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昌紅
(東遼縣白泉鎮(zhèn)第一中心小學 吉林東遼136600)
小學作文教學十八法在教學中應用體會
劉昌紅
(東遼縣白泉鎮(zhèn)第一中心小學 吉林東遼136600)
本文通過自己在教學中對"小學作文教學十八法"的教學應用體會,闡述了作文教學十八法在小學作文教學中對學生學習作文起到的重要作用。
科學訓練 耐心輔導 教練結合 正能量 及時批改講評 說寫結合
小學階段學生的作文是最讓老師煩惱,學生頭疼的一件事,學生在一開始接觸作文時根本不知道怎么寫,該從何處去寫,一個個瞪著小眼睛,眼巴巴的看著老師,聽老師講完后,還是不知該如何下筆,我看著自己指導完后,孩子們?nèi)匀汇露?,心里很著急。這時我便用作文教學十八法中的“識圖法”對剛接觸作文的三年級學生進行教學,對學生不失時機的提出問題,孩子們在我的引導下,慢慢的懂得了作文首先要寫好時間、地點、人物、事件。
知道了一些常識,孩子們對事件的描寫卻很不全面,這與他們掌握的詞匯少,以及對詞匯的應用不是很明確有很大的關系。一籌莫展之后應用“詞連篇法”進行教學,孩子們不僅很快的掌握了自己熟悉的詞匯的用法,而且,很精巧的把詞匯運用到了自己的作文中,使我的教學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文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孩子們雖然對這項學習有了一點了解,但是要想把自己的作文寫好,把自己的作文在最短時間內(nèi)寫好,那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的學習和練習。應試教育的教育模式又不允許孩子們把一篇文章作很長時間,這就需要教師這個“領路人”帶領孩子們一同經(jīng)過艱辛的歷練,才能達到教育目標的要求。為此,我?guī)е⒆觽兝^續(xù)練習十八法中的其它方法,使孩子們在每次訓練中都受益匪淺,作文水平逐漸的得到了提高。在這個過程中,我深深地體會到:
作文難教,孩子難學,但是,只要掌握了科學的教學方法,對孩子們進行科學的訓練,孩子們就會很快的掌握這項技能。
作文難教,更難的是教者的耐心。如果教師用心,而且耐心的對孩子們進行系統(tǒng)的輔導,那這個“難”字,便在快樂的勞動中變得簡單起來。
教練結合,就是決不能只教不練,或是只練不教。就是說在我們課堂的語文教學中,一定要把作文教學滲透進去,讓孩子們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絕不能學習課文與作文教學分開進行。一定要激發(fā)學生學習作文的主動性,讓學生學會與課本對話,使他們在閱讀的過程中理解作品的意義與價值,體會作者的情感,學會讓自己的視野與作品的歷史視野“融合”,借助知識的視野,拓寬自己的視野。從而,更好的領悟和理解作品,在領悟和理解中學會寫自己的文章。
文如其人,作文教學也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過程,更是對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培養(yǎng)訓練過程。就是說,在作文教學中一定要使孩子們樹立起積極向上的人生觀,樸實善良的世界觀,學會細致的觀察,學會感恩身邊的父母、師長、以及對自己有過照顧和幫助的親人,培養(yǎng)孩子們的愛心,懂得愛惜生命,保護環(huán)境,愛護大自然,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孩子們自身潛在的正能量,及時準確地糾正孩子們偏差的思想觀點,這樣孩子們就會看到每一種生命的美麗,每一種物質(zhì)存在的價值,他們的作文就會有話可說,寫出來的文章就會充滿樂觀向上的正能量。
學生的作文交上來之后,教師要及時進行批改,以便從中發(fā)現(xiàn)優(yōu)缺點,好讓學生進行及時的改正,這樣才能收到本次作文最佳的效果。有很多教師是一個作文壓一個作文的批改,就是在做第二個作文時,第一個作文還沒有批出來呢,弄得孩子們忘記了自己前一個作文寫得啥,自己怎樣寫的,就又開始糊里糊涂的做第二個文了,他們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第一次作文是好是壞,甚至,連那個字錯了,那個標點用得不對,都不知道!試想,這樣的作文教學孩子們能收益多少呢?
作文教學一定要和口頭作文結合起來,這樣的訓練不僅能訓練孩子們的作文能力,而且,能訓練孩子們敏銳的思維能力,更能訓練孩子們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試想,在孩子們長大后,他們無論工作還是學習,需要的都是語言的表達能力,特別是孩子們在工作就業(yè)中的面試考試,這個“說”的能力體現(xiàn)就更加突出了!工作中呢?那更是離不開說了。那么,這種能力從哪里來呢?它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它滲透在孩子們從小到大的學習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有意識的,不失時機的培養(yǎng)和訓練孩子們的這種能力,所以說,作文教學一定要說寫結合,說寫結合一定要貫徹到語文教學當中去。
語文教學本來就是一個從識到讀,從讀到寫,從寫到說的一個完整的學習過程。教師是這個過程的載體,在教師的語文教學過程中,要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分析能力,觀察能力,應用寫作能力,作文與語言表達能力,以及情感的體現(xiàn)能力等等。也就說,教師不該把識、讀、說、寫,分別開來,應該把它們緊密的有機的結合起來進行教學,這樣孩子們的語文寫作能力才會得到更好地提高,語言表達能力才能有一個長足的進步。
吉林教育(7---8)總第206—207期
劉昌紅 :1964年7月20日出生,女,從事教育教學工作34年,一級教師。