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敘事倫理張力與審美感知及評價問題——作為方法的張愛玲

      2015-03-10 08:28:48李元喬
      浙江工商大學學報 2015年1期
      關鍵詞:張愛玲張力

      李元喬

      (南開大學 文學院,天津 300071)

      敘事倫理張力與審美感知及評價問題——作為方法的張愛玲

      李元喬

      (南開大學 文學院,天津 300071)

      摘要:敘事倫理是由人類敘事本能產(chǎn)生的復雜而又無處不在的問題。敘事倫理既涉及到審美感受,又涉及到審美評價。由于其復雜且不純粹的文本現(xiàn)象,以敘事倫理張力來比喻便于使審美感受具象化,同時為審美評價提供一個標準。張愛玲的小說復雜而又特殊,可以將其作為方法,根據(jù)敘事性作品的倫理交流結構理論,分析和解讀張愛玲的小說,從而探究敘事倫理與審美感知及評價問題。

      關鍵詞:敘事倫理;張愛玲;張力;審美感知;審美評價

      一、 問題的提出

      首先,人類敘事本能必然產(chǎn)生敘事倫理的問題。人類敘事本能的涵義,是指人類有語言就開始敘事了,從交流信息到虛構故事。不僅口頭講故事,有了文字之后,還發(fā)明了小說等文體,以便更自如地講故事。無論故事怎樣變化,敘事都滲透了人類對人倫關系、人與自然關系、道德等問題的理解乃至思考。這就是敘事倫理(narrative ethics)。英語語境中,美國亞當·扎克瑞·紐頓(Adam Zachary Newton)在《敘事倫理》(narrative ethics)一書中首次提出敘事倫理概念。漢語語境中,劉小楓在《沉重的肉身》一書中首次提出。紐頓在《敘事倫理》對之的解釋是:“敘事倫理可同時被解釋為兩種含義——一種是通過敘事討論某種倫理狀態(tài),另一種是對倫理的論述常依賴于敘事結構——這使得敘事和倫理間的相互作用更為必要、更合文法,同時也避免了創(chuàng)造新詞所產(chǎn)生的意外?!盵1]在紐頓看來,敘事和倫理之間存在邏輯關系,即“作為倫理的敘事”,二者密不可分。劉小楓則在《沉重的肉身》一書中對理性倫理學和敘事倫理學進行了區(qū)分,并這樣描述敘事倫理學:“敘事倫理學不探究生命感覺的一般法則和人的生活應遵循的基本道德觀念,也不制造關于生命感覺的理則,而是講述個人經(jīng)歷的生命故事,通過個人經(jīng)歷的敘事提出關于生命感覺的問題,營構具體的道德意識和倫理訴求。”[2]在劉小楓看來,敘事倫理是通過敘事的手段具體地表達了人的倫理意識和訴求。除紐頓、劉小楓二人之外,韋恩·布斯、努斯鮑姆、希利斯·米勒、德里達等人也都對敘事倫理有著自己的理解,但都強調了敘事倫理的重要性。

      按照康德的劃分,倫理屬于實踐理性研究范圍,是人類意志的體現(xiàn)。淺白地說,倫理涉及到人類以什么為“好”,即“善”的問題。如果將“善”從實踐理性范圍擴而展之,放到審美領域討論,就涉及到審美判斷力的問題了。文學審美,依據(jù)經(jīng)驗,其中必定有善。有善才可能讓人覺得其美。正如亞里士多德說的:“美是一種善,其所以引起快感正因為它是善。”[3]但是,善如何引起美感呢?并非所有的善,都自然地引起美感?;蛘哒f,善不全是美,只有能引起愉悅的那些才是美的。顯然,善還是過于概括的表述。作為能指的善,可有許多所指。當所說的善的能指為敘事倫理時,那么,其所指則更復雜多樣,而不是一個。確實,隨著文學對人性理解的深化,敘事倫理可能會出現(xiàn)非常復雜即不純粹的善。那么,復雜的即不純粹的善載于怎樣的故事?依托于怎樣的敘事?如果借用狄德羅的說法:“真、善、美是些十分相近的品質,在前面的兩種品質之上加以一些難得出色的情狀,真就顯得美,善也顯得美。”[4]加上哪些難得出色的情狀呢?這就涉及到敘事倫理復雜且不純粹的文本形態(tài),以及這樣的作品會引起讀者怎樣的審美感知的問題。當然,文學欣賞作為個體審美感知因人而異。但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一般會被讀者廣泛喜歡并流傳,有讀者的基本審美經(jīng)驗與審美感知。由此,怎樣的敘事倫理特點與審美經(jīng)驗及審美感知相關,這個問題值得研究。

      其次,敘事倫理復雜且不純粹。文本現(xiàn)象與審美經(jīng)驗與審美感知,必然涉及藝術評價問題。敘事倫理復雜且不純粹,筆者將這種文本現(xiàn)象以敘事倫理張力來比喻。“張力”(tension)概念來自1937年美國批評家艾倫·退特的《論詩的張力》一文。退特用“張力”來描述和概括優(yōu)秀詩歌的特點,即“在詩中所能發(fā)現(xiàn)的全部外延和內涵的有機整體?!盵5]在當代文論的語境下,張力可以被解釋為作品中相互對立、相互矛盾的力量或意義很好地聯(lián)系和融合在一起所形成的效果。筆者說的敘事倫理張力,指敘事性作品中的倫理取向,其文本表現(xiàn)復雜,各種力量互相制衡交錯,既矛盾又融合。敘事學理論家認為,文學作品中這樣的敘事倫理,會增強審美感知*如美國敘事學家詹姆斯·費倫等都持此種看法。。筆者以為,與其說具有敘事倫理張力的作品,會增強審美感知,不如說更具審美感知的魅力,或者說,會給審美感知帶來挑戰(zhàn)。于是,相應地就必然提出文學批評的藝術評價標準問題。即要辨別和探究此敘事倫理“善”否,怎樣的“善”,可能生成何種美感的機制等問題。

      二、 作為方法的張愛玲

      論文以“張力”來描述和概括張愛玲小說作品的敘事倫理與審美感知。這就將張愛玲作為方法了,或者換句話說:“作為方法的張愛玲”。此句式來自日本學者溝口雄三。溝口雄三在《作為方法的中國》中提到“以中國為方法”。他認為,中國的情況極為特殊和復雜,因此“……真正自由的中國學的目的不應該被消解于中國或自己的內部,而應該超越中國?!盵6]130以中國為方法,用來比照世界、衡量世界,從而使我們從嶄新的角度重新認識世界?!鞍阎袊鳛榉椒?就是要邁向原理的創(chuàng)造——同時也是世界本身的創(chuàng)造?!盵6]133以特殊為方法,以一般為目的,這種思維方法的最典型成功的實踐,可列數(shù)法國敘事學家熱奈特的經(jīng)典敘事學著作《敘事話語 新敘事話語》。此書并非把普魯斯特的《追憶逝水年華》作為支持自己理論的論據(jù),而是從對其研究中生發(fā)出新的理論來。這個新理論,就是提出從時間、語式、語態(tài)等語法范疇出發(fā)分析敘事作品,這與托多洛夫的分析方法是一脈相承的。同時,熱奈特的創(chuàng)造性體現(xiàn),在于籍此三個范疇提出了更為準確的新的劃分,那就是故事、敘事和敘述三個不同的概念。熱奈特說:“我在此提出的主要是一種分析方法,我必須承認在尋找特殊性時我發(fā)現(xiàn)了普遍性,在希望理論為評論服務時我不由自主地讓評論為理論服務?!盵7]也就是說,讓評論為理論服務,從個別中尋找普遍,是熱奈特的方法論。

      張愛玲作為方法的理由在于:從作家來看,有種種矛盾:中國傳統(tǒng)家庭和純西方教育;古典文學傳承和西方文學影響;迎合讀者心態(tài)和個性化寫作;全知全能視角和私人式感悟等等。從作品來看,雖然夏志清《中國現(xiàn)代小說史》對張愛玲的評價極高,稱她是“今日中國最優(yōu)秀最重要的作家”[8],但其作品對人性描寫復雜深刻又難以把握,難以簡單歸于中國現(xiàn)代小說史的任何流派。即便放置在較為容易概括的現(xiàn)代性評價體系中,她也不合群,完全可另列為一類。如劉鋒杰提出,張愛玲沖破了五四文學的小傳統(tǒng),創(chuàng)造了一種與以魯迅為代表的啟蒙現(xiàn)代性不同的新型現(xiàn)代性的文學形態(tài),可稱之為日?,F(xiàn)代性[9]。綜合如上豐富復雜和極為特殊,適合作為溝口雄三意義上的方法,探究善與美感、敘事倫理與審美感知與評價問題。

      三、 敘事性作品的倫理交流結構

      敘事性作品的倫理交流結構,其本身的接受規(guī)律如何?

      張力產(chǎn)生于作品中幾種因素對立、聯(lián)系、影響中。在敘事性作品中,存在以下兩種因素:

      (一) “文本動態(tài)因素”和“讀者動態(tài)因素”

      敘事性作品交流中,存在“文本動態(tài)因素”和“讀者動態(tài)因素”兩種因素。兩個術語為詹姆斯·費倫于2005年《為敘述而生活:人物敘述的修辭和倫理》一書所提出?!拔谋緞討B(tài)因素”指“隱含作者為某種目的而設計的不斷發(fā)展的文本形式特征”,“讀者動態(tài)因素”指“‘作者的讀者’對這些文本因素做出的不斷發(fā)展的反應”。[10]二者之間的聯(lián)系十分密切,“隱含作者使用文本特征來引導‘作者的讀者’的判斷(文本動態(tài)因素),而這些判斷又影響讀者對后面行動的闡釋和反應(讀者動態(tài)因素)”[10]。

      (二) 故事倫理和敘述倫理

      故事倫理和敘述倫理是敘事性作品中敘事倫理因素的兩個組成部分。美國敘事倫理批評家紐頓在《敘事倫理》一書中提出,以熱奈特的敘事理論為依據(jù),敘事可以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故事(said),另一部分是敘述(saying)。敘事便是故事與敘述的總和。因此,敘事倫理也分為兩部分:關于故事的倫理和關于敘述的倫理。費倫也將敘事倫理分為兩部分,與紐頓的分法十分相似:“相反,當前的‘倫理轉向’提出了關于技巧和倫理的關系問題,以及我稱為‘講述’(the telling)的倫理和‘內容’(the told)的倫理問題?!盵10]紐頓和費倫依照敘事學理論,不約而同地將敘事倫理分為故事倫理(內容倫理)和敘述倫理(講述倫理)兩個方面。

      敘事倫理屬于文本動態(tài)因素,并通過文本動態(tài)因素對讀者動態(tài)因素施加影響。可將敘事性作品的倫理交流結構圖示如下:

      下面本文就按照這樣的結構對張愛玲小說進行分析。

      四、 張愛玲小說中文本動態(tài)因素的故事倫理對讀者動態(tài)因素的影響

      (一) 反典型倫理主題——故事主題倫理對讀者動態(tài)因素的影響

      張愛玲小說的故事主題,存在一種反典型敘事倫理主題的情況。故事開端是典型倫理主題,然而發(fā)展和結局卻走向了預料之外的倫理取向?!秲A城之戀》白流蘇和范柳原確定戀愛關系之后,恰逢香港戰(zhàn)事。以一般閱讀思維方式,這是一個已知的倫理主題,接下來的發(fā)展和結局應是殘酷的戰(zhàn)爭使人喪命,愛情、家庭傾覆。然而,在《傾城之戀》中,白流蘇和范柳原的愛情能修成正果,反而托靠了戰(zhàn)爭的成全。結局完全顛覆了既往已知倫理主題的刻板印象。張愛玲評論道:“他不過是一個自私的男子,她不過是一個自私的女人。在這兵荒馬亂的時代,個人主義是無處容身的,可是總有地方容得下一對平凡的夫妻。”[11]*本文所引張愛玲作品均出《張愛玲全集》,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09年版,故不再重復引用。白、柳二人戀愛無非為了各自利益,勾心斗角、相互算計;然而在戰(zhàn)爭面前,之前一切重要的東西都不重要了,二人反而流露出了真心實意并促成了他們的婚姻。

      又如《五四遺事》,密斯范本是走在時代前端的新女性,追求自由和幸福,她和羅的自由戀愛是她追求獨立自主、沖破舊式婚姻的表現(xiàn)。在既往倫理主題中,新女性會勇敢地和自己愛人結合,若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愛人已經(jīng)結婚,必定會等待愛人離婚再與之結合,絕不會與其他人共享丈夫。然而,正是這個新女性密斯范,最后竟與羅的前妻、王小姐三女共事一夫,比舊女性還要“舊”,完全顛覆了讀者的倫理觀念。

      看似讓人驚訝的結局,最終讓讀者毫無異議地接受,原因就在于作者設計的文本動態(tài)因素十分巧妙。在閱讀的過程中,故事的發(fā)展環(huán)環(huán)相扣,合情合理,結局產(chǎn)生自然而然。但讀者動態(tài)因素卻受到了深刻的影響:讀者的倫理期待被顛覆,但又緣于情節(jié)的合理發(fā)展而于驚訝中接受、在矛盾中融合。在文本動態(tài)因素對讀者動態(tài)因素施加影響中,張力產(chǎn)生了。

      讀者閱讀小說,對故事走向自然形成一個“期待視野”。優(yōu)秀作品的魅力之一,就是設置障礙,讓期待視野受挫,但同時又有自我調整修復的能力,這樣受挫又經(jīng)過調整的閱讀,因讀者超越了自我并驗證了自己的接受融會能力,必將產(chǎn)生更好審美效果。敘事倫理中同樣存在這樣的機制:讀者有倫理期待,倫理期待的產(chǎn)生,便是讀者動態(tài)因素受到文本動態(tài)因素影響的最好例證。當期待視野受挫時,原本形成期待視野的倫理主題和使期待視野受挫的倫理結局之間既矛盾、又合情合理的關系就產(chǎn)生了倫理張力。

      反典型倫理主題,是理論的概括和表述,其實作家并不見得就有如此自覺的理論。作家樸素卻不失深刻的想法卻與之相吻合。張愛玲說過:“我的本意很簡單:既然有這樣的事情,我就來描寫它。”故事所以荒謬,是生活本來就荒謬——被愛財?shù)母绺缂藿o一個殘疾丈夫后心理扭曲便殘害自己兒女的曹七巧;本來是對妻子的正常欲望卻被迫自殺的羅杰安白登;被親姑媽和丈夫合伙套入無法跳出墮落交際場的葛薇龍……看似荒謬卻發(fā)生得自然而然,世界每個角落都有人生活于這種荒謬中。張愛玲觀察、體悟并敘述出來。讀者閱讀這些故事,并矯正了既有倫理期待,從而更深刻地體認了這個世界。

      (二) 好的壞人與壞的好人——故事人物倫理對讀者動態(tài)因素的影響

      張愛玲筆下人物為普通人:新舊之交家庭中乃至姘居的男女、三六九等的外國人、舞女、阿媽……沒有偉人與英雄。這些普通人展示了屬于人的倫理個性,好與壞、善與惡、天真與世故、真實與虛偽,看似水火不容的品格乃至性格特點在張愛玲小說中那么奇特地相交織,展現(xiàn)了諸多給人印象深刻、生活氣息濃郁的不一樣的人物形象。對讀者形成挑戰(zhàn)的故事人物倫理可概括為兩大類。

      第一類:看似很壞卻又讓人同情的人物。《連環(huán)套》中的霓喜,潑辣、不安分、對人刻薄、不斷地引誘和更換男人,顯然為卑劣人格。但她也確實讓人同情:幼時在繼母手下討生活,干活挨打;賣與雅赫雅后,為他操持家務養(yǎng)育子女但卻沒名分,直至被趕出家門。第二個男人竇堯芳對她雖好,但年近六旬,一朝去世,老家的妻兒便又將霓喜趕走。第三個男人湯姆生與她同居一段時間后,偷偷回到英國結婚,再次將霓喜拋棄。在霓喜的生活世界,男人們是生活的依靠。在男人眼里她不過是玩物。張愛玲說:“她們只有一宗不足處:就是她們的地位始終是不確定的。疑忌與自危使她們漸漸變成自私者?!痹诿軅惱砥诖凶x懂了霓喜:同情、理解,為她慨嘆,從而獲得人物倫理的認定?!秳?chuàng)世紀》中祖母紫薇,從孫女瀠珠視角看,不通情理,分明家里經(jīng)濟拮據(jù),卻為了面子偏偏不讓小輩出去做事,孫女談戀愛也要挖苦諷刺,令人又怕又厭。但從紫薇視角看,她人生不易:與丈夫不合;丈夫無力支撐家業(yè),靠娘家?guī)У募迠y貼補家用;兒子也不爭氣。紫薇亦有值得同情之處。讀者對紫薇和瀠珠的感受矛盾又寓于一體,都有同情和理解。人物倫理更改了讀者的體悟。

      第二類:看似極好實則極壞的人物。這是張愛玲筆下另一種挑戰(zhàn)讀者倫理期待的人物?!都t玫瑰與白玫瑰》的佟振保:“他整個地是這樣一個最合理想的中國現(xiàn)代人物,縱然他遇到的事不是盡合理想的,給他自己心問口,口問心,幾下子一調理,也就變得仿佛理想化了,萬物各得其所?!边@個好人有才學、有能力,孝順母親、提攜弟弟、幫扶朋友。但在孝悌熱心下隱藏極度的自私。他愛上了朋友的太太王嬌蕊,當王嬌蕊和丈夫坦白與他的戀情之后,他卻“理智地”為了前途拋棄了她。他與孟煙鸝結婚后,孟煙鸝愛他、依賴他,他卻冷漠粗暴地對待她,逼得孟煙鸝與裁縫私通,求得一點安慰。所謂孝順母親、提攜弟弟、為社會做一點事情的宏愿,不過為了“好人”聲名,私下里卻極度自私、精于算計,嫖娼也要嫖得“精刮上算”。他的理想的“對”的世界,無非是有利于他的世界,他的“調理”,無非是給自己的自私找借口,他所謂的實現(xiàn)理想就是用無形的刀殺害無辜的人。他是道貌岸然的“極好的壞人”。

      《茉莉香片》之言丹朱,也可謂“極好的壞人”。聶傳慶是一個家庭生活不幸福、精神極其痛苦的男孩,丹朱是“模范家庭”里的活潑美貌、受人喜歡的女孩。二人原本按各自人生軌道生活。但丹朱卻在聶傳慶面前炫耀自己幸福,她要獲得所有人喜歡,包括聶傳慶。她與聶傳慶相處,即引導聶傳慶和她親近但又不作為戀愛關系,造成聶傳慶挫折感以致尖銳的刺痛直至毀滅性打擊。在丹朱方面,則感覺“連這樣一個怪癖的人也愛著她——那滿足了她的虛榮心?!甭檪鲬c最終看清了這一點:自己只是丹朱滿足虛榮心、襯托幸福的工具,這是極大的侮辱,他終于崩潰了。一個年輕人被毀了。

      通過對文本動態(tài)因素設計,挑戰(zhàn)了讀者的期待視野。原以為的極好的人,在閱讀中被質疑,感到不對勁,經(jīng)過體悟和思考發(fā)現(xiàn)極好的人殘酷狠毒的特質,乃至驚出一身冷汗。正是文本的這種動態(tài)因素對讀者動態(tài)因素的影響形成了倫理張力。

      “普通人中的傳奇,傳奇中的普通人”是對上述兩類人物的最好概括。這與張愛玲對文學功用的理解不可分。張愛玲說:“……文藝的功用之一:讓我們能接近否則無法接近的人”。美國道德哲學家瑪莎·努斯鮑姆說:“事實上,之所以捍衛(wèi)文學想象,是因為我覺得它是一種倫理立場的必須要素,一種要求我們關注自身的同時也要關注那些過著完全不同生活的人們的善的倫理立場?!盵12]7我們讀到了這些人的故事,就會更容易理解其他人、尤其是和我們過著不同生活的人的感受,這種感受是一種力量,“……它能夠成為一座同時通向正義圖景和實踐這副圖景的橋梁?!盵12]26

      五、 張愛玲小說中文本動態(tài)因素的敘述倫理對讀者動態(tài)因素的影響

      (一) 顯性敘述者

      張愛玲小說的敘述者有明顯存在感,這就意味受述者強烈的存在感,而受述者感受直接影響著讀者(或作者的讀者)的感受。敘述者的存在讓讀者不自覺地產(chǎn)生受述者感覺。此處的敘述者和受述者都屬文本動態(tài)因素,讀者的感受則屬于讀者動態(tài)因素。因此,如果敘述者存在感強,通常說明作者(或隱含作者)想要強調自己的倫理觀念或思想,將自己的倫理觀念或思想通過小說傳達給讀者(或隱含讀者),文本動態(tài)因素對讀者動態(tài)因素的影響便會增強。如中國古代的“三言二拍”等說書體小說,小說前通常有一段“入話”,這段“入話”彰顯了敘述者的身份,敘述者以入話的方式,呈現(xiàn)講故事的身份,召集聽眾,以便向聽眾傳達和灌輸自己的倫理思想。故事講完之后,敘述者再次出現(xiàn)總結故事,概括自己的倫理觀念和思想。張愛玲小說充分顯現(xiàn)出上述特點。

      《第二爐香》羅杰安白登故事的敘述者是克荔門婷,受述者是“我”。講故事前,克荔門婷和“我”談論關于性的話題??死箝T婷就此話題“興奮地”“假裝不介意地”“嚇了一跳”,而“我”則“望著她微笑”“漠然的樣子”??死箝T婷講故事時,“采取了冷靜的、純粹客觀的、中年人的態(tài)度”,而“我”聽故事時則持冷靜旁觀者態(tài)度,“仿佛云端里看廝殺似的”。在克荔門婷看來,這個故事是“穢褻的”,而“我知道結果那一定不是穢褻的,而是一個悲哀的故事?!弊x者或作者的讀者讀到這里,會不自覺地試圖進入受述者“我”的身份,那么讀者也會傾向于用冷靜的旁觀者態(tài)度閱讀和分析這個故事,先入為主地認為這個故事并非是穢褻的,而是悲哀的、殘酷的。這個判斷影響讀者對小說人物、內容及最終的倫理判斷。

      故事開頭便說羅杰安白登的快樂:“……對于羅杰,那是個淡色的,高音的世界,到處是光與音樂。他的龐大的快樂,在他的燒熱的耳朵里正像夏天正午的蟬一般,無休無歇地叫著……”。因為,“今天,他是一位重要人物,……他將和世界上最美麗的女人結婚了。”至此,讀者本應為羅杰的喜事高興,但緣于受述者影響,已預知了他的悲哀殘酷結局,非但不能高興,反而覺得他現(xiàn)在的快樂是種諷刺,鋪墊了未來的悲哀,從而感到深深的無奈。

      新娘愫細蜜秋兒是美麗、純潔的女孩,她愛羅杰,這使羅杰尤為幸運和幸福。愫細婚前,姐姐靡麗笙曾經(jīng)和羅杰有一次談話:勸告羅杰好好對待愫細,不要讓愫細重蹈她的覆轍。讀者一方面同情靡麗笙,希望羅杰不是那樣的人。然而,緣于已知羅杰悲哀結局,不得不懷疑他的悲劇是否由此而產(chǎn)生。接下來讀者讀到羅杰的新婚之夜,愫細驚慌地跑到男生宿舍請求幫助,并哭著說“他是個畜生”,便推翻了此前對羅杰的同情,以為他確實性變態(tài),不值得同情乃至以憎惡代替了同情。直到讀到羅杰一個人躺在床上,“像轟雷掣電一般,他悟到了這一點:原來靡麗笙的丈夫是一個頂普通的人!和他一模一樣的一個普通的人”的時候,才明白羅杰的悲劇產(chǎn)生的真正原因。此時讀者才會從內心真正地同情羅杰,為他感到悲哀和無奈;在對照中更新了原先對愫細和靡麗笙的同情。需要重新認識愫細一家:自私、無知、封閉……終于應和了受述者的預言。產(chǎn)生了審美意義上的無奈感和悲涼感。可見,讀者受到敘述者、隱含作者和作者的引導,不時肯定、懷疑甚至推翻自己的想法,即不斷更新對故事和人物做出判斷,以致最終形成有價值的感受和理解。張力由此產(chǎn)生。

      (二) 時間與空間

      1.長故事時間與短敘述時間。長故事時間與短敘述時間形成對比,是張愛玲小說特點。如《第一爐香》,開篇敘述者現(xiàn)身:“請您尋出家傳的霉綠斑斕的銅香爐,點上一爐沉香屑,聽我說一支戰(zhàn)前香港的故事,您這一爐沉香屑點完了,我的故事也該完了?!贝藶閿⑹鰰r間。然后轉入故事,講述了葛薇龍被引誘最終墮落的故事,此為故事時間。篇尾敘述者再次出現(xiàn):“這一段香港故事,就在這里結束……薇龍的一爐香,也就快燒完了。”又回到敘述時間。二者對比,讀者感覺葛薇龍一切快樂與痛苦、掙扎與順從、執(zhí)著與無奈,都在這爐香里了。一爐香之短與故事之漫長鮮活及感受的復雜融匯,產(chǎn)生獨特效應。

      《傾城之戀》以“說不盡的蒼涼的故事——不問也罷!”開頭,但畢竟還是講述著:隨著胡琴的樂聲,白流蘇的故事開始了……故事說完了,開頭拉胡琴的那段話再次出現(xiàn):“胡琴咿咿啞啞拉著,在萬盞燈的夜晚,拉過來又拉過去,說不盡的蒼涼的故事——不問也罷!”白流蘇的故事也就結束了。如此豐富曲折的故事不過在一段胡琴曲中就講完了。更何況,“蒼涼的故事”是“說不盡”的,白流蘇的故事也不過是那“說不盡”的故事的其中之一而已。

      文本動態(tài)因素通過長故事時間與短敘述時間對比方式,影響讀者動態(tài)因素,形成倫理張力:如此之長的故事,不過就在如此之短的講述中走過,人由此生出渺小感覺。漫長時間里人的經(jīng)歷算得了什么!由渺小感而生出無奈和蒼涼。

      2.大故事空間與小故事空間。大故事空間與小故事空間之間的強烈對比是張愛玲敘事另一種情形?!秲A城之戀》故事,“也許就因為要成全她,一個大都市傾覆了……”。香港,是個大故事空間;白流蘇和范柳原的二人空間,是個小故事空間。大故事空間發(fā)生大災難,成全了小故事空間一對男女的婚姻。空間的對比產(chǎn)生奇特閱讀感受:宿命、無奈。

      再如《封鎖》。呂宗楨與吳翠遠這兩個原本在兩個生活軌跡運行的男女,在封鎖的電車上相識、聊天乃至發(fā)生感情。封鎖結束各自迅速回到自己原先軌道。封鎖的上海,是個大故事空間;呂宗楨和吳翠遠故事發(fā)生的電車內部,是個小故事空間。小空間的故事,緣于大空間的“整個的上海打了個盹,做了個不近情理的夢?!睘榱诉@對男女之間不近情理的相識相戀。這也是張愛玲小說中大故事空間與小故事空間產(chǎn)生強烈反差的一個例子。

      文本動態(tài)因素通過這種大故事空間與小故事空間對比融合的方式,影響讀者動態(tài)因素,同時形成了張力。讀者感受各種個體的存在,放大了個體的意義。即便是不起眼的小人物,他們的故事也是大故事,是關于人的鮮活豐富、值得琢磨又有意義的故事。

      時間對比使人感受到渺小,空間對比使人感受到偉大,并不矛盾。時間長河里,人渺小而普通。每個渺小普通的人都是獨立的有意義的個體,個體有著豐富的經(jīng)歷和情感,他的快樂與整個世界的快樂等同,他的痛苦也與整個世界的痛苦等同。這樣的故事值得講述和體會。這也便是張愛玲說的“傳奇中的普通人,普通人中的傳奇”。渺小和偉大的矛盾與融合形成強大的倫理張力,張力源于張愛玲的悲憫以及對每個人的尊重。

      六、 敘事倫理與審美感知的方法論

      第一,現(xiàn)代文學作品敘事倫理的“善”分外復雜。可能在非常隱晦制衡的故事中,以動態(tài)的敘事倫理敘述出來。但無論怎樣復雜,終究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即如詹姆斯·費倫提出的“關于敘事判斷的六個命題”,其中的第六個命題便是“個體讀者的倫理判斷與他們的審美判斷密不可分”。[13]費倫認為,讀者在閱讀敘事性作品的過程中,會做出闡釋、倫理、審美三種判斷,這三種判斷互相影響、互相增強。因此,“……我們對故事做出的倫理判斷,會作用于我們的審美判斷,反之亦然……”。[13]換個角度說,當讀者的審美經(jīng)驗中感覺到有趣,那么意味著他們有了審美感知,而且有了肯定性的審美判斷。復雜的善生成了美感。敘事倫理與審美判斷互相影響。由此,可以說,敘事倫理張力是藝術價值形成的內部機制。

      第二,發(fā)現(xiàn)敘事性作品出現(xiàn)了敘事倫理張力,批評不可囿于故事表面敘事倫理之善與否,而應深入體察敘事倫理矛盾和制衡。分別從文本動態(tài)的故事倫理和敘事倫理兩個方面對讀者動態(tài)因素發(fā)生的影響予以分析,探究敘事倫理張力與藝術價值形成之間的機制。文本動態(tài)因素影響了讀者動態(tài)因素,而讀者動態(tài)因素直接決定了讀者對于作品的感受及評價。感受與評價并非完全一致,感受受讀者個人因素的影響,評價則應客觀。不同讀者存在著個體的差異,不同讀者相同的倫理判斷也會由于這種個體差異而產(chǎn)生不同的審美感受。在敘事性作品中,如果倫理因素簡單直接,會使一部分讀者產(chǎn)生審美愉悅,但也可能會使一部分讀者認為是說教或灌輸,從而產(chǎn)生反感。如果倫理因素復雜含蓄,會使一部分讀者感受到倫理張力,產(chǎn)生審美愉悅,但也可能會使一部分讀者難以接受和理解,從而產(chǎn)生審美眩暈。評價的客觀則體現(xiàn)在,對作品敘事倫理需給出正面的關于是否生成了美感的評價。正如費倫說的“當我們作為讀者發(fā)現(xiàn)某個作者/作品在探索道德問題方面特別感人,特別精妙,或者特別有見地時,我們就可能從美學上高度評價這個作家/作品。”[13]因此,敘事倫理張力可以作為評價作品的一個衡量標準。

      第三,現(xiàn)代性發(fā)生以后,小說更加側重傳遞體驗。體驗可以有很多方面,讀者倫理體驗取決于文本動態(tài)因素對讀者動態(tài)因素的影響,這直接影響讀者的審美體驗,倫理張力問題會更加突出。因此,敘事倫理張力問題應該引起學術界注意和深入研究,并將其理論成果納入作品論與作家論。

      參考文獻:

      [1]ADAM ZACHARY NEWTON.Narrative Ethics[M].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7:8.

      [2]劉小楓.沉重的肉身[M].北京:華夏出版社,2012:4.

      [3]亞里士多德.政治學[M].吳壽彭,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9:136.

      [4]北京大學哲學系外國史教研室.西方美學家論美和美感[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2:57.

      [5]艾倫·退特.論詩的張力[M]// 姚奔,譯.王先霈,王又平.文學理論批評術語匯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36.

      [6]溝口雄三.作為方法的中國[M].孫軍悅,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11.

      [7]熱拉爾·熱奈特.敘事話語 新敘事話語[M].王文融,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4.

      [8]夏志清.中國現(xiàn)代小說史[M].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1:335.

      [9]劉鋒杰.論張愛玲的現(xiàn)代性及其生成方式[J].文學評論,2004(6):118-124.

      [10]詹姆斯·費倫.“倫理轉向”與修辭敘事倫理[J].唐偉勝,譯.敘事(中國版),2010(1):186-195.

      [11]張愛玲.張愛玲全集[M].北京: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09.

      [12]瑪莎·努斯鮑姆.詩性正義:文學想象與公共生活[M].丁曉東,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26.

      [13]詹姆斯·費倫.敘事判斷與修辭性敘事理論——以伊恩·麥克尤萬的《贖罪》為例[J].申丹,譯.江西社會科學,2007(1):25-35.

      (責任編輯楊文歡)

      The Issue of Narrative Ethics Tension, Aesthetic Perception and Evaluation As a Method of Eileen Chang

      LI Yuan-qiao

      (SchoolofLiterature,NankaiUniversity,Tianjin300071,China)

      Abstract:Narrative ethics is the issue which is complex and produced by human narrative instinct. It relates to the aesthetic perception and the aesthetic evaluation. And because narrative ethics represents a complex and not pure text phenomenon, using the narrative ethics tension to describe the text could make aesthetic perception concrete, while providing a standard for aesthetic evaluation. Eileen Chang’s novels are complex and special, so they could be used as a method, which i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narrative work’s ethic communication structure. By using this theory, Eileen Chang’s novels can be analyzed and interpreted, so as to explore the issue of narrative ethics and the aesthetic perception and evaluation.

      Key words:Narrative ethics; Eileen Chang; Tension; Aesthetic perception; Aesthetic evaluation

      中圖分類號:I206.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9-1505(2015)01-0013-08

      作者簡介:李元喬,女,南開大學文學院在讀博士研究生,主要從事敘事倫理研究。

      基金項目:天津市2012年度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課題“張愛玲小說藝術與中國文學傳統(tǒng)”(TJZW12-002)

      收稿日期:2014-08-17

      猜你喜歡
      張愛玲張力
      巧測水膜張力
      少兒科技(2022年4期)2022-04-14 23:48:10
      九月雨
      啟蒙理性中生命的內在張力及其超越
      翻轉,讓記敘文更有張力
      論張力
      中華詩詞(2018年4期)2018-08-17 08:04:12
      張力
      寶藏(2017年6期)2017-07-20 10:01:02
      張力2
      寶藏(2017年6期)2017-07-20 10:01:01
      張愛玲在路上
      山東青年(2016年1期)2016-02-28 14:25:29
      聆聽流行歌中的張愛玲
      Coco薇(2015年11期)2015-11-09 13:30:13
      云梦县| 大余县| 喜德县| 彭州市| 永嘉县| 仲巴县| 天镇县| 大庆市| 天门市| 读书| 多伦县| 遂昌县| 京山县| 临猗县| 建平县| 勃利县| 闽清县| 湖州市| 临沂市| 壤塘县| 永州市| 凤翔县| 雷波县| 怀远县| 勃利县| 德江县| 肇庆市| 墨竹工卡县| 额敏县| 池州市| 黎城县| 丰宁| 盐津县| 博罗县| 昌宁县| 东阳市| 祁连县| 上思县| 清丰县| 松溪县| 洛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