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市農民工市民化背景下"/>
王歡芳,袁 輝,晏衛(wèi)紅
(湖南工業(yè)大學 商學院,湖南 株洲 412008)
?
株洲城區(qū)農民工生存狀況調查研究
——基于城市農民工市民化背景下
王歡芳,袁 輝,晏衛(wèi)紅
(湖南工業(yè)大學 商學院,湖南 株洲 412008)
農民工群體是推動我國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的重要力量,十八大報告指出要高度重視農民工市民化及農民工在城市的生存問題。本研究主要立足株洲四大城區(qū)進行實地調查,獲取真實可靠的城市農民工生存狀況第一手資料,據此分析出株洲農民生存狀況中主要存在勞動時間普遍過長、工資收入明顯偏低、缺乏職業(yè)技能培訓及市民化進展不順利等問題,并從政府、社會和學術界三個角度進行了對策探討。
株洲市;農民工;市民化;生存狀況
十八大報告指出要高度重視城市農民工的生存狀況問題,尤其是要關心他們的基本生活保障、農民工子女教育和身心健康等問題。中國現(xiàn)在約有2.5億農民工,其中外出務工的農民工有1.5億,他們通過辛苦的勞動把我們的城市建設得干凈美麗,為我國經濟發(fā)展做出了巨大貢獻。[1]本研究旨在通過調查株洲城區(qū)12萬農民工的生存狀況,分析株洲城區(qū)農民工生活中的主要問題,并結合已有的文獻研究和相關專業(yè)理論提出若干有效的改善農民工生存狀況的對策措施,最終為株洲市及其它有關政府部門提供一定的決策參考。
自2013年9月開始,湖南工業(yè)大學公共事業(yè)管理專業(yè)課題組對株洲市農民工生存問題進行了長達近一年的實地調研。我們將擁有農村戶籍、法律上享有農民的權利、承擔農民的義務,卻不以農業(yè)收入為主、外出務工的人員,稱之為農民工。[2]此次主要調查離土離鄉(xiāng)到株洲市從事非農勞動的農民工。主要采取隨機發(fā)放問卷和訪談的形式對在株洲石峰區(qū)、天元區(qū)、荷塘區(qū)和蘆淞區(qū)工作的農民工進行了抽樣調查,樣本人群包括收廢品工、建筑工、超市員工、保安或門衛(wèi)、清潔工、服務員(包括家政、酒店、餐飲娛樂等行業(yè)的服務員)、企業(yè)臨時工、零售店店主以及小商販等,調查對象涉及了近20個行業(yè)、70多個單位,調查樣本具有相當?shù)膹V泛性和代表性。此次實地走訪調研累計發(fā)放問卷230份,回收問卷219份,回收率95%;有效問卷205份,有效率93.6%,獲得了大量真實可靠的一手資料。
此次主要調查城市農民工基本信息、身心健康、收入狀況、基本權利保障、子女受教育狀況等八個方面。
(一)株洲農民工的基本信息
通過調研從五個方面總結株洲農民工的基本信息。一是性別結構:株洲市農民工中男性占到了56%,且主要從事重型體力型工作,而女性城市農民工主要從事酒店清潔衛(wèi)生、餐飲服務、家政服務等輕型體力工作。二是年齡分布:打工者的年齡集中在41-50歲,18-30歲這兩個年齡段,分別達到32%和31%。18-30歲所占的比例之大說明現(xiàn)階段新生代農民工已逐步成為進城務工人員的主要力量。三是學歷分布:農民工的學歷普遍不高,具有高中及高中以上學歷的農民工僅占28%,文化水平不高且缺乏專項技能是導致他們找不到高收入工作、生活艱難的重要原因。四是戶籍分布:89%的農民工來自湖南省,外省農民工很少,究其主要原因株洲農民工待遇不高,對外省農民工缺乏吸引力。五是行業(yè)分布:在所調查的人群中,主要以建筑業(yè)和服務業(yè)為主,兩者所占比例近60%,其中建筑業(yè)占36%。
(二)身心健康方面
身心健康方面調查包括以下內容:勞動時間、工作安全性、在外打工心態(tài)、娛樂活動和工作滿意度。
1.勞動時間。根據調查結果,株洲市農民工每天工作時間8小時內不到三分之一,每天工作時間為8-11小時占52.7%,而每天工作時間在11小時以上的占到了15%。在這一問題上,建筑行業(yè)的農民工勞動時間過長尤為突出,長時間高強度勞動嚴重威脅農民工身心健康。
2.工作安全性。調查顯示,57%的農民工表示他們從事的工作安全,但也有16%的農民工表示他們的工作危險性程度較高。調查發(fā)現(xiàn)建筑行業(yè)的農民工普遍表示工地的安全設施不到位,高空作業(yè)頻繁但只配備安全帽,施工建筑上的安全網作用小,工地安全措施少,安全設施對民工保障不力,時有受傷情況發(fā)生,且有部分人表示工地上吸入灰塵太多,也擔心職業(yè)病。
3.在外打工心態(tài)。調查發(fā)現(xiàn),絕大多數(shù)人在外打工期間已基本適應,農民工群體對于外出就業(yè)的適應程度總體較好。但也有5%的農民工感到孤獨寂寞,難以適應環(huán)境,有3%的農民工表示擔心受欺負,被別人瞧不起。訪談發(fā)現(xiàn),很多人表示生活圈狹窄,工友大部分都是以老鄉(xiāng)的形式集聚,感覺跟株洲本地人有一定差距。部分人表示受到嚴重的職業(yè)歧視。特別值得提出來的一點是,調查過程中問及個人發(fā)展前景時,不少人表示沒什么想法,并且有很大部分表現(xiàn)出了生活的無奈。
4.娛樂活動。調查中問及工作之余的娛樂活動時,很多農民工直接表示因為白天工作較累,下班后的主要活動是睡覺、看電視,基本沒有什么娛樂活動。數(shù)據顯示,68%的農民工的主要娛樂活動為看電視電影。調查過程中還發(fā)現(xiàn)部分農民工說自己的住處沒有電視機,他們很無奈的表示條件就這樣,有吃有住有點工資就不錯了。有的農民工尤其是建筑工表示自己的生活很單調,根本談不上什么生活的質量問題,精神生活嚴重匱乏。而他們也往往以最低的成本支出維持生活,只為給家里多寄點錢回去,很多時候不會考慮其他的文化娛樂活動。
5.工作滿意度。調查顯示,對工作的滿意度在一般以下的占64%,只有33%的農民工表示對工作滿意,3%的農民工表示非常滿意。感到一般的農民工占56%,很多人表示因為沒有一定的工作技能,可供選擇的工作不是很多,處于很被動的狀態(tài),想得到更好的工作,又沒有什么辦法,對工作的滿意度一般。此外,調查發(fā)現(xiàn)男女農民工在工作的滿意度上存在一定的差異性。男性對工作感到滿意以上的占33%,而女性對工作感到滿意以上的占42%,女性農民工的滿意度明顯高于男性。這可能跟男性在生活負擔方面的壓力相對較大有關。
(三)收入狀況方面
收入水平方面包括以下內容:工資收入、工資用途和工資拖欠狀況。
1.工資收入。調查數(shù)據顯示,株洲農民工收入偏低,他們的月收入大部分在2500元上下浮動,其中月收入1000-2500元的占比45%,2500-3500元的占比18%。而在商場超市工作的女性農民工工資甚至只有1000元左右,少數(shù)從事個體經營活動的農民工收入略高。調研還發(fā)現(xiàn)男女農民工在收入水平方面存在鮮明的差異性,男性農民工收入普遍并且明顯高于女性農民工收入。此外,農民工從事的不同行業(yè)薪酬高低也有顯著的差異性,建筑業(yè)的農民工的收入水平明顯較高,主要集中在3500元以上,其中超過4500元的占比34%。服務業(yè)和住宿餐飲業(yè)的收入水平較低,絕大部分集中在1000-2500元。
2.工資用途。調查發(fā)現(xiàn),農民工收入的第一大用項是衣食住行等生活消費,有54.6%的農民工選擇此項;第二大用項是子女教育,有41%的農民工選擇此項;第三大用項是贍養(yǎng)老人,只有12%的農民工選擇此項。顯而易見,生活消費和子女教育是農民工工資的主要用途。很多農民工表示基本上沒多余的錢用于儲蓄,有些時候給子女交完學費之后的生活還會出現(xiàn)入不敷出的情況。不少農民工坦言自己的家庭負擔很重,除去各種支出后往往僅夠養(yǎng)活自己。
3.工資拖欠狀況。數(shù)據顯示,有76%的農民工表示從未發(fā)生過拖欠工資現(xiàn)象,僅有6%的農民工表示時有會發(fā)生,說明株洲拖欠工資現(xiàn)象還是比較少見。
(四)居住條件方面
調查發(fā)現(xiàn),株洲城市農民工中有41%是住集體宿舍,這些宿舍一般安置在企業(yè)和建筑工地上。此外,其他農民工主要是采取租房、借宿和買房三種居住方式。整體上這些城市農民居住條件普遍不好。尤其是建筑行業(yè)的農民工居住條件很差,具體表現(xiàn)為臨時居住點大多是由簡易材料搭建而成的工棚,通風性不好,空間局促,室內環(huán)境臟亂差。
(五)權利保障方面
1.勞動合同。我國《勞動法》條文規(guī)定:“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勞動合同”,但調查發(fā)現(xiàn),株洲市僅有33%的農民工簽訂了勞動合同。雖然農民工普遍沒有簽訂勞動合同,但株洲拖欠工資現(xiàn)象還是比較少見。
2.社會保障。調查發(fā)現(xiàn),株洲市進城農民工的養(yǎng)老保險參保率為53%。醫(yī)療保險參保率則有81%,說明株洲醫(yī)療保險的普及率較高,實施效果較好,而工傷保險參保率僅有16%,很不樂觀。
(六)技能培訓方面
調查顯示,高達75%的農民工表示沒聽說過政府相關組織機構或者工會提供過一些技能培訓和職業(yè)發(fā)展指導。19%的農民工聽說過,但沒有參與。僅有6%的農民工接受過技能培訓和職業(yè)發(fā)展指導。調查過程中有農民工表示希望政府可以免費介紹一些工作及開展一些技能培訓。嚴重缺乏技能培訓這一問題在所調查的行業(yè)中普遍存在。
(七)子女受教育方面
單獨考量小學、初中和高中等在讀書階段農民工子女的受教育狀況,有45%的農民工的孩子跟隨他們來到株洲讀書,而有55%的農民工子女在老家讀書。對于選擇讓孩子跟隨自己來株洲讀書的農民工來說,一個是他們的工作狀況相對比較好,能夠滿足孩子入學條件,另一個是受觀念影響,希望孩子留在自己身邊,注重孩子的教育狀況,還有一個則是因為自己外出就業(yè),孩子只能被動跟隨。大多數(shù)農民工子女在老家讀書,部分農民工表示正打算把孩子接到株洲城區(qū)讀書,但他們表示由于孩子入學受戶籍因素的影響,所以這個愿望難以實現(xiàn)。
(八)其他方面
1.就業(yè)方式。調查顯示,株洲市農民工主要是通過親友熟人介紹就業(yè),在調查人群中所占比例為37%,我們特別注意到,通過招聘會、人才市場等求職中心就業(yè)的農民工僅占1%,表明農民工就業(yè)的組織化程度很低,農民工就業(yè)的非正式信息渠道與就業(yè)途徑依然占據主導地位,政府在這方面提供的就業(yè)服務亟待改善。農民工大多表示他們找工作渠道單一,就業(yè)信息不通暢,而且也缺乏對宏觀政策的了解。
2.株洲市農民工市民化進展不順利。萬千農民脫離土地的束縛涌入城市,完成由“農民——異地農民工——城市新市民”的身份轉變,是推動我國城鎮(zhèn)化的重要力量。但調查顯示,株洲市農民工在回答“未來打算”這一問題上,高達51%的人選擇未來不留在城市,而去農村養(yǎng)老,他們認為來株洲城區(qū)打工,只是為了維持生計,并沒有想過成為新市民。27%的人想留在城市養(yǎng)老,但由于現(xiàn)實物質條件限制,只能回到農村。二者數(shù)據累計高達78%,意味著絕大部分進城農民工不能順利轉化為株洲新市民。這主要因為農民工在城市生活面臨很多困難,其中工資收入低而消費水平太高、工作太辛苦是他們所面臨的最主要的難題(見圖1)。
圖1 農民工目前在株洲生活的困難
通過調研發(fā)現(xiàn),株洲市政府對農民工這一群體比較重視,株洲農民工工資拖欠情況較少發(fā)生,調查數(shù)據顯示有76%的農民工表示從未發(fā)生過拖欠工資現(xiàn)象,僅有6%的農民工表示時有發(fā)生。同時,株洲有關政府部門越來越關注農民工的社會保障問題,調查發(fā)現(xiàn)株洲市進城農民工的養(yǎng)老保險參保率為53%。醫(yī)療保險參保率則有81%,說明株洲醫(yī)療保險的普及率較高,實施效果較好。此次調查主要是為發(fā)現(xiàn)株洲市農民工生存狀況中的主要問題,以提出相應的對策加以改善。整體而言株洲市農民工生存狀況主要存在勞動時間普遍過長、工資收入明顯偏低、職業(yè)能力培訓缺乏、自我權利保障意識薄弱和農民工市民化進展不順利等問題,這需要通過政府、社會、學術界共同努力來逐步改善。
(一)政府發(fā)揮好宏觀管理作用
毋庸置疑,政府在改善城市農民工生存狀況問題上具有重要的政策導向和行政監(jiān)督等宏觀管理作用。首先,政府應進一步完善相關法律法規(guī),從而用更明確的法律法規(guī)要求企業(yè)保障城市農民的最低工資收入、最低工作風險、最長工作時間和基本技能培訓等。其次,政府需加強行政監(jiān)督,定期關注相關法律法規(guī)的落實情況,對違背《勞動法》等法律法規(guī)的企業(yè)和個人實行重罰。第三,政府要通過多種政策加大對城市農民工的關懷,如針對城市農民工建立更加公平的社會保障體系,提供更加全面的社會服務體系,真正把農民工當市民看待。第四,針對農民工一直是弱勢群體,沒有多余資金用于自身素質的提升,政府應考慮從財政撥款,為農民工群體定期免費舉辦一些基本技能培訓,定期提供一些文化娛樂節(jié)目,以提高他們的工作技能,豐富他們的業(yè)余生活,提高他們的生活品質。最后,針對株洲農民工目前對改善住房條件的訴求最高,建議政府將農民工納入公租房保障范疇,著力改善農民工的住房問題。[3]
(二)社會利用好輿論關懷功能
在推進城市農民工市民化的過程中,社會有關部門應利用好自身的輿論關懷功能。改革開放以來,農民工群體長期從事著最艱苦的工作,為我國各大城市經濟的發(fā)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4]社會有關部門應該高度肯定農民工群體的成績,積極弘揚農民工兄弟這種吃苦耐勞的精神,鼓勵社會各行各業(yè)勤勉工作,杜絕享樂主義,在全社會形成尊重和保護農民工的大氛圍。同時,各社會慈善團體應多開展關心農民工的公益活動,對特別困難的農民工給以物質捐贈,讓農民工從心底感受到社會的溫暖。
(三)學術界扮演好智囊團角色
在改善城市農民工生活狀態(tài)這個問題上,學術界應該扮演好智囊團的角色。學者應一直走在理論的前沿,用自己的專業(yè)智慧積極探索有效改善農民工生存狀態(tài)的對策。這首先要求學術界對這個問題高度關注,積極為政府和社會有關部門獻計獻策。其次,高校應充分利用自身的資源,通過各種方式加大對農民工群體的關懷,例如可以組建課題組長期跟蹤調研,真實了解農民工群體的工作生活進展情況,為各種政策的制定提供有效依據;同時高校也可以利用自身的師資優(yōu)勢,為農民工群體提供一定技能、法律、身心健康等方面的培訓,為改善農民工生活狀態(tài)貢獻自己的智力支持。
[1] 國家統(tǒng)計局.2013年全國農民工監(jiān)測調查報告[R].
[2] 全國總工會受訪新生代農民工問題課題組.關于受訪新生代農民工問題的研究報告[N].工人日報,2010-06-21.
[3] 楊志平,劉 軍,張為杰.農民工社會保障狀況的考察、思考與政策選擇——以遼寧省為例[J].哈爾濱商業(yè)大學學報,2012(6):28-30.
[4] 劉堯飛.新生代農民工城市生存狀況調查分析[J].中國統(tǒng)計,2014(4):16-17.
Study on the Living Conditions of Migrant Workers in Zhuzhou Cit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itizenry of Migrant Workers
WANG Huanfang,YUAN Hui,YAN Weihong
(School of Economic Management,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Zhuzhou 412008,China)
Migrant workers are an important force in promoting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pointed out that we should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citizenry of migrant workers in the city and care for their lives.This research is mainly based on the four major districts of Zhuzhou City for the reliable data concerning the living conditions of the migrant workers.We found some problems of migrant workers’ living conditions in the city,such as the long labor time the low wage income,lack of vocational skill training,and the slow progress of the citizenry etc.This paper puts out the countermeasures against the problems from three aspects:government,society,and the academic circle.
Zhuzhou City;migrant workers;citizenry;living conditions
2015-02-27
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2015年度立項課題“青年教師教學與科研沖突隱憂及和諧互動機制研究——以教學研究型高校為例”;湖南工業(yè)大學大學生創(chuàng)新實踐項目“農民市民化背景下城市農民工生存狀況調查研究——以株洲市為例”。
王歡芳(1980-),女,湖南醴陵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公共管理、區(qū)域管理。
C915
A
1671-1181(2015)03-0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