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健偉,王 雁,隋愛華
VCI 是指由血管或血管的危險因素引起的認知功能障礙的一類綜合征[1],包括VCIND(血管性認知功能障礙非癡呆型)、VaD(血管性癡呆)和混合性癡呆(阿爾茨海默病和VaD)等不同程度及類型的認知障礙,其意義在于對早期認知功能下降患者的診斷及干預。隨著我國老年人口的不斷增加,血管性認知障礙的發(fā)病人數(shù)也越來越多,已有的研究表明APOEε4 基因與VCI 的發(fā)病相關。Chuo[2]曾報道血清胱抑素C 水平與認知功能存在聯(lián)系,而目前胱抑素C 及APOE 基因多態(tài)性與VCI 的研究少見,為探索之間的關系,我們進行了以下的研究。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 年1 月-2014 年7月在我院神經(jīng)內(nèi)科住院的腦梗死患者218 例,均為山東漢族人,腦梗死入組的診斷均符合1995 年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通過的診斷標準,經(jīng)頭部CT 或MRI 檢查證實有梗死病灶。包括:(1)腦梗死后VCI 組110 例,其中男性58 例,女性52 例,入組者均符合DSM-IV 癡呆的診斷標準;MoCA 量表評分<26 分,受教育年限<12 y 的患者再加1 分;Hachinsk 缺血指數(shù)(HIS)≥7 分,HAMD 評分<7分;所用量表評分分值均由至少2 名神經(jīng)內(nèi)科專科醫(yī)師確認[3];(2)腦梗死后認知功能正常組108 例,其中男性53 例,女性55 例,入選者無認知功能減退,MoCA 量表評分≥26 分,受教育年限<12 y 的患者再加1 分。兩組患者腦梗死嚴重程度、治療時間、性別、年齡等一般情況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兩組的排除標準:除外視、聽、說障礙而不能配合檢查者的患者;除腦梗死外其它腦部疾病或系統(tǒng)疾病所致認知障礙;患有嚴重心肝腎等重大疾病患者。
1.2 方 法
1.2.1 樣本收集和處理 提取研究對象10 ml空腹靜脈血分A、B 兩管裝,A 管聚丙烯EDTA 抗凝,按常規(guī)方法提取白細胞基因組DNA,-20 ℃低溫保存;B 管離心分離血清,應用免疫比濁法在2 h 內(nèi)測定Cys C 水平,正常參考值范圍0.54~1.55 mg/L。
1.2.2 基因型檢測 APOE 基因多態(tài)性檢測,引物設計參照文獻[4],反應條件:95 ℃預變性3 min,95 ℃30 s,61 ℃30 s,72 ℃1 min,共35 個循環(huán),72 ℃延伸5 min。
1.2.3 DNA 序列測定 將PCR 產(chǎn)物用5%瓊脂糖凝膠電泳半小時后拍照觀察結(jié)果,并將產(chǎn)物純化,送至上海生工測序。
1.3 統(tǒng)計方法 所有數(shù)據(jù)應用SPSS17.0 統(tǒng)計軟件進行處理,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兩個獨立樣本t 檢驗,組間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Hardy-Weinberg 平衡檢驗觀察樣本是否具有群體代表性。
2.1 一般資料的比較 兩組人群性別、年齡匹配、高血壓病史、糖尿病史、TG、TC、LDL、HDL、吸煙史、飲酒史組間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基因測序及分析 兩組APOE 多態(tài)性位點基因型頻率的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 平衡(P>0.05)。APOE 經(jīng)PCR 擴增后電泳,產(chǎn)生大小為227 bp 的片段(見圖1)。APOE 第112 位點精氨酸與第158 位點半胱氨酸產(chǎn)生3 種等位基因ε2、ε3、ε4 和6 種基因型,ε2/2、ε3/3、ε4/4 3 種純合子和ε2/3、ε2/4、ε3/4 3 種雜合子,測序圖(見圖2、圖3),112 位點與158 位點密碼子序列(見表2)。
2.3 APOE 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 VCI 組與CIND 組APOEε4 等位基因頻率分別為21.4%和13.0%,VCIε4 基因攜帶組與CINDε4 基因攜帶組比較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P=0.033)(見表3)。
2.4 胱抑素C 血清濃度分析及比較 VCI 組患者血清胱抑素濃度(1.11±0.27)mg/L 高于CIND 組血清濃度(0.97±0.33)mg/L,經(jīng)統(tǒng)計學檢驗有意義(P=0.012);而VCIε4 基因非攜帶組患者血清胱抑素濃度(1.07±0.29)mg/L 雖略高于CIND 組,但仍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P=0.026);VCI 組中ε4 基因攜帶組血清濃度(1.24±0.23)mg/L 明顯高于ε4 基因非攜帶,且兩者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35)(見表4)。
表1 兩組一般資料的比較
表2 不同基因型112、158 位密碼子序列
表3 兩組APOE 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頻率分布
圖1 APOE 基因PCR 擴增圖Marker 大小為600 bp
圖2 APOE158 位點測序圖
圖3 APOE112 位點測序圖
表4 各組血清抑素C 水平比較
VCI 是指由血管或血管相關因素引起的認知功能障礙[5],因?qū)CI 進行早期干預可以延緩病程進展,故對其發(fā)病機制及影響因素的研究越來越多[6]。目前除了血管損害,遺傳因素也逐漸重視起來。ApoEε4 基因、notch3 基因是目前已被證實的VCI 潛在的致病基因。我們的研究發(fā)現(xiàn)VCI 組APOEε4 等位基因頻率高于對照組,并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與前述結(jié)論較為一致,提示在山東漢族人群中,APOEε4 基因攜帶可能增加VCI 的發(fā)病風險。胱抑素C 又稱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劑C,是一種低分子量的非糖基化堿性蛋白質(zhì),廣泛存在于體液及各種組織的有核細胞中,參與細胞內(nèi)外蛋白水解酶的調(diào)控,保護細胞免受不適當?shù)膬?nèi)源性或外源性蛋白酶水解,是目前發(fā)現(xiàn)對組織蛋白酶B 抑制作用最強的物質(zhì)[7]。自1961 年Clausen 從腦脊液中首次發(fā)現(xiàn)后,研究者對胱抑素C 的生物學作用逐漸重視起來。新近有報道稱血清高胱抑素C 水平可能是阿爾茨海默病和輕度認知障礙的危險因素[8]。Levy E 的研究也證實,胱抑素C 基因68 位點處發(fā)生基因突變(A/G)與遺傳性淀粉樣血管病(HCCAA)的發(fā)病相關[9]。Yaffe[10]等認為血清CysC 水平可作為反映老年人認知功能的標志物之一,國內(nèi)羅鑭等[11]報道稱糖尿病患者的血清CysC 水平能增加2 型糖尿病患者輕度認知功能損害,王大力[12]也曾報道稱血清胱抑素C 水平升高是梗死后VCI 的危險因素。這些研究報道從各方面說明了胱抑素C 與認知障礙具有相關性。有研究表明胱抑素C 對腦梗死的發(fā)病具有保護作用[13],但更多的研究更傾向胱抑素C 與腦梗死的發(fā)病相關[14],并提出血清胱抑素C 可能是腦梗死的獨立危險因素的觀點,而腦梗死是VCI 最主要的血管影響因素。我們將實驗研究對象定為梗死后VCI 人群,發(fā)現(xiàn)梗死后VCI 組患者血清胱抑素C 濃度高于對照組且兩組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提示山東漢族人血清胱抑素C 水平可作為提示梗死后VCI 早期發(fā)病的臨床檢測指標之一。
近年研究表明,血清胱抑素C 的表達失衡是動脈粥樣硬化發(fā)生、發(fā)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動脈粥樣硬化可通過多種機制作用增加認知障礙的發(fā)病風險[15]。人類ApoEε4 等位基因能增加膽固醇含量,促進動脈粥樣硬化形成,引起腦組織缺血、缺氧壞死,導致VCI 的發(fā)生。據(jù)上可知,胱抑素C 與APOEε4 基因兩者均能通過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病來增加VCI 的風險。我們對VCI 組APOEε4 基因攜帶者與APOEε4 基因非攜者進行對比,發(fā)現(xiàn)VCI伴APOEε4 基因攜帶者血清胱抑素C 濃度明顯高于VCI 組APOEε4 基因非攜者,且兩者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說明血清胱抑素C 水平升高可提示梗死后VCI 伴APOEε4 基因攜的患者有早期發(fā)病的風險,胱抑素C 水平的檢測可為梗死后VCI 患者的臨床早期診斷提供依據(jù)。
據(jù)上可以得出,血清中胱抑素C 水平增高,尤其APOEε4 基因攜帶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 水平的增高可以作為梗死后VCI 的早期診斷依據(jù)。但本研究病例數(shù)較少,且未對胱抑素C 水平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有待進一步擴大樣本量進行多中心聯(lián)合研究,進一步明確具體機制,為早期干預VCI 的發(fā)生創(chuàng)造條件。
[1]Erkinjuntti T.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and dementia[M].Springer Vienna,2002.91-109.
[2]Chuo LJ,Sheu WH,Pai MC,et al.Genotype and plasma concentration of cystatin C in patients with late-onset Alzheimer disease[J].Dementia and Geriatric Cognitive Disorders,2006,23(4):251-257.
[3]陳海榮.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J].中華神經(jīng)科雜志,1996,29(6):379-380.
[4]藺心敬,胡常林.ApoE 基因多態(tài)性與血管性癡呆關系的實驗研究[J].中國神經(jīng)免疫學和神經(jīng)病學雜志,2002,9(1):17-20.
[5]李焰生.認知功能障礙領域的相關概念[J].中華內(nèi)科雜志,2005,44(7):551-553.
[6]Hachinski V,Iadecola C,Petersen R C,et al.National institute of neurological disorders and stroke-canadian stroke network 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harmonization standards[J].Stroke,2006,37(9):2220-2241.
[7]Crawford FC,F(xiàn)reeman MJ,Schinka JA,et al.A polymorphism in the cystatin C gene is a novel risk factor for late-onset Alzheimer’s disease[J].Neurology,2000,55(6):763-768.
[8]Ghidoni R,Benussi L,Glionna M,et al.Plasma cystatin C and risk of developing Alzheimer’s disease in subjects with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J].J Alzheimer’s Disease,2010,22(3):985-991.
[9]Levy E.Stroke in icelandic patients with hereditary amyloid angiopathy is related to mutation in the cystatin C gene,an inhibitor of cystenine proteinase subjects[J].J Exp Med,1989,169:1171-1178.
[10]Yaffe K,Lindquist K,Shlipak MG,et al.Cystatin C as a marker of cognitive function in elders:findings from the health ABC study[J].Annals of Neurology,2008,63(6):798-802.
[11]羅 鑭,胡毓洪,拓西平.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 水平與輕度認知損害的相關性[J].第二軍醫(yī)大學學報,2011,32(10):1122-1125.
[12]王大力,何曉娟,安雅臣,等.血清胱抑素C 與腦梗死后血管性認知障礙關系的研究[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3,15(7):684-686.
[13]趙德強,潘速躍,陳建輝,等.腦梗死與胱抑素C 的關系[J].南方醫(yī)科大學學報,2009,29(4):807-808.
[14]Seliger SL,Longstreth WT,Katz R,et al.Cystatin C and subclinical brain infarction[J].J American Society of Nephrology,2005,16(12):3721-3727.
[15]鮑 娟,閔曉黎,談 躍,等.頸動脈粥樣硬化與血管性認知障礙關系的臨床研究[J].卒中與神經(jīng)疾病,2009,16(4):21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