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娟
實施單元教學 提高教學效率
◎周娟
單元教學是根據(jù)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本單元在教材中的地位,把閱讀、寫作以及聽說訓練綜合起來進行整體設計的一種模式。但是由于種種原因,教法的改革還明顯地滯后于教材的改革。不少教師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手捧著單元教材,走單篇教學的老路;有的教師雖在努力嘗試實行單元教學,但還把握不了單元教學的實質(zhì),盡管用心良苦,卻收效甚微。筆者堅持進行單元教學實驗,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筆者在這不揣固陋,拋磚以引玉。
人教版教材每一單元的知識是有共性的,即每個單元都設計有訓練重點。如七上第二單元記敘文的訓練重點是理解和運用記敘的順序……本冊其他五個單元各有不同的訓練重點。為此,筆者在教學中以單元為整體,集中“火力”解決訓練重點中的問題,做到“不枝不蔓”,克服了“面面俱到”的弊病。例如名家名篇《我的老師》,可講可學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但筆者選擇忍痛割愛,只重點講解“狡猾”等詞在具體環(huán)境中的含義。教學本單元的《再塑生命的人》時,也著重解決記敘要素在文中的運用以及對人物形象的分析。本單元的自讀課文《我的早年生活》《王幾何》也只要求學生著重找出記敘要素在文中的運用,而不要求學生去掌握其他方面的知識。教師要重點教授并要求學生體悟記敘文中的“說真話,抒真情”。這樣,通過重點突破,學生才能夠扎實掌握“記敘要素”等知識。而“記敘的順序”、“記敘的選材”等問題則根據(jù)教材安排在其他單元里進行訓練。老師教得集中,學生學得扎實,教學效果十分顯著。
人教版編排單元時,一般安排一兩篇講讀課文,再安排一兩篇自讀課文,最后設計一個與課文內(nèi)容有關聯(lián)的作文訓練。這樣的編排便于講練結合,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學生在老師導讀之后,自己“下水”實踐,去消化、吸收,提高了閱讀寫作能力。在具體地教學實踐中,為落實上述教法筆者做到了“三帶”。
(一)“講讀”帶“自讀”。
“講讀”和“自讀”課文,前者重在“示范”,后者旨在幫助“消化”。兩種課文在單元中的地位不同,要求投入的精力也不同。在教學中,筆者對講讀課文精心設計教法,力求用啟發(fā)式教法與學生一起討論,深入分析,盡可能把訓練重點講透、弄懂,并力求做到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而對自讀課文,筆者真正做到放手給學生讀,從不包辦,學生模仿講讀課中教師教給的分析方法,去把握課文內(nèi)容、結構,把自讀課文當作“靶子”進行“實彈”訓練,學以致用,達到知識能力的遷移。
在“講讀”帶“自讀”的環(huán)節(jié)中,筆者教給學生用比較的方法來把握本單元各篇課文的異同,從宏觀或微觀、橫向或縱向、內(nèi)容或形式上加以比較。例如:八上同樣是寫“橋”的課文,《橋之美》是散文,《中國石拱橋》是說明文;同樣是說明文,而說明的順序各異,《故宮博物院》按空間順序,《蘇州園林》按邏輯順序,《說“屏”》卻按時間順序,如此等等。篇與篇比較,單元與單元比較,學生便于操作,易于掌握,記得牢固。
(二)以閱讀帶寫作。
閱讀和寫作兩種能力的培養(yǎng)是語文教學的主要目標。人教版教材在每個單元中設計講讀、自讀兩種課文,再安排一個單元進行作文訓練,體現(xiàn)了從閱讀能力向?qū)懽髂芰Α胺慈钡倪w移特點。在教學中筆者時刻注意閱讀能力向?qū)懽髂芰Φ倪w移。同時筆者認為,每個單元僅一次作文訓練,又輔導又練筆,一個學期下來,學生能寫好幾篇文章。況且閱讀重在理解,寫作重在表達,二者的遷移過程相當漫長。因此,筆者在閱讀教學中滲透寫作內(nèi)容。例如教《我的老師》,在完成記敘要素運用的訓練后,筆者特意安排時間,引導學生模仿該文寫法,去寫初中語文老師、生物老師、化學老師、體育老師等。
這樣不斷模仿,雖不敢說“立竿見影”,也可以說是及時遷移,節(jié)約了時間提高了效率。講讀課中經(jīng)常這樣“滲透”,學生的寫作“資本積累”就不斷增加,寫作能力提高很快。
(三)以課內(nèi)帶課外。
人教版教材很多單元都在課文后編排一篇或一段文章作比較閱讀,這說明編者有意要把“舉一反三”延伸到課外。筆者也從大語文觀中認識到了加強語文教學與社會生活聯(lián)系的重要性,并從山東煙臺市“大量讀寫、雙軌運行”的教改實驗中得到啟發(fā),在很多單元學習結束后,加強引導同學學習課外與本單元知識有關聯(lián)的文章,精選例文,來作比較閱讀,再一次“觸類旁通”,力求達到單元知識點過關的目的。
人教版教材初中六冊課本有明顯的分工。學完了六冊共36個單元的內(nèi)容,學生即能達到初中生應有的語文能力。所以在教學中,筆者恪守“循序漸進”的原則。凡不是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哪怕其特點在該文中再突出,筆者也不急著引導學生去體會、去訓練,說“不敢越雷池一步”似乎太夸張,但幾年來筆者確實做到一步一個腳印,不亂“方陣”。
實施單元教學,扎實、系統(tǒng)、有序地加強讀寫聽說的訓練,有效地避免了教學的隨意性和盲目性,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的自覺性,提高了教學效率。愿“語文單元教學”教改之花永開不敗。
(周 娟 江蘇省新沂市王樓中學 221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