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天兒慧
今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70周年。作為一名普通日本國民,我深感日本與中國雖經歷過戰(zhàn)爭,但兩國70年來的和平努力絕不能被遺忘。
我出生于二戰(zhàn)剛剛結束的1947年,與象征日本軍國主義崩潰,旨在放棄戰(zhàn)爭,建立新國家的和平憲法同歲。當時日本雖然貧困,但和平的精神卻被代代相傳。我為日本戰(zhàn)后從未參加國際戰(zhàn)爭,發(fā)展成一個和平而繁榮的國家深感驕傲。我在課堂上了解到日本在亞洲挑起戰(zhàn)爭,給亞洲各國人民帶來的痛苦。深深感到自己作為一個日本人,雖未經歷戰(zhàn)爭,仍應對那場戰(zhàn)爭的歷史事實負責,因此決定在大學研究亞洲近現代史,尤其是日中關系。
我1972年成為碩士,那一年,毛澤東、周恩來、田中角榮、大平正芳等領導人以寬大的胸襟,攻克了“戰(zhàn)后處理”、“臺灣問題”等極其困難的壁壘,實現了日中邦交正?;L貏e是周總理免去日本的戰(zhàn)爭賠償,其廣闊胸懷讓我至今感動不已。中國實行改革開放后,日本政界、經濟界和眾多國民積極參與中國的經濟、社會建設。雖然日本也從當年的對華經濟援助中獲益,但這筆援助也飽含著日本對中國免去戰(zhàn)爭賠款的感恩之情。隨后,日本還積極向中國貸款,并率先表示支持中國加入WTO。
但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隨著中國經濟的飛速發(fā)展和日本經濟的一蹶不振,警惕中國強大實力的論調在日本國內蔓延。特別是小泉純一郎參拜靖國神社等問題令日中兩國漸行漸遠。2010年中國漁船扣留事件、2012年“釣魚島國有化”事件,更是將日中關系推向谷底。原定于2012年秋天舉行的日中建交40周年儀式也被迫取消,我對此十分痛心與不甘,和幾位朋友于2012年9月到11月舉辦了日中建交40周年民間紀念研討會。在研討會中,我深深感到,雖然對日中關系抱有不安,但希望改善并發(fā)展兩國關系的有志之士依然存在。
回顧戰(zhàn)后日中關系,兩國間雖有爭議,但兩國國民總能憑借著彼此的牽絆和睿智克服困難,大事化小,不斷促進兩國關系的發(fā)展?!扒笸娈悺北闶沁@種精神最好的概括和象征。周總理曾表示釣魚島問題是“小異”,我認為釣魚島以前是,現在也是“小異”。中國對日本不是威脅,日本也不是中國發(fā)展的阻礙。兩國人民的感情,可以得到修復和改善。
日本和中國應再次確認兩國一衣帶水的緊密關系,兩國合作將帶來巨大的互惠共贏成果。中國的飛速發(fā)展離不開和平的國際環(huán)境,而日中和平友好是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中國當前面臨的經濟、環(huán)保、老齡化等問題,也需要日本的合作與支持。
日中兩國必須避免軍事上的緊張關系繼續(xù)升級。我雖非安倍政府的支持者,但我認為日本政府近年增加的國防預算,并非為攻擊他國,僅是為了提高防范外來攻擊的能力。面對中國強大的軍事實力,大多數日本人既不認為日本有能力在武力上抗衡中國,也絕無與中國開戰(zhàn)之心。當前在安保層面最重要的是構建兩國的安全保障對話機制,增進相互信賴。中國若能展現大國風范,主動向日本釋放善意,相信日方也會積極回應。日本國內某些政客利用“中國威脅論”鼓吹提高國防能力、修改憲法的論調也將不攻自破。
就圍繞靖國神社的歷史認識問題,我認為大多數日本人能夠認識到戰(zhàn)爭的侵略本質,不希望再次發(fā)生戰(zhàn)爭。安倍政府對二戰(zhàn)抱有異于主流的見解,但日本已不是一人或一個團體一手遮天的國家。我從2002年起的近十年間,擔任日本文部科學省歷史教科書審查委員。審查前的“教科書候選”中雖對戰(zhàn)爭有各式各樣的表達方式,但通過文部科學省審核的教科書中并無美化戰(zhàn)爭的內容。戰(zhàn)后的日本始終譴責戰(zhàn)爭、宣揚和平并取得了卓越的發(fā)展成果。日本人對這樣的事實看在眼里,記在心里。
我們無法否認歷史。但日本戰(zhàn)后70年間堅持走和平發(fā)展之路,為實現日中兩國友好所做出的努力,也是不爭的事實。當前日中民間交流范圍之廣史無前例。兩國應以民間交流為基礎,增進相互理解和信賴,努力構建積極的新型日中關系?!?/p>
(作者是早稻田大學教授,本文由楊智藝翻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