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李太黑 設計 田偉
21天貫穿中國 跟我們一起尋蹤人口分界線
文 李太黑 設計 田偉
8月17日,越玩越野將集合一支隊伍,從黑河出發(fā),沿著人口地理學上著名的“黑河-騰沖”一線,用21天的時間穿越中國,用圖文和視頻的方式將過程記錄下來,和朋友們共享。
第一,作為中國人,我們必須了解它。
1935年,我國地理學家胡煥庸先生提出了這條線,當時中國總人口約有4.75億,他以1點表示1萬人,根據掌握實際情況將2萬多個點子落實到地圖上,再以等值線畫出人口密度圖。在這張通過多種途徑獲得的全國各區(qū)縣人口數據并手繪而成的點子密度圖上,胡煥庸沿黑龍江璦琿(今黑河)向西南至云南騰沖畫出一條人口分布懸殊的界線。
他提出,“自黑龍江之璦琿向西南作一直線,至云南之騰沖為止,分全國為東南與西北兩部:則此東南部之面積,計四百萬平方公里,約占全國總面積之百分之三十六;西北部之面積,計七百萬平方公里,約占全國總面積之百分之六十四。惟人口之分布,則東南部計四萬萬四千萬,約占總人口之百分之九十六;西北部之人口,僅一千八百萬,約占全國總人口之百分之四?!?/p>
在這條線提出了80年后的今天,這條看不見的線仍然主宰著中國東、西部的人口地理分布,與80年前相比,西部有些地區(qū)的人口增加了,但東多西少的格局基本上沒有什么太大的變化。
第二,這是一條越野黃金線。
就這樣一條貌似簡單的直線,卻與后來發(fā)現的400毫米等降水量線不謀而合,是我國半濕潤區(qū)和半干旱區(qū)的分界線,與黑河-騰沖線基本重合,也揭示出氣候與人口密度的高度相關性。
單純從駕車旅行上看,它擁有極為豐富的樂趣。這條線翻越了多座大山,包括小興安嶺、大興安嶺、太行山、秦嶺、橫斷山脈;跨經多條江河,依次為黑龍江、嫩江、黃河、金沙江、瀾滄江、怒江;翻越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和云貴高原,經歷多個草原、沙地和林區(qū),長約5 000公里,數百公里之間地形迥異,集中國豐富地貌為一線,堪稱一條“越野黃金線”。
第三,穿梭于文明的浮光掠影,一線越千年。
這條線從黑龍江省黑河,經四川省雅安、鹽源,到云南省騰沖,大致為傾斜45度基本直線,線東南方以平原、水網、丘陵、喀斯特和丹霞地貌為主,自古是農耕文化富足之地,經濟較繁華,生活較精致;線西北方是草原、沙漠和雪域高原的世界,以游牧民族為主,荒涼的土地孕育出粗獷豪放的風土人情。這一線分出兩種截然不同的文明。
它的東部,是大多數人理解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而它的西部,則有著多元信仰和生活方式。沿這條線,從東北到西南,我們可以經過大量的少數民族聚居地,集中地體會到中華文化的豐富多彩。從歷史上看,它曾經作為多個割據政權邊界的一部分,征戰(zhàn)無數,是中原王朝和其他政權之間戰(zhàn)爭的生命線,留下了無數痕跡供我們追尋。當然,旅行不應當只有我們、車和風景,當我們瞻仰黃帝陵,拜謁成吉思汗廟,造訪漢唐故都、巴蜀勝地的時候,一些永恒的問題會不由自主地浮現:“我們從哪里來”“我們在哪里”“我們到哪里去”,每個人會有自己的答案。
這條線翻越了多座大山,包括小興安嶺、大興安嶺、太行山、秦嶺、橫斷山脈;跨經多條江河,依次為黑龍江、嫩江、黃河、金沙江、瀾滄江、怒江;翻越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和云貴高原,經歷多個草原、沙地和林區(qū),長約5 000公里,數百公里之間地形迥異,集中國豐富地貌為一線,堪稱一條“越野黃金線”。
一次成功貫穿中國的征途要有三個要素:優(yōu)秀的路線、優(yōu)秀的伙伴和優(yōu)秀的座駕。此行貫穿中國,從林海莽原到大漠山丘,一路跨越征服,一路探尋思辨,無不體現著“有度”這兩個字。
中國幅員遼闊,越野資源豐富,山之高,路之遠,地貌之多,非一條簡短的越野路線能概括。而此條路線大部分正處于第二階梯向第三階梯過度的地區(qū),山脈高原眾多,草原沙漠盆地連綿其中,是難得的“地貌樣本線”。
而旅行之所以有魅力,是因為它能認識一群同道人,在非一般的環(huán)境下互相影響,體驗之前未曾遇見的景致,拓寬人生的廣度。人只有豐富自己的生活和內心,由內而外的強大,才能實現從容;享受自己的旅程和人生,暢快但不放肆,才能實現自我。
我們邀請了幾位善于思考的人組成一支貫穿中國的車隊,他們分別在人文政治、美食生活方面有很深的造詣,在旅途中將帶我們對地理、人文進行系統(tǒng)的體驗。
大眾進口汽車新途銳作為此次貫穿中國之行的座駕,將于2015年下半年上市,我們車隊也將提前體驗到這款豪華SUV的強大性能。
自黑河到騰沖,配備先進科技的新途銳,貫穿中國,讓車的精度和強度,帶我們去丈量這條神奇路線的深度和廣度,去深刻體會這方養(yǎng)育了中華文明的土地,8月17日見!
《舌尖上的中國》美食顧問,央視《中國味道》總顧問。著名美食評論家。與五岳散人合著有《吃貨》一書。
中國人民大學政治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中國人民大學政治系主任。學術著作有《共和中的帝制》等。
筆名李太黑,15年汽車媒體工作經驗,目前為《越玩越野》《SUV》雜志、《完全四驅檔案》主編。
作家,主持人。會作曲填詞,會寫錦繡文字,會開快車,作品有《莫失莫忘》等,策劃并主持《非常流行》等十余檔節(jié)目。
ELLE DECORATION家居廊(中國版)出版人,11年高端家居行業(yè)從業(yè)者,領軍人物,佛教徒,藏文化傳播愛好者。
梅賽德斯-奔馳GLC 250 d 4MATIC
與GLC 220 d 4MATIC取代老款的GLK 250 CDI 4MATIC BlueEFFICIENCY和GLK 220 CDI BlueEFFICIENCY,搭載的依然是排量為2.1L的直列四缸渦輪增壓柴油發(fā)動機,有兩種動力輸出調校,雖然每種調校的動力指標沒有任何變化,但在車輛性能上卻有顯著的提升。GLC 250 d 4MATIC采用越野外觀風格套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