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李瑚
青春,如詩、如夢、如火。年輕的生命追求一份爛漫,尋找一絲恬靜,這就是充滿詩意的青春;純潔的心靈向往美好的未來,設計著一幅又一幅壯麗的藍圖,幻想著一個又一個動人的童話故事,這就是夢幻般的青春;生機盎然的我們,憑著那份執(zhí)著和激情,無悔地去尋求生命的價值,這就是熱情似火的青春。
32歲的肖樂輝用他無悔的青春正在抒寫傳奇。2002至2011年在湖南大學分析化學專業(yè)獲學士、碩士、博士學位。2011至2012年在美國能源部Ames實驗室以及華盛頓大學繼續(xù)深造,進行博士后研究。2012年受聘于湖南師范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成為學校最年輕的教授。2014年獲選為湖湘青年科技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平臺培養(yǎng)對象。
▲實驗室成了肖樂輝的第二個家
及不上90后的熱情沖動,夠不著70后的深沉穩(wěn)重,80后的肖樂輝自有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心?!皩嶒炇业倪\行經(jīng)費是學校給的,是國家支持的,歸根到底是老百姓出的,我們實際上是拿著納稅人的錢做自己的事?!便@研化學12年,他明白做實驗、做研究不只是對夢想的追逐,更應是解決現(xiàn)實難題,造福于民。心里裝著對社會的責任,肖樂輝確定了功能納米材料的制備及其光物理化學等性能的分析,單分子及單顆粒光譜分析,單細胞成像分析等研究方向,這些研究的最終目的就是為某些重大疾病提供治療方案。
化療、手術和放療并稱為癌癥的3大治療手段。但由于化療藥物的選擇性不強,在殺滅癌細胞的同時也會不可避免地損傷人體正常細胞,從而出現(xiàn)藥物的不良反應?!安∪说拿庖呦到y(tǒng)遭到破壞,頭發(fā)會因此掉光。我們正在尋找一種靶向治療方案,將藥物精確運送到腫瘤區(qū)域?!毙份x介紹,“以前的藥物分子是盲目運動的,它在尋找腫瘤細胞的路上也會把正常細胞順手‘干掉’。但現(xiàn)在我們把藥物分子放在一個載體上,讓它乘車直達目的地,這樣就能避免濫殺無辜,同時保存實力提高藥物療效?!蓖ㄟ^前期的探索研究,肖樂輝的課題組成功開發(fā)了一系列光學成像技術,實現(xiàn)了對標記有功能蛋白的金納米棒在活細胞膜以及細胞內的全三維旋轉運動追蹤成像,病毒尺寸納米顆粒在活細胞內的動態(tài)分布及細胞核定位動態(tài)跟蹤,功能肽修飾的納米顆粒在磷脂膜上的受限運動高精度示蹤等,這些高清成像技術可幫助他們更直觀地看到藥物分子的運動軌跡。
作為一名教師,肖樂輝肩上還承擔著對學生的責任。對待本科生,肖樂輝非常注重對他們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常常親自指導、動手示范,直到學生聽懂、學會。而對研究生的教學,肖樂輝一直在摸索中前進。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初為人師的他給研究生定下了日常的上下課時間。沒過多久,他就發(fā)現(xiàn)這種“循規(guī)蹈矩”并不適合以做實驗為主的化學專業(yè)學生。“有些實驗必須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經(jīng)常會占用學生午飯、午休時間,將學習和休息的時間顛倒”。認識到這一點后,肖樂輝慢慢學會放手,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自由成長。
▲肖樂輝與中科院院士徐光憲(右)合影
“20歲是一生中最好的年華,我希望引導他們少走彎路,學到真正有用的東西,將來再回想起這段時光時就不會有遺憾”。對于教書育人,肖樂輝盡心盡力。研究生入學后,肖樂輝會教給他們三樣法寶:看、想、做。首先是如何看資料,一篇論文中哪一句是全文的中心思想,作者為什么要這么寫?其次是如何想,如何從錯誤中找出問題分析原因。最后是做實驗,實驗的步驟如何進行?哪些細節(jié)需要注意?這三個要領并非一時半會兒就能掌握,而是要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慢慢領悟。肖樂輝的辦公室就是學生的自習室,學生有任何問題都可以隨時和他交流,在每周一次的研討會上,大家也可以對最新的研究情況進行分析討論?!敖虝穗m不會產生直接的經(jīng)濟效益,但終有一天,他們會把知識化為力量,為社會創(chuàng)造財富?!睙o論是當老師還是做科研,肖樂輝的目的都是為社會做實實在在的事。
教之道在于“度”,學之道在于“悟”。在二十余年的學習旅程中,肖樂輝不僅收獲了知識,還得到了打開智慧之門的鑰匙——悟。
念大學前,肖樂輝沒出過遠門,外面的世界只能從電視中看到,或從他人的描述中聽到,但這并不影響他的判斷。2002年高考填報志愿時,他選擇了“機械制造及自動化”、“通信工程”等熱門專業(yè),但由于成績不理想最終被調劑到湖南大學的“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yè)。大二開學時,班上前三名的學生可以在全校范圍內自主選擇專業(yè),面對這個難得的機會,肖樂輝考慮了很久,沖著化學化工學院在2002年新建的一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他選擇了“分析化學專業(yè)”,而另外兩個同學則去了土木工程學院。
大學期間,肖樂輝憑借優(yōu)異的成績進入“本碩博連讀班”,2006年成為湖南大學教授、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杰出教授楊士成的首名研究生。身在大洋彼岸的楊士成每年與肖樂輝見面的日子不過兩三天,兩人常常要通過電子郵件進行交流。大部分時間,肖樂輝都是自學,他下載在電腦里的論文有上萬篇,按研究方向分成了幾十類,每篇都標有期刊名稱、年份、作者。實驗室則相當于他的另一個家,冰冷的儀器、無言的材料是他最好的伙伴,幾乎每天晚上都是家人再三催促,他才依依不舍地離開實驗室。“實驗室讓我找到內心的平靜,那些實驗現(xiàn)象是最能牽動心緒的景觀。當自己在研究中有新發(fā)現(xiàn)時,心情非常激動?!毙份x很是感慨。
雖然和導師的交流不多,但肖樂輝善于從每一次的接觸中去領悟、學習。比如楊士成閱讀學生論文時,一定會逐字逐句地檢查,對每個標點都不放過,甚至對某些數(shù)據(jù)進行實驗驗證。這種嚴謹治學、盡心盡責的態(tài)度在無形中影響著肖樂輝,也讓他更深刻地明白自然科學“差之毫厘,謬以千里”的道理。為了得到精確的實驗數(shù)據(jù),肖樂輝常常為一個實驗而重復數(shù)十次,并嘗試著用幾種方法進行反復求證?!半m然經(jīng)歷了無數(shù)次失敗,但仍然要堅持。因為只有堅持才會有收獲,還有可能得到意外的發(fā)現(xiàn)。任何事情都是偶然因素和必然因素的結合,這些因素的發(fā)現(xiàn)又可能激發(fā)自己更大的興趣,讓你的研究更加完善?!毙份x認為,只有具備嚴謹?shù)膽B(tài)度和堅定不移的信念,才能真正感受到科研的魅力。
▲肖樂輝的課題組成功開發(fā)了一系列光學成像技術,可幫助他們更直觀地看到藥物分子的運動軌跡。
將思考、研究、信念有機地結合,便催生了奇妙的化學效應。近年來,肖樂輝在JACS、Biomaterials等國際頂級化學研究刊物發(fā)表SCI收錄論文十多篇,主持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支持計劃等項目,并榮獲教育部2010年度博士學術新人獎。
能用眾力,則無敵于天下;能用眾智,則無畏于圣人。肖樂輝明白,個體的精力和能力有限,而閱讀書籍、交流合作則可以集思廣益、實現(xiàn)優(yōu)勢互補。
肖樂輝喜歡看人物傳記,閱讀一本書,就像穿越時空,體驗另一種人生。中學時期苦讀之余,他會拿出一本《名人傳》,讓思想神游窗外,還因此被校長抓包,罰跑操場。進入大學后,他就泡在圖書館,將自己感興趣的院士集、名人傳記、回憶錄都看了個遍,成了不少人的鐵桿粉絲。“名人的成長經(jīng)歷不可復制,在這個和平的時代,我們沒有迷信思想的束縛,遠離了革命戰(zhàn)爭的硝煙,需要做的就是承擔中華民族崛起的重任,肩負時代賦予我們的特殊使命。”肖樂輝的話語鏗鏘有力。
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認識的人越多,肖樂輝更了解自身的優(yōu)勢,也清楚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因此,每次出差或參加會議時,他都會主動向人請教,尋找合作機會。目前,肖樂輝與深圳先進技術研究所、武漢大學、浙江大學、廈門大學、香港浸會大學的老師都有聯(lián)系,有問題時大家也會一起討論,并委派學生進行交流學習。利用實驗室優(yōu)勢,肖樂輝的研究團隊與不少制藥公司、醫(yī)院合作,提供上百種納米材料作為藥物載體,開發(fā)應用產品,或提供無損、高通量以及高時間分辨探測能力的光學顯微儀器,解決醫(yī)學難題。
青春沒有后悔,有的只是希望。多年的磨礪,肖樂輝擁有了自己的研究團隊,結識了一幫同道中人,對未來滿懷信心。他在微信簽名上寫下“I have a great dream!”,現(xiàn)在正用實實在在的行動實現(xiàn)這個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