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瑞雪
重癥患兒呼吸道的護理管理體會
劉瑞雪
目的探究重癥患兒呼吸道的護理管理方法和應用效果。方法72例重癥患兒,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36例。給予對照組患兒常規(guī)呼吸道護理管理, 觀察組于此基礎上給予患兒綜合護理干預, 觀察比較兩組患兒住院期間并發(fā)癥情況和患兒家屬護理滿意度情況。結果觀察組患兒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 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兒家屬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在重癥患兒呼吸道護理工作中實施綜合護理干預措施, 可有效降低患兒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提高患兒家屬護理滿意度, 護理效果良好, 應用價值高。
重癥患兒;呼吸道;護理管理;應用效果
為進一步研究重癥患兒的最佳呼吸道護理管理方法, 本院選取72例患兒進行臨床研究, 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重癥患兒72例作為研究對象, 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36例。對照組中男22例, 女14例, 年齡1個月~13歲, 平均年齡(5.8±1.2)歲, 入院時間1 h~65 d, 平均時間(21.6±3.5)d;觀察組中男23例, 女13例, 年齡2個月~12歲, 平均年齡(5.2±2.3)歲, 入院時間2 h~65 d, 平均時間(21.1±3.2)d。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呼吸道護理管理, 護理措施包括病房環(huán)境護理﹑患兒個人衛(wèi)生護理和呼吸機械清潔護理,并及時幫助患兒咳嗽或排痰;觀察組于此基礎上采用綜合護理干預管理, 主要護理管理措施包括:①氣體凈化護理, 每天定時通風并對病房空氣進行消毒﹑凈化, 堅持紫外線照射2~3次/d, 每次0.5 h, 進出ICU的醫(yī)護人員均穿戴經過消毒殺菌的衣物﹑鞋子;呼吸道濕化, 采用輸液泵泵入0.9%氯化鈉溶液50 ml+4000 U的α糜蛋白酶(避免使用生理鹽水,以防析出鹽分), 2~5次/d, 控制泵入速度為2~4 ml/h, 并根據患兒實際病情調整藥物用量。②氣管導管護理, 仔細觀察氣囊, 一旦充盈即刻處理, 避免其壓迫氣管壁, 每12 h放氣1次,放氣前清除患兒鼻咽部和口腔內的分泌物, 預防誤吸;切開氣管通氣者, 及時更換敷料并保持其皮膚干爽。③心理護理,主動親近患兒, 耐心與其交談, 指導患兒學會用非語言方式如手勢﹑繪畫﹑書寫等表達其內心需求, 適當安排患兒家屬進行探訪, 滿足患兒對安全﹑關愛﹑歸屬感的需求, 以配合臨床治療。④體位護理, 將患兒臀部墊高, 取健側臥位, 保證患兒呼吸通暢;加強引流和導管護理, 適當調整引流管,防止引流液倒流或導管脫落, 避免出現(xiàn)感染或其他并發(fā)癥。⑤排痰護理, 屈曲手背, 并攏四指輕叩患兒背部, 使分泌物排出, 若患兒屬于氣管內插管, 可行吸痰處理, 咳痰有力者吸痰1~2次/d, 咳痰無力者吸痰1次/4 h, 吸痰時間可持續(xù)15 s,并分別于吸痰前后給予患兒高濃度氧通氣。
1.3 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兩組患兒住院期間并發(fā)癥情況和患兒家屬護理滿意度情況。采用護理滿意度調查表調查患兒家屬對本次護理工作的滿意情況, 問卷內容分為不滿意﹑滿意和特別滿意等3個項目。護理滿意度=(滿意+特別滿意)/總例數×1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兒并發(fā)癥比較 觀察組患兒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患兒護理滿意比較 觀察組患兒家屬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兒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n(%)]
表2 兩組患兒家屬護理滿意度比較[n(%)]
重癥患兒在臨床ICU科室較為常見, 大多數患兒病情危急, 需要機械通氣以輔助呼吸[1], 但是在機械通氣過程中由于患兒機體較弱, 抵抗力低[2], 且不同病種﹑部位與致病菌的危重患者集中, 抗生素的不合理應用, 以及各種侵入性操作和醫(yī)療儀器的使用等多種原因可導致患兒受到感染。主要感染部位有呼吸道﹑泌尿道﹑血管內﹑血液內﹑外科傷口﹑口腔和皮膚等[3]。感染程度較輕者可降低臨床治療效果, 病情嚴重者甚至危及患兒生命, 所以重癥患兒治療期間的病房護理工作尤為重要, 對減少患兒并發(fā)癥, 促進患兒快速恢復具有重要的積極意義。為進一步研究重癥患兒呼吸道護理的最佳護理措施和應用效果, 本院選取72例患兒作為研究對象, 分別采用兩種不同護理管理方法進行臨床研究, 其中護理人員主要從病房氣體凈化﹑氣管導管﹑心理﹑體位﹑排痰等多個方面對觀察組患兒實施綜合護理干預管理措施, 以病房一般護理管理措施為基礎, 加強患兒呼吸道濕化, 保持呼吸道通暢, 以預防感染和其他并發(fā)癥;本次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觀察組患兒住院期間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較對照組低(P<0.05), 患兒家屬護理滿意度較對照組高(P<0.05)。
綜上所述, 重癥患兒采用呼吸道綜合護理干預措施, 患兒并發(fā)癥較少, 家屬護理滿意度較高, 可有效提高原發(fā)病治療效果, 減少住院期間感染情況, 護理效果顯著,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林潔, 董琳, 李海燕, 等.重癥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臨床特點及抗茵藥物使用分析.臨床兒科雜志, 2011, 29(5):454-458.
[2]柏振江, 謝敏慧, 李鶯, 等.蘇州地區(qū)兒童重癥甲型H1N1流感與重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比較.江蘇醫(yī)藥, 2011, 37(18): 2160-2163.
[3]曹夢華.矽肺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的呼吸道護理.中國工業(yè)醫(yī)學雜志, 2012, 25(6):47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2.154
2015-08-03]
473000 河南省南陽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兒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