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 科
(深圳市第三高級中學)
課堂觀察的整體步驟一般是:課前會議、課中觀察、課后會議。課前會議主要是為了確定觀察點,課中觀察主要是為了收集資料,課后會議主要是總結與分析。接下來,我就談談自己對這次歷史公開課的課堂觀察步驟。
課堂觀察點必須是具體的、可行的、可評價的。理論上都能說清楚,但是操作起來卻不是那么容易。在聽“戊戌變法”這個公開課之前,我確定了以下幾個觀察點:觀察課堂文化、觀察教師的肢體語言、觀察“戊戌變法”教學有效性的研究。但是,思考后我發(fā)現觀察的點也就是觀察的內容太多了。比如,觀察課堂文化這個內容,是從課堂對話觀察、教學設計觀察還是情境創(chuàng)設中感受與觀察呢?這樣,我們就可以從最小的點作為切入點進行觀察,思考了很久,我最終把觀察的點確定為教師教學問題設計的實效性。
觀察點確定了,接下來就是制作觀察量表了。
課堂觀察量表既要設計觀察教師行為的表格,又要設計觀察學生行為變化和學習過程的量表。這兩類表格要在聽課之前設計好,選擇哪一種聽課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而定。
觀察教師行為的表格中,一般會涉及以下觀察項目:教師的預設問題和行為、追問內容及應變行為、關注學生和評價學生生成的語言與調控行為、板書和教學態(tài)度等。接下來,呈現我的觀察量表:
在課堂觀察過程中,教師提的問題比較多,我寫字的速度不是很快,于是我借助手機記錄了26 個問題。
在導入新課時教師提出了問題:中國近代史是一部中國人民不屈不撓反抗外來侵略的歷史,也是先進的中國人不斷探索救國道路的歷史。洋務運動是地主階級為維護封建統治而進行的一場自救運動,在甲午中日戰(zhàn)爭中,北洋艦隊全軍覆沒,洋務運動也隨之破產,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加劇,民族危機嚴重。此時,中國的民族資產階級為挽救民族危亡,曾做過哪些努力?其結果如何?在創(chuàng)設情境中,教師接著提出了一個問題:假如我們生活在那個年代,我們都是熱愛祖國、關心中國前途命運的知識分子、愛國青年,你如何拯救中華民族于水深火熱之中?接下來的整個過程中教師都是由提出問題的形式來完成教學目標的。
通過本次對教師教學問題設計的實效性的觀察和分析,發(fā)現以下內容:“戊戌變法”這節(jié)課是一節(jié)以問題為導向的課堂,它充分地調動了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地體現了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但是本節(jié)課的不足之處就是本節(jié)課的問題提得太碎,有的問題不太符合教學目標,尤其是教師給予學生問題思考的時間和問題評價都是不太合理的。這些問題在量表中都能分析出來。
課堂觀察是基于證據的觀察和聽評課。做課堂觀察主要是為了完善自己的課堂,做課堂觀察主要是為了改善自己的教學方法,做課堂觀察的最終目的就是要促進學生的成長和教學效益的提高。
[1]沈毅,崔允漷.課堂觀察:走向專業(yè)的聽評課[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10.
[2]齊渝華.怎樣做課例研修[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