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俊玲 夏天波
評價腫瘤標志物在肺癌診斷、療效及預(yù)后中的臨床價值
趙俊玲 夏天波
目的評價腫瘤標志物在肺癌診斷﹑療效及預(yù)后中的臨床價值。方法80例住院患者,其中采用放射免疫法檢測的肺癌患者作為肺癌組, 非肺癌患者作為非肺癌組, 各40例。分析比較治療前后患者的癌胚抗原(CEA)﹑細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CYFRA 21-1)﹑神經(jīng)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SE)腫瘤標志物。結(jié)果肺癌患者CEA﹑CYFRA 21-1﹑NSE水平明顯高于非肺癌患者(P<0.01);腫瘤標志物與肺癌化療效果之間的關(guān)系顯著;本次研究肺癌患者中死亡8例, 化療后3項標志物檢測與化療前相比,上升1項1例, 上升2項2例, 上升3項4例。結(jié)論測定腫瘤標志物水平對于疾病的診斷﹑治療以及評價預(yù)后具有重要意義。
腫瘤標志物;肺癌診斷;預(yù)后
肺癌為一種臨床常見惡性腫瘤疾病, 且發(fā)病率不斷增加, 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命健康。為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早期診斷并提供有效的治療十分必要, 其中肺癌診斷的主要輔助性指標為腫瘤標志物[1]。本次研究中, 分別在治療前后檢測CEA﹑CYFRA 21-1﹑NSE水平, 并分析其在肺癌診斷﹑療效以及預(yù)后中的作用, 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抽調(diào)本院2013年10月~2014年11月收治的80例住院患者, 其中肺癌患者作為肺癌組, 非肺癌患者作為非肺癌組, 各40例。肺癌組男25例, 女15例, 年齡37~67歲, 平均年齡(50±5.7)歲, 均經(jīng)痰脫落細胞學檢查﹑纖維支氣管鏡活檢等確診, 小細胞肺癌12例, 鱗癌15例, 腺癌13例。非肺癌組男28例, 女12例, 年齡35~65歲,平均年齡(45±6.6)歲, 支氣管擴張合并感染10例, 慢性肺急性感染9例, 痰菌陰性肺結(jié)核8例, 結(jié)核性胸膜炎13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檢測項目 兩組患者治療前﹑治療后分別檢查1次CEA﹑CYFRA 21-1﹑NSE水平。
1.2.2 檢測方法 血清CEA測定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技術(shù)提供RIA試劑盒;CYFRA 21-1﹑NSE測定則由天津技術(shù)公司提供RIA試劑盒;根據(jù)說明書即可。指標正常值:CEA<20 ng/ml;CYFRA 21-1<3.3 ng/ml;NSE<14.5 ng/ml。
1.2.3 治療方法 肺癌組中小細胞肺癌的治療方法為IVP (IFO+VDS+DDP)方案, 非小細胞肺癌治療方案為MVP (MMC+VDS+DDP)化療, 每例接受2個周期化療, 1個周期28 d。非肺癌組實施對癥﹑支持治療。
1.3 療效評定標準[2]根據(jù)KPS標準評價:滿分100分,死亡0分, 評分越高, 表明健康狀況越良好。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腫瘤標志物與肺癌診斷之間的關(guān)系
2.1.1 肺癌組與非肺癌組3項標志物檢測結(jié)果比較 兩組患者的3項標志物測定水平比較,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1。
2.1.2 兩組血清CEA﹑CYFRA21-1﹑NSE陽性率比較
CEA﹑CYFRA21-1﹑NSE陽性率, 肺癌組分別為15.0% (6/40)﹑7.5%%(3/40)﹑12.5%%(5/40), 非肺癌組分別為52.5%(21/40)﹑40.0%%(16/40)﹑55.0%%(22/40), 兩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腫瘤標志物與肺癌化療效果之間的關(guān)系
2.2.1 腫瘤化療治療后3項標志物與療效比較 有效組與無效組的3項指標檢測值比較,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2.2 肺癌化療后KPS變化與3項標志物關(guān)系 KPS下降組與上升組3項標志物進行比較,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1 兩組患者3項標志物測定結(jié)果比較(±s, ng/ml)
表1 兩組患者3項標志物測定結(jié)果比較(±s, ng/ml)
注:兩組比較, P<0.01
標志物 肺癌組(n=40) 非肺癌組(n=40) t P CEA 27.85±28.40 15.42±7.66 2.6705 <0.01 CYFRA 21-1 9.40±14.50 1.90±1.82 3.2459 <0.01 NSE 20.36±21.00 9.72±5.60 3.0962 <0.01
表2 療效與3項標志物檢測值(±s, ng/ml)
表2 療效與3項標志物檢測值(±s, ng/ml)
注:兩組比較, P<0.05
標志物 有效組 無效組 t P CEA 19.45±9.60 29.40±26.41 4.6716 <0.05 CYFRA 21-1 5.60±6.30 10.20±12.02 3.9643 <0.05 NSE 14.10±6.85 21.25±18.40 4.0871 <0.05
表3 化療后KPS變化與3項標志物之間關(guān)系(±s, ng/ml)
表3 化療后KPS變化與3項標志物之間關(guān)系(±s, ng/ml)
注:兩組比較, P<0.05
標志物 KPS下降組 KPS上升組 t P CEA 29.85±27.12 19.40±8.73 6.2841 <0.05 CYFRA 21-1 11.45±19.30 6.30±5.91 5.4641 <0.05 NSE 20.40±19.30 15.90±7.53 4.9516 <0.05
2.3 腫瘤標志物與肺癌患者預(yù)后之間的關(guān)系 本次研究中肺癌40例, 接受2個周期化療治療后3個月內(nèi), 死亡8例,化療后3項標志物檢測與化療前相比, 上升1項1例, 上升2項2例, 上升3項4例。
腫瘤標志物主要存在于癌組織﹑宿主體液中, 是細胞在癌變發(fā)生發(fā)展﹑浸潤﹑轉(zhuǎn)移過程中產(chǎn)生的活性物質(zhì)。傳統(tǒng)的觀點認為檢測腫瘤標志物僅僅是為了診斷疾病, 隨著當前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以及免疫學的不斷發(fā)展, 檢測腫瘤標志物的目的從傳統(tǒng)的診斷, 延伸到評判療效﹑預(yù)后方面[3]。CEA為代表性胚胎抗原, 其本質(zhì)為腺癌的標志物, 因此肺癌患者陽性值百分比高。因此肺癌診治的一個常用指標為CEA。NSE對小細胞肺癌而言, 為一項具有高特異性以及高敏感性的標志物, 但不能作為早期診斷指標, 因NSE血清值增高主要為晚期患者。CYFRA 21-1為正常上皮細胞表達, 源于上皮細胞腫瘤, 血清值明顯增加。從表2中可以看出, 所檢測3項指標對肺癌化療效果判定均具有一定意義, 化療有效血清值下降, 無效則上升, 兩者有明顯差異。從表3中可以看出,化療后標志物測定下降, 則KPS上升。關(guān)于其預(yù)后評價, 化療后標志物測定值上升, 預(yù)后不良。但不能單憑本次研究而判定肺癌預(yù)后, 臨床應(yīng)對肺癌預(yù)后相關(guān)影響因素不斷深入研究。
綜上所述, 測定腫瘤標志物水平對于疾病的診斷﹑治療以及評價預(yù)后具有重要意義。
[1]陳冀衡.椎旁阻滯對肺癌根治術(shù)患者術(shù)后鎮(zhèn)痛效果及外周血腫瘤標志物水平的影響.中國肺癌雜志, 2015, 18(2):104.
[2]陳陽陽.晚期肺癌患者一線化療后6種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的變化及意義.臨床檢驗雜志, 2015, 33(2):124.
[3]夏杰. 55例NSCLC患者圍手術(shù)期血清腫瘤標志物的監(jiān)測分析.安徽醫(yī)科大學學報, 2014, 49(7):1003.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2.009
2015-07-02]
474150 河南省鄧州市中心醫(yī)院檢驗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