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拴寶(江達縣第二初級中學 西藏江達 854100)
淺談中學英語教學中的德育滲透
吳拴寶
(江達縣第二初級中學 西藏江達 854100)
“傳道授業(yè)解惑”是教師的職責,但是教師不光要教給學生知識,還要教給學生做人的道理,教書育人是每個教師不容推辭的責任和義務。在教學改革過程中,除了“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聽說、讀、寫技能,形成一定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外,還要注意思想品德教育貫穿于英語教學中。在初中英語教學中蘊藏著豐富的德育素材,教師要善于充分挖掘,發(fā)現(xiàn)德育因素,抓住時機,把握關鍵,利用合理的教學方法,使思想品德教育自然而巧妙地滲透在英語課堂教學中。
英語教學 德育 滲透
當前,在我國大部分中學的英語教學實踐中,教師們還是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應試能力,學生們在英語聽說讀寫方面的能力有一定的提升,可以很好的適應英語教學中的各種考試測試,但是在德育教育的滲透上卻存在明顯的不足。由于初中生正處于成長的黃金時期,其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受到各種不良因素的影響,尤其是英語教學中西方文化的影響頗為嚴重,造成很多學生崇洋媚外,這對英語教學和學生德育的培養(yǎng)產(chǎn)生了不利的影響。如何避免這種現(xiàn)象的發(fā)生,并且將德育和英語教學有效的結合起來,為國家培養(yǎng)出合格的人才,是我們這些教育工作者需要認真思考的一個重要課題。
在學校教育中,通過各學科教學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這是教師向學生傳授德育最便捷和有效的途徑,對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具有促進作用。每一學科的教學中都含有很多重要的道德教育要素。美國著名德育家曾說,各學科教學對德育教育來說都是一個“熟睡的巨人”,潛力深不可測。教學工作永遠具有教育性,教育家赫爾巴特認為:“道德教育如果沒有在教學工作中得到開展,那么它只是一種沒有目標的手段”。[1]
德育與智育的關系和教書與育人是一樣的,都是密不可分的。在各學科教學中,英語學科也不例外,同樣承擔著思想道德教育這一重任,隨著人們?nèi)粘I钯|量的提高,英語的重要性也日漸顯著,在中學課程中英語已被設為的重點學科,對學生的發(fā)展有著深厚的影響。英語作為國際的第一語言,是傳遞文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在整個教學體系中有獨特的意義和功能,它所擔負的德育任務是其他學科不可取代的。另外,學生對英語課程有著濃厚的興趣,而且英語課程課時多,分值大,學生都非常重視, 這對德育教育的實施起著促進的作用。所以,德育滲透在英語教學中是非常重要。[2]
1.加強愛國主義教育
愛國主義教育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操,了解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樹立正確的愛國主義情懷。要做到這一點,我們教師在英語教學中就應該明確教學的觀念,給學生闡明作為一名社會主義新中國的公民應該為祖國日益繁榮昌盛而感到驕傲。應該告訴廣大同學國外的東西不全是完美的,不都是順手拈來就使用的,必須靠自己的實踐總結出來什么是最適合自己的,這樣的才是最好的。講解中注重教學的方法,選取適當?shù)慕滩?,構筑一定的教學背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人格方面的教育,培養(yǎng)他們濃厚的愛國意識,發(fā)揚他們的民族精神,弘揚民族文化,激勵他們努力學習英語,為祖國的繁榮昌盛做貢獻。
2.加強審美教育
審美教育是加強道德信念和道德行為的主要方法。道德信念和道德行為屬于精神力量的范疇,道德脫離了人的情感會就像魚離開了水一樣難以生存,生活就失去了樂趣,最后只能培養(yǎng)出思想道德敗壞的人。在學生的思想意識里,其道德意識已經(jīng)穩(wěn)穩(wěn)的形成在其精神世界里,而這種意識往往是通過自己的理解來作出相應的行為舉止。一個人的情感意識豐富,道德信念堅定,那么就能形成高尚的道德行為。英語教師在英語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情感,對他們要真心的關愛,帶領學生們在學習和生活中發(fā)現(xiàn)美,欣賞美,進而激起學生們的情感活動,使他們在思想上有所啟發(fā),從而產(chǎn)生美的意識體驗,追求真善美,反對假惡丑。
初中英語課本里的日常用語,大多是選自西方人在日常交往中的文明禮貌的習慣用語,它們蘊含著極其豐富的自然美、道德美。教師在上課時要適時地對學生進行良好的文明禮貌的教育。如在上七年級上冊Unit1“Good morning!”時要教會學生如何運用Good morning/afternoon/evening以及Hello,Hi禮貌地與別人打招呼,并且要做到言傳身教。這些親密的用語,使師生之間的感情變得融洽與親密,同時也教育了學生在人與人之間見面時要使用禮貌的用語。教師在備課時,要仔細分析教材,深挖教材,敏銳捕捉每篇對話中的德育因素,把知識性和思想性有機的結合起來,把他們納入教學目的,有意識融入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在課堂語言學習中形成自覺的道德意識及良好道德習慣,進而培養(yǎng)良好的道德品質。
英語除了語音語調優(yōu)美,還有各種場合的禮貌用語、富有情感的愛國歌曲和具有時代感的范文,都具有情感的感染作用,啟迪人、教育人的作用,以及人際關系的指導作用。通過事例所展示的社會人生的畫卷,幫助學生掌握和認識社會的發(fā)展規(guī)律,啟迪學生對社會、對人生的思考,在學習、欣賞中領悟到某種生活的哲理。而德育需注意理論聯(lián)系實際,并注意要具有現(xiàn)實性。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注重發(fā)掘其內(nèi)容的深層內(nèi)涵與現(xiàn)實意義,給學生以深刻的啟示。如學說:Excuse me. I’m sorry. Thanks a lot. May I do…?What can I do for you? Could I have…? It doesn’t matter. Glad to meet you.等交際用語(即文明禮貌用語),不但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并自覺摒棄日常生活中不文明的語言,提高自身的語言修養(yǎng)、個人交往的水平和能力。
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找好德育的切入點和結合點,進行自然滲透,切忌長篇大論。例如:“Good morning!”“How are you?”“Hello!”“Nice to meet you!”“Thank you!”“Sorry.”等禮貌用語,是學生學習英語最初接觸的內(nèi)容。教師要利用學生初學英語時的興趣,創(chuàng)設真實的語言情境,在學生進行語言操練的過程中,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文明禮貌教育。在教“My Family”時可進行尊敬父母的教育;教“Our School”時可進行熱愛學校、尊敬老師、關心同學的教育。在對話的教學中有很多助人為樂、交還拾物等內(nèi)容,都是教學生做人的良機。在具體教學時,時時處處都有德育的內(nèi)容,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做有心人,見縫插針,點滴滲透,使思想教育與語言學習有機結合起來。通過語言美的教育,陶冶學生的情操,凈化他們的心靈,增加交往的信心和勇氣,使他們的日常用語趨向規(guī)范和得體。
[1][孫立菊.淺談如何對當代中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J],中國教育研究,2013,(4).
[2]吳進業(yè)、魯東主編:《外語素質教育論》. 河南大學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