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 玲,李 靜,彭 倩,趙俊婷,李元華,李 敏△
(1.第三軍醫(yī)大學西南醫(yī)院婦產(chǎn)科生殖中心,重慶400038;2.第三軍醫(yī)大學心理學院軍事心理學教研室,重慶400038)
不孕癥,一個全球性的生殖健康問題,影響著世界上大約10%的人口[1]。同時它也被認為是患者生活中一個最突出的心理應(yīng)激事件之一,可能使患者產(chǎn)生抑郁、焦慮、內(nèi)疚、社會孤立、性滿意度降低等心理健康問題,導致生活質(zhì)量下降、婚姻沖突,從而影響治療結(jié)果[2-4]。雖然應(yīng)激事件會產(chǎn)生病理結(jié)果,但主觀知覺到的應(yīng)激卻并不等同于應(yīng)激事件本身[5]。對應(yīng)激的知覺需要花更多時間去評估特定情境的需求和個體應(yīng)對這種需求的能力[6]。因此個體感知到的應(yīng)激要受到個體的一些易感性因素的影響,比如認知、應(yīng)對、人格、心理彈性、社會支持等。目前,對于女性不孕癥患者生育困難應(yīng)激特征以及心理彈性、領(lǐng)悟社會支持是否影響患者對生育困難應(yīng)激的感知的相關(guān)研究在國內(nèi)并不多見。因此,為了更好地探究國內(nèi)女性不孕癥患者所知覺到的生育困難應(yīng)激的特征,以及心理彈性、領(lǐng)悟社會支持對生育困難應(yīng)激的影響,本文分析了重慶西南醫(yī)院生殖醫(yī)學中心的255例女性不孕癥患者生育困難應(yīng)激的特征,并探討其心理彈性、社會支持對生育困難應(yīng)激的影響,從而為臨床對女性不孕癥患者開展心理干預提供一定的理論指導。
1.1 一般資料 采用橫斷面設(shè)計,用隨機抽樣的方法于2013年5~11月在重慶市西南醫(yī)院生殖醫(yī)學中心選取20歲以上、初中及以上文化、智力正常、意識清楚并愿意合作的女性不孕癥患者270例,對她們進行問卷調(diào)查?;颊咴诮y(tǒng)一指導下完成表格,填完后當場收回。剔除缺失、無效問卷,剩余有效問卷255份,有效率為94.44%?;颊咔闆r分布如下,年齡:20~<30歲124例,30~<40歲115例,40~45歲16例;文化程度:初中92例,高中/中專65例,大專50例,本科及以上48例;不孕不育時間:1~<3年82例,3~<6年99例,6~<10年40例,10年及以上34例;不孕不育類型:原發(fā)性不孕109例,繼發(fā)性不孕146例;不孕不育原因:男方因素25例,女方因素126例,雙方因素45例,不明原因59例。
1.2 方法 本研究測量工具包括一般資料問卷及心理彈性問卷(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領(lǐng)悟社會支持量表(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scale,PSSS)、生育困難問卷(fertility problem inventory,F(xiàn)PI)。
1.2.1 CD-RISC 采用于肖楠等翻譯并修訂的中文版CDRISC[7]。該問卷由3個維度構(gòu)成(堅韌、力量、樂觀),共25個條目,采用5級評分,從0分(很不符合)到4分(很符合),得分越高,表示心理彈性越好。Cronbach′sα系數(shù)為0.91,本研究中該量表Cronbach′sα系數(shù)為0.907。
1.2.2 PSSS 采用姜乾金[8]翻譯并修訂的領(lǐng)悟社會支持量表。該量表強調(diào)個體自我理解和自我感受到的社會支持,分別測定個體領(lǐng)悟到的來自家庭、朋友和其他人的支持程度,總分反映個體感受到的總的社會支持。量表有12個自評項目,采用1~7級計分方法,由“極不同意”到“極同意”,得分越高,表明個體領(lǐng)悟社會支持的程度越高[9]。本研究中該量表Cronbach′sα系數(shù)為0.921。
1.2.3 FPI FPI由加拿大Newton等[9]編制,用于測量與不孕癥有關(guān)的應(yīng)激水平。該表共46個條目,每個條目按6級評分由“完全不同意”(1分)到“完全同意”(6分)。測量結(jié)果包括總分和社會壓力、性壓力、夫妻關(guān)系壓力、拒絕無子女的生活方式、父母角色的需要5個子量表。分數(shù)越高,則應(yīng)激越大??偡旨案髯恿勘砭哂休^高的信度和較好的效度。Cronbach′sα系數(shù)為0.77~0.93,本研究中該量表Cronbach′sα系數(shù)為0.911。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利用SPSS18.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多組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Pearson′s相關(guān)分析和回歸分析,檢驗水準α=0.05,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女性不孕癥患者生育困難應(yīng)激調(diào)查結(jié)果 年齡、文化程度、不孕時間、不孕類型、不孕原因?qū)ε圆辉谢颊呱щy應(yīng)激的影響調(diào)查結(jié)果,見表1。
2.2 女性不孕癥患者生育應(yīng)激與心理彈性、社會支持的相關(guān)分析 女性不孕癥患者生育問題應(yīng)激及其5個因子與心理彈性和社會支持及其各因子都呈顯著負相關(guān),相關(guān)系數(shù)為0.144~0.441(P<0.05),見表2。
表1 女性不孕癥患者生育困難應(yīng)激的特征分析(±s,n=255)
表1 女性不孕癥患者生育困難應(yīng)激的特征分析(±s,n=255)
生育應(yīng)激年齡(歲)20~<30 30~<40 40~45F文化程度初中 高中/中專 大專 本科及以上F社會壓力 29.65±7.55 28.40±7.78 27.20±7.94 1.245 31.74±7.12 27.37±7.35 26.62±7.84 28.06±7.51 7.189b性壓力 19.33±6.29 20.19±6.34 20.00±7.20 0.557 20.95±6.10 19.02±5.93 19.36±6.54 18.92±7.03 1.726夫妻關(guān)系壓力 26.71±0.92 26.64±8.40 24.56±8.72 0.502 28.99±8.31 26.18±7.72 24.36±8.39 24.62±7.20 5.096b拒絕無子女的生活 31.71±6.85 29.57±7.40 26.87±5.56 4.942b 31.45±6.59 30.72±6.66 29.62±7.21 29.00±8.51 1.520父母角色的需要 42.23±8.36 39.55±9.12 41.56±7.45 2.889a 43.77±7.91 40.85±8.15 37.90±8.33 39.04±9.906.394b總應(yīng)激 149.64±26.35 144.36±30.89 140.19±24.2 1.477 156.89±26.83 144.14±25.84 137.86±28.36 139.64±29.68 7.203b
續(xù)表1 女性不孕癥患者生育困難應(yīng)激的特征分析(±s,n=255)
續(xù)表1 女性不孕癥患者生育困難應(yīng)激的特征分析(±s,n=255)
不孕時間(年)生育應(yīng)激1~<3 3~<6 6~<10 10年及以上F不孕類型原發(fā)性不孕 繼發(fā)性不孕F社會壓力 27.70±7.81 28.83±7.41 30.87±7.99 29.88±7.54 1.740 30.27±7.27 27.93±7.86 2.422a性壓力 19.67±6.73 19.19±5.51 21.50±7.74 19.62±5.85 1.278 20.32±6.57 19.34±6.18 1.217夫妻關(guān)系壓力 25.35±8.33 26.53±7.93 27.25±8.25 28.62±8.23 1.416 27.87±8.47 25.55±7.82 2.258a拒絕無子女的生活 30.61±6.83 30.94±7.54 29.97±6.41 29.15±7.64 0.601 30.37±6.52 30.50±7.60-0.147父母角色的需要 40.43±8.03 41.25±9.48 41.12±8.69 41.38±8.39 0.168 41.88±8.18 40.31±9.08 1.442總應(yīng)激 143.77±27.46 146.74±28.17 150.73±31.43 148.65±28.33 0.608 150.71±27.72 143.64±28.68 1.983a
續(xù)表1 女性不孕癥患者生育困難應(yīng)激的特征分析(±s,n=255)
a:P<0.05;b:P<0.01,組間比較。
生育應(yīng)激不孕原因男方因素 女方因素 雙方因素 不明原因F社會壓力 25.12±6.92 30.06±7.53 29.17±8.49 27.93±7.19 3.402a性壓力 16.48±5.19 19.58±6.32 20.78±6.44 20.76±6.46 3.208a夫妻關(guān)系壓力 23.96±7.94 27.01±8.52 27.84±8.49 25.66±7.03 1.589拒絕無子女的生活 29.32±7.61 31.15±7.02 30.20±6.08 29.59±7.94 0.912父母角色的需要 37.80±8.63 41.58±8.82 40.53±8.53 41.41±8.61 1.398總應(yīng)激 132.68±27.19 149.38±28.35 148.53±28.51 145.35±27.93 2.551
表2 女性不孕癥者生育困難應(yīng)激與心理彈性、社會支持的相關(guān)分析
2.3 社會支持、心理彈性對女性不孕癥患者生育困難應(yīng)激的預測 逐步回歸結(jié)果顯示,有顯著預測力的變量有3個,依序為“樂觀”、“家庭支持”、“力量”,可以共同解釋女性不孕癥患者生育困難應(yīng)激的28%,其對生育困難應(yīng)激的影響均為負向。最具預測力的為“樂觀”,其次為“家庭支持”,最后為“力量”,見表3。
表3 心理彈性、社會支持對女性不孕癥患者總生育應(yīng)激的回歸分析
3.1 女性不孕癥患者的生育困難應(yīng)激特點 本研究中,年齡方面,20~<30歲的女性不孕癥患者,其“拒絕無子女的生活”方面的壓力感顯著高于30~<40歲、40~45歲的女性不孕癥患者,“父母角色的需要”方面的壓力感大于30~<40歲女性不孕癥患者。這可能是因為年紀更輕的女性對于為人母的角色以及有子女的生活的期望和憧憬要大于年長的女性。在文化程度方面,初中文化的女性不孕癥患者,其感受到的“社會壓力”、“夫妻關(guān)系壓力”、“父母角色的需要”及“總應(yīng)激”,均顯著地高于其他3個學歷組的女性不孕癥患者,這與Donkor等[10]的研究一致,他們發(fā)現(xiàn)文化程度越高的女性,其不孕相關(guān)應(yīng)激反應(yīng)越少。這也可能是因為學歷高者有能力獲得更多的相關(guān)知識,且具備更好與醫(yī)護人員溝通的能力,使其對生育應(yīng)激的感知水平降低。因此要從不同途徑提高女性不孕癥患者對相關(guān)生育和治療知識的了解以及與醫(yī)護人員的溝通能力,從而降低其對生育困難應(yīng)激的反應(yīng)。在不孕時間方面,1~<3年的女性不孕癥患者的“社會壓力”小于6~<10年的女性不孕癥患者,其他時間段沒有差異。在不孕類型方面,原發(fā)性女性不孕癥患者,其“社會壓力”、“夫妻關(guān)系壓力”、“總應(yīng)激”,均大于繼發(fā)性女性不孕癥患者,這與Donkor等[10]的研究不一致,他們沒有在研究中發(fā)現(xiàn)原發(fā)性不孕與繼發(fā)性不孕者在生育應(yīng)激反應(yīng)上存在顯著差異。這可能是因為在本研究中的一些繼發(fā)性不育者目前已經(jīng)有1個或2個孩子,與家庭或同輩的負性社會比較就很少成為一個話題有關(guān)[10]。在不孕原因方面,由“男方因素”引起的女性不孕癥患者的“社會壓力”小于“女方因素”和“雙方因素”的女性不孕癥患者,但與“不明原因”的女性不孕癥患者沒有差異,此外,因“男方因素”導致的女性不孕癥患者的“性壓力”均小于其他3個不孕原因引起的女性不孕癥患者。這個與Newton等[9]的研究不一致,該研究是在1999年進行的,本研究結(jié)果與其不一致可能跟時代變遷以及文化差異相關(guān)。
3.2 社會支持、心理彈性對生育應(yīng)激的影響 本研究中,女性不孕癥患者生育問題應(yīng)激及其5個因子與心理彈性和社會支持及其因子都呈顯著負相關(guān),因此提高女性不孕癥患者的心理彈性和領(lǐng)悟社會支持可能會有效降低其生育困難應(yīng)激反應(yīng)的強度?!皹酚^性”、“家庭支持”和“力量”可以作為女性不孕癥患者生育應(yīng)激反應(yīng)的重要預測因子,其中,最具預測力的為“樂觀性”,其次為“家庭支持”和“力量”??梢?,患者自身的樂觀,以及來自家庭系統(tǒng)的支持有助于降低其生育相關(guān)的應(yīng)激反應(yīng)。
綜上所述,在臨床工作中應(yīng)針對不同女性不孕癥患者的獨特心理特征制定相應(yīng)的干預措施來降低患者對生育困難應(yīng)激的感知水平,使患者情緒平穩(wěn)內(nèi)心平和,從而提高治療效果。
[1] Ombelet W.Is global access to infertility care realistic?The Walking Egg Project[J].Reprod Biomed Online,2014,28(3):267-272.
[2] Herrmann D,Scherg H,Verres R,et al.Resilience in infertile couples acts as a protective factor against infertility-specific distress and impaired quality of Life[J].J Assist Reprod Genet,2011,28(11):1111-1117.
[3] Verhaak CM,Smeenk J,Evers A,et al.Women′s emotional adjustment to IVF:a systematic review of 25years of research[J].Hum Reprod Update,2007,13(1):27-36.
[4] Cooper BC,Gerber JR,Mcgettrick AL,et al.Perceived infertility-related stress correlates with in vitro fertilization outcome[J].Fertil Steril,2005,84(1):S232.
[5] Bardeen JR,F(xiàn)ergus TA.Experiential avoidance as a moderator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nxiety sensitivity and perceived stress[J].Behav Ther,2013,44(3):459-469.
[6] Zvolensky MJ,Goodie JL,Ruggerio KJ,et al.Perceived stress and anxiety sensitivity in the prediction of anxietyrelated responding:a multichallenge evaluation[J].Anxiety Stress Copin,2002,15(3):211-229.
[7] Yu XN,Zhang JX.Factor analysis and Psychometric evaluation of the connor 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with Chinese people[J].Soc Behav Personal,2007,35(1):19-31.
[8] 姜乾金.領(lǐng)悟社會支持量表(PSSS)[M].北京: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社,1999:131-133.
[9] Newton CR,Sherrard W,Glavac I.The fertility problem inventory:measuring perceived infertility-related stress[J].Fertil Steril,1999,72(1):54-62.
[10] Donkor ES,Sandall J.The impact of perceived stigma and mediating social factors on infertility-related stress among women seeking infertility treatment in Southern Ghana[J].Soc Sci Med,2007,65(8):1683-1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