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志鳴,葉根深,黃紅艷,王 俊,朱文君,陳慧穎
(蚌埠市第一人民醫(yī)院1.藥劑科;2.門診換藥室,安徽 蚌埠 233000)
復方抗?jié)⒒鞈乙孩驅(qū)?chuàng)面愈合的療效觀察
忻志鳴1,葉根深1,黃紅艷2,王俊2,朱文君1,陳慧穎1
(蚌埠市第一人民醫(yī)院1.藥劑科;2.門診換藥室,安徽 蚌埠233000)
摘要:目的探討自制中藥復方抗?jié)⒒鞈乙孩?CAUSⅡ)對皮膚潰瘍愈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將患者隨機分為復方抗?jié)⒒鞈乙?CAUS)組、CAUSⅡ組和對照組,分別為35、39、34例,分別以CAUS、CAUSⅡ、乳酸依沙吖啶溶液濕敷換藥。記錄療效情況、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并觀察、記錄不良事件情況。結(jié)果與對照組比較,CAUS組、CAUSⅡ組痊愈率及有效率,均有顯著差異(痊愈率分別為88.57% vs 58.82%,89.74% vs 58.82%,有效率分別為97.14% vs 61.76%,94.87% vs 61.76%,P<0.05),但CAUS組與CAUSⅡ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比較,CAUS組、CAUSⅡ組創(chuàng)面痊愈患者的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均有顯著差異;但CAUS與CAUS組Ⅱ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三組均未發(fā)生明顯不良事件。結(jié)論CAUSⅡ可優(yōu)選用于潰瘍創(chuàng)面愈合治療,安全有效。
關(guān)鍵詞:復方抗?jié)⒒鞈乙孩?;皮膚潰瘍;創(chuàng)面愈合
皮膚潰瘍可見于外傷、術(shù)后切口感染、下肢靜脈性疾病[1]等情形,為臨床常見并發(fā)癥。我院曾于20世紀90年代配制復方抗?jié)⒒鞈乙?compound anti-ulcer suspensions ,CAUS),用于多種病因引起的不同程度皮膚潰瘍,療效確切可靠,使用方便,未發(fā)現(xiàn)不良反應。但原有制劑CAUS中的組分諾氟沙星,為廣譜抗菌藥物,其臨床廣泛應用、取得明顯療效的同時,也致使產(chǎn)生耐藥菌;此外,該藥不能用于18歲以下兒童等人群,且有可能與CAUS中中藥有效成分發(fā)生相互作用、增加不良反應發(fā)生風險。諾氟沙星限制了CAUS的應用,并可能給患者帶來潛在危害;因此,基于該配方,自制成改良后中藥復方抗?jié)⒒鞈乙孩?compound anti-ulcer suspensions Ⅱ,CAUSⅡ),用于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0月皮膚潰瘍患者,取得良好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試驗用藥CAUS組方:黃芪75 g,黃柏75 g,黃連75 g,黃芩50 g,白芷50 g,地榆30 g,諾氟沙星粉2.5 g,水楊酸粉5 g,樟腦2.5 g,冰片2.5 g,氧化鋅5 g,苯酚1.0 g,甘油10 g,西黃蓍膠10 g。
CAUSⅡ組方:黃芪75 g,黃柏75 g,黃連75 g,黃芩50 g,白芷50 g,地榆30 g,水楊酸粉5 g,樟腦2.5 g,冰片2.5 g,氧化鋅5 g,苯酚1.0 g,甘油10 g,西黃蓍膠10 g。
乳酸依沙吖啶溶液,購自海南制藥廠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6020545,生產(chǎn)批號:11090825),濃度為0.1%。
1.2受試者
1.2.1一般資料入選標準:(1)門診或住院部收治,外傷及手術(shù)后感染、動脈硬化閉塞癥、靜脈炎等引起的潰瘍患者;(2)創(chuàng)面未愈合時間為4周~1年;(3)年齡>18歲;(4)性別不限。排除標準:(1)妊娠或哺乳期婦女;(2)有對所用藥物或藥物所含成分有過敏史者;(3)進行免疫抑制劑治療或抗凝治療者;(4)資料記錄不全影響療效或安全性判定的。退出標準:(1)患者試驗期間發(fā)現(xiàn)懷孕或準備懷孕;(2)患者未遵循試驗要求進行規(guī)范治療;(3)患者主動中止或退出試驗。
按上述入選標準及退出排除標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皮膚潰瘍患者共133例,隨機分入CAUS組45例、CAUSⅡ組45例,對照組(乳酸依沙吖啶溶液組)43例。按退出標準,研究期間共退出25例。原因:19例門診患者(CAUS組8例,CAUSⅡ組6例,對照組5例)僅來我院治療1次,1例對照組門診患者治療1次后準備懷孕退出治療;5例住院患者(CAUS組2例,對照組3例)治療2次后因出院而主動中止抗?jié)冎委?。最終納入研究者108例。三組分別為35、39、34例;各組外傷及手術(shù)后感染性潰瘍患者和動脈硬化閉塞癥、靜脈炎等非感染性潰瘍患者例數(shù)依次為24、11,27、12,25、9例。
CAUS組男25例,女10例,年齡(54.9±17.2)歲;CAUSⅡ組男29例,女10例,年齡(48.6±19.9)歲;對照組男25例,女9例,年齡(55.2±21.7)歲;各組年齡、性別情況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本研究符合醫(yī)學倫理學標準,獲本單位倫理學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或由其法定代理人簽署了知情同意書。
1.2.2創(chuàng)面情況患者潰瘍主要發(fā)生于手、足、下肢。外傷及手術(shù)后感染致潰瘍76例;動脈硬化閉塞癥造成的潰瘍,靜脈炎造成淤積性潰瘍等慢性創(chuàng)面32例。創(chuàng)面大?。?.2 cm×0.2 cm×0.5 cm ~10 cm×9.8 cm×1.5 cm。創(chuàng)面為黑色干燥結(jié)痂,或有黃白色膿苔,敷料呈淡綠色,伴有腥臭味,創(chuàng)面為晦黯凹面。隨機分入各組。
1.3方法按常規(guī)清創(chuàng)(必要時清除壞死組織,如膿痂、壞死及角化組織,直至暴露創(chuàng)面真皮組織并見少許滲血)、消毒,以雙氧水和無菌生理鹽水清潔創(chuàng)面,以含藥液(CAUS組、CAUSⅡ組分別應用自制中藥CAUS、CAUSⅡ,對照組應用乳酸依沙吖啶溶液)無菌紗布濕敷,對形成竇道的潰瘍創(chuàng)面,以含藥液無菌紗布條填塞;再以無菌干紗布覆蓋,包扎。各組均視創(chuàng)面炎癥、出血及肉芽組織生長情況,間隔2~7 d換藥1次。
1.4觀察指標
1.4.1療效指標(1)療效情況。參考文獻方法[2-4],分為痊愈、好轉(zhuǎn)和無效。其中,痊愈:腐肉去凈,無分泌物,傷口肉芽組織填充,傷口的上皮細胞由周邊向中心移動,瘡面完全愈合,結(jié)痂或未結(jié)痂,腫痛消失;好轉(zhuǎn):腐肉去凈,分泌物明顯減少或無分泌物,腫痛基本消失,傷口肉芽組織填充,傷口的上皮細胞由周邊向中心移動,瘡面縮小1/3以上,但尚未能覆蓋;無效:經(jīng)治療瘡面局部紅腫熱痛等表現(xiàn)無改善,傷口仍蒼白,可見明顯分泌物,無肉芽組織生長。痊愈、好轉(zhuǎn)均視為有效。(2)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即患者首次在我院治療至創(chuàng)面痊愈天數(shù)。
1.4.2不良事件指標參考文獻方法[2-4],觀察是否發(fā)生不良事件:(1)創(chuàng)面疼痛加劇;(2)創(chuàng)面滲出或感染加??;(3)產(chǎn)生瘙癢、皮疹或腫痛等損害;(4)消化道反應。
2結(jié)果
2.1療效情況見表1、表2。CAUS組最短愈合時間為7d,最長愈合時間為32d;CAUSⅡ組的分別為7d,47d;對照組的分別為11、47 d。與對照組比較,CAUS組、CAUSⅡ組痊愈及有效情況,均有顯著差異(P<0.05),但CAUS組與CAUSⅡ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比較,CAUS組、CAUSⅡ組的創(chuàng)面痊愈患者的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均有差異(P<0.05),但CAUS組與CAUSⅡ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不良事件情況經(jīng)觀察,三組未見患者發(fā)生明顯不良事件,如創(chuàng)面疼痛加劇,創(chuàng)面滲出加劇或感染,瘙癢、皮疹、腫痛等損害。
表1 三組患者創(chuàng)面愈合情況比較/n(%)
表2 三組創(chuàng)面痊愈患者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比較±s)
3討論
我院原有制劑CAUS含有組分諾氟沙星,慮及該組分誘發(fā)細菌耐藥、軟骨損害等因素,限制了該制劑在臨床的應用。而且,業(yè)已證實,銀離子敷料[5-6]、多黏菌素[7-8]、慶大霉素[9]等,均能促進創(chuàng)面修復,與其抗菌作用有關(guān)。因此,雖然CAUS有促進頑固性潰瘍創(chuàng)面愈合作用,但其良好療效可能與其配方中含有廣譜抗菌藥物諾氟沙星有關(guān),因而有必要研究去除諾氟少星粉后的改良制劑CAUSⅡ?qū)冇闲Ч?/p>
對照藥物乳酸依沙吖啶溶液,是當前臨床處理創(chuàng)面、促進其修復的常用藥物[9]。本研究中,CAUSⅡ促進潰瘍愈合時間與依沙吖啶的無統(tǒng)計學差異,可能與樣本量較小、兩組中均有個別病例愈合時間較長有關(guān)。值得注意的是,CAUSⅡ?qū)兓颊叩闹斡?、有效率、?chuàng)面愈合時間均優(yōu)于依沙吖啶,且上述療效指標及安全性,均與原有制劑CAUS相當;可認為CAUSⅡ能安全有效用于治療皮膚潰瘍。
CAUSⅡ中含有三黃(即黃柏、黃連、黃芩)和冰片等成分。黃柏浸出液,具有清熱燥濕,排毒生肌的作用,與藏紅花聯(lián)用,對糖尿病患者壓瘡療效顯著;黃柏、黃連尚可與其它中藥組方為五味消毒飲制劑,處理燒傷創(chuàng)面能減少創(chuàng)面金黃色葡萄球菌數(shù)量,促進創(chuàng)面愈合,臨床療效明顯;而三黃與其它中藥組方后[10],能有效促進顱骨修補術(shù)后患者切口愈合;CAUSⅡ中含有的冰片可祛腐生肌,并清熱解毒,可與硼砂等中藥配伍組方成消糜膏[11],可能是CAUSⅡ促進潰瘍創(chuàng)面愈合的主要作用。
壓瘡等慢性潰瘍創(chuàng)面愈合時,其創(chuàng)面上皮細胞快速增生需要濕潤環(huán)境[12-13]。CAUSⅡ中的西黃蓍膠具有助懸作用,利于混懸液形成適宜的黏稠度,可為潰瘍創(chuàng)面提供良好的潤濕環(huán)境,這可能是其促進潰瘍愈合的另一重要作用。
皮膚組織中神經(jīng)末梢豐富;而CAUSⅡ中的苯粉、樟腦,刺激作用較強,故有必要觀察CAUSⅡ是否會刺激創(chuàng)面、加劇疼痛。結(jié)果顯示,患者中未出現(xiàn)疼痛加劇等不良事件。這可能得益于CAUSⅡ中三黃、冰片等組分的清熱作用[12],其利于緩解創(chuàng)面疼痛等不適。此外,也未觀察到創(chuàng)面滲出加劇或感染,瘙癢、皮疹、腫痛等損害。
改良后不含喹諾酮類抗菌藥物的CAUSⅡ制劑,對多種原因所致潰瘍創(chuàng)面愈合安全有效;療效與原有制劑CAUS相當,優(yōu)于目前臨床常用的乳酸依沙吖啶溶液。鑒于細菌耐藥性與抗菌藥物使用量有關(guān)[14],與CAUS相比,應用CAUSⅡ有利于降低抗菌藥使用率、減少細菌耐藥幾率,更適用于臨床治療。
參考文獻:
[1]張艮龍,李梁,許程偉,等.潰瘍周圍縫扎+微小切口交通支離斷術(shù)治療下肢靜脈曲張并皮膚潰瘍20例分析[J].安徽醫(yī)藥,2014,18(5):916-917.
[2]彭建中,許愛娥,戴葉芹.三乙醇胺乳膏聯(lián)合潰瘍散治療皮膚潰瘍的臨床觀察[J].海峽藥學,2011,23(6):164-165.
[3]雷啟蓉,杜宇,熊霞,等.金創(chuàng)抗菌膏聯(lián)合紅光照射治療慢性皮膚潰瘍療效觀察與護理[J].重慶醫(yī)學,2013,42(29):3484-3485.
[4]王秀葵,肖廷剛,胡艷寧,等.潰瘍寧油紗條外敷治療難愈性傷口的效果觀察[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6):554-555.
[5]劉韜,徐海棟.銀離子敷料促慢性創(chuàng)面愈合效應[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3,17(42):7494-7500.
[6]吳曉明,孫艷軍,孫奎,等.德莫林聯(lián)合納米銀醫(yī)用抗菌敷料治療老年Ⅱ度燒傷創(chuàng)面的療效[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6):1291-1292.
[7]李正良,王新華.復方多粘菌素B軟膏預防尖銳濕疣激光治療后創(chuàng)面感染的療效觀察[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11,25(8):647.
[8]陳偉娟.復方多黏菌素B軟膏聯(lián)合納米銀醫(yī)用抗菌敷料治療大面積燒傷殘余創(chuàng)面的臨床護理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4,12(12):306.
[9]陳玉梅,劉麗霞.利凡諾加慶大霉素外敷治療慢性皮膚潰瘍的療效觀察[J].吉林醫(yī)學,2013,34(11):2069-2070.
[10] 胡栓貴,周至品,范學政,等.加味三黃湯在顱骨修補術(shù)后切口愈合過程中的應用研究[J].新中醫(yī),2014,46(9):91-92.
[11] 程亮亮.消糜膏治療宮頸炎臨床觀察[J].吉林中醫(yī)藥,2014,34(3):268-270.
[12] 楊新國.濕潤燒傷膏治療壓瘡的體會[J].山西醫(yī)藥雜志,2014,43(17):2107-2108.
[13] 鄒紅,李佳.龍血竭聯(lián)合石蠟液治療Ⅲ期壓瘡的效果觀察[J].中國藥業(yè),2011,20(22):88-89.
[14] 魏建英,李亮,袁麗.我院2005-2010年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藥性變遷及其與抗菌藥物臨床用量的相關(guān)性分析[J].中國藥房,2012,23(14):1291-1292.
(收稿日期:2015-03-12,修回日期:2015-04-30)
doi:10.3969/j.issn.1009-6469.2015.09.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