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瑋蔚 習慧
中心靜脈置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及經外周中心靜脈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在臨床治療過程中有相似的有效性[1]。而PICC置管具有操作簡便、安全、成功率高等優(yōu)點,并且能夠有效避免因CVC置管導致的藥物過敏、誤入動脈、氣胸等并發(fā)癥[2-3]。本研究探討PCC及CVC拔管的相關因素與護理干預措施,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14年1月~2014年10月新疆克拉瑪依市中心醫(yī)院共收治240例行PICC置管或CVC置管患者,將患者按照置管方式分為PICC組與CVC組。PICC組140例患者行PICC置管,其中男85例,女55例;年齡17~79歲,平均年齡(44.1±6.4)歲。CVC組100例患者行CVC置管,其中男57例,女43例;年齡19~75歲,平均年齡(43.7±6.2)歲。2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置管方法 PICC組:材料為美國巴德公司的穿刺包,4 Fr導管,長度分別為60 cm。選擇肘部靜脈及適合導管,按照穿刺點與同側胸鎖關節(jié)反折垂直向下到胸骨2~3肋間隙的長度確定置管長度,導管的尖端應置入上腔靜脈1~2 cm。CVC組:材料為韓國SUNG WON生產的7 F雙腔靜脈導管,直徑為2.4mm,長度為20 cm,以美國3M公司的3M透明敷貼進行固定。護理人員經鎖骨下靜脈或頸內靜脈進行穿刺,置入長度為(身高×10%-3)cm。
1.2.2 護理措施 置管成功后,護理人員應24 h更換1次輔料,之后改為每周更換2次,以0.5%碘伏對穿刺部位進行消毒,并注意更換穿刺點敷貼,定期更換肝素帽,1周1次。在導管使用前后均應以0.9%生理鹽水對管腔進行沖洗。所有患者輸液完成之后均以10m L肝素生理鹽水(100U/m L)以正壓封管技術封管。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將所得數(shù)據(jù)錄入SPSS 20.0數(shù)據(jù)庫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例數(shù)(n)表示,計數(shù)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異常拔管原因 PICC組拔管例數(shù)顯著少于CVC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拔管原因對比[n(%)]
2.2 導管留置時間 PICC組的導管留置時間為(29.06±5.47)d,CVC組的導管留置時間為(16.11±6.14)d,PICC組的導管留置時間顯著長于CVC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1 2種置管方法的拔管原因 CVC置管的拔管原因主要為并發(fā)癥及不良反應,而PICC置管拔管的主要原因為疼痛,原因如下:(1)導管的型號同外周的血管內徑不適宜,在穿刺過程中對血管內膜造成損傷,而血管內膜對異物十分敏感,但是CVC置管出現(xiàn)此類影響的幾率很??;(2)在置管過程中,因導管未至上腔靜脈或誤入頸靜脈使得藥物對外肘靜脈造成化學刺激;(3)導管行程長CVC置管3~5倍;(4)患者情緒過于焦慮、緊張,肢體活動頻繁等導致導管不易被固定[4]。
CVC置管的導管感染發(fā)生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原因如下:(1)CVC置管的導管短、隧道短,使得細菌容易入侵;(2)不同部位的皮膚菌落數(shù)目不同,而頸部的微生物比上肢要多;(3)因為導管是以異物形式存在,使得細菌不容易被免疫系統(tǒng)清除,不易被抗菌藥物消滅,容易引發(fā)相關感染。而免疫力低下、病情危重的患者出現(xiàn)感染的幾率更高[5]。CVC與PICC均容易出現(xiàn)穿刺點脫管、外滲及阻塞,這些因素又會導致靜脈炎、導管感染及局部過敏,而靜脈炎又會導致疼痛、腫脹,如果處理不當則需要拔管[6]。
3.2 2組患者的拔管時間對比 本研究中,PICC組的導管留置時間為(29.06±5.47)d,CVC組的導管留置時間為(16.11±6.14)d,PICC組的導管留置時間顯著長于CVC組(P<0.05)。有研究指出,腫瘤化療所用的PICC管的留置時間最長為372 d,表明PICC的發(fā)展?jié)摿艽骩7]。因此,加強PICC置管護理有利于提高利用效率。
3.3 護理干預措施 針對PICC及CVC拔管相關因素,護理人員在置管前向患者講解置管目的、注意事項等,緩解患者的焦慮、緊張情緒,提高患者的依從性,消除患者的不健康意識,使其能夠以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接受護理及治療;在置管過程中嚴格進行無菌操作,以降低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注意更換注射帽,減少導管相關性感染的發(fā)生。在進行PICC置管穿刺之前要了解患者的靜脈情況及靜脈走向,避免置管失敗之后改CVC給患者增加心理負擔;置管后應密切關注患者的穿刺部位是否出現(xiàn)紅、脹、腫、痛癥狀,一旦發(fā)現(xiàn)異常應立刻進行處理。加強局部護理,定期更換敷料,如果出現(xiàn)潮濕、出汗、污染等情況,應及時更換,避免出現(xiàn)局部過敏及導管感染[8]。認真嚴格進行沖管及封管,熟練正確地使用中心靜脈置管,提高中心靜脈置管的利用效率。
本研究中,P ICC組的導管留置時間顯著長于對照組(P<0.05),表明PICC的靜脈置管利用效率較高。因此,PICC置管在臨床應用上具有很大的潛能,結合相應護理干預措施有利于降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延長置管時間,在臨床上值得推廣應用。
[1] 張愛華.PICC與CVC在惡性腫瘤患者治療中的應用比較[J].護士進修雜志,2014,29(15):1417-1418.
[2] 葛永春,王尚前,邵國安,等.經外周中心靜脈置管與中心靜脈置管臨床應用效果的系統(tǒng)評價[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1,14(13):4188-4191.
[3] 李亞飛,汪洋,張曉菊.中心靜脈導管拔管綜合征的病因及預防研究進展[J].中華護理雜志,2012,47(6):571-573.
[4] 李金娟,孫建軍,王曉靖.白血病患者PICC與CVC置管相關因素比較[J].環(huán)球中醫(yī)藥,2013,6(S1):41-42.
[5] 賈占花.淺談PICC在腫瘤患者化療中的應用及護理[J].醫(yī)學信息,2014,27(5):347.
[6] 姚秀霞,雷崢,孫杰,等.PICC在神經外科應用中的問題分析及預防對策[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4,7(中):4219.
[7] 許麗娜.不同途徑靜脈留置導管內細菌定植情況的比較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3,29(8):32-33.
[8] 李浩,于靜蕊.PICC相關性導管感染與堵塞的關系及易桿菌分布[J].護理研究,2012,26(5):121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