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麗(云南省玉溪市第三人民醫(yī)院 云南 玉溪 653100)
?
胎兒宮內窘迫臨床藥物治療分析
侯麗
(云南省玉溪市第三人民醫(yī)院云南玉溪653100)
摘要目的:對胎兒宮內窘迫的臨床藥物治療進行探討與分析。方法:從2012年11月至2015年1月期間我院收治的胎兒宮內窘迫產婦中抽取105例進行回顧性分析,依照抽簽的方式隨機給予其中52例三聯(lián)藥物治療(分析組),另53例單純給予5%碳酸氫鈉進行治療(對照組),對兩組的藥物治療效果進行觀察與對比。結果:經用藥,在胎心音變化情況上,分析組有50例改善,2例未改善,改善率為96. 2%。對照組有43例改善,10例未改善,改善率為81. 1%,兩組差異顯著( P<0. 05)在新生兒娩出后的Apgar評分上,兩組在1分鐘內的窒息率差異顯著( P<0. 05),而在5分鐘內的窒息率差異不顯著( P>0. 05)。結論:在治療胎兒宮內窘迫上,采用維生素C +氨茶堿+5%葡萄糖的三聯(lián)藥物治療能夠對孕婦和胎兒血中的PH值進行改善,并能夠有效改善胎兒的胎心音變化,安全有效,值得推廣。
關鍵詞胎兒宮內窘迫;維生素C;氨茶堿;5%碳酸氫鈉;治療效果
胎兒宮內窘迫就是指胎兒在宮內有缺氧征象危及到胎兒健康與生命的綜合癥狀。此癥狀是當前剖宮產的主要適應癥之一。母體血液含氧量不足、胎兒自身因素以及母胎間血氧運輸和交換出現(xiàn)障礙等是胎兒窘迫發(fā)生的主要因素,胎心音通常<120次/min抑或>160次/min[1]。因此處理胎兒窘迫的主要任務就是改善缺氧狀況。本研究給予了我院在2012 年1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72例胎兒宮內窘迫產婦中的36例三聯(lián)藥物進行治療,取得了滿意的效果,具體如下。
1.1一般資料資料來源我院在2012年1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胎兒宮內窘迫產婦105例,年齡在22到41歲之間,平均為( 26. 7±3. 4)歲,孕周在38到46周之間,平均孕周為( 36. 2±3. 7)周。依照抽簽的方式隨機分成分析組( 52例)和對照組( 53例),對比兩組產婦的一般資料(年齡、孕周)差異不顯著,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 05)。
1.2治療方式分析組:利用三聯(lián)藥物進行治療,即給予產婦100ml5%葡萄糖+500-1000mg的維生素C + 250mg氨茶堿,方式靜脈推注;對照組:單純給予5%碳酸氫鈉治療,方式靜脈滴注。
1.3評判標準[2]新生兒窒息評定以Apgar評分結果為標準:胎兒出生之后的1-5min當中,0-3分表明為重度窒息,4-7分表明為輕度窒息,8-10分表明正常。
1.4統(tǒng)計學方式以上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學處理均通過SPSS20. 0軟件進行,計量資料以t檢驗來表示,計數(shù)資料以X2檢驗來表示,P<0. 05說明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分析組與對照組用藥后胎心音變化狀況對比經用藥,在胎心音變化情況上,分析組有50例改善,2例未改善,改善率為96. 2%。對照組有43例改善,10例未改善,改善率為81. 1%,兩組差異顯著( P<0. 05)。結果見表1。
表1 分析組與對照組用藥后胎心音變化狀況對比{ n( %) }
2.2分析組與對照組新生兒娩出后Apgar評分對比在新生兒娩出后1min內的Apgar評分上,分析組中有47例( 90. 3%)達到了8-10分,有5 例( 9. 7%)為4-7分,無一例為0-3分。對照組中有37例( 69. 8%)為8 -10分,有10例( 18. 9%)為4-7分,有6例( 11. 3%)為0-3分,分析組顯著由于對照組( P<0. 05)在5min內Apgar評分上,兩組差異不顯著,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 05)。
胎兒宮內窘迫的發(fā)生主要是因為子宮收縮減少了胎盤血流量,使得胎盤功能出現(xiàn)減退,壓迫了臍帶血管從而導致胎兒缺乏血氧量并蓄積了大量二氧化碳,加快了心率代償性的速度,增高了血壓。相關研究[3]表明,胎兒宮內窘迫多與母體、臍帶以及胎兒等因素有關,每個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的病例改變都會影響胎兒的供氧供血狀況,進而使得胎兒缺乏主要臟器的血氧灌注。產婦在臨產嚴重缺氧當中會出現(xiàn)胎盤功能退化以及難以緩解臍帶受壓,通過化學感受器使得反射性迷走神經興奮而降低心率,這就進一步加重了胎兒缺氧窘迫,從而抑制了胎兒心肌。基于此,對胎兒的缺氧缺血癥狀及時有效地糾正,對于降低新生兒的死亡與致殘率有著非常重要的臨床意義。
一般來說,胎兒在缺氧情況中會增加對維生素C的需求量,在維生素C不足的情況下,可增加毛細血管通透性以及腦水腫的發(fā)生率,并增高顱內壓。因此把維生素C應用于胎兒宮內窘迫中能夠使毛細血管的通透性得到降低,有利于降低細胞水腫以及顱內出血的發(fā)生率。氨茶堿為咖啡因類藥物,能夠刺激中樞神經系統(tǒng),使其產生輕度興奮,直接加強心肌的收縮力,能夠使胎兒的心肌收縮力得到增強,增加輸出量,并能夠使血管平滑肌得到舒張,使子宮平滑肌出現(xiàn)松弛,以此對子宮的胎盤血流進行改善,使胎盤運輸功能得到恢復。同時,氨茶堿能夠對氣管平滑肌痙攣進行解除,使氣道阻力得到降低,能夠加快胎兒的肺成熟速度。本研究中,分析組運用了維生素C +氨茶堿+5%葡萄糖靜脈滴注,結果胎心音的改善率達到了96. 2%,顯著高于單純運用5%碳酸氫鈉治療的對照組的81. 1%,兩組差異顯著( P<0. 05)同時,在1分鐘之內的Apgar評分上,分析組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 P<0. 05)。
總之,在治療胎兒宮內窘迫上,采用維生素C +氨茶堿+ 5%葡萄糖的三聯(lián)藥物治療能夠對孕婦和胎兒血中的PH值進行改善,并能夠有效改善胎兒的胎心音變化,安全有效,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李麗梅.胎兒宮內窘迫135例診療觀察[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3,11( 19) :179-180.
[2]楊茜.臨產胎兒宮內窘迫診斷指標的觀察[J].當代醫(yī)學,2010,16 ( 10) :1009-1010.
[3]楊建恩,劉勝英,黃艷麗.陰道助產術與剖宮產術在足月妊娠臨產胎兒宮內窘迫中的應用效果[J].中華全科醫(yī)學,2013,11( 03) :424 -425.
【中圖分類號】R714. 4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9-6019( 2015) 07-009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