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大師陸續(xù)到中國進行演出,掀起了國內小提琴學習熱潮,隨后在北京、廣州、上海等地陸續(xù)開設了小提琴專業(yè)音樂??茖W習,至此,我國揭開了小提琴專業(yè)教育的序幕。建國之后,蘇聯(lián)很多高水平的小提琴演奏家來我國進行工作,很多專業(yè)的小提琴教師與演奏家?guī)煆倪@些蘇聯(lián)的專業(yè)人士,促進我國小提琴教育開始走向專業(yè)化。經過幾十年的發(fā)展,我國的小提琴專業(yè)教育取得了長足的發(fā)展,然后很多方面也存在不足。
(一)學生類型的多樣化。伴隨著高校擴招政策的推行,小提琴專業(yè)的高校生生源也愈加廣泛,這本身對小提琴專業(yè)的發(fā)展有一定的益處,然而正是因為生源的擴充導致基礎水平的參差不齊。目前來看,選擇小提琴專業(yè)的高校生主要分為三類:第一類是以前學習的非小提琴音樂專業(yè),然而對小提琴比較感興趣但是沒有任何基礎的;第二類是以前學校的非小提琴專業(yè),喜歡小提琴,但是有一定專業(yè)基礎的;第三類是有多年學習經驗,熟諳小提琴演奏技巧,對小提琴演奏作品有較為深入的了解,具備一定的演奏能力的。
(二)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比較落后。當前高校小提前教學模式較為傳統(tǒng),教學方法也比較落后,更多注重演奏技巧的培養(yǎng)而忽視了對于學生音樂感悟力及表現(xiàn)力、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致使學生在表現(xiàn)作品靈魂與內涵方面有所欠缺,而且也不利于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整體提升,對于學生藝術視野的拓展也不利。此種教學模式有待改良與革新。
(三)教材體系不完善。當前很多高校都缺乏小提琴教學的系統(tǒng)性教材,教材體系還很不完善,而學生基礎參差不齊,很多學生完全沒有小提琴基礎,而系統(tǒng)的教材又缺乏,致使教師沒有有效的教學工具,教學效果不明顯。比如,沒有小提琴基礎的學生需要的是入門級教材,有小提琴基礎的需要的是重點強化教材,但是教師只能利用統(tǒng)一的簡單教材一刀切教學。
(四)課程設置不夠合理。當前高校小提琴教學還存在課程設置少,課時短的問題,在教學過程當中每當學生剛剛找到練習狀態(tài)時,課時也基本結束了,這也就造成了學生課下練習時間長,上課學習專業(yè)、系統(tǒng)樂理知識時間少,因材施教、根據(jù)基礎教學更是無從談起了,這對教學效果產生了嚴重的負面影響,也影響了學生上小提琴課的積極性。
(一)根據(jù)生源基礎進行“因材施教”。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忽視了因為擴招帶來的生源的多層次性,一刀切的教學忽視了學生的基礎,無法取得明顯的教學效果,因此在高校小提琴教學過程當中,應重視學生不同的小提琴學習基礎,根據(jù)基礎的不同對教學方式進行調整,因材施教,具體如下:
1.針對無基礎的學生采取集群式教學。對于沒有小提琴學習基礎的學生,教師可以采用集群式基礎教學,從小提琴的演奏基礎知識開始教授,此類學生對小提琴保持著極大的熱情與好奇心,但都缺乏基礎理論及實踐知識一,因此采用集群式教學不僅可以“投其所好”,而且可以提升教學效率,節(jié)約教學資源。
2.針對有一定基礎的學生采取小組式教學。小組式教學主要針對有一定演奏基礎知識的學生,這類學生對基礎的理論知識有了一定的掌握,因此不用以集群式教學為主,否則會耽誤其學習進度,影響其學習效果。而建立小組式教學,可以讓其與其他小組成員互相交流,共同提升,也可以使得教學效果與教學效率得到顯著提升。
3.針對基礎較好的學生采用一對一教學。對于有較好演奏基礎的小提琴學員,要進行一對一的教學,因為其已經過了基礎知識的學習階段,所以培養(yǎng)的目標是其在強化演奏技巧的基礎上,讓其演奏更加富有感染力與表現(xiàn)力,這就需要了解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綜合能力,也就要求教師要對學生的個體情況有一定的掌握,一對一教學可以讓教師快速、全面掌握學生的個體情況,根據(jù)實際幫助其解決瓶頸問題,有重點的突破各個難關,進而幫助學生將演奏技能提升一個臺階。
這三種教學的形式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可以根據(jù)學生的提升速度與水平不斷切換,使學生在任何階段都能找到恰當?shù)姆绞綄W習自己最應該了解的知識,使學生能快速掌握各項技巧,幫助學生突破各個進步的瓶頸,進而提升教學效果與教學質量,使得學生能真正提升綜合演奏水平。
(二)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改進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
雖然演奏技法與樂理知識是演奏作品的基礎,但是傳統(tǒng)教學方法偏重演奏技巧忽視音樂表現(xiàn)力、感染力及情感的培養(yǎng),不僅不能幫助學生提升整體的音樂素養(yǎng),反而會阻礙學生整體演奏水平的提升。音樂是一門藝術,藝術最大的魅力在于直擊人心,能與人真誠交流,而如果只懂得演奏技法,沒有情感融入,即便多高超的演奏,也讓人覺得沒有靈魂,沒有感染力,也無法感受小提琴藝術真正的魅力。因此高校要改變傳統(tǒng)教學理念,重視音樂表現(xiàn)力、感染力的培養(yǎng),將演奏技法教學與情感融入教學相結合,以提升演奏作品的藝術魅力為教學目標,使學生通過學習能真正提升演奏水平,而不是空學了一堆的演奏技巧,卻無法演奏出震撼人心的作品。
(三)合理設置教學課程。合理的課程安排是學生學習知識的基礎,對于小提琴教學來說,教師要調節(jié)好必修課、選修課與專業(yè)技能課之間的關系。小提琴的專業(yè)技能課必須維持在每周1-2節(jié),增加學生的實踐機會,讓學生能在演奏實踐中理解與掌握理論知識。同時,教師還可以安排一些課外的排練活動,甚至組織學生參加校內外的公益演出,增加學生的實踐機會,提供更多演奏平臺,讓學生能在不斷的實踐與鍛煉中提升自己的演奏水平,進而使得教學效果與教學質量更上一層樓。
(四)科學、合理地選擇教材。針對小提琴專業(yè)學生基礎參差不齊的現(xiàn)實情況,教材的選擇尤為重要,針對不同基礎的學生選擇不同的教材,才能真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fā)其興趣,進而提升教學質量與教學效果。對于零基礎的學生,可以采用入門級的教材,讓其從零學起,踏踏實實學好基礎知識;對于有一定演奏基礎的學生,可以選擇簡單易懂、由淺入深的教材,從鞏固基礎知識入手,逐步深入,逐步提升;對于基礎相對扎實的學生,可以適當選擇一些難度較大、針對性較強的教材,幫助學生分析重點、難點,有針對性提升,促進其演奏再上一個層次。只有對學生“區(qū)別對待”,有針對性選擇教材,才能的推動學生真正得到音樂素養(yǎng)、演奏能力的全面提升,也才能使小提琴教學真正發(fā)揮作用,才能培養(yǎng)出基礎扎實并且富有演奏個性的專業(yè)的、優(yōu)秀的演奏人員。
小提琴專業(yè)教育進入我國已經半個多世紀的歷史,在這半個多世紀的發(fā)展中,小提琴專業(yè)教育既有可喜的成績,也有明顯的不足。當前,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我國高校的小提琴教學必須學會與時俱進,摒棄原有的不足與陳規(guī),將學生的“學”放在主體地位,以此為導向,展開教學工作。并且要因材施教,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進行個性化的培養(yǎng),讓學生能取得音樂素養(yǎng)的全面進步,為我國小提琴演奏藝術培養(yǎng)更加專業(yè)和高水平的演奏人員做出應有的貢獻,讓小提琴這個“舶來”的技術品種不僅能在此生根發(fā)芽,更能開出俏麗的藝術之花。
[1]蘇萍.論小提琴教學中音樂理論的重要性[J].中國校外教育,2011,(2).
[2]李智.淺談小提琴的有效教學[J].大眾文藝(理論),2009,(19).
龔小凈,四川文化藝術學院助教,研究方向:小提琴演奏。
J622.1
A
1007-0125(2015)01-006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