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平 (河北省邢臺縣晏家屯中學 054000)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探究
張艷平 (河北省邢臺縣晏家屯中學 054000)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初中生獲取語文知識、提升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通過閱讀優(yōu)秀的作品,學生能感悟生活,體會到人間的真、善、美,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但目前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卻不太樂觀,仍然存在著很多的問題。鑒于此,本文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常見的一些問題談起,就如何搞好閱讀教學談幾點對策,以期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初中語文 閱讀教學 問題措施
1.閱讀教學的過程化。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過于程序化,多采用“滿堂灌”的方式,導致學生在閱讀學習中大部分時間都是處于被動的狀態(tài),且閱讀興趣不高,不利于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提高。
2.重視考點的講解,忽視了閱讀教學中的情感輸入。閱讀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但現(xiàn)在很多語文教師的通病就是對考點格外的重視,授課過程中往往先找考試中的重點,然后利用閱讀的方式讓學生反復記憶這些考點,卻忽略了閱讀材料中蘊含著的人文情感,這不利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
3.學生閱讀的素材良莠不齊。很多初中生喜歡看一些通俗的文學和網(wǎng)絡上流行的小說,這個現(xiàn)象與社會發(fā)展的主流形式有關聯(lián),但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個人素養(yǎng)。
針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現(xiàn)狀,教師可采取以下提高閱讀效率的方法。
1.培養(yǎng)學生濃厚的語文閱讀興趣。培養(yǎng)初中生的閱讀興趣,是提高初中生閱讀能力的必要條件。而要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和習慣的方法有很多,現(xiàn)筆者試談兩種。
(1)整合教材知識,巧設開端,并從學生易于接受的部分入手,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點。如我在教學《海燕》一課時,設計了這樣一個開場白:“同學們都見過海燕嗎?你們印象中的海燕是什么樣子的?把你們認識的海燕講給大家聽一聽?!蓖ㄟ^這樣一個開場白,很多學生爭先恐后地把自己認識的有關海燕的知識說給同學聽。接著我通過引導,讓學生想象一下海燕勇敢的形象以及作者和海燕之間的關系,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發(fā)揮自己的合理想象,熱烈地進行了討論,在討論中我又引導學生思考“文中作者為什么也想自己把變成海燕”,從而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使他們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本課知識。
(2)巧設疑問,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的欲望。如在教學《白楊禮贊》一課時,我在結尾處是這樣設疑的:“作者在第七自然段完成了對白楊樹形象的刻畫,點破了白楊樹的象征意義,這樣的話,文章就可以結束了,但是作者為什么還要寫八、九自然段呢、這對表達文章的主題思想有什么作用呢?”通過這樣的設疑,讓學生帶著疑問去閱讀,很容易就掀起了學生思維活動的波瀾,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望,進而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2.重視閱讀教學中的情感滲透。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滲入情感教育具有重要的意義,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還能完善人格,發(fā)展個性,使學生心靈得到陶冶、內(nèi)心得到凈化。因此,教師要重視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情感滲透。
(1)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境,讓學生的情感與作者產(chǎn)生共鳴。在整個閱讀教學中,教師重在點撥學生怎樣閱讀、欣賞文學作品,引領學生感悟作品內(nèi)涵。而創(chuàng)設有效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進行閱讀欣賞,能讓學生與作者產(chǎn)生情感共鳴。如在教授《沁園春?雪》一課時,我通過多媒體課件為學生放映了一些北國雪景的圖片、配樂朗誦的視頻,并讓學生結合自己記憶中見過的大雪的生活情景與此文相聯(lián)系,說說自己的感受,在思想上與作者產(chǎn)生共鳴。這樣的情景設置,將學生沉浸在了“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冰雪世界之中,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質(zhì)量。
(2)增加課堂交流互動的機會,在互動的過程中,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情感。情感是作者創(chuàng)作作品的生命之源。通過閱讀,我們可以探視作者的內(nèi)心世界。在閱讀教學中,語文教師應該依據(jù)教材的特點,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讓學生在真情的帶動下不斷地強化、感受與體驗閱讀中的情感,從而提高閱讀教學效率。如在教授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一課時,教師可以這樣提問:文章中描寫的桃花源是作者向往的一種理想的生活環(huán)境,現(xiàn)實生活中,每個人的心里都有屬于自己的獨特的桃花源,請說說你們心目中的桃花源是什么樣子的?這樣,通過提問,有效地促進了師生間的交流,強化了學生的閱讀興趣,保障了語文教學質(zhì)量的不斷提高。
3.養(yǎng)成良好的課外閱讀的習慣,選擇對自己有利的閱讀材料?!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必須高度重視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并首次把“豐富語言的積累”寫進了教學目的。而課外閱讀的豐富性為學生的個體發(fā)展提供了極為廣闊的空間,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在學生能力范圍下,我們可以推薦一些有益的書籍,比如《弟子規(guī)》《唐詩三百首》《唐宋詩詞選讀》以及《論語》(擇取部分背誦)等課外讀物,為學生囤積語文知識,讓課外閱讀為課內(nèi)閱讀服務,以進一步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為構建學生完善的知識體系打下堅實的基礎。
搞好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是一個循序漸進、長期的過程。作為語文教師,我們要盡可能地利用各種機會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閱讀氛圍,讓學生在這種氛圍中自由地交流、探討,并發(fā)表自己獨特的感受、體驗以及理解,從而體會到閱讀的樂趣,在閱讀中升華自己的情感,提高閱讀能力。
[1]張艷梅.淺議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策略[J].教育教學論壇,2010(34).
[2]李振永.強化初中語文課外閱讀的措施 .[J]文學教育:中,2014(1).
[3]李延梅.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主要思路[J].考試周刊,2011(44).
[4]汪新華.淺談新課程背景下的語文閱讀教學——以《談生命》一文為例[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文科專輯[C].2006.
(責編 房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