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蕾光,楊 波
(吉林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洮南綜合試驗站,吉林洮南 137100)
?
不同處理及馴化栽植齡期對黃精株高變化影響研究
張蕾光,楊 波
(吉林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洮南綜合試驗站,吉林洮南 137100)
[目的]研究A與B不同因素、不同處理對不同植齡黃精株高的影響及同一栽培條件下不同植齡黃精的株高。[方法]2013年始,采取遮蔭(A1)、全光照(A2)、灌溉(B1)和自然降水(B2)二因素二水平四處理方法進行人工馴化野生黃精多年栽培。[結果]各因素、各處理組合對不同植齡黃精株高的影響具有一致性,即在各植齡的5~8月A因素間均存在顯著性差異;B因素僅在5月存在顯著差異,6~8月無差異;A1B1處理株高在各植齡的5~6月均高于其他各組合,7~8月稍低于A1B2處理外,均高于其他2個處理;同處理同期株高二年植齡均高于一年植齡。[結論]該研究為該地區(qū)人工馴化栽植黃精提供理論依據(jù)。
黃精;馴化栽培;株高;處理;植齡;影響
吉林省西部地區(qū)野生黃精資源數(shù)量極其稀少,經(jīng)過多年的品種資源搜集,發(fā)現(xiàn)該地區(qū)僅有少量黃精野生資源,圍繞杏樹根周生長。林地土壤為沙壤土,常年少雨干旱,且常受牲畜啃食,資源生存面臨危機。為保護當?shù)匾吧幉馁Y源種類種群數(shù)量,筆者2013年就水分與光照對黃精株高的影響,已經(jīng)進行了初步的研究[1]。采取遮蔭(A1)、全光照(A2)、灌溉(B1)和自然降水(B2)二因素二水平四處理方法進行人工馴化栽培野生黃精,通過對當年5~8月份株高數(shù)據(jù)得出A因素對各月株高影響存在顯著差異,B因素僅在前期有顯著差異,后期無差異;要采取生長期遮蔭、前期灌溉、后期適當控水的栽培技術措施[2-4]。這只是針對一年植齡栽植黃精的探索結果。為研究A與B不同因素、不同處理對不同植齡黃精株高的影響及同一栽培條件下不同植齡黃精株高的對比,筆者于2014年采取與2013年完全相同的試驗設計與方法,對2013年安全越冬的一年植齡黃精,原區(qū)不動,實行多年連續(xù)人工栽植,研究多年生野生黃精在家植[5]過程中各年株高的變化趨勢,通過株高的變化趨勢以及不同植齡黃精株高的對比,調(diào)整和優(yōu)化多年家植黃精各齡期相應的栽培技術措施,從而獲得更高的經(jīng)濟產(chǎn)量,為該地區(qū)人工馴化栽植黃精提供理論依據(jù)。
1.1 試驗地概況2013年將試驗地設在琿春市三家子鄉(xiāng),土壤類型為沙壤土,與黃精自然生境土壤類似,地勢平整;前茬作物玉米,肥力中等。栽植前深翻30 cm,施入腐熟有機肥30 000 kg/km2,底肥施入純氮150 kg/km2、純磷75 kg/km2、純鉀37.5 kg/km2。2014年延用原試驗地,各區(qū)處理組合、施肥種類及用量同2013年,施肥方法為在黃精行間開溝條施。
1.2 試驗材料2013年挖取野生黃精鮮根,按每一自然芽分成芽段栽植當年出苗植株作為供試材料;經(jīng)過一年栽植自然越冬后,于2014年5月重新發(fā)苗長成二年生植株作為供試材料。
1.3 試驗設計試驗二因素為光照A和水分B,A設遮陰(A1)和全光(A2),遮陰處理小區(qū)各壟選取同一方向黃精行外側以40 cm株距種植玉米,玉米同期生長比黃精快速,具遮陰效果;B設灌溉(B1)和自然降水(B2),壟上20 cm深土壤水分低于20%時及時灌溉。二因素組合成4個處理(A1B1、A1B2、A2B1、A2B2)。3次重復,隨機區(qū)組排列。行長6 m,壟距60 cm,壟上雙行栽植,行距10 cm、株距15 cm,栽植深度15 cm。小區(qū)面積9 m2。2014年延用2013年試驗設計。2013年于5月12日栽植,出苗率為89.9%,2014年于5月10日出苗。苗期不追肥,其他常規(guī)管理。
1.4 測定項目每年,從5月末開始選取每小區(qū)內(nèi)中間壟上中間部位相鄰30株黃精測定其株高。高度的計量為植株的第一葉痕至頂部的長度。取30株平均值作為小區(qū)數(shù)值進行統(tǒng)計分析。測量株掛簽標記,以便連續(xù)測量。
2.1 光照因素對黃精株高的影響對2013~2014年各處理各月各區(qū)黃精株高(表1)進行方差分析,結果表明(表2~3),全光照與遮陰條件在各月株高性狀上表現(xiàn)出極顯著差異,且兩年的差異具有一致性。兩年均是遮陰條件處理株高明顯高于全光照處理株高,2013和2014年各月增幅5月份分別為25.00%和15.86%,6月份分別為18.88%和12.67%,7月份為16.34%和10.64%,8月份分別為13.94%和10.91%。
表1 2013~2014年各處理各月各區(qū)黃精株高 cm
表2 2013年黃精株高方差分析
注:*、**分別表示顯著差異、極顯著差異。
表3 2014年黃精株高方差分析
注:*、**分別表示顯著差異、極顯著差異。
2.2 水分因素對黃精株高的影響2013年于5、7和8月份各灌溉一次,6月份土壤墑情較好,未灌溉;2014年于5和8月份各灌溉一次,6和7月份未灌溉。始終保持土表10 cm以下土壤持水量達60%。從表3和表4看出,灌溉僅在5月份對株高影響很大,與自然降水存在顯著差異,而在其他月份灌溉與自然降水對株高的影響不存在差異性;且兩年的株高差異性趨于一致。
表4 2013~2014年A與B兩項黃精株高分布 cm
2.3 各處理組合對黃精株高的影響從表3和表4看出,各處理組合間存在極顯著差異或顯著差異,處理間的差異主要來源于A因素,因為B因素僅在5月間存在差異,其他月份無差異。兩年的差異趨勢基本一致。除7月和8月外,基本是A1B1處理株高值最大,其次分別是A1B2、A2B1和A2B2。這一結果從各處理的折線圖(圖1)可明確看出。從A1B1處理與其他3個處理各年各月的增幅(表5)可看出,7和8月份A1B1/A1B2增幅為負數(shù),其他比值均大于零,說明在后期栽培中適當控制水分更有利生長。
2.4 各處理植齡株高差異分析從2013和2014年黃精各處理各月株高變化(圖1)得出,二年植齡黃精各處理各月株高均高于同期一年植齡黃精,5~8月其增幅A1B1分別為71.80%、64.00%、60.45%和59.49%,A1B2分別為66.23%、58.56%、55.24%和 63.91%,A2B1分別為73.68%、64.29%、60.62%和 61.85%,A2B2分別為88.53%、77.07%、68.89%和72.54%。各處理隨時間(月份)推移,增幅逐漸降低。
表5 A1B1處理與其他處理各年各月株高比值增幅 %
2013年始,采取遮蔭(A1)、全光照(A2)、灌溉(B1)和自然降水(B2)二因素二水平四處理方法進行人工馴化野生黃精多年栽培,研究多年生野生黃精在家植過程中各年株高的變化趨勢。結果表明,灌溉僅在5月份對株高影響很大,與自然降水存在顯著差異,而在其他月份,灌溉與自然降水對株高的影響不存在差異性;全光照與遮陰條件對各月株高性狀影響表現(xiàn)出極顯著差異,且兩年的差異具有一致性;遮陰條件處理株高明顯高于全光照處理株高;各處理組合對株高影響存在極顯著差異或顯著差異,處理間的差異主要來源于A因素,因為B因素僅在5月間存在差異,其他月份無差異,且兩年的株高差異性趨于一致;二年植齡黃精各處理各月株高均高于同期一年植齡黃精,各處理的增幅隨時間(月份)推移逐漸降低。由此可見,各因素、各處理組合對不同植齡黃精株高的影響具有一致性,即在各植齡的5~8月A因素間均存在顯著性差異;B因素僅在5月存在顯著差異,6~8月無差異;A1B1處理株高在各植齡的5~6月均高于其他各組合,7~8月稍低于A1B2處理外,均高于其他2個處理;同處理同期株高二年植齡均高于一年植齡。進一步驗證了二年植齡黃精馴化栽培也要采取前期適當灌溉、后期控水、生長期間全光照的技術措施[6-7]。該研究為該地區(qū)人工馴化栽植黃精提供了有力的理論依據(jù)。以上結果僅局限于對二年植齡黃精株高的研究,該試驗兩年均采用同樣的施肥量,目的是要在同一栽培技術條件下對各植齡株高作出對比,根據(jù)二年生黃精株高明顯高于一年生株高這一結果,第二年應該比第一年投入更多的肥料才能滿足生長的需要,這有待于進一步研究。
[1] 張蕾光,楊波,李莉,等.不同光照和水分處理對馴化栽培黃精株高的影響[J].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科技,2014(1):108-109.
[2] 宋東平,吳為春,丁志國.東北黃精栽培技術[J].特種經(jīng)濟動植物,2004(9):21-22.
[3] 畢勝,張含波,李桂蘭.黃精的栽培[J].特種經(jīng)濟動植物,2003(11):30-31.
[4] 劉殿輝,姜殿勤,馮文.東北黃精藥用價值與栽培技術[J].防護林科技,2004(6):73-74.
[5] 戴琴,王曉霞,黃勤春,等.毛竹林下多花黃精仿野生栽培技術[J].中國現(xiàn)代中藥,2014,16(3):205-207.
[6] 田啟建,趙致.黃精栽培技術研究進展[J].中國現(xiàn)代中藥,2007,9(8):32-34.
[7] 趙致,龐玉新,袁媛.藥用作物黃精栽培研究進展及栽培的幾個關鍵問題[J].貴州農(nóng)業(yè)科學,2005(1):85-86.
Studies on the Effects of the Different Treatments and the Domesticated Planting Age on the Plant Height of Polygonatum
ZHANG Lei-guang,YANG Bo
(Jili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Taonan Integrated Test Station,Taonan,Jilin 137100)
[Objective] The research aimed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factors A and B and different treatments on the plant height of different aged planting Polygonatum, and the contrast of the different aged planting height of polygonatum in the same cultivation condition. [Method] Beginning in 2013, taking two factors and two levels of A1 (shade), A2 (light), B1 (irrigation) and B2 (natural precipitation) four treatment methods to cultivate wild Polygonatum in artificial domestication for two years.[Result]The effects of the factors and each treatment combination on the plant height of different aged planting Polygonatum were consistent.That is, in all aged 5-8 months,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between the two levies of the factor A;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B factor only in May, and no difference in 6-8 months; the plant height of treatment A1B1 were higher than other treatment combinations in all aged 5-6 months, except being lower slightly than the treatment A1B2 in 7-8 months,which were higher than the plant height of other two treatments. Compared with the changing of plant height of the same treatment and the same periods, the plant height of two years aged of Polygonatum were higher than one year aged.[Conclusion] The study provides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planting domestication Polygonatum for ages.
Polygonatum;Domestication and cultivation;Plant height; Treatment; Planing aged;Effect
吉林省農(nóng)業(yè)委員會農(nóng)業(yè)育種及推廣項目“吉林省西部地區(qū)野生藥用植物種質資源搜集、保存及馴化研究”。
張蕾光(1971-),女,吉林九臺人,研究員,碩士,從事特種植物栽培育種工作。
2014-12-02
S 567
A
0517-6611(2015)02-1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